周熙进门就对皇帝恭敬又不失亲近的行礼:“儿臣拜见父皇, 父皇万福金安!”
皇帝等周熙行完礼之后才语气宠溺的说道:“你这孩子就是太孝顺了,朕说过多少次了以后不必再如此行礼, 你我父子之间不必多礼。”
周熙心中‘呵呵’,这种话听听就好,当真就是他犯蠢,但他脸上还是要露出亲近高兴的笑容:“儿臣对父皇行礼,是代表着儿臣对父皇的孝心和尊敬,哪里会多礼呢?”狗皇帝真想要免礼,何必等他行完礼了再说这种废话?
周熙心中嘲讽的如此想道。
皇帝以为周熙不知自己的身世,看着周熙就仿佛在看自己手里捏着的棋子,自以为能够任意玩弄他的人生。
周熙知晓一切真相却还要故作不知,装成一个大孝子来迷惑皇帝,心里却已经在琢磨着怎么弑君上位了。
皇帝不死,他和父亲就得死,还是死英国公府全族。
皇帝不仅得死,还得死在揭穿他真实身世之前,这样他这个假太子才能名正言顺的登基为帝。
周熙演技爆表的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异样,也没有引起皇帝的怀疑。
皇帝问道:“你今日是去英国公府了?”
周熙听见皇帝的问话,没有丝毫的意外,他今日的行踪虽然是瞒着外人的,但并没有瞒着皇帝,他还主动带上了自己身边一个皇帝派来的眼线,所以皇帝知道他今日出宫去了英国公府很正常。
周熙微微低头语气恭敬的回答道:“是,儿臣听闻英国公今日身体有些不适,在家休养,便去英国公府探望。”
实际上司源是借着身体不适在家休养的名义暂时不上朝,暗地里帮周熙做一些他这个太子不方便亲自去做的事情。
因为周熙真正能交付信任的也就只有司源这个父亲了。
皇帝见周熙这么轻易便承认了自己的行踪,有些意外,不过转念一想,现在谁都知道英国公已经选择支持太子了,太子的确没必要隐瞒自己去英国公府探望休养中的英国公。
皇帝想起自己还养在英国公府的真正宝贝儿子,忍不住问道:“那你今日去英国公府可曾见过靖儿?他可好几日都没有入宫来陪伴朕了,应该是在家中给他父亲侍疾吧,不知他可还好?”
皇帝想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居然在给英国公侍疾,心中不爽极了。
周熙听见皇帝对周靖那么亲昵的称之为‘靖儿’,心中冷笑,不过他知道自己该怎么说才能让皇帝心里不痛快,所以他并没有告诉皇帝周靖是如何不孝一点儿也不关心身体不适在家休养的英国公,而是说道:“英国公世子的确不愧父皇对他的喜爱,他是个极为孝顺之人,英国公身体不适,他便时刻在旁侍奉汤药,儿臣前去探望英国公之时,正好遇见了侍奉完英国公的周世子,看他容颜似乎有些憔悴的样子,应该是昨晚担忧英国公的病情夜不能寐……”
如果他说周靖对司源是如何的不孝,皇帝听了只会心中快意高兴,毕竟皇帝可不会想要自己的儿子去孝顺一个假父亲。
但如果他说周靖对司源是如何如何孝顺,皇帝这个真父亲听了心里只会嫉妒难忍。偏偏换子是皇帝亲自换的,这种局面也是皇帝亲自造成的,皇帝就算嫉妒憋屈死了现在也得自己忍着。
至于说皇帝日后的报复?他们难道还会怕吗?说得好像现在不让皇帝嫉妒憋屈,日后皇帝就会在揭穿他的身世之后给他们留一条活路似的。
所以周熙现在致力于用最无辜的表情说着最戳皇帝心窝子的话语,争取能把皇帝给气死,也省得他与父亲之后还要想办法合理弑君了。
皇帝也的确如周熙所想那般,因为周熙口中塑造的那个对司源极为孝顺的周靖的形象而憋屈嫉妒不已——他的宝贝儿子都没给他侍疾过,竟然为了周司源那家伙生病了夜不能寐。
周司源真该死啊!抢走了他的儿子的孝心!
