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来时感觉村子里死气沉沉没啥人,但农作物收获时,村子里的人都莫名其妙多了似的,原本以为就种了那么一点地,实际一收割才发现数量可不少,就他们这后山一块,几家加起来都有十几亩了。
原本在镇上和县城住的一些人也都特意跑回来,跟着家里老人一起收割,村子里小孩都多了几个,热闹起来。
以前大家是直接将水稻铺到水泥路上晾晒脱谷,但其实这边有专门的稻场用来晒,只是稻场没有维护,也长满了杂草。
收割小麦之前,姜蘅就直接花钱买了个稻麦脱粒机,这个价格不贵,非常好的柴电两用的脱粒机也只要六千多。
对于现在的姜蘅,只是洒洒水。
脱粒机买回来,刚好赶上村里人收割了稻谷,姜蘅不是个很热络的人,并没有主动,但村里人问过来,想租用她的脱粒机,姜蘅同意得很快。
有了脱粒机,效率一下子提高了。
水泥路上没有堆着一堆稻杆,前后忙了不过三天,村里人的水稻全都脱粒,陆续送去镇上脱壳,姜蘅家的水稻也要收割了。
一亩地的水稻并不多,而且人多力量大,半天就搞定了,得到的一粒粒饱满的稻谷又额外晒了两天才送去镇上,姜蘅成功收获了八百多斤水稻!
一颗颗白胖的大米装入麻袋里,看着就喜人。
就是来回的路上,被麻雀这些小鸟追着吃。
左右就这么点小鸟胃,吃就吃了。
丰收时期的姜蘅大方得很。
毕竟她还有六月下旬种的四亩晚稻。
晚稻比早稻更好吃,姜蘅自己也更喜欢后者的口感,尤其这一次种的数量还不少,因此目前收获的这批大米,她打算卖出去大半,只留三分之一自己和猫猫狗狗的口粮。
车子到了家门口停下,刚熄火打开车门,阿狸第一时间过来迎接:“喵喵喵~”
最近没有多少需要晒的东西,沈丽就一起去到收割组,割草晒干了给羊过冬,现在阿狸成了职业看门猫猫。
只是猫猫怎么突然话这么多?
姜蘅感觉有点不对,抬手接住将自己当猫爬架的猫咪大佬:“怎么啦?”
“喵喵~~~”阿狸已经熟练地在她怀里窝成一团,尾巴甩甩,脑袋看向护栏门的地方。
“堂伯,我去后面看一下,你等下搬啊,重的我来。”姜蘅跟一起去脱谷的姜国夏说了声,快步去后院护栏那边,就看见护栏那蹲着两小孩。
两小孩都很紧张,脑袋都快钻到护栏里面了,脸颊的肉肉被护栏条勒挤出来,同时还发出着急的声音:“啊啊啊!又死了一只!”
“你们不要再打了!”
“我已经分不清到底哪边是后来的……”
“蜜蜂打架居然也呼朋唤友吗?越来越多了!”
“啊啊啊,好着急呀,别在打了……”
姜蘅:?
这又发生什么事了?!
她一脸懵的过去,良好的视力可以看见这两人看着的地方,刚好是挨着百日草的一颗树枝上,而上面正是她之前买回来的一窝蜂群,蜂箱前方,好些只蜜蜂正互相追逐,有几只凑到一起将一只相对瘦弱一点的蜜蜂压住。
啊这?!
真打架了!
*
姜蘅拍拍女孩小脑袋,问:“逍逍这蜜蜂打了多久?”
往周围地上检查一番,找到六只蜜蜂尸体了。
逍逍回头,白净的脸蛋上一左一右多了两道红痕,看见姜蘅回来,扬起笑容,开心道:“小姨,不知道呀,我们就看了一下。”
旁边年纪差不多的小男孩也发现了她,立即起身乖乖打招呼:“逍逍小姨好,你家的蜜蜂特别厉害!”
“好,我知道了。”姜蘅道谢,让两孩子继续看,手里撸着猫。
养蜂人跟她说的是只有遭到外来蜂群的偷蜜、抢蜜源等情况才会有这么集体的打架,只是他们这蜜蜂就她的两窝,而且距离一个南一个北,应该不至于打架呀?
神识展开,重点关注着两个蜜蜂群的蜜蜂分布范围,发现确实多了一小簇不知道哪来的蜜蜂在她的田野里采蜜。
顺着这小群蜜蜂来来回回的轨迹,神识探过去,大概直线距离几百米的地方,一个面包车停在那边,一个看着中等的蜂箱在不远处,周围一群工蜂来来去去的飞舞,旁边还有个小帐篷,女人正在做饭,帐篷前方有个简易炉子。
面包车里,一个略微眼熟的男人正刷着小视频,舒服的摇晃着二郎腿。
姜蘅第一时间在脑海里搜索这人是谁。
这种程度的眼熟,不是偶然买过她摊位上的食物,就是……
想起来了!
