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巧媳妇好日子_分节阅读_第11节
小说作者:小硕鼠5030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2 MB   上传时间:2025-10-24 16:42:14

  锅碗瓢盆这些日用品则是公社里的代销社在卖,和城里供销社的东西一样,不过有的可能就比城里便宜那么一分两分的。

  了解完这些情况后,沈云芳有了些感悟,就是公社嘴大,搞垄断呢呗。

  她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屈服了。

  沈云芳和几个嫂子顺着人群一块一块的逛。

  最先到了的是日用品专区,沈云芳看到啥都觉得该买,家里这些东西都缺,她现在都不知道,以前这两母女是咋过的日子。

  她掂量了下自己手里的钱,一共就六十三块四毛五,前几天在沈大娘那买了五十斤大米,一百斤玉米面,花了二十,现在手里就剩四十三块四毛五了。

  二大碗和盘子都一个价,两毛钱一个,直径三十多厘米的瓷盆七毛一个,她挑了四个碗四个盘子,两个瓷盆,正好是三块钱。

  她掏了钱拿了东西接着逛。看旁边用高粱杆扎成的盖帘挺好,以后晒个什么东西都能用上,一问价格也不算贵,一个一毛钱,就蹲下准备挑几个。

  “你干啥?”大栓媳妇凑到她身边小声的问道,恐怕旁边的售货员听到。

  沈云芳有些不明所以,“家里没有盖帘了,正好赶上,买几个呗。”咋地了?搞得这么神秘。

  “你真傻了,咱们村就种高粱,你花那冤枉钱干啥?”这回她的声音更小了。

  “哦?”她不知道啊,既然村里种了,为啥从来都没有分过高粱米呢。

  她把心中的疑问小声的问了出来,然后才知道缘由。

  高粱这种粮食不出数,就是产量不高,一亩也就能产个二三百斤的高粱米,所以村里人都不种,不过村里却专门用了几亩地种了高粱,产的高粱米都不够交给国家的,所以队里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粱杆还是有的。

  而盖帘和扫帚这些东西的原材料就是高粱杆,于是社员们要是家里缺了,就会隔三差五的去拿点高粱杆回家,自己扎,根本不用花钱买。当然高粱杆也是队里的财产,社员在拿的时候还是要避着点人的。

  “这个不用花钱买,等回家我让你大栓哥给你弄点高粱杆扎几个盖帘不就完了吗。”大栓媳妇赶紧的把沈云芳拉起来,朝着人家售货员掩饰的笑了笑,才拽着人走开。

  “哎,嫂子别拉别拉,就算盖帘扫帚不用买了,我还得买点别的呢。”咋把她拉走了呢,她刚刚抢的位置多好啊。

  “你还要买啥?”大栓媳妇有些狐疑,她咋有这么多东西要买呢,她刚刚可是已经花了三块钱了。谁家孩子像她一样大手大脚的啊,以后还过不过日子了。

  “我家缺装东西的家把式,我看里面有卖柳筐的,我问问价,要是合适我就买两个。”沈云芳刚才可是看见了,大的小的都有,就是没到出空来问价格呢。

  旁边沈二柱媳妇一拉她,“这个也不用买,二柱就会编,你就告诉我你要多大的就行了。”

  唉呀妈呀,这都是民间艺术家啊!

  “真的,那太好了,先给我编十个八个的吧。”沈云芳高兴了。

  大栓媳妇听她这么不着调的话,轻轻掐了她一下,“有点正经样啊,别让别人看出来。”

  “嫂子,我说的是真的。”沈云芳有些委屈,她挺正经的啊。

  “行,这都是小事,回去就给你编。”沈二柱媳妇一挥手,这都不是事。

  于是一行人又开始往前跋涉。

  到了蔬菜区,沈云芳别的没买,买了二十斤的胡萝卜,这次几位嫂子都没拦着她,因为她们家也没种,她们都不喜欢胡萝卜的味道,但是也不能挡住有人喜欢啊。

  胡萝卜两分钱一斤,沈云芳又花了四毛钱。

  “嫂子,胡萝卜可有营养了,特别是小孩子吃好,你也给小娟买点吧。”沈云芳想到小娟的身体,好像营养有些跟不上,所以提醒道。

  “这个有营养?”王建军媳妇有些不信,“家里种这玩意都没人吃,都是给猪吃的,人吃了还有营养?”

