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冷哼一声。
固执如他,完全不能接受秦念这般大逆不道的言论。
但他又不得不想起秦念之言:
“子女应有独立的思想,应胜于父母,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虽常说秦念是个疯子,却让史官将秦念之言逐一记录,多次翻阅。
服丧期过久,是否也会有碍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武曌:如此恐怕有碍民心。】
【秦念:朕的治下,除去路程上必需的来回时间,丧期一律十日,这影响朕的民心吗?】
【武曌:……】
看着秦念稳居榜首、丝毫不见波动的民心,武曌无言以对。
群里恐怕没人比秦念更懂民心。
………
新入群的三朝儒生却是都在怒骂秦念此举违背孝道,有悖天伦。
他们也就能在此刻怒骂。
待到天幕放出此前四次的群聊内容,面对秦念对儒家乃至周礼的鄙夷,就只能如其他朝代的儒生那般受着。
至于万民——
有能力服丧数年而不饿死的百姓,能有多少?
【秦念:若是某些臣民极力阻拦,那也很好处理:喜欢服丧的就让他们继续服丧,超出十日的丧期不给俸禄,且必须严格按周礼的要求服丧,否则就以不孝处置。接受丧期缩短的臣民,那是被你夺情,不能算不孝。】
【武曌:……受教。】
严格按周礼服丧?
服斩衰者,丧期三年。需要居简陋棚屋、睡草席、枕土块、禁酒肉、饮食粗粝、哭无定时。
武曌不得不惊叹于秦念思维之灵活。
………
嬴政对秦念的缩短丧期之议接受得最快。
在他看来,臣民就应当为他“打工”。
丧期过长,确实影响他征收赋税。
………
刘彻不觉得服丧有什么好与不好。
他想用的人,服丧期间也得回来为他办事。
不想用的人,不在丧期也能将其免官。
俸禄?
大汉从来就没有要给服丧的官员俸禄的说法。
……不对。
刘彻意识到一个问题:
丁忧少则几个月,多则三年之久。
若无俸禄,他们是如何度过丧期?
“低薪养不出廉洁的官吏。”
呵。
………
秦皇汉武之外,其他皇帝对于孝期一事皆需从长计议。
各朝多为以孝治国。
即使知道民心不在乎孝期。
但儒家的官员在乎。
【武曌:秦皇,关于修订律法一事,朕有疑问……】
随着武曌的发问,秦念的答疑时间开始。
不同点是:皇帝们很快就学会了利用时间。
李治让李隆基道出乾封元年之后的天灾消息,56岁的李隆基答至开元四年。
刘邦在问刘彻匈奴的情报,李世民在咨询赵匡胤关税问题,朱元璋在试图绕过规则限制询问朱棣一些事务……
多线交流,相当混乱。
虽然说这沉浸感更强了,但真的不会影响观感吗?
秦念也只疑惑了一瞬。
因为不止是武曌在问她,其他皇帝也会见缝插针地找她问军政相关的问题。
【系统:今日话题已关闭,全员禁言。】
【甲方:明日话题:朱元璋。】
【甲方:请提前做好准备。】
第107章
【今日话题:明太祖朱元璋。】
【相关皇帝加入群聊:朱允炆。】
建文元年, 李景隆率五十万军兵临北平城下。
此时燕王朱棣正带兵袭取大宁,迫使宁王朱权及朵颜三卫降燕。
北平城内兵不足万,皆为老弱。
燕王世子朱高炽在燕王妃的协助下做好了防备, 又善于安抚士卒,并鼓舞城中妇人幼童皆参与守城。
甚至还多次趁夜开门袭扰南军,使得南军在惊慌中自相残杀。
李景隆围城不下,士兵还被袭扰得无法休息,被迫只得退营十数里。
正在李景隆愁于如何攻下北平时,竟见夜空中天生异象!
“燕王……”
李景隆大骇——
燕王朱棣于声誉榜的排名远高于陛下!
朱棣正在回兵北平的路上。
夜间扎营之时,他照例巡视全军,却见天意排榜,他竟然位列前九!
“恭贺燕王!”
朱允炆望着天幕, 脸色惨白。
【秦念:哟, 轮到你了, 朱重八。】
【朱元璋:……】
朱元璋当然知道秦念的言外之意。
这是呼应五十日前的那句话:
“朱重八,现在还不能骂你,你给朕等着。”
果然是心胸狭隘的女子。
他不过是评议了一句“妇人无德,家国不宁”, 这么一点小事, 秦念竟然记到现在。
【朱允炆:放肆!】
看到有人直呼“朱重八”之称, 朱允炆几乎是立即出言呵斥!
呵斥出声后,才发现他的言语现于天际。
更令他惊恐的是居然看到了“朱元璋”之名。
【朱允炆:皇祖父?!】
【朱元璋:允炆,朕已立朱棣为太子。】
【朱允炆:……】
朱允炆脸色更加苍白。
他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此刻他想到的,是皇祖父得知他废数王为庶人、湘王朱柏自焚而死,在天之灵痛恨于他, 才会改立朱棣为太子。
【朱棣:现在朕才是正统, 南军诸将士, 即刻卸甲归降,勿要再起兵戈!】
燕王朱棣:“……”
面对左右亲兵崇敬的目光,朱棣竟是无言以对。
这天幕上的“朱棣”所言,不是他说的!
他就算能在天幕上说话,此刻也应是先问候父皇,再命南军归降,更不会在尚未登基之时就自称为“朕”!
这说话之人究竟是谁?
【朱元璋:你居然是起兵造反,还引发南北内战?】
朱元璋知道老四是乱臣贼子、篡位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