之前在卖菜群介绍她哪里买蜜蜂的热情网友小张。
虽然没见过,但他的头像就是本人,所以有过一点印象。
这么一看,他确实挺热心的。
还带着自家蜂蜜一起过来采蜜,生怕她家的花蜜用不完。
姜蘅指尖灵力涌动。
原本再次朝着这边过来的一些蜜蜂在半路上坠落,来不了,回不去,和自家蜜蜂打架的几只蜜蜂也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在被敌蜂松开时,立马直直的落下。
罪过罪过。
但没办法,谁让它们跟的主人不道德呢。
明知道她在养两个蜂群,还特意带着蜜蜂过来采蜜。
难怪这阵子除了那次,再没看见这人群里发言,可能心虚不敢发。
两个小孩也发现这点,当即激动的鼓掌:“哇哇哇,好厉害!打赢了打赢了!”
“太棒了!小蜜蜂太棒了!”
姜蘅噗嗤一笑:“逍逍,等下让你同学别走,我给你们摘小番茄吃呀。”
逍逍当即脆声道:“好呀,谢谢小姨。”
男孩也大声道:“谢谢小姨。”
可以,很上道,一下就从逍逍小姨变成了小姨。
姜蘅放下阿狸,赶紧回去搬大米,姜国夏身体没那么好,搬大米还是太重,她过去时,姜国夏已经扛起一袋了,姜蘅赶紧抬手将这袋大米扛到自己肩上:“堂伯,你搬米糠就行。”
“这点我还是搬得动的,别听你伯娘的,我感觉最近我身体越来越好了。”姜国夏有点不满的嘟囔:“人还是要多动动。”
姜蘅:“嗯嗯,你搬米糠啊。”
姜国夏:……
行吧。
——
周一
下午五点半。
熟悉的皮卡车出现在摆摊点。
如同一三五固定刷新的npc,立即让提前得到消息过来的人都有些小小的激动:“来了来了!”
有零星没进群的客人忍不住问:“草莓不是没了吗?这么多人是又有啥新品出现?”
“对呀,你不知道吗?今天新品还挺多的,两个呢,老板家刚收的大米,还有这一茬的西瓜都收了,今天正好售卖,而且还有三十多斤鱼,我是冲着西瓜和鱼来的。”
“哇,老板家还卖大米呀?”
"这不是很正常嘛?"旁边一个客人一脸疑惑:“听说姜老板承包了好大一片地,肯定要种点主食的,种了咱们这就正好有口福了。”
“价格怕也不便宜。”有的钱包不够鼓的客人一脸心痛。
最难的不是压根买不起。
而是买得起,但会肉疼。
真买不起,他们看都不看;买得起就会开始纠结,从哪里能将这笔开支省下来,买多少合适?
客人们嘀嘀咕咕小声聊天,姜蘅忙着将装满收获的筐子一个个搬下来。
黄瓜、大番茄、小番茄、生菜、菠菜、鸡蛋;目前主要就是这几样,之前的常客羊奶没了,母羊怀上了,羊奶数量减少,虽然还能挤出来一点,但比之前少多了,不足以让人折腾,干脆消毒后给猪猪们吃了长肉。
但今天还多了半车西瓜、一大袋大米,以及一筐鱼。
随着养殖的时间增加,她水塘里的鱼肉眼可见的变得肥美了许多,再加上客人很喜欢,因此还是隔一两次,姜蘅就会捞一批鱼卖,数量不多,一人限一条,让喜欢鱼的客人打个牙祭。
一共十亩地的西瓜,一成熟,数量就不少,就这还只是第一批的一半,剩下的打算明天预定卖、网上卖。
要售卖的筐子一一摆好,一大袋大米敞开口放着,准备好的试吃西瓜拿出来,老规矩,先给客人们试吃一下。
“我就知道过来排队有试吃!”一个老客户开心的拿着签子插起一块西瓜,先一步就笑了。
这西瓜价格可不便宜,一斤三十元,看着比起其他水果价格很便宜,但不散卖,要买就买一整颗,那就差不多两百元。
姜蘅:“那你一定是咱们的老客户了。”
客人笑嘻嘻:“那可不?一点工资全贡献给你了。”
把自己说心酸了,一口咬掉西瓜。
瓜瓤脆爽,吃的时候还能听见清晰的咔擦声,但又格外柔软,稍微用力,清甜可口的汁水全都冒出来了,直接跟喝水似的。
“哎哟,这西瓜好吃!”老客人吃完一点不心酸了,不怎么满足的舔舔嘴巴。
还想吃。
还想将剩下的工资也都贡献出去。
姜蘅被逗笑了,飞快让排队的客人先试吃一下,刚好还剩一点,再次送到最前排的老客人面前:“好吃再来给你试吃一块,弥补一下你工资转移的心痛。”
“哈哈,那谢谢老板了。”老客人爽朗一笑,再插了一块。
刚刚吃的是西瓜中间的位置,这一次吃到的明显是底部的。
但入口依旧清甜脆爽,汁水充盈。
果然哪哪都好吃。
姜蘅忙了一圈试吃,便开始正式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