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里,该交代的都交代了,微生雪派人去少兰那里交代一句,就要打道回府。
阳滋公主跟在她身旁,诧异道:“这就完了?”选址、堪舆、规划,不到两个时辰就解决了,她都特意换上轻便的衣服准备陪着奋战好几天。
中尉默默脑袋,到现在也不知道他跟来是为了什么,全程连句话都凑不上。
不过能近距离跟在仙人身边,也算是蹭到了仙气了!今天早点下衙,回家给家里头的人也沾沾仙气。
从昨天提出要求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来个时辰,羊毛这种不稀罕的东西,早就已经备好了一大仓库,只是未清洗的羊毛味道极大,没人敢直接拿到贵人面前。
回到长生殿的时候,嬴政已经在院中等着了,手边还摆了一摞没处理完的奏折。
让见到这一幕的微生雪不禁感叹,工作狂人设不倒。
人数众多的脚步声足够提醒他来人,嬴政批下最后一个字,才转身看过来。
“什么好东西,值得道友亲自跑一趟。”
微生雪径自走到他对面坐下,顺手倒了杯水喝着:“也没多稀奇,只是以前用过成品,对制作过程有些好奇。”
“对了,现在这个小羊毛工坊还能供应,等来年纺织厂建好,就现在的羊养殖规模,能供应上吗?”
嬴政奇道:“皇家别庄中有单独供应的养殖场,有上千只羊。”
微生雪回忆毛线制作视频中的数据,以星际的科技与狠活,手工清洗羊毛的折损率都能接近35%,这里只怕要近一半。
“不够,两到三只羊的毛才够一件毛衣的量,等纺织厂建设好,这千来只羊的毛,连一天的原料都供应不起。”
两三只一件,一千只就是四五百件。
“纺织厂一天能产出几百件衣服!”
嬴政对纺织之事并不清楚,但阳滋公主在场,直接补充了这段空白,“一件成衣从纺线开始算,也需要熟练工大半个月工时。”
这对比明显,嬴政直接问:“纺织厂要多少工人?”
微生雪道:“我原先只是想给妇幼院中的人找些活儿干,规模不会大。”
“最开始需要一人一台机子,后面熟练了,一人可以看顾十来台,初步预计三十人内的小型工厂。”
三十人!几百件!
这对比过于强烈,饶是嬴政一直都知道仙人的能耐,也忍不住心惊。
连他这样的外行人都惊诧,更何况是阳滋公主这种对纺织有所了解的人呢。
要不是当着仙人的面,她恐怕就直接要骂一句“异想天开”。
一个熟练的织女,每天可织出一到两尺布,成人制衣需要的布六七天才能织好。
仅仅需要三十人,就能每日产出几百件衣服,这速度提高了多少倍?!
微生雪见他们越说越离谱,连忙摇头否认:“不不不,我说的是原料,制作毛线的原料!勾成毛衣还得好几天呢!”
反正以她的手速,五天也只勾出十几个厘米的围巾,还是歪七扭八不能看的那种。
勾?这听起来手法似乎与织布不同。
“不是裁衣?”
微生雪:“当然不是!毛衣不能剪,一剪就整件散掉了。得用特制的木棒织毛衣。”
她看到父女俩脸上相似的表情,战术性后仰:“别找我,我是手残,而且只会最简单的平针,还是不知道收尾的那种。”
嬴政收起脸上过于外露的表情,琢磨起周边的产羊地。
从咸阳城一圈圈往外,养羊的不少,毕竟是这时候的主要肉食,但能提供这么大量羊毛的规模,还真还几个,但零散收集效率太低,还是得想想其他。
微生雪支着头半趴在桌上,跟着叹气:“你们这里要是有草原就好了,那地方适合养羊,可以多建立几个养殖场。”
草原?
草原!
草原=羊毛=布=钱
这等式一画上,嬴政眼睛都亮了。
大秦没有草原,但隔壁邻居家多的是!
