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陈茵再给好友吃下一颗定心丸。
“你放心,后面有我呢。”
这下子柳梦溪心中自信更足,直接坐在陈茵身前的位置,开始为分诊做准备。
第一个进门看诊的是李青草,她早就和女儿打听清楚看诊的一切流程。
因而一进门,下意识地朝着陈茵所在的位置走去。
还没等她靠近,柳梦溪伸手将人拦住,微笑着提醒道:
“抱歉,婶子,先到我这里看诊,才能去到陈大夫那里。我会按照你们病情的轻重缓急标注,如果病的很重是可以插队的。”
“什么!”
李青草根本没注意到前面的解释,脑子里只有“插队”两个字打转。
她顿时心急地冲着柳梦溪表达不满,“你说什么!我可是昨天广播一出声就排的队,怎么就不能第一个看病了?”
说着,她直接将手里的号码塞到柳梦溪脸上,势必要让对方看看是不是“1”这个数字。
柳梦溪也没想到,她刚开口说话就把人惹急眼了,连忙站起身,慌忙解释:
“不是不是!婶子,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李青草双手往腰一摆,怒气冲冲地看着眼前年轻的小姑娘。
下一秒,气势瞬间消失,看着陈茵的方向美滋滋地说:
“我女儿可是陈大夫的大伯母,我看病,哪里轮得到你个外人叽叽歪歪的。”
说着,李青草就要上前一步,在陈茵桌前的位置落座。
陈茵第一眼根本没认出来眼前的人是大伯母的母亲。
说起来,义诊向周边村子扩大,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眼前的老人家。
她当即从位置上走出来,将人拦住。
“原来是姑婆你呀,我早就从大伯母口中听说了你的病,怎么?现在已经能够正常下地了?”
面对陈茵,李青草不敢表现出一丝不耐,听到对方提及自己的女儿,更是笑开了花。
“哈哈!红英那姑娘还说过我呢?”
“那是当然。当初我回青山村准备义诊,大伯母还特意和我提了您的病,说是想要带着你上我们青山村看病呢。”
此言一出,李青草直接笑的看不见眼睛,得意地说:
“哎呀我这姑娘就是有一点好——孝顺,到哪都不忘我这个妈。”
但接下来陈茵的话,直接把她问懵圈了。
“那您知道为什么义诊已经开始这么长时间,大伯母一直没带您去村子里看诊吗?”
此时,李青草也回过味来,怎么听着就不对劲呢?
她忍不住把五官凑在一起,仔细琢磨其中的缘由。
可是她怎么想都想不通,为什么女儿不带自己上婆家看病呢?
很快,陈茵用极其温和的语气和她阐述其中的道理。
“您看,您现在都可以从床上站起来,亲自看病,说明您的病并没有对您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问题。如果经过诊断,您就是一些老年人常见的病症,早一会、晚一会针灸都不会影响您的身体健康。”
“但是如果您的下一个人,在柳大夫诊断的时候,突然发现对方突然出现可能昏厥等的前期征兆。”
“这个时候,您是否愿意和后一个病人交换一下看病顺序?”
李青草被陈茵这一番犹如会真实发生过的话深深吸引,甚至真的认为会发生那种紧急情况。
一想到自己可能会耽误一条人命,她当即喊道:
“愿意!我当然愿意。”
此言一出,屋内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陈茵勾着嘴角,将她们看诊安排的目的道出。
“刚刚柳大夫和您说的,就是我刚刚解释过的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所以,您先在柳大夫那里看一眼,然后再来我这里看诊。如果中途发现危急重症病人,我们就会让对方插队。”
“哦~”此刻,李青草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说罢,她直接一屁股坐在柳梦溪桌前的凳子上,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哎呀!柳大夫你刚才也不直接说清楚,害我白担心一场。”
对此,柳梦溪无力反驳,扬着笑脸,按照自己从陈茵那里学到的流程,开始看诊。
“婶子,请说一下你的姓名、年龄?”
