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124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得到一只长得奇怪的鹿之后, 就认定那是一只麒麟,作诗、改年号、外加建麒麟阁。

  这是迷信的汉武帝干得出来的事情。

  后来汉宣帝刘询在麒麟阁悬挂十一功臣画像,麒麟被赋予功臣的隐喻。

  比如杜甫的诗“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刘邦:……】

  【刘彻:你还是继续说李世民的功臣吧。】

  改昵称无果反遭揭底,刘彻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秦念:二凤,史书记载房玄龄曾因小错回家闲居,是褚遂良劝说你将他诏回。】

  【李世民:这是朕的过错!】

  虽然此事尚未发生,但既然是因为小错就罢免重臣——

  李世民迅速认错。

  只要他认错得足够快,秦念就不好过于嘲讽。

  【刘彻:这么个君臣相得?】

  知道“二凤”的由来后,刘彻更看李世民不顺眼。

  文采好了不起吗?

  【秦念:不,朕说这段话不是要指责二凤,而是史官隐史的问题。】

  【李世民:何意?】

  【秦念:房玄龄的“小错”被隐去,反倒是褚遂良劝你继续重用房玄龄的长篇大论记录传世——贞观十年起,这褚遂良从秘书郎迁起居郎。】

  秦念是真看不惯儒家记史的方式。

  春秋笔法,指的是用不同的词描述事实、记史时或详或简来暗藏褒贬,以体现“微言大义”。

  在古代,甚至到现在都有很多人认为这么记史没有问题,能够“惩恶劝善”,是“贤人笔法”。

  但问题来了,这惩的是哪家思想认为的恶,劝的是哪家思想认为的善?

  史书,最应该做的是公正记录。

  就算要表达个人思想,大可以在附录中写上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暗搓搓地“详略得当”。

  有句话叫做“‘要断章取义’取自‘不要断章取义’”。

  儒家史官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史书变成儒家传播思想的工具,而不是客观记录当时的事实。

  假如房玄龄犯的事不小呢?

  褚遂良这么一“隐”,整个事件就变得扑朔迷离。

  少记几句褚遂良的劝谏,几个字写清楚房玄龄究竟犯了什么事,这对于儒家史官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吗?

  【李世民:雉奴,玄龄犯的是什么错?】

  房玄龄额上沁出冷汗。

  这种自己还什么都没有做,但后世之人却将会道出过错的境遇,对于君王与臣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即便秦念说过“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但那也得看是什么罪。

  汉武帝可以放过李绪,却不会放过刺杀他的马氏兄弟。

  【秦念:不要说。】

  【李治:?】

  【秦念:房玄龄是难得的贤相,不要以还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污其名声。如果不是危及社稷的大错,你就不要说了。】

  【李世民:是朕考虑不当,应是如此!】

  【李治:那儿臣就不说了。】

  秦念不让李治说,当然是因为李治的扮演者若是真要说,在所有史书均没有相关记载的情况下,只能随便编一个过错。

  即便只是甲方用来自娱自乐的聊天群,秦念也不希望将毫无根据的过错加诸于一代贤相之身。

  其实从这个方面说,儒家的春秋笔法改史已经成功了。

  他们塑造了一个几无过错的儒家贤相。

  秦念哪怕因为“微谴”怀疑这段历史有点问题,也会因为贤相之称而极为敬重房玄龄。

  【秦念:朕也不是在怀疑褚遂良暗藏祸心,盖棺定论地说,他对大唐忠心耿耿。】

  褚遂良现在不在长安,正奉圣命在外修建庙宇。

  因陛下已承诺不再兴修寺观,此事只能暂缓,他需要上书询问后续。

  此前看到秦念言史书之事,他只觉恐惧。

  恐惧于未来的自己是否变成一个包庇宵小的小人。

  如今看到秦念的盖棺定论,褚遂良才以袖拭汗。

  【李世民:史官隐史……你是要说春秋笔法之事?】

  【秦念:对。儒家以孔子为圣人,孔子修订《春秋》的时候,“笔则笔,削则削”,“以一字为褒贬” 。】

  【秦念:其实孔子用春秋笔法修史没什么大问题。他不是史官,是以学者的身份整理《春秋》,当然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写一本宣扬儒学的史书——可后世的史官,你们为什么要用春秋笔法记史?】

  【秦念:你们究竟是史官,还是儒家的传道者?】

  一句问话,让各朝、尤其是身为儒生的史官冷汗涔涔。

  他们甚至无法以圣人之言为自己开脱。

  孔子用春秋笔法,那是因为他不是史官,而是儒家的开创者。

  他们身为史官……

  他们究竟应以史官的职责为重,还是以儒生的身份为重?

  【李世民:朕……竟未曾想过这个问题,儒家的史官确实以春秋笔法为记史之常态。】

  李世民没有责怪史官,也不会责怪褚遂良。

  这不是某个史官的问题,而是自汉武崇儒、甚至更早之前,没有人觉得这么记史有错。

  李世民自幼读儒家经典,也读各朝史书。

  但正因为他学儒而成,竟丝毫不觉史官以春秋笔法记史有问题。

  若不是秦念先前说出赵匡胤一朝的儒家史官是怎么编造本朝的伪史,现在他有可能认为秦念在危言耸听。

  如今李世民才发觉:

  当史书成为儒家的传道之书,从隐史走到改史也就不足为奇!

  【秦念:你倒也不必装成白莲花,改史这事你也有份。】

  【李世民:朕未曾改史。】

  李世民这话说的十分真挚。

  他确实未曾改史。

  但他也没有怀疑秦念是故意抹黑他。

  天幕禁止谎言,秦念能说出这句话,只有一种解释:

  秦念被后世篡改的史书所误导。

  看来纵是“考古”也不能尽知过往的历史。

  【秦念:你现在是贞观四年,改史的是未来的你。】

  秦念说唐太宗改史,是因为温大雅所著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与《旧唐书》有明显的出入。

  这并不意味着秦念更相信前者的记载。

  温大雅著书时,皇帝是李渊,太子是李建成,他就必然会去美化这两人代表的正统,《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有着大量对李渊的歌功颂德,足以说明温大雅的这一倾向。

  不同史书对同一事件出现矛盾的记载时,后人很难判断出哪个版本更可信,多是按照个人喜好进行解读。

  秦念认为史书的可信度和神异含量成反比——

  《大唐创业起居注》中神异含量远超《旧唐书》对同一时期的记载。

  只是《大唐创业起居注》的重点在于美化李渊,对于太子李建成会有偏向但应该不至于给他编造完全不存在的功绩。

  两书对比,唐太宗有可能隐去了李建成的部分功绩。

  ——如果李治发言否定李世民改史的说法,秦念也能配合他的剧本,改称是李渊改史误导了她。

  不过秦念也不赞同唐太宗开改史先河的说法,改史分明就是皇帝们的基操。

  都不必看其他的东西,光是神异部分就全是改史的铁证,有多少皇帝给自己编了神异就有多少皇帝改史。

  比如开“天子气”先河的汉高祖刘邦。

  【李世民:……】

  这话李世民就没法接了。

  他怎么知道未来的自己做了什么?

  但李世民没有追问雉奴此事的真假,就已经说明他的心虚。

  【秦念:李治,说说看,你爹都改了些什么?】

  【李治:……】

  别说此刻风疾发作,李治正头疼。

  就算风疾没发作,他也不会回答秦念这个问题。

  【李世民:……】

  雉奴的沉默,就已经是在告诉李世民:

  他在未来真的改史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1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4/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