皇帝丝毫不会反省是自己换子才导致这种局面,他只会一味无理的把过错推到别人的身上,反正他是皇帝是不可能有错的。
皇帝这种坚决不内耗怀疑自己的良好精神状态,让他对司源和周熙父子俩的厌恶更深了,杀心也更重了。
但现在皇帝还没办法从司源手里夺过兵权,心存忌惮,又还需要周熙继续当挡箭牌太子,也不能拿周熙出气,最后皇帝还是把自己给憋屈到了。
皇帝没心情继续跟周熙扮演什么父慈子孝的戏码了,神色淡淡的说道:“是吗?靖儿确实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可惜就是孝顺错了人,“你看望英国公辛苦了,回紫宸宫休息吧。”
周熙抬头瞥了一眼皇帝那紧紧握着椅子扶手青筋暴起的双手,心满意足的说道:“儿臣告退。”
周熙退出了盘龙殿,然后回了自己的紫宸宫。
这紫宸宫里的宫人,以前大多都是各宫娘娘派来的眼线,以及皇帝本人安插的监视者,除了周熙从冷宫里带出来的一些忠仆外,几乎没有他的人。
但这些年过去了,在司源的帮助下,周熙已经将整个紫宸宫的宫人都策反收服了。
这些宫人们大多数都变成了双面间谍,帮他传递一些误导他人的情报消息出去。
有一些没把握策反的宫人,就被周熙借用皇帝的人手赶出去了,那些安插眼线的嫔妃们在发现自己的眼线都被拔除了,一调查就会发现,赶走他们眼线的人全是皇帝派去的人,她们可不敢正面跟皇帝对上,只能偃旗息鼓。
而周熙想赶走的皇帝的人,也被他借用陈太后和陈贵妃安插的探子给赶走了。
同样的皇帝顺藤摸瓜查到陈太后和陈贵妃头上,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追究。
周熙就这么借力打力,把自己的紫宸宫给打造得水泼不进,宛如铁桶一般。
不过因为那些双面间谍的存在,那些往紫宸宫安插探子的幕后主使者倒也不知道周熙对紫宸宫的掌控。
特别是皇帝,皇帝通过那些已经背叛他的眼线递过来的假情报,还以为紫宸宫就是个大漏勺,他这个皇帝能够轻轻松松的手拿把掐呢。
实际上皇帝知道的关于周熙的消息,都是周熙想让他知道的。
对紫宸宫的掌控,让周熙在回到紫宸宫之后稍微放松了一些,他坐在躺椅上,舒展一下身体往后靠去,随手捡起旁边上次看了一半的书继续看了起来。
不过这些书上内容他并没有看进去,反倒是心中想着今日与皇帝见面发生的事情——每日自省,这是周熙每天必做的事情。
他需要好好复盘一下自己今天在皇帝面前的表现如何,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毕竟他现在宛如走钢丝一般,距离前世皇帝揭穿他的身世赐他鸩酒的日子已经不算太远了。
周熙也没天真的以为不管事情如何改变,皇帝都会按照前世的时间点揭穿他的身世。
皇帝是根据他这个假太子何时斗倒大皇子等人,才何时揭穿他的身世。
毕竟大皇子等人已经倒台了,周靖这个真太子也该归位了,他这个假太子自然没有利用价值了。
这也是为什么周熙这些年对大皇子等人是压制而非直接解决。
上辈子那么艰难的情况下他都能把大皇子等人斗倒,这辈子有了兵权在握的英国公府的帮助,又有前世记忆辅助,他怎么可能还没法快速斗倒大皇子等人?
只是他还没准备周全,暂时没打算直接对皇帝动手,所以才留着大皇子等人,将皇帝揭穿他身世的时间点往后面推移。
周熙靠在躺椅上,微微阖眸沉思着,此时紫宸宫殿外传来宫人的禀报声:“太子殿下,七殿下求见。”
周熙睁开眼,说道:“让他进来。”
周熙从躺椅上坐直身体,他将手里的书放了下来,然后抬眸看向门口。
这时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从门外跑了进来,一边跑还一边欢快的喊道:“太子哥哥!太子哥哥!”
