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者高约八尺上下,比黛黎高出个七公分,体态偏瘦削。
对于先前时常面对秦邵宗的黛黎而言,此人带来的压迫感可有可无。
“女郎芳名?”谢元修一瞬不瞬地看着她。
黛黎转头望向谛听,面色平静,张口就说,“弟,你的客人?我身体不适,客人你招待好。”
完完全全是主人家的口吻。
谛听和谢元修皆是一愣。
谛听无奈点头:“好的阿姐,你身体不适就回房歇息,若下午还未转好,我让杏林来为你看诊。”
黛黎随意颔首,把烂摊子一扔,转身回房了。
谢元修还想追,谛听却从后伸手,按在他的肩上。
“三公子。”谛听看着是个读书人,但这一出手力道却不小,“成大事者,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谢元修听懂了他话语中的警告,他额上的青筋绷起:“先生,若能得令姐,我必珍之重之,寻尽天下珍宝令她开颜。”
谛听收回手,双手抱臂,“且不说家姐已嫁人,若我未记错,三公子你已娶妻,尊夫人的母族是徐州望族,家姐不做妾。此事不妥,三公子以后莫要再提。”
谢元修面色难看。
在黛黎看来,偶遇谢元修完全是一段小插曲,对方于她不过是个陌生人。待明日她离开甜水郡后,她便与那个连姓名都不知晓的男人此生不复见。
时间转眼来到了下午,绣娘帮黛黎简单收拾了个小行囊,便随车队驱车出城。
车轮碾过青石砖,进入黄土路,将喧嚣抛于后方。
甘泉寺在甜水郡的西北侧,出城两刻钟后,黛黎透过车窗看到了巍峨的庙宇从青山中探出。
除了他们的车队以外,官道上还有其他车驾。
清一色的马车,一辆驴车都无。
行到前脚后,山路蜿蜒而上,道路被开拓过,可供两车并行。在行过如同盘蛇的山路后,道路渐趋平缓。
视野豁然开朗,竟是此地被开出好大一片空地,此时此刻不少马车已整齐有序地停于其上。
黛黎见状问同车的绣娘,“庆典不是明日么?怎的他们也今日来了?”
绣娘:“吉时在午正,天刚亮到午正仅有三个时辰。大户人家重礼节,要准备之事颇多,不如提前一日到寺中,反正此地有一批厢房可供他们入住。”
黛黎没问出那句“要钱否”,想也知道是要的,估计要价还不少。
以为黛黎是不喜和陌生人住一个院,绣娘道:“夫人您安心,您的屋舍在另一处。”
黛黎顺势提出,“这庙宇中应该没有禁地吧,待会儿我想去走走。”
绣娘如此说:“香客不得入之地皆有人看守。”
黛黎点头。
他们的车驾并没有停在庙宇旁的这块空地上,而是抄了旁边的小道从侧门入内。黛黎有意识记路,发现车驾停在了庙宇最西边的小院。
这个小院不算大,只一进的院子,无开后门,可能是尽可能营造寺庙的森严气势,这里的围墙非常高,大概有一丈多,且顶上彻的还是一片一片的斜瓦。
小院里有棵树,黛黎目测了下距离,目光沉了沉。
不行,就算爬上去也够不到墙边。
三个方向都没有出口,想要出去,唯有从小院的正门出。
对了,屋里还有窗户!
黛黎走进小屋,“这屋里是否很久未有人住过,怎的有股味儿。草香,我那个游鱼花鸟香笼带了否,赶紧把香点上盖一盖味儿。”
话毕,她抬手推开海棠纹的窗牗。
这窗户一开,外面的凉风呼地吹了进来,清新凉爽。
黛黎眯着眼睛感受着风,目光从窗外眺望出去,外面是青山翠林,更远处是柔软如棉花的云。
她悄悄深吸了一口气,好像闻到了自由的味道。黛黎扭头问绣娘:“绣娘,典礼会持续几日?”
绣娘笑了笑,“哪有几日,只两个时辰不到,毕竟百姓们还要营生。”
黛黎垂下眼。
两个时辰不到,四个小时不到,她要在庆典结束以前离开下山。
不对,应该说她要在庆典结束以前,抵达渡口并坐上船……
第73章 逃出生天?
行囊交由两个女婢整理, 黛黎提出四处逛逛,绣娘伴她左右。
黛黎一口气没歇地走过了许多地方,将这座甘泉寺的地表一层全部逛了遍。
中式对称在甘泉寺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中心是八仙庵,往两旁的是大小的殿和堂, 以及数量相等的塔。
八仙庵前空出好大一片地方,前庭开阔非常,有一樽巨大的宝鼎坐落其上,供主持者焚香。
黛黎站于宝鼎前抬头, 只见两旁庙宇高耸, 她还看到了高层开有窗户。若是此地明日聚集大批信徒,可临窗观全局。
黛黎收回目光, 继续往其他地方走。
她的小院在西边,而东侧则是香客的厢房。庙里比不得城中高档传舍, 厢房一间挨着一间,分布密集, 其内空间也小。
不过观一众提前入住的香客, 他们面带笑容,显然满意极了。
“绣娘,你明日也会参加典礼吗?”黛黎问。
“一般来说所有信徒都要出席。”绣娘没有立马说自己去不去,而是问黛黎, “夫人想参加否?”
