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115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朱棣:倡导忠君尚有反贼,不倡导岂不是反贼更多?】

  虽然自身也是“乱臣”,但朱棣还是不由得发问。

  【秦念:看看朕的民心,你觉得以上那些造反成功的皇帝来到我朝,有造反的资格吗?】

  【朱棣:……】

  朱棣不知道秦念的民心究竟有多稳。

  但李隆基排在第二。

  这个第二,应是开元盛世的极盛之时。

  在极盛之时,造李隆基的反,难度有多高?

  “其时频岁丰稔,京师米斛不满二百,天下义安,虽行万里不持兵刃。”

  如此盛世,尚不及秦念之民心。

  无怪乎秦念如此自负。

  【秦念:所以朕不需要倡导忠君,你们需要的话大可以在教科书上加“忠君”。】

  刘彻冷着脸。

  秦念这话说出来,他必然不会刻意在“教科书”中加上忠君之说。

  明知这是激将法,他也不可能不中计。

  他若是加上忠君之说,岂不就是承认自己不如秦念,需要借此来阻止臣民造反?

  何况正如秦念所言:

  各朝各代都提倡忠君,实则该反还是会反。

  秦亡。

  大汉亦亡。

  【朱棣:但民心易去。】

  现在天幕之上的唐玄宗,其民心甚至高于唐太宗。

  此后却奢靡享乐,在极盛之时迎来安史之乱。

  朱棣确信:如果唐玄宗加入群聊,若大唐百姓得知安史之乱,其民心必然陡降。

  【秦念:前明后昏才会先得民心再失民心。朕若是变得昏庸,那朕不介意百姓造反换个皇帝,一姓哭总好过华夏家家哭。】

  【朱棣:……】

  果然,这就是个纯粹的疯子。

  朱元璋虽暗骂数次疯子,但看向民心榜首之名时,却早已不觉疑惑。

  除却秦念,无人有资格占据榜首。

  倘若他为民时,有秦念这样的君王……

  应不会“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

  ………

  李世民再度看向李隆基之名。

  他早就注意到这个奇怪的李姓皇帝。

  民心排名比他还高,声誉却在昏君之列。

  如今答案出来了。

  前明后昏。

  贤明之时民心所向,昏庸之时……家家哭。

  与李隆基声誉排名相仿的皇帝,皆有民不聊生之时。

  【刘彻:既然“忠君”无用,又何必“爱国”?】

  刘彻不是乱臣贼子。

  他很不喜欢秦念否定忠君之说。

  要知道他重用儒家,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倡忠君!

  如今却是不必了。

  至少可见天幕的汉人,绝无可能相信忠君之说。

  高祖已被秦念定论为乱臣,且高祖未能反驳。

  刘彻知道高祖为什么不能反驳——

  天命异象皆为秦念所否,高祖代秦就是造反,而不是天命在汉。

  没有天命,就是乱臣贼子。

  【秦念:忠君的反面是造反,爱国的反面却是卖国。在华夏一统的情况下,卖国就是向异族乞怜。宣扬忠君无用,爱国却是华夏存续的基础。】

第64章

  又是华夏。

  各朝皇帝对于秦念此言并不惊讶。

  从秦念过往的言辞中, 诸帝都知道他对华夏的重视。

  【刘秀:又为何无“孝”?】

  刘秀沉思许久。

  既然秦念不认为“诚信”是儒家的思想,那么“孝”也不应算是儒家思想。

  【秦念:二凤杀兄囚父上位。他若是孝顺,早就死在他哥手里, 又怎会有惊艳古今的大唐盛世?】

  【李世民:……】

  若是只有后半句,李世民必然极为欣喜。

  但加上前半句,分明就是在说他不孝。

  一时间,李世民竟然不知该喜该忧。

  倒是李渊给儿子倒了杯茶。

  “不孝也好。”

  不是讥讽,是在看到如今的大唐之后,李渊发现当初不更易太子才是错误的选择。

  建成并非无能的太子,但世民太过出彩。

  这是千古一帝。

  “阿耶……”

  李世民再度红了眼眶。

  【刘秀:国在家前,李世民为国舍家,不孝情有可原。若因此不倡孝道, 岂不是罔顾人伦?】

  【秦念:你们所在的朝代, 都将子女视为父母的附庸, 就连秦法都认为父母打死子女无需报官。但朕不这么认为,可孝,却不可顺。】

  【秦念:子女应有独立的思想,应胜于父母, 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唯有如此, 华夏才能不断进步更加富强, 而不是沦为孱弱的夜郎国。】

  【刘秀:……受教。】

  夜郎国这三个字一出,刘秀就明白秦念的所思所想是痛定思痛。

  强盛如华夏,却有朝一日沦为异族眼中的“夜郎国”。

  “应胜于父母,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刘秀已有所悟。

  比起孝顺,他也更希望太子胜过自己。

  ………

  看着面露茫然的扶苏, 嬴政按了按额角。

  扶苏虽孝, 但嬴政并不希望他这般孝。

  子女应胜于父母……

  秦念所言, 深得他意。

  若有秦念这样的子嗣,大秦的太子早就定下了。

  【李世民:县试又当如何?】

  秦念的科举制与此时的科举制殊异巨大,且明显优于此时。

  李世民继续询问。

  【秦念:通过县试的学生十六岁之前可以在县学就读,十六岁之后则可在乡学教学。】

  【李世民:若通过县试时已高于十六岁,就不能入学县学?】

  【秦念:已经十六岁,就不该留在里学与县学浪费教育资源。若是大器晚成,可设法请人私下教学,或自学成才。】

  【李世民:朕明白了。】

  李世民已明白原委。

  里学是为幼童启蒙,乡学应是更进一步。

  十六岁……

  就不会影响徭役。

  ………

  通过乡试可入学乡学,可于里学任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1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5/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