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男女亦平等?】
【秦念:是。】
武曌哑然。
她身为女皇,亦做了许多提升女子地位的事情。
比如鼓励在室女学读经诗,设立女官。
然而她却未能让女子参与科举,亦未能撼动儒家的尊卑之说。
这秦念却直接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心居首,说明不仅女子支持秦念,并且没有引发其治下男子的反对。
………
无数女子怔然望着天幕。
为何她们未能生于秦念的治下?
就连吕雉都为之动容。
【李世民:如此施为,纲理伦常皆不存,必致混乱。】
李世民并非所有皇帝中最反对提高女子地位的人。
反对此事的皇帝反而不会出声。
他会说出这句话,正是因为有所意动,才会说出顾虑。
【秦念:刘彘,始作俑者,看看这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是怎么荼毒后世皇帝的?】
【李世民:……】
【刘彻:男女有别始于周礼,朕不是始作俑者!】
秦念笑了声。
她就是想迫害刘彻,才会故意拿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说事。
结果刘彻相当机智,直接略过三纲五常指向周礼的男女有别。
这很符合汉武帝的人设。
【秦念:二凤,那不是混乱,是拨乱反正下必然经历的阵痛。既然知道周礼是错,儒礼亦是错,就不该延续错误。】
【李世民:……如此拨乱反正,于社稷有何益?】
李世民不否定女子的能力。
他的姐姐平阳昭公主就是采用军礼殡葬的女子,起兵反隋时聚兵数万东征西讨,曾与他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下长安。
但仅是如此,还不足以让他冒着社稷动荡的风险重定伦常。
………
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却不是李世民在为难秦念。
秦念清楚这是在提醒她:
不能用人权理论作答,也不能说解放一半人口的生产力。
从人设逻辑上说,封建王朝的皇帝不会在乎人权,至于生产力——
女子在古代本就需要劳作,只是不被认可贡献。
要解决女子被压迫的意难平,她就必须从“于社稷有何益”的角度来说服封建帝王。
第67章
【秦念:你给良马育种的时候, 会用良马与劣马育种吗?】
经过再三思量之后,秦念选择了“后代”作为“于社稷有何益”的答案。
其实她还可以说地广人稀之后,需要更多的人才来管理。
但这个说法隐藏后患:
一旦扩张停止, 人才过剩,就有可能继续贬抑女性。
而“后代”不一样。
从逻辑上来说,“天幕”这样面向所有子民的设定,其实是绝佳的“科普”频道。
只要秦念将“父母弱则子弱”的理念灌输给各朝,各朝“为后代计”的父母就必然会改变择偶要求。
为社稷计的帝王们也不会再打压女性。
【李世民:?】
【秦念:不断打压女子的后果,就是华夏子民的体质一路下降——唐朝男子的平均身高已矮于秦汉。】
女性平均身高则大约是从秦朝的160厘米降到清朝的152厘米,男性大约是从171.6厘米降到162厘米。
这虽然是秦念从网上获取的数据,同样不能确保可信度。
但总体下降的趋势是可以确定的事实。
身高下降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而打压女性肯定是原因之一。
正如群里的皇帝扮演者们不能证伪粮食数据那样, 他们也不能证伪身高数据。
秦念这么说不用担心被视为谎言, 也就没有违规的风险。
【李世民:!!!】
【秦念:朕说儒家致使华夏衰落, 那是全方位的衰落。你不用太惊讶,因为越往后就越矮。】
【秦念:你们分明都知道阴阳调和之说,怎么就不懂得贬阴则势必阳衰的道理?】
【朱元璋:这真是贬低女子的结果?】
朱元璋原本对男女平等之说不屑一顾。
可当秦念将今不如古的证据摆出来之后,他只觉遍体生寒。
那句“良马与劣马育种”过于浅显易懂, 以至于朱元璋不得不正视真相。
朱元璋没有问秦念怎么知道身高越来越矮。
秦念很明显是通过“考古”得知此事。
也不知道他是挖了多少人的墓, 才发现如此骇人的真相!
【秦念:你用良马与劣马多育种几代, 就知道是不是打压女性的后果。】
各朝许多男子原本都无法接受女子地位提升。
可当整个族群一起衰落的后果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不得不审视现实。
良马劣马,谁会用劣马与良马育种?
可在儒礼对女子的打压治下……
大宋以女子纤弱为美,宋朝男子看着纤细的妻子,只觉眼前一阵恍惚。
明朝男子看向因裹脚故而走路都艰难的妻子, 有口难言。
全面衰落……
竟然, 真是全面衰落。
儒家的尊卑贵贱, 竟然真是在荼毒后世!
【李世民:纵使前路艰难,朕必定拨乱反正!】
李世民缓过神来,已然是痛下决心。
原来秦念此前说的华夏日渐衰落,不是单纯的国力之说,甚至还关系到子孙后代。
倘若不知此事,李世民或许不会冒着社会动荡的危险提升女子的地位。
可当阴衰致使华夏后世衰落,他就绝不能坐视不管。
为后世计,就应从此时起!
【秦念:刘彻,汉朝男子的身高也比秦时矮。】
【刘彻:待朕启用科举制,女子亦可入试。】
原来后世华夏的全面衰落,真就是因他尊崇儒术。
这绝非刘彻的本意。
既然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刘彻当然会尽快改错。
董仲舒脸色苍白。
之前秦念讥讽陛下时提及“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他不明白秦念为何不满于此。
现在他才知晓,秦念指责的就是三纲中的“夫为妻纲”:
“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
然而儒家对女子的贬低,即为“贬阴”,致使“阳衰”。
他竟在无知的情况下,遗祸后世。
【武曌:朕认可秦念之说,将尽快起用新式科举,除去罪臣之后,皆可参与。】
早在秦念说出阴衰的后果时,武曌就已经决定采用秦念之政。
但她没有立即表态。
她是女皇,故而不能是第一个应和秦念之人。
否则提升女子地位一事,容易被视为她的私心——她也确实有私心。
当然,若是无人应和秦念,武曌必然会出言相助。
如今有太宗皇帝与汉武帝先出言,她再无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