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呀。”阮曦随意点头,不过自己买回来的菜阿姨都夸好,她也有些高兴,越发期待了,特意提醒:“不用炒很多,一点就行,剩下的留给我爸妈。”
毕竟主要就是为了让她妈吃。
周阿姨动作特别麻利,本来就掐着时间做好了饭菜,此时只需要根据阮曦的需求多做一道菜就是了,因此感觉没两分钟,阮曦才感觉被香味勾得肚子有些不舒服,就收到了可以用餐的提醒。
“紫云英冬笋炒腊。”周阿姨将刚出锅的菜端上来,笑吟吟道:“您带回来的紫云英很嫩,品质很好,炒这个香味都比往常浓郁不少。”
阮曦眉头微动,笑道:“这是我们特意去买的,肯定品质不错的。”
翠绿的紫云英、嫩黄色的冬笋、还有特意被煎出油脂后不那么油的偏红腊肉,同时点缀着些许蒜片,卖相意外的不错。
随后几道菜是她平时喜欢吃的凉拌秋葵、清蒸石斑鱼、和一个丝瓜鸡蛋汤。
都是家常菜,但周阿姨手艺很好,做得非常合她胃口。
为此过年谁都放假,就周阿姨被她妈用高薪留下来加班。
今天受累了,阮曦让周阿姨盛了一大碗米饭,早就被香味勾得饥肠辘辘,此时碗筷一到手,第一时间开吃。
这一刻,她脑子都暂时失去了理智,本能寻找最勾她食欲的那道菜。
于是筷子精准落在紫云英冬笋炒腊肉上。
腊肉肥肉的地方被煎得半透明,看着就好看,但阮曦夹的时候却主要是一片冬笋和紫云英,绿色交织在嫩黄色的冬笋上,吃到嘴里,第一感觉是明显带有腊肉微咸的口感。
随后是冬笋和紫云英被咬的口感,有些相似的脆嫩,但后者更加软一点,略微厚重的腊肉咸味过后,便是蔬菜原本的味道。
冬笋脆嫩清甜,紫云英清爽鲜嫩,完美中和了腊肉的厚重,吃起来味道丰富的同时又格外爽嫩。
尤其是这个紫云英。
吸收了腊肉特有的油脂,本身口感又很清爽,以至于吃起来形成了一种她很喜欢的独特风味,竟然比冬笋和腊肉这两样都让她惊喜。
阮曦都吃惊了,这腊肉是她一个专门做腊肉的亲戚做出来的,选用的都是极品猪肉,冬笋也是特意买的品质极好的冬笋,此刻这份看着普普通通就一个偏远山村农场里摘的紫云英居然一点不逊色,甚至还很突出。
让她吃到这一口,便迅速吃一口米饭,胃部被主食填饱的满足感油然而生,随即又忍不住去夹第二筷子。
好吃!
和米饭一起,这种咸味又被大米的清甜口感中和,更好吃了!
看来杜念真没吹牛。
这家老板真的有两把刷子啊!
*
才吃两口,外面响起车子的动静,阮曦一听就知道爸妈回来,还有些意外,但也很高兴,迅速放下筷子小跑着去迎接:“爸妈,你们怎么这么早回来?还以为最起码得九点多回来呢。”
阮母摇摇头,没说话。
一直到进了屋,才低声道:“出了点事,宴会中断了。”
阮曦眼眸瞪大,亮晶晶道:“是不是有瓜?!走走走,你们肯定没吃饱,爸爸,一起去餐厅吃饭,我买回来了紫云英好好吃啊,让周阿姨炒了腊肉,真的好吃又下饭!”
阮母随手将外套交给丈夫,和闺女挽着手过去,一边说起:“没什么瓜,就是宁家小孙子晕倒了,唉。”
阮曦脸蛋也垮下来:“这个啊。”
阮父整理好外衣,补充道:“我在那听了一耳朵,说是医生都下了病危通知书,最多再活半年,宁家这次宴会就是听了一个大师的,说搞喜庆一点给孩子冲喜,现在看来,这冲喜没成功。”
他们说的宁家小孙子,是宁家长房老来子。
被宠得无法无天,虽然不欺负人,但因为什么都太容易得到,喜欢玩极限运动,去年上半年在国外玩跳伞时出意外,一度脑死亡。
后来被救活,医生都说是奇迹。
只是奇迹到此为止,人是活了,可身体垮了,光是站起来就用了半年的时间,好不容易可以跟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却又成了见风倒。
稍微温度不对,就能感冒,严重一点还能送医院。
身体本就虚弱,这么多次生病后,越发虚弱,眼看着不行,但宁家人不信,国内治不好就去国外,直到前几天回来过年,今天则是宁老爷子的九十大寿,特意大办请了不少宾客。
原来是为了给小孙子冲喜。
这种事不好多说,一家三口提了两句,就没再继续,注意力集中在晚餐上。
周阿姨早就听见动静,将米饭盛好送过去,夫妻俩当即动筷子。
“唔!”阮母眼眸微亮:“这味道真不错!比我以前吃的好吃多了。”
阮曦也跟着吃,笑道:“妈,你不是富二代吗?咋还吃过野菜?”