  真是暴殄天物啊,不过她又知道了一个喂猪的好饲料了,而且这个时候的胡萝卜真的不贵,要是明年养猪,她倒是可以买它几百斤的先存着。

  沈云芳还没说什么呢,大栓媳妇已经蹲下身开始挑胡萝卜了。

  “你还真信啊?”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小娟的身体就是她心中的痛。

  “嗯,行你先试试啊,要是真好,等明年我也种点。”王建军媳妇还是不相信。

第二十五章 赶集(三)

  然后几个人又逛到了牲畜市场这,里面有卖猪仔和羊羔子的,猪仔的价格哪都一样,五毛钱一斤,跟毛猪的收购价格一样。羊羔子的价格就要稍微的贵一些,八毛一斤,这个东西很少有人买,大牲口喂不起,他还不像是猪一样爱长肉,就是长大了也瘦了吧唧的,羊肉也没有猪肉值钱,所以大家宁可养猪也不爱养羊。

  沈云芳可没有这样的观念,两种牲畜产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要是她有钱,那她两个都养,一个留着吃肉,一个留着喝奶,多好。

  只是她现在囊中羞涩,而且天已经冷了,山上的野菜也要没了,现在买猪或者羊,那一整个冬天都得喂粮食,她自己都不够吃呢,拿啥喂它们啊,只能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有了野菜之后再作打算了。

  接着几个人又逛到了最后的副食品区,明面上沈云芳没拿任何东西,所以只能花钱都买了点。

  这一圈逛下来,她一共花了五块二毛钱,后来她还买了点粉条。

  “咋没卖粮食的呢?”沈云芳有些郁闷。整个集逛下来,她最希望看到的东西没有啊。

  “粮食哪让随便卖啊。”王建军媳妇说道。

  是的,粮食和猪肉在这个集市上是没有的,不,应该说这两样东西在任何一个集市上都是没有的,这两样东西国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所以这里是看不到了。

  “你想换粮食啊?”沈二柱媳妇有些迟疑的问道。

  国家是不准许社员私自买卖粮食的,但是私下里,老百姓还是会偷摸的换一些粮食。有的人家穷,就会把自己家分到了大米这样的细粮拿出来换多一点的粗粮吃。有的家庭条件好的,就会把家里多余的粗粮拿出来少换点细粮回去。这两相正好,所以社员私下就有了换粮食的说法。

  “我没粮食啊,我是想买点。”沈云芳想着这几个嫂子人都挺好的,这一路她看的明白,所以也就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了,还有就是她看出沈二柱媳妇好像有那么点意思,“嫂子,你家有多余的大米吗,要是有卖给我点呗。我花钱买。”

  沈二柱媳妇看了她一眼,然后就低头走到了一边。

  这是啥意思,是卖还是不卖啊。

  “走走,你今天不是要来买棉花和布的吗,咱们先去看看。”大栓媳妇赶紧把云芳拉走,这傻丫头,这种事哪能在这说啊,要是被别人听去就是事,还是大事。

  于是几人就停住话头,一起去了供销社。

  这里是属于代销社,还不算是真正的供销社,一般就卖社员们平时经常买的日用品,比如说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什么的。

  几个人转了一圈,棉花已经卖没了,什么时候有售货员也说不上来,到是布还有,红底小白花,沈云芳看了半天,最后还是没忍心下手,唉,反正还要去县里供销社买棉花,要不布到时候也一起买了得了。

  沈云芳还想买点酱油和醋,还有煤油,只是她没带瓶子,没东西装,所以只能下次再说了。

  她看有装在贝壳里的蛤蜊油很是欣喜,这个擦手很好用,保湿润肤,特别是冬天防皴裂。一问价格,才五分钱一盒,赶紧的掏钱买了两盒。

  “你买这玩意干啥?”王建军媳妇很是不赞同。

  “擦手啊。”要不还能干啥。

  “浪费。”三个嫂子一致的评语。

  她还想着一盒擦手,一盒擦脚呢,看来是不能说出来了。

  后来她又买了牙膏牙刷,以及圆球水果糖,原本还想买一斤饼干的,结果人家不光要两毛钱还管她要一斤粮票,她没有啊,旁边三个嫂子也没有啊,最后只能放弃了。

  她在供销社又花了八毛钱,一共就是六块钱,是四个人里花的最多的,其他三个嫂子,都零零碎碎买了点东西,哪个都没花几毛钱,就她最败家。

  在往回走的路上,沈云芳逛街的精气神没了,又开始觉得脚丫子疼了,好像都不是自己的了。几位嫂子看她那娇气样,主动帮她把买来的东西都背了过去,她只要负责自己走好就行。

  为了配合沈云芳,几个人的速度都不快。

  沈二柱媳妇自从沈云芳说要买粮之后,就一直不太活跃,往回走的这段路更是一声不吱,就是闷头走,这个时候终于抬头了,好像考虑清楚了一样,凑到沈云芳旁边,小声的说道:“你是要稻谷还是大米?买多少?大米一斤一毛七,稻谷一斤一毛。”