这个小男孩正是排行第七的皇子,今年才五岁,很是年幼可爱,其母乃是王昭仪,据说与当年的冷宫废妃李昭仪乃是好友。
第93章 假太子登基为帝!
王昭仪与李昭仪是好友这个消息, 在周熙心中是要打个问号的,因为他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反正在受苦受难的时候是不曾听说过的, 等到他成为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太子之后才听说王昭仪与他名义上母亲李昭仪是好友的消息。
所以要么是两人交情不怎么样, 被王昭仪夸张的说成是好友, 要么是王昭仪对李昭仪是塑料姐妹情,李昭仪落难进冷宫之后她就单方面对李昭仪绝交了,等李昭仪的儿子成了风光无限的太子之后她才想起来重拾这段友情——给她儿子抱太子大腿创造机会。
周熙对王昭仪趋利避害的行为不置可否, 在这皇宫之中,这种行为无可厚非。
他也并不在意王昭仪是不是真的对李昭仪有情义,反正李昭仪也不是他的生母,他之所以愿意亲近七皇子,无非是因为七皇子年幼, 对他没有威胁, 是个很适合用来刷兄友弟恭人设的工具人。
其他几位皇子, 大皇子到四皇子这四位跟他斗得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就不必说了, 见面不掐架已经是养气功夫好了。
名义上的五皇子就是他本人,真正的五皇子还在英国公府当他的嫡子呢。
六皇子虽然也年幼,但其生母出身名门,背后势力也不小,周熙作为太子故意亲近六皇子, 容易被看做是他想拉拢六皇子母家势力。
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等三位小皇子都还是吃奶的年纪, 走路都不利索,周熙也没那个兴趣去带奶娃娃玩儿。
所以还是母家不显自身又年幼没有威胁, 但已经开始启蒙懂事的七皇子, 才是周熙最好的刷兄友弟恭名声的对象。
恰好王昭仪曾经与李昭仪还有过那么一段过去的塑料友情,周熙名义上还是李昭仪的儿子, 倒是正好有机会跟七皇子亲近起来还不会引人怀疑。
事实上各方势力也的确对周熙与七皇子的交好乐见其成。
王昭仪在后宫并不受宠,当初会跟李昭仪交好,只不过是因为觉得自己跟李昭仪都是不受宠的小可怜儿,互相抱团取暖正合适。
李昭仪表面上不受宠,实际上是皇帝的真爱,所以她面对王昭仪这个真的不受宠的嫔妃是有优越感的,王昭仪又不是傻子怎么会感觉不出来?虽然王昭仪不知道李昭仪的优越感从何而来,但这并不妨碍她对李昭仪不满,于是两人之间的友谊就变成塑料友谊。
后来李昭仪被宠妃们针对,被皇帝打入冷宫,王昭仪又不知道她是皇帝的真爱,自然对她避而远之,不敢接近,也从此再不提起。
皇帝在李昭仪死后,又为了保护李昭仪为他生的五皇子,将五皇子换出宫外养着,他连思念李昭仪之后找他俩的亲儿子怀念心爱的女人都没办法了。
于是皇帝就想起了曾经跟李昭仪交情好的王昭仪,特别是在皇帝把周熙从冷宫里接出来,为了表现出对周熙的无比宠爱,更是频繁的去王昭仪的宫里怀念五皇子的生母。
这份怀念既有真心实意也有对外做戏的意思,王昭仪隐约摸到了皇帝的意思,皇帝似乎对当年被他打入冷宫的李昭仪还念念不忘,在她这里怀念李昭仪求安慰?