阮母哼了声:“那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富二代的,小时候还是吃了点苦的,后来你姥爷有本事,赚了钱我才成了富二代!”
阮父赞同:“我小时候倒是没吃过,但之前跟人出去吃饭吃过野菜,没这个好吃,那人还说这种野菜是他们特意培育的,已经大量改善了品质,又打着回归自然的旗号,在超市卖好几百一斤呢。”
阮曦:?
这合理吗?!
她要为姜老板喊冤!
凭什么这么好吃的紫云英只卖三十?!
结果胳膊就被亲妈碰了下:“再不吃没了。”
阮曦一看,爸妈筷子不停,眨眼,原本还有大半盘的紫云英冬笋炒腊肉已经只剩下小半盘了,居然趁她不注意偷吃!赶紧伸筷子。
阮父好笑:“急什么?你特意去一趟总不至于就买了这么点吧?让周姐再炒一盘子不就行了。”
阮曦:“……应该还有一盘?”
阮家父母:?
“你特意用直升机就为了买两盘子?”
阮曦抱头懊悔:“啊啊啊,我错了,我去找杜念真,让她匀我一点!”
她不该不要的!
等等,姜老板家的野菜都味道这么好,那其他的味道岂不是更好?!
亏了亏了!
她名额买的鸡蛋和鱼都给杜念真了!
怎么说得多匀点给她!
——
在客人们纷纷对野菜上头时,姜蘅忙着给母羊接生。
母羊是在初六上午发动的,她第一时间请了兽医过来,一只母羊出问题,剩下三只母羊像是收到了惊吓,接连有了生产了迹象。
好在都是生产过几次的母羊,兽医在旁边守护,很顺利在下午两点之前生产成功,姜蘅这边多了六只羊崽崽。
其中三只公三只母。
这六只她都不准备吃肉,而是当做种羊养。
因为兽医说这几只羊看着体格非常不错,比它们的父母以后成长空间大很多,也就是以后体重能超过一般羊的一二十斤。
还可能会更多。
体格子强健,自然能承载更多的肉。
尤其这里面还有两只公羊有双胎基因,以后大概率也能传下来,可以生下更多的小羊羔。
等四五月份,姜蘅再联系一下草原那边的养殖户,约定时间去采购小羊,到时候多买一点优秀的母羊,养大了就能参与繁衍了。
有了小羊羔,姜蘅忙了不少,要单独给母羊补充营养,蜂蜜水都拿出来不少给这几只喝,吃得几只母羊感觉没两天就精神了,奶水多得小羊吃不完,姜蘅就顺手笑纳了。
当天她的摊位上又出现了羊奶。
第一天上架,买到的客人惊喜万分:“啊啊啊,这就是我之前看的那个博主说的羊奶吗?!真的感觉跟牛奶不一样诶!不知道民宿老板会不会做焦糖布丁……”
姜蘅笑着建议:“焦糖布丁其实很简单,如果老板不会做,你可以自己试一下,如果没有烤箱,可以去我大伯家借用。”
因为村子里现在都有好几家做餐饮的,姜蘅再不用包饭,可以直接外包出去,陈阿英在去年最后两个月也只需要给毛孩子做饭,便也办了证件,开始接单代加工。
收费算是村子里最高的,但她是真的家传手艺,手艺也是最好的。
沈丽手艺一般,负责给她打下手。
愿意来他们这下单的人不少,这两堂妯娌生意干得格外红火。
客人忙说:“谢谢老板提醒!”
她笑嘻嘻带着一大袋子菜和一瓶五百毫升的羊奶跟朋友一起离开。
后面的人迅速上前一步:“老板,我也要一瓶羊奶,还有鱼来一条,还有这个……”
姜蘅听着他的要求过称装袋,动作麻利,中途周芸又送来几筐五十斤的紫云英补货。
姜家村的客人真的越来越多了。
许多人可能初五初六就收假了,但也有很多人这个时候依旧还在放假,全家一起过来旅游的不在少数,房车都多了好几辆。
只是虽然有每天二十人的采收兑换紫云英名额,但采收量远远不够。
差不多一百五十亩的地,能采收的紫云英数量庞大,因此姜蘅就没限购紫云英,这下可好,跟之前买萝卜似的,有多少都能销出去。
一开始初三卖出一千多斤,她以为是巅峰了。
结果初四开场就卖出去了两百多斤,更别说后面的,来的人跟进货一样。
要不是时间不够,货量不够,售卖总量能直接超三千斤。
*
姜蘅怀疑这些人里隐藏着很多超市之类的采购人。
但因为她之前拒绝过很多次,那些人都没再找上来,只是普普通通的客人。
于是初五售卖时,姜蘅弄出了个提前一天预定规则。
没办法用快递天南地北的发货出去,那既然有收购商愿意买,这不是正好对上了么?便在价目牌上弄了个提醒,明天员工全体上班,购买量超过十斤可以左拐登记可以预定。
等到初六,以周芸为主的采收组上班不用说,姜蘅又额外从村子里、村外招聘了四十人,每个人工作八小时,才成功满足了预定的分量。
超过五百元打九折的情况下,姜蘅一天就收入五十多万。
恍恍惚惚。
除了紫云英大卖,兑换活动也依旧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