大秦作为他们的好邻居,“借”点羊毛不过分吧。
羊毛都借了,那借用一点养羊的地方也就顺理成章了吧。
第53章
如何从隔壁邻居家获得稳定的土地和羊群,是嬴政和朝臣要思考的事。
此时微生雪正在检查制作完成的水里纺纱机和织布机,运用水力运转,对水流的深浅速度要求都不低,也是有系统开挂,她才能如此快速地找到合适的地址。
“启禀仙人,水力可用。”但要达到丝滑的水平还需要再调试。
因着要利用河流,此次都水长丞也跟着来了。他长于水利,在周边转了一圈,就告诉微生雪,
“冬日水流细小轻缓,难以带动转轴,利用水力更适合河水充沛之时。”
微生雪:懂了,就是干三个季度放一个季度。
按照计划中的效率,前面囤积三个季度囤积的毛线足够一个冬天使用了,即便暂时停工也没关系。
“这一片都归入纺织厂,所有房间打通,食堂和办公区另设,这里就摆放机器。”她提出自己的要求,具体如何做就要等匠作处设计出图纸再说。
都水长丞提醒:“若未使用,这两台机器可先收回仓库,以免损坏。”
这次妇幼院的负责人少兰也来了。
微生雪直接定下她这里要为纺织厂提供人力,但纺织厂中的工人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少兰还需要抓紧培训她们。
这几天算是她难得动弹多的日子了,从这里离开,又转道去了百货大楼。
嗯,一段时间过去了,也不知道她的百货大楼开始建造了没有,再过些时日,就要进入不宜动工的冬天了。
与纺织厂不同,对待百货大楼,她说看一眼就真的只是看一眼,任何要求都没提。
只是在看到砖瓦厂造出的红砖时,视线多停留了一会儿。
负责人主动汇报:“再过半个月,大致结构就能搭建好。”但具体的装修需要多久就不好说了。
许多人家房子建好后,内部装饰设施耗费的时间比盖房子还长。
微生雪对此没有什么看法,以现在的水平,就算百货大楼真开了,也找不出多少东西来售卖,与她想象中的杂、多、全截然不同。
不过这内部略有些昏暗的采光,让她皱了皱眉,“窗户不能开多开一些吗?有些过于昏暗了。”
负责人左右看看,这采光绝对能称得上一句亮堂,一般贵族的家中都没有这般好条件。
微生雪嫌弃地看着一圈,就以这亮度,商品摆在货架上都看得模模糊糊,怎么吸引人来购买。
负责人对她的要求有些为难,这砖瓦房不比木质结构的房子,只要主梁柱子搭好,就不怕塌下来,这一块块砖头可都是实心的,再加上水泥的重量,他是真怕窗户开多了房子承受不住重量。
在安全问题面前,其他都得往后稍稍。
微生雪数了数,所有没被封闭的隔间加起来有十来个窗户,其实并不算少了,她觉得昏暗,是因为刚从外边进来,又习惯了明亮如昼的室内。
这里就是这样,绢布覆盖的纱窗透光度有限。地处北方,又不能直接把窗户开得大大的,大冬天的可扛不住这样的温度。
微生雪没有再挑剔,只是回程的时候有些沉默。
阳滋公主瞧她周身浮动的郁闷和懊恼,脑子多转了两圈就猜到了她的心思,笑着安慰道:“仙人到来,已经给大秦带来许多改变了,不必因此困恼。”
微生雪没有信他的话,依旧闷闷的:“我看来看去,好像在折腾了许久,其实也没多少变化。”
阳滋公主再次开口,直指核心:“您觉得没什么变化,还是这变化不如您想象中的大?”
她不等微生雪回答,就继续说:“我们现在坐马车路途平缓,这样大的房子不需要多久就能盖好,每日的吃食中不再有苦涩的味道,豆芽豆腐豆浆都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餐品……这一桩桩一件件,改变比您以为的多很多,只是没再您面前,或者这些对于您来说太过常见,不足以被称为变化。”
而且像新式铁犁、冬小麦、新农具、高产良种等物,要等到明年开春之后才会真正显示出威力。
系统也在安慰:【从我们遇到嬴政开始算,现在才过了不到160天,基建以年为单位,没有展现出足够的影响力很正常。】
要不怎么说需要脑回路能对上的‘人’呢,系统的一句话,比阳滋公主说的这一大通管用多了。
微生雪觉得它说的很多,改善生活和环境的基础建设,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她做了几个月,就在这里郁闷改变太少。
她不是改变太少,是见识太少。
对工作的耗时性,又足够的认识。
阳滋公主见她原本沉郁的精神已经恢复,虽不知是因为什么,但见此也跟着高兴起来。
为了让她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她想了想,挑起一个话题:
“您对纺织厂似乎格外重视。”其他厂建起来好几个月了,都没多关注,一个小小的纺织厂却亲自跑了一趟,连选址都亲自来。
“因为其他的不用操心啊。”虽然也是大秦没见过的东西,但出来之后他们就会用了,石头农具会用,难道换了铁农具就不会了?没有这样的道路。
“但纺织厂不同,水力纺纱机和织布机,需要依靠水力带动,选址不恰当,连转都转不起。那二三十根转轴,指望人力来推吗。”
那就要变成‘吃人’的机器了。
“而且不知道你们这里有没有游牧民族。”
她历史学得垃圾,但也知道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之间那缠缠绵绵到天涯的爱恨情仇。
而且不止是他们这个文明,星际其他文明中,只要有类似地理条件和生存条件的,都有那么一段互相纠缠的历史,真是让人想不注意到都难。
历史老师称这是,人类文明的必经之路,气候影响文化的生活模式的必然。
阳滋公主不知道话题是怎么从纺纱织布跳到了草原上,但仙人这么说,她自然也不会隐瞒:
“林胡、东胡、山戎……”她顿了顿,继续说,“还有西戎。”
秦国建立前,建立后几百年,那可真是从西戎嘴里抢食,前前后后跟他们打了几百年,才把人赶走加同化,现在许多老秦人的血脉中都带着西戎人的血。
微生雪在回去的路上听了一耳朵,秦国先祖与草原人民的爱恨情仇,对这里的草原民族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嗯,怎么说呢,跟她的认知差别不大。
“你们与草原有没有贸易往来?”
阳滋公主摇摇头:“我不清楚。”这种犯忌讳的事,她不可能打听到,也不能打听,她还是个了解朝堂之事不到半年的小菜鸟啊。
“此事您不如直接去问父皇,他肯定知道。”她边下马车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