黛黎迟疑着说:“有点感兴趣, 不过我这人的新鲜劲去得快,就算参加也待不了多久,到时中途退场是否不太好?”
绣娘心道确实不好。
气氛正浓时,忽然有人走了,容易破坏信徒情绪, 也容易引发他们的不满。
“时间还早,且再看看。”黛黎指了指楼上,“我能上去吗?”
绣娘:“您请。”
黛黎一口气上到这座八仙庵的最高层,从这里临窗望出去,她看到了寺庙的某部分,看到了青翠的山,也看到了来时之路。
不过亏得山中林叶丰茂,遮挡部分颇多,来时路若隐若现。
黛黎收回目光,心里有数了。到时候她贴边走,走在树下他们看不见她,“我有些饿了,回去吧。”
她们是下午出城的,经过乘车、游寺等后,待黛黎重回西边的院子,黄昏已至,灿烂的晚霞如油画般于苍穹上铺开。
青莲教修行者不剃头,没有必须吃素这一说,今晚的夕食吃的是梁饭,还有炙羊肉。
黛黎不爱吃羊,但不吃肉没力气,为了明日那场硬仗,她把那小碟羊肉吃了个一干二净。
“对了,庙中来了如此多陌生人,我这西苑颇为偏僻,夜里会有人守夜否?”黛黎问。
绣娘颔首,“当然有。西苑通往外的院口,全天都有两人看守,夫人您放心吧。”
黛黎如今住的小屋与旁边的院子一同组成“品”字区,而绣娘口中的“院口”,则是“上口”和两个“下口”之间的横道。
“甚好,那我就安心了。”黛黎点头。
今夜黛黎睡得特别早,但可能紧张,躺到榻上后她完全没睡意。
她只有三颗小药丸,如果绣娘和另外两人一同看着她,哪怕她手中有药,这药也不好用。
黛黎抱着被子在榻上翻了个身。
“一般来说所有信徒都要出席”绣娘也是信徒,明日得想办法支开她。
辗转半夜,黛黎终于睡着了。
心里惦记着事,翌日她起得特别早,不过有人比她更早。黛黎醒后没看见绣娘,一问方知对方去帮忙准备了。
黛黎找草香她们聊天,“你们是第几回参加庆典?”
一个说参加过一次,另一个说没参加过,还说典礼不寻常,唯有有大事发生才会举办。
黛黎估摸着二女入教的时间估计也就几年,还停在最基础的门外,没到干事的程度。
“我还未见过信徒朝圣,你们随我出门瞧瞧。”黛黎眼珠子转了转。
二女无有不从。
黛黎带着人特地经院口那边出去,果真见有二人看守。
披甲持刀,气势十足。
黛黎外出时,还被他们盘问了一两句,得知她想从外面去看甘泉寺大门后,守卫没阻拦,放她出去了。
在逐渐走远时,黛黎听到后面有人小声说话:
“说起来,半年一回的神药该发了吧,我等好久了。”
“快了快了,下个月就能发。真期待啊,我每回吃了都感觉开朗异常,体力倍强。”
“真羡慕那些已晋升神使的人,他们能拿到的神药更多……”
随着黛黎走远,后面的讨论声听不清了。
走过一段后,黛黎看到了甘泉寺的大门。
山门高高架起,不少布衣跪拜着通过,进寺之人络绎不绝,穿着不一,高矮胖瘦皆有之。唯一一样的,是他们面上的虔诚。
在外逛了一圈,在距离典礼开始还有半个时辰时,黛黎回去了。
回去时绣娘已在屋中。
“夫人,您去了何处?”绣娘问。
“随便逛逛罢了。”黛黎以手扇风,做出酷热难耐的模样,“暑为阳邪,其性炎热,诚不欺我也。草香,你拿些党参,茯苓,五味子和麦冬,再加几块肉一起煮半个时辰,给我炖一小锅参苓生脉汤,用昨日晚膳那般大小的锅即可。”
绣娘见黛黎坐下,一副累得不想再动的模样,沉默片刻到底问:“夫人,典礼您还参加否?”
黛黎摆手,“不了,我累得很,一去还得两个时辰,我熬不住,还不如在房中歇息。你自行去吧,不必管我,我与她们二人在房中即可。”
绣娘迟疑,面上有纠结之色,“我在屋内陪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