王昭仪搞不懂皇帝的脑回路,也不知道皇帝对李昭仪是不是真爱,如果是真爱为什么要把人打入冷宫,等人死了再怀念,李昭仪生的皇子也是在冷宫生活了十年才被皇帝想起来;如果不是真爱为什么又把李昭仪记得那么清楚,现在还对她的儿子那么宠爱……
王昭仪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她有自知之明,于是她就顺着皇帝的意思,陪皇帝一起怀念李昭仪。
好在王昭仪的确跟李昭仪曾经来往密切,知道不少李昭仪的事情,她宫里还有很多李昭仪送的礼物,此时也翻出来拿给皇帝过目,两人一起怀念李昭仪,怀念着怀念着就滚到一起去了。
王昭仪趁机承宠,生下了七皇子,也算是未来有子嗣依靠了。
王昭仪知道自己儿子年幼,母家又没什么势力,她表面上看起来受宠,实际上她清楚自己在皇帝心里没什么分量,于是她就让自己儿子努力去抱如今最风光的太子的大腿。
在皇帝面前,王昭仪也没少想借着夸赞太子来获得皇帝的好感,只是王昭仪有些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她夸‘太子英明神武’皇帝会沉着脸不太高兴,但她夸‘李姐姐生的孩子就是聪明绝顶’皇帝就特别高兴。
难道皇帝是爱屋(李昭仪)及乌(太子),所以才更喜欢听她夸李昭仪的儿子,而不是直接夸太子?
王昭仪脑洞开得再大也不敢往太子不是皇帝亲儿子方面去想,她不够聪明但足够识趣,从那以后她在皇帝面前夸赞太子的时候,总是把‘太子’替换成‘李姐姐的儿子’,每每都把皇帝哄得很开心。
而她儿子那边抱太子的大腿也很顺利,如今她儿子七皇子已经成为太子最宠爱最重视的兄弟了。
皇宫外的人都知道,太子殿下是个非常友爱兄弟的人,特别是对并非一母同胞的七皇子,几乎是像宠爱儿子一样宠爱这个弟弟。
皇帝也多次夸赞太子友爱弟弟,将太子推上风口浪尖。
大皇子等人却并未因此太嫉妒太子,因为太子拉拢母家势力不显的七皇子,总好过去拉拢母家强大的六皇子吧,所以对太子与七皇子交好也是乐见其成的。
周熙把跑来找自己玩的七皇子拎过来考校了一番功课,直把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给考得焉头搭脑的才罢休。
不过七皇子是真心喜欢周熙的,不是因为他母妃王昭仪叫他来跟太子哥哥玩,也不是因为想抱大腿,他还年幼不太懂这些,他只知道周熙是诸位皇兄之中唯一真的对他充满善意对他好的哥哥。
所以七皇子焉了一会儿,很快又重新抖擞了起来,像只小麻雀一样围在周熙的身边叽叽喳喳起来。
周熙也没嫌烦,耐心的陪他玩儿。
不管是之前在冷宫,还是出了冷宫后来当上太子,他身边从来就没人敢这么亲近过他,也没人在他耳边这样喧哗过,他其实还挺喜欢这种感觉的。
直到快用晚膳的时候,周熙才派人把七皇子送回到王昭仪那里。
周熙对七皇子再喜欢,也从不让七皇子在他的紫宸宫里留宿或者用膳,因为皇宫里各种阴谋诡计多如牛毛,他要是敢把人留下,估计要不了多久七皇子就会被人下药吃坏肚子或者直接被毒死,幕后黑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栽赃他这个太子。
所以为了七皇子的小命着想,也为了不给人栽赃自己的机会,周熙从不留他。
大概大皇子等人也是看穿了七皇子是周熙刷名声的工具人属性,对七皇子也就不怎么上心了,专心致志的对付周熙本人。
对于周熙而言,大皇子等人都是老对手了,就算如此的局势与前世记忆里的局势完全不同了,周熙也没太把他们四个当做势均力敌的敌人,他真正防备警惕的是皇帝。
皇帝虽然现在不会对他动手,但没少往他的势力里掺钉子,他得盯紧了皇帝,最起码不能在皇帝想揭穿他身世的时候他还毫不知情,毫无准备。
当年换子一事,办事经手的都是皇帝心腹中的心腹,皇帝是个多疑的人,所以他那几个心腹在办完事之后就被他灭口了,他如今派到周靖身边保护的人手,也是对周靖真实身份毫不知情的那部分心腹。
也就是说,真正知道周熙身世的,除了周熙和司源父子俩,就只剩下皇帝这个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