……
柳梦溪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和陈茵的距离还很远,所以几乎是将病人所有的情况都问了一个遍。
同时,全部记录在桌上的纸上,问诊结束,直接写了满满一张纸。
随后她才敢开始脉诊。
李青草说的嘴巴都快干了,终于等到快要结束的信号,连忙将手放上去。
经过柳梦溪的诊断,确认眼前的病人就是患有老年病,比较严重的是:类风湿关节炎——尪痹。
她将自己的诊断结果写在背面,连人带诊断过程一起交给陈茵。
“茵茵,你看一下,我有没有什么差错。”
“没事,你继续叫下一个病人,我来给婶子进一步看诊。”
说完,陈茵接过病历,将目光转向病人,提醒道:
“来,姑婆,将手放在脉诊上。”
面对陈茵,李青草是言听计从,根本不在乎为什么看诊的流程不一样。
因为刚刚陈茵在柳梦溪诊断的时候,一直观察,确认柳梦溪的问诊没有问题,她已经将全部都记在脑子里。
现在唯一需要亲自确认的就是舌诊和脉诊,其他的综合病历上的内容即可。
最终,她得出和柳梦溪不一样的结论。
病人患的是痹病,其中尪痹,主要利用针灸治疗;而骨痹,也就是骨质疏松,则是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很快,陈茵就将方子开出来,递给齐闻仲抓药。
“姑婆,你跟着小齐去抓药吧,然后在旁边的凳子坐一会儿,我先给你针灸,缓解膝关节和肘关节的疼痛。”
“好好好!”
听到自己马上就能得到治疗,李青草兴奋地站起身,跟着齐闻仲往旁边走去。
另一边,柳梦溪已经开始为第二个病人分诊。
双方同时进行,速度比以往快上不少。
尤其是之前一直惦记看病速度的李桂英村长,发现自己村长看病比其他村快,脸上的笑容根本压不住。
心想:虽然刚刚陈大夫说只有自己一个大夫能够看诊,但多了一个分诊的柳大夫,速度还不是快起来了?
想到这,她将义诊的事情嘱咐给其他人后,迅速赶回家,势必要为陈茵一行人准备上好的伙食。
很快第一天磕磕绊绊的义诊就这样结束了。
回去路上,柳梦溪兴奋地蹦蹦跳跳,根本不看路,对着陈茵诉说自己的兴奋。
“茵茵,我真没想到我居然也能判断出这么多的症状!”
“虽然要将所有的症状和表现综合在一起,辨清病因对我还有不少难度,但是今天义诊,我可是一连上手几十位病人,也算了给你帮了不少的忙吧。”
“那是当然,今天能看近五十位病人,你的帮忙功不可没。”
“嘿嘿!”虽然是自己想要听到的话,但听到后,柳梦溪还是忍不住有些脸红。
对于今天看诊的速度,吴玉树几人也很有发言权。
不说在他们青山村,就说小河村,第一天去的时候,一天才能看上三十多个,今天的人数的确有着新来两位大夫的功劳。
因而,他们也点头表示赞同,把柳梦溪乐的魂都快飘走了。
一旁的齐闻仲看见柳梦溪的成就,忍不住心动,手痒痒,想要亲自上手尝试。
可惜,他明天早上就要赶着回市里,真是件令人难过的事。
这一刻两人的心境完全不同,踏上回青山村的路程。
到家后,吴秋丰还在等着她们一起吃饭。
“回来了?今天在李家村情况怎么样?”安红英急切地问。
眼神中的期待一眼就能被人看穿,柳梦溪和齐闻仲对视一眼,立即想到今天第一位看诊的病人,其自称是眼前伯母的母亲。
陈茵自然也明白,当即解释道:
“大舅妈,姑婆的身体就是年纪大了,得了痹病。她是今天第一个看病的,自己走着来的。诊断后,我给姑婆针灸和开方子,吃上几剂,往后下雨天也可以自如活动。”
安红英没想到自己的心思竟然如此明显,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但当她听到母亲的病没有什么大碍的时候,还是忍不住露出感激的眼神。
自打陈茵在附近村子里有了名声,不少人都琢磨自家人能早点看病。
她又何尝不是呢?
“茵茵你费心了。”
“这都是份内的事,大舅妈你不用客气。”
陈茵不愿对上亲人的这种眼神,连忙转移话题,“对了,青鸾和鸣凤去上学了是吗?”
“鸣凤要赶大巴车,早早就要出发。青鸾和她一起走,两个小姑娘也有伴。”
“也好。大舅妈明天是镇上约定的赶集时间,应该有很多人去镇上吧?”
安红英疑惑地看着陈茵,不明白她问这个干什么。
“没错,明天农历初九,轮到铜溪镇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