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255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刘庄:……阿父只与郭氏联姻,并非以联姻复国。】

  刘庄的怒意都被卡住了。

  面对秦念的公然造谣,刘庄必须为阿父辩解。

  但不知道为什么,这话说出来总觉得哪里不对。

  那句“卖身”更是……

  这秦念,可恶!

  【秦念:反正你东汉的皇帝要是处理不了这些世家,就说明汉光武帝就是靠卖身、咳,联姻获得帝位。】

  【刘秀:……】

  秦念果然不是口误,她就是故意的!

  可刘秀却不能出言驳斥她。

  他看得出秦念的目的就是要迫使他处理世家。

  其实早在看到世家造成的后果时,刘秀就已决定不会将如此大患留给后人。

  世家存续时间越长,后世汉帝就越难处置。

  这天幕规则实在无用,秦念只是加一句前提,就能避开规则三来造谣!

  刘秀知道秦念不是第一次用这种方式避开规则,当初她能说出张良名不副实,就是在利用这一规则缺漏。

  【刘庄:……】

  【刘炟:……】

  刘庄刘炟都看出了秦念的险恶用心。

  但看出来没有用。

  这是阳谋。

  【刘邦:刘庄刘炟,待此前的话题现于天幕,你们就知道该如何处置世家。】

  刘邦不觉得刘秀被秦念戏谑为“卖身”有何不可。

  待《告天下百姓书》现世,就是刘庄刘炟处置世家的最好时机。

  就算多了些私兵坞堡,只要他们无法煽动流民,这些世家也掀不起风浪。

第151章

  【刘庄:唯!】

  【刘炟:唯!】

  骤然见到高祖之言, 两人连忙答道。

  天幕能给出对策,这再好不过。

  两朝的世家皆惊恐,开始派人去与其他世家串联。

  ………

  刘秀一朝的世家没有试图串联。

  无法煽动流民, 世家在皇权面前不堪一击。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命权贵豪富徙边的诏令就已经从洛阳传向各郡县。

  最先迁徙的就是于朝中有重臣的世家豪族。

  阴氏、郭氏两大外戚家族率先迁徙。

  绝大多数世家都知道大势已去,有世家试图联络各方,很快就被告发。

  驻留各郡县的使者有先斩后奏之权,这个世家被诛首恶,举族徙往西境。

  陛下有令,此次迁徙,关中只容纳十万人。

  第二批迁徙的目的地将是地多人少的荒凉之地, 到第三批迁徙, 就将是边疆。

  此令之下, 朝中无大臣的世家豪族不得不尽快贱卖土地给官府,只求被列入第一批迁徙名单,列入第二批也好过去边境面对异族。

  【秦念:王莽妄想用井田制迫使权贵豪富把兼并的土地吐出来。但面对以武建国的刘秀,地主都敢“群盗并起”逼他妥协, 王莽这井田制必定无法成功推行。】

  王莽的井田制是将全国的田都定为王田, 归皇帝所有, 不得买卖。

  将土地分割成像“井”字的九个方块,共九百亩,周边八百亩由八家各自耕作,属于私田。

  中间的百亩是公田,由八家一起耕作, 产出的粮食归国家所有。

  “其男口不满八, 而田过一井者, 分余田与九族乡党”——这句话就是说族中男子不满八人,土地超过九百亩的,就要将多余的田地分给九族乡亲。

  于是很多人因为王莽的托古改制,传言他是穿越者。

  但这就是周朝的井田制。

  秦念可不觉得穿越者会妄想地主阶级能主动把多余的田地分给别人。

  这反倒说明:王莽是真信儒家克己复礼的空想主义者,也真是儒家将王莽推上皇位。

  【秦念:那问题来了,儒家编纂的《汉书》又是如何描述井田制的失败?】

  秦念正想着点谁的名进行回答,却见已经有人主动作答。

  正是非常听话的刘炟。

  【刘炟:“犯令,法至死,制度又不定,吏缘为奸,天下謷謷然,陷刑者众。”】

  班固:“……”

  永平五年,他被告发私修国史。

  他的弟弟班超骑快马入京上书,得到先帝的召见,先帝对他写的《汉书》很是赞赏,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参与编撰《世祖本纪》。

  如今他已快要完成《汉书》的撰著,预计明年就能功成。

  陛下所言,正是他所写。

  而此刻,作为史官的他,就在宫中。

  【秦念:刘炟,你问问这位史官,他为什么这么避重就轻,只字不提世家兼并土地才是问题的根源,反倒归咎于吏缘为奸?】

  秦念相信按照剧本逻辑,这时候的班固肯定就在刘炟身边。

  史官跟在皇帝身边,非常合理。

  【秦念:刘秀当年只是一个得自己种地的偏远宗室,他臧亡匿死的时候,官吏都不敢上门。王莽推行井田制,最大的阻碍怎么会是这些地方官吏?】

  秦念并不是说王莽是个政令不能下乡的傀儡皇帝。

  王莽能够征发三十万军队攻打匈奴、还能用各种名目收税,被杀的那年还能以百万军围昆阳,显然有实权——即便这“百万军”充满水分。

  只是王莽征兵也好加赋税也好,都是在损害百姓的利益,对大地主的影响有限。

  而土地是地主的命根子,连刘秀度田都面临“群盗四起”,王莽想施行井田制纯属做梦。

  更别说井田制早已过时,完全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可《汉书》既没有将过错归咎于井田制本身,也略过土地兼并这一根本问题不谈,反而归罪于吏缘为奸。

  【刘秀:……】

  刘秀没想到自己当年藏匿亡命之徒的事情,居然被秦念当众揭露。

  这事秦念是怎么知道的?

  史官都不知道的事情,为什么会流传到后世?

  难道是某个知情人将此事记录于墓室,为秦念所“考古”?

  谁会将这种事记录于墓室?

  【刘炟:史官说他错了,会即刻修正。】

  【秦念:认错得这么快,丝毫不加狡辩——难道他是故意这么写,把你当傻子骗?】

  秦念觉得刘炟剧本不太好。

  一人分饰两角的时候真不该这么撞人设,不必认错得这么快。

  好歹让“班固”狡辩一下。

  毕竟按设定,这时候的班固看不到之前的话题,不会知道搞春秋笔法的史官会被她骂成什么样。

  【刘炟:……】

  刘炟怒视班固。

  班固只能认罪。

  出身儒学世家的他,隐去世家的过错,这是自古就有的春秋笔法。

  只是如今天下百姓已知真相,他再怎么春秋笔法也无济于事,就只能认错并承诺修文。

  刘炟是怒于若非这些史官颠倒黑白,他又怎么会在秦念问武帝“王莽为什么要恢复周朝的井田制”时,作出“王莽得位不正”的错误回答?

  这种错误不仅被阿父看到,还被汉室先祖、天下百姓、甚至后人所见!

  【秦念:刘秀,你发那串省略号,是在不满曾经干的坏事被朕揭露?】

  既然刘炟这边不能借题发挥,秦念就找刘秀的麻烦。

  毕竟藏匿亡命之徒事件,关系到一位值得一提的“酷吏”,以及刘秀时期的外戚问题。

  【刘秀:并无不满,只是有些疑惑。】

  【秦念:疑惑?这事不是你干的?】

  【刘秀:……】

  【秦念:那就是疑惑朕怎么知道这事?】

  【刘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2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5/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