  她也是经过考虑的,城里粮店她也打听过,一斤大米差不多是一毛四,不到一毛五,她一斤加两分钱不少了。稻谷一斤能出六两米,考虑到碾米费事,所以她给便宜了点。

  沈云芳一听,眼睛就是一亮,这么便宜?她心里快速的算了起来,买一百斤大米是十七块,要是买一百斤稻谷就是十块,然后她还要花一块钱的手工费碾米,出六两的大米,那就是说六十斤大米十一块,一百斤大米就是十八块四,但是她还捞到四十斤糠呢,相当于她花了一块四买了四十斤糠,三分五一斤糠,划算吧。

  沈云芳不了解糠的行情,不过心里却觉得划算。

  “嫂子,你家有糠吗?啥价钱?”

  沈二柱媳妇有些愣,这话题咋转的这么快呢,“你要糠吗?你要是要的话,就算你四分钱一斤好了。”

  沈云芳一听笑眯了眼,“行,嫂子,我买一百斤大米,二百斤的糠。”这样就是二十五块,虽然多花了一点点钱,但是省事啊。

  “你买那么多糠干什么?”沈二柱媳妇觉得狐疑。

  “我家没大米,我总不能拿粮食喂***所以买点糠喂鸡。”这些天她都是拿自己的口粮喂鸡,她也是心疼的。

  “那也用不到那么多啊。”沈二柱媳妇不信。

  “我是想来年多养几只鸡,先存着呗。”

  沈二柱媳妇想了想说:“行,今天晚上我就给你送家去。”然后就不说话了。

  其他两个嫂子在她们说话的时候都自动自觉的拉开了点距离,这就是有眼力见。

  当天晚上天都黑透了,沈二柱两口子给沈云芳送来了一百斤大米和二百斤康,沈云芳当即掏出二十五块钱递了过去,这桩交易就算是完成了。

  沈云芳晚上躺在炕上,开始算账,赶集花了六块,再加上这二十五块,她手里原本六十多块钱,就只剩下十二块五了。

  她一阵阵的心疼,原本能花好长时间的钱,她重生还没到一个月就差不多给花光了,眼下还没有什么进项,她心里没底了。

第二十六章 薅羊毛

  这天白天,沈云芳的柴火搂的差不多了,她就不在往松树林那跑了,而是改坐在那些羊身边,认真的开始给每只羊梳理身上的毛,顺便把不小心掉下来的收集起来……

  哎,她手里的棉花票不多,估计做一身厚棉衣就不剩啥了。她知道东北的冬天很冷,弄不好就会把手脚冻坏,而且听说只要长了冻疮就不容易好,所以她很想给自己做双手套和鞋垫,听说羊毛制品是很暖和的……

  沈云芳看了看站在自己身前的山羊,心想有这便利条件,必须要利用一下,应该有人会理解她吧。

  刚上到山坡上的二狗子三人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你们说她是不是有病,不会是在给那只羊挑虱子呢吧。”二狗子看着沈云芳的方向小声的说道。

  “你想啥啊,羊身上有虱子吗,要挑也是跳蚤啊。”柱子很认真的纠正自己小伙伴的错误,没知识太可怕了。

  “哎呀,别管是虱子还是跳蚤,你们不觉得她有病吗。”二狗子现在急需要人肯定。

  确实冷不丁一看,沈云芳的动作挺让人费解的。一个瘦了吧唧的女孩子,独自坐在草地上,身边围了一群羊,然后她神色特安详的伸手给面前的羊顺毛,那个温柔的样子,让人看了都瘆的慌。

  几个小朋友同时打了个寒战。

  “咱们赶紧的走吧,我娘说了,她一个人住,时间长了,肯定已经有毛病了。”狗剩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示意那个女人脑子有病。

  “嗯,我也觉得,你们都不知道,那天我爹非要我去生产队打扫牛棚,你猜我去了看到了什么?”二狗子神秘兮兮的问道。

  另两个人摇了摇头,追问道:“看到了什么?”

  “那个女人居然在打扫牛棚,你们说她是不是有病?”没病能吃饱了闲的帮着别人干活吗,他和她不熟好吗。

  “嗯。”栓子小朋友表示赞同。

  “要不咱们今天先别去山里勾柴火了。”狗剩胆小,听两个小伙伴说完,就有些不敢上山了,这要是他们上山后,那个女人在犯病,把山路堵上可咋办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63页  当前第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3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巧媳妇好日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