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代入君臣关系,就能想象二凤当时有多愤怒。
此外还有一层负面状态:
那时李承乾谋反案发,魏征曾向二凤推荐有宰相之才的杜正伦和侯君集都牵连其中,二凤怀疑魏征结党才去查他。
结果查出了魏征与褚遂良私下的往来。
………
“魏卿,你觉得这么做没有错?”
发现魏征脸上毫无悔意,李世民都要气笑了。
魏征思索大唐律法以及先贤圣言,确定没有任何一条是不得私授谏言给史官。
“未有臣子不得私示谏言于史官之说。”
房玄龄扶额。
只能感叹还好褚遂良还未迁任起居郎,魏征还没有这么做。
李世民伸手指着魏征,竟是不知该怎么骂。
这竟然是个迂直的蠢物!
他之前一定是瞎了,才会觉得魏征妩媚!
【秦念:不过你后来气消了一点,又把碑立回去了,但没重新刻铭文,成无字碑了。】
【李世民:……】
【秦念:坏消息是,某朝儒生根据你这个行为,给你编了个征高句丽未果,若是魏征在就能劝你不征,于是痛改前非把碑立回去的伪史。】
秦念之所以认为这是伪史,是因为《旧唐书》没一个字写唐太宗对征高句丽感到后悔。
他的继任者李治更是彻底平定高句丽,哪里看得出半点悔意?
而宋朝的《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还军后,感叹魏征若是还在,他就不会去攻打高句丽,于是“赐劳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复立碑,恩礼加焉”。
但魏征的碑铭没重新刻字,郑国公的爵位没还给魏叔玉——这是哪门子的“恩礼加焉”?
此外魏征压根就没劝过唐太宗不要征高句丽,因为他死得太早。
反倒是房玄龄临终前曾经上表,希望唐太宗不要征。
唐太宗真要后悔,也应该是悔不听房玄龄之谏。
分明就是儒家的主和派编造伪史,想要证明对外征战是连唐太宗都会感到后悔的过错。
巧了,《资治通鉴》主编司马光就是割地求和派。
【李世民:赵匡胤!】
之前的高句丽战败伪史就已经足够让李世民生气。
如今是魏征负他,后世史官还要编造他“痛改前非”的伪史?
【赵匡胤:……本朝必禁儒生参修前朝国史。】
赵匡胤也很绝望。
唐太宗的声望至今犹在,每次秦念说出大宋给唐太宗编造的伪史,他的民心都会往下跌。
【秦念:现在是贞观四年,魏征还没把谏诤透露给史官,你可以下令禁止他和史官私下往来。】
【李世民:……朕还能信任他吗?】
【秦念:倒不必嘴硬。魏征真这么做了,你都继续让他的坟墓留在距离昭陵最近的地方,何况他还没做呢?】
甚至还悄悄把墓碑立回去了。
其实唐朝的史书也没记载是谁复立神道墓碑,但秦念觉得就是唐太宗干的。
如果他真的从愤怒转为厌恶魏征,魏征的坟墓早就被迁走了。
坟墓还在,就是情谊还在。
那总不能真让魏征的神道碑一直趴着。
………
魏征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那么做。
他过于坦荡,不觉得有什么不能与人言。
但他不至于看不出陛下不喜他将谏言示于史官。
听到陛下这句满是失望的问话后,他更是明白这么做是辜负了陛下对他的信任。
“臣知罪!”
见魏征跪地认罪,李世民立即就心软了。
“起来吧,往后不要将与朕私下之言示于他人。”
【秦念:你的诸多臣子中,最敢直谏也最能劝住你的就是魏征,这可是难得的人之镜。】
【李世民:朕何尝不知魏征是朕的镜子?只是一时气恼,让秦皇见笑。】
【秦念:那你往后会被魏征劝住的过错朕就不提了,反正他也会劝住你。不过他要是再谏言柔远人这种腐儒入脑的话,可千万别听。】
秦念不打算提的是唐太宗也有封禅的打算,且就在贞观四年的两年后。
虽然是公卿大臣一起上书请他封禅,但唐太宗自己也意动了。
魏征反对的时候,他还反问魏征难道他的功绩不够高。
后来魏征把唐太宗劝住了,太宗还想升任他为右仆射,魏征坚决推辞。
再往后,是唐太宗晚年有骄奢的态势,也是被魏征及时规劝。
【李世民:朕之明镜也有缺漏啊。】
魏征面红耳赤。
他虽然反对温彦博的羁縻府州之策,但他的主张是要求异族“居塞外”。
现在看来,如此并不能根绝异族之祸,且必然祸及后世,同样被后世秦皇视作“柔远人”。
【刘彻:怎么到李世民这里,你说话就好听得多?】
刘彻很是不满。
为何对于他就是所有错事全部列出来讥讽一遍?
【秦念:你身边有魏征吗?】
第71章
【刘彻:……】
刘彻总算想起他与李世民的不同。
秦念不提的是李世民“往后会被魏征劝住的过错”。
而他刘彻, 身边哪怕也有“魏征”,他也没有听劝,才会有晚年的巫蛊之乱。
【秦念:噢, 有的,叫汲黯。直言进谏怼得你哑口无言,于是被你记恨。后因小罪被你关进牢里,大赦后免官回家种地。】
【刘彻:朕已经重新起用他!】
此时身为淮阳郡太守的汲黯看着天幕,目光灼灼。
在他看来,陛下之所以晚年犯下那么多过错,就是因为自己不能伴随君侧直言劝谏。
此前民间多私铸五铢钱,楚地尤为严重。
陛下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要道,欲起用他为太守。
汲黯曾伏跪不受印, 然恰逢漠北之战, 陛下多次下诏强行任命, 他才领命。
陛下召见他时,他请求留在长安任中郎,为陛下补过拾遗。
但陛下不肯,依旧将他弃置外郡。
【秦念:你还好意思说重新起用?汲黯哭求留在长安行劝谏之事, 你硬是给人丢在淮阳郡。你承诺说会把他召回去, 只是此时淮阳需要他。结果呢?】
【秦念:人把淮阳郡治理得很好, 但七年啊,七年后人死在淮阳了,也没见你把他召回去。】
【刘彻:汲黯,朕令你即刻返回长安。】
汲黯连忙伏跪谢圣恩。
先前秦念为张汤美言,陛下必然更加信重喜巧佞的张汤, 汲黯对此忧心忡忡。
如今他总算能够返回长安, 再行劝谏之事。
刘彻很不高兴。
汲黯说话从来都不看他的脸色, 经常面刺他之过。
还骂公孙弘徒怀诈饰、智以阿人……呃,这点好像汲黯才是对的?
还主张和亲反对兴兵!
凭什么说汲黯就是他的魏征、他的人之镜?
刘彻皱起眉头,想到魏征也是个主张“柔远人”的蠢货。
且汲黯好歹不会将私下的谏言告知史官。
这么一想,这汲黯似乎比李世民的魏征好一点。
罢了,总归也就只剩七年寿数。
……只剩七年?
刘彻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秦念:不过你说得没错,朕确实也偏爱二凤。他登基之前,封号可是秦王。】
【刘彻:你有疾吗?那说明他的封地在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