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178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他和王孝杰不合,入宫奏事时禀告武则天,王孝杰战败后欺瞒朝廷,导致王孝杰被免职。

  次年王孝杰被起用征讨契丹,战死在东硖石谷。

  【秦念:景龙二年,在张仁愿不断的坚决请求下,李显允许他“在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此后“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复寇掠”。这算是李显难得的功绩。】

  三受降城体系构建之后,突厥依旧会南侵大唐,但“朔方无复寇掠”就可以削减数万镇守此地的兵力,用于加强其他地方的防守。

  开元二年,默啜派遣儿子和妹夫率领精锐骑兵包围北庭,战败而退。

  此后默啜就从南侵改为往西域扩张,使得不少十姓部落降唐。

  开元四年,默啜亲征拔野古部取得大胜,结果班师回程路上,因恃胜轻敌死在拔野古余众的偷袭中。

  于是默啜的首级被献给了唐玄宗。

  默啜之死,张仁愿的三受降城体系立大功。

  ………

  唐休璟老脸一红。

  张仁愿之所以需要不断请求,正是因为他致仕之前,一直反对筑三受降城。

  因为他认为自两汉以来都是北守黄河,如果在敌寇境内修筑城池,恐怕会劳人费功,还会被突厥所占据。

  如今看来是他错了。

  可能正是因为他致仕,张仁愿的请求才得到先帝的允许。

  【李太平:……现在是朕的功绩了。】

  秦念笑出声。

  甲方居然把李显时期的时间点卡在李显还没答应筑三受降城的时候。

  那李太平的剧本里,李显除了趁着武曌年老重病复辟唐朝之外,那可真就没什么功绩可言。

  ………

  张仁愿此刻正在长安。

  他正打算继续请求陛下允许他秋天回到边境时修筑三受降城,不想陛下转眼间变成先帝。

  如今的陛下应是不需要他再上奏请求修筑三受降城。

  他对谁当陛下并无异议。

  无论是谁,都是则天皇帝的后人。

  【秦念:李太平,你所在时期突厥的势力将达到顶峰,“其地东西万余里,控弦四十万,自颉利之后最为强盛”。但再过几年,就是“默啜既老,部落渐多逃散”,到时候你就可以着手反攻。】

第103章

  【李太平:多谢秦皇告知!】

  李太平思忖彻底稳定朝政也需要数年。

  这几年间还要着手土地兼并一事, 刚好可以积蓄粮草,以待几年后的反击。

  秦念说的是“几年”后,可以确定是多于四年。

  因为“唐睿宗李旦”话题已经开放, 秦念含糊时间是为了避开规则限制,那就必然是涉及李隆基时期。

  应是五年至九年之间。

  ………

  二十八岁的李隆基同样意识到这一点。

  不同点在于他的时间远比姑母紧张,好在他是阿耶禅让,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也都有西域作为去处。

  朝政相对姑母时期更为稳定。

  不知未来的自己……

  想到西域南北皆危的未来,李隆基猜到未来的自己恐怕是错过了这一时机。

  【李隆基(56):突厥又复叛?】

  李隆基已经知道怎样规避规则限制。

  那就是不能说具体年份、不能提及“开放历史话题”与当前话题时期不存在的人。

  默啜死后,突厥就不断衰弱,突厥可汗小杀乞求当他的儿子,李隆基答应了,自此突厥不再袭扰大唐。

  李隆基清楚这不是因为突厥真正臣服, 而是节度使扼守突厥南侵之路。

  开元二十二年, 小杀被毒死, 其子即位后不久病死。

  今年李隆基派李质携带玺书册封登利为可汗。

  突厥内乱至此,李隆基一度以为突厥已经衰败,认为用不了多久他就能收复漠北之地。

  事实似乎却与他所想截然相反。

  大唐的疆域少于吐蕃,必是漠北之地未能收复, 才会是如此结果。

  【秦念:突厥所占据的地方, 原本属于匈奴。】

  李隆基懂了。

  突厥已亡, 另一异族取而代之。

  且依旧是大唐之患。

  李隆基思索谁会是下一个“突厥”,想起一事:

  开元初,“回鹘渐盛,杀凉州都督王君,断安西诸国入长安路”。

  他派郭知运等人将其击退。

  下一个异族, 是回鹘?

  ………

  天宝三年, 回鹘联盟推翻突厥汗国, 建立回纥汗国,其可汗派遣使者入唐朝,唐玄宗封其为怀仁可汗。

  很多人说回纥汗国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所以回纥汗国是大唐的盟友。

  秦念对此不太好评价。

  回纥确实帮唐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但对唐朝的态度也是越来越骄横。

  从趁火打劫、到羞辱唐使、再到随意抢掠、纵火烧圣善寺及白马寺、大辱官吏、“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

  到了这种程度,唐肃宗之子唐代宗李豫却只能忍让。

  在唐朝穷得“朝官无禄俸,随月给手力”的时候,还得挪用朝廷官员几个月的人力钱赠送回纥彩十万匹。

  ——回纥经常拿马来高价换取丝绸,说白了就是抢劫。

  大历六年,回纥在长安抢掠百姓子女;大历十年,回纥人白天在长安杀人后被抓,其首领直接劫狱。

  大历十三年,回纥入侵太原,唐军战败。

  再往后,基本就是回纥汗国一边与吐蕃交战,一边抢劫唐朝。

  非要说是盟友,也不是不能说。

  但说回纥汗国是唐朝大患,也没有问题。

  【李隆基(56):谢秦皇相告。】

  李隆基知道该怎么做。

  突厥将亡、而回鹘将兴,他必须设法遏制回鹘。

  刚好如今突厥向大唐称臣,李隆基有资格介入二者之争。

  【秦念:武曌,说完国事,就轮到你的辟谣时间。】

  昨天的答疑答得秦念怀疑人生,她再不敢留出太多时间自由讨论。

  于是秦念将话题拐到伪史问题。

  不仅是武则天的伪史需要辟谣,上官婉儿的伪史也能借势提及。

  【武曌:……】

  秦念这话,让武曌立即想起太宗皇帝被宋史造的那些谣。

  她身为女帝,后世儒家史官对她的描述,比之太宗皇帝或许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她并不想辟这种谣。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这些谣言到秦念时期,自然会因为“考古”得以澄清。

  【秦念:第一个谣言,你亲手闷杀襁褓中的安定公主,以栽赃王皇后,好让李治废后,改立你为皇后。】

  知道甲方的规则没那么死板,秦念没有将王皇后说成“废后”。

  毕竟此前李世民就将卫子夫说成卫皇后。

  要是说成“废后”,放在语境里其实有点怪异。

  【武曌:???】

  【李治:胡言乱语!】

  武曌本以为她能笑看史官对她的造谣。

  却不想第一个谣言就触及逆鳞!

  ………

  赵匡胤觉得不对劲。

  虽然此时还没人点他的名,但涉及唐史,他犹如惊弓之鸟。

  【秦念:唐后宋前,编纂《旧唐书》的史官在“史臣曰”说了句“振喉绝襁褓之儿”,这是武曌杀女的最早记录。】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秦念担心说“后晋”违反规则,就以唐后宋前来指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1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8/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