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该想到的。
以秦念的能力, 必然看得出自己此问的目的。
“臣等绝无此意!”
上书言此事的儒臣跪倒一片。
【刘秀:上书言此事者, 皆罢官徙边。】
并非只有刘秀时期有这种儒生,汉后各朝都有。
“可惜,此后不会再有儒生如此上书。”
武曌叹道。
如此一来,就不能再借此分辨哪些人只顾私利。
【秦念:儒家喜欢复周礼, 那朕就先说王莽为什么要恢复周朝的井田制。】
秦念认为刘秀是在给她递梯子, 助她更顺理成章地聊王莽的各项制度。
所以她也以“你们是在把刘秀当傻子糊弄吗”, 让刘秀顺理成章地处置他剧本里那些腐儒。
这就叫互惠互利。
至于刘秀直接将上书的官员罢官徙边,非常合理——
“光武承王莽之余,颇以严猛为政。”
汉光武帝虽然崇儒,但对犯事的官员相当苛刻。
【秦念:刘小猪,你来猜猜?】
【刘彻:难道这也与朕有关?】
一看就知道秦念不怀好意。
刘彻没好气地反问。
如果秦念又说什么是因为他崇儒, 那刘彻也无话可说。
【刘炟:王莽得位不正, 故而欲以周礼证自身正统。】
刘炟虽以仁治政, 但面对谷价昂贵,县官经费不足的问题,就决定施行武帝时期的均输平准法。
继武帝之政,当然不能坐视秦念将王莽之过归咎于武帝,故而代为回答。
………
刘秀欲言又止。
他已经两次提醒阳儿慎言,再提醒刘炟,就显得太过刻意。
可能又会招致秦念的讥讽。
刘庄刘炟都是初入群,故而不知秦念的秉性,不知她让武帝猜缘由,则此事必然与武帝有关——
仅是尊崇儒术,王莽的托古改制就与武帝脱不了干系。
而且——
阳儿也就算了,声誉排名相当高,足见明君之姿。
刘炟的声誉排名却不是特别靠前。
其治政必然存在较大的瑕疵。
秦念若是能因此提点于他,也是好事。
【秦念:刘炟,你对儒家官吏的善待,却会让你治下的百姓受苦受难——所以你比不上你爷爷和你爹。】
就算看不到天幕,秦念也能确定刘炟的声誉排名低于刘庄。
都不用看别的,只要知道刘炟被视为“仁”君,那他的排名就不会太靠前。
不过死得早,在关键时候也拎得清,排名也不会低。
比如商议要恢复均输平准和盐铁官营时,因为朱晖的反对,刘炟就将这件事暂时搁置。
朱晖反对的理由又是儒家最常用的与民争利——“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
好在刘炟不是完全拎不清,当发现面对国家缺钱这事,这些反对派只会反对却无法解决,他还是下诏施政。
朱晖因此倚老卖老,把自己关在牢中,刘炟下诏释放他,他就声称重病,不再参与议事。
换作刘庄,由于朱晖已经八十岁,刘庄肯定不能拎着棍子抽他,但朱晖至少也得是罢官的下场。
刘炟却派太医去给他看病,还“赐钱十万,布百匹,衣十领”。
【刘炟:……】
刘炟茫然。
他不明白秦念为何突然出此言。
善待官吏是错?会使得百姓受苦受难?
………
刘秀现在知道刘炟的瑕疵在哪——善待儒家官吏。
但他没有出言教导。
善待儒家官吏的后果,待刘炟看到之前七次话题,自然就会明白。
秦念对刘炟所言不算特别难听,既是因为刘炟只是为武帝解释,并无反驳秦念之意。
也应有刘炟的过错不算过于严重的缘故。
………
刘庄皱起眉头。
炟儿善待官吏以至于苦及百姓?
岂不是要步元帝刘奭之后尘!
必须对太子好生教导。
【武曌:王莽恢复井田制是想要缓解土地兼并?】
一个月过去,各州补缴的赋税居然超过去年税收的总和。
武曌还没有来得及清查土地,也足以借此看出土地兼并极为严重。
此时距武德元年才八十年。
到王莽篡汉,西汉国祚已有二百一十年。
此时的土地兼并又当严重到何等地步?
《汉书》中王莽施行井田制之缘由为“豪民侵陵,分田劫假”。
颜师古加以注解:“分田,谓贫者无田而取富人田耕种,共分其所收也。假亦谓贫人赁富人之田也。劫者,富人劫夺其税,侵欺之也。”
豪富对下欺压贫苦百姓,对上侵吞税款。
这应是王莽施行井田制的缘由。
【秦念:没错。汉朝的史官将王莽描述为滔天虐民之辈,朕同样厌恶王莽,但——刘秀,你朝六十岁以上的老者应当极为了解王莽掌权之前的西汉。】
【秦念:在王莽掌权之前、甚至入仕之前,汉朝的百姓过得好吗?】
刘炟愣住。
他立即看向成帝哀帝的民心榜排名。
皆在下游。
民心排名足以说明当时的百姓必然过得很不好。
自己的民心也不及阿父……
朝臣皆言阿父治政过于严苛不利百姓,为何自己政宽刑疏,民心排名却不及阿父?
【刘秀:灾祸不断、百姓罢极、天下匮竭、盗贼四起。】
刘秀知道秦念又将语出惊人,且直指汉室之过。
但他没有沉默,而是回答了秦念的问题。
儒家史官的春秋笔法,会致使后世王朝重蹈覆辙。
如今他若是为成帝粉饰,自己的后人同样会为其所误。
【秦念:“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此时的土地兼并极其严重——王莽没脑子,将过错归咎于秦废井田制,但你应该清楚,这是权贵豪富横行的结果。】
【刘秀:……是。】
【秦念:早在那个信以德治国的蠢货,以“安土重迁,黎民之性”为由废除迁移豪富守帝陵的制度时,西汉的土地兼并就可以宣告彻底失控。】
永光四年,汉元帝刘奭以“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这种充满儒家“人文气息”的理由废除迁移守陵制度。
“顷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民以奉园陵,令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别离,人怀思慕之心,家有不自安之意。”
秦念看到这冠冕堂皇的话都想笑。
不知道的,还以为被迫迁移的是普通百姓。
然而刘敬谏言汉高祖的原文是:“臣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桀名家,且实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
【刘彻:蠢物!】
刘彻早就听说这个信“以德治国”的蠢物。
但他不知道这个蠢物究竟做了什么。
直到此时。
其实在天幕出现之前,刘彻并不知道土地兼并是亡国的根源,但他知道不能让豪富占据太多土地。
故而八年前他就效仿高祖之制颁布《迁茂陵令》,将三百万钱以上的巨富豪门迁去茂陵附近,从而获取大量良田分给失地百姓。
这个蠢物居然废除这一制度!
【秦念:刘秀,刘彻这句蠢物也可以是骂你——你也没有恢复徙陵制度,世家进一步壮大,你的东汉亡得比西汉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