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世秦皇定论他是顶级武将开始,大秦所有武将都对他生出敌意。
若是连胜还好。
这般连败,结果就是看向他的目光都如刮刀一般。
【朱棣:刘项攻濮阳不下,转而攻城略地至雍丘,刘邦麾下将领曹参斩杀李由。】
因父皇与秦念的争执,朱棣不介意给秦朝添点堵。
李由是李斯的长子,也是始皇帝的帝婿。
朱棣还想借助李由引申至李斯之死,可惜被天幕视为违规。
………
李斯脸色骤变。
他的长子死在曹参手中?
尚未及冠的曹参:“……”
他知道天幕此次话题结束后,他就该收拾行李,等着被“护”至咸阳。
萧何是和刘季一道入关,不同点是刘季为“被捕”,坐的囚车。
而萧何是“被护”,坐的马车。
曹参已经看到了灰暗的未来——
是谁还什么都没做,就已经得罪了大秦的重臣?
后世秦皇说大王没有辜负有功之臣,可也没说臣子建立功绩之前能得其庇护。
不然韩非是怎么死的?
坐在囚车中的刘季眯了眯眼睛。
这朱棣不是个好相与的人。
【刘邦:李由勇将也!镇守荥阳城时,吴广不能攻下;雍丘之战实为项羽过于神勇,故不能敌!】
刘邦立即替李由说话。
顺带把李由兵败之事归功于项羽。
这也是事实。
项羽作战向来身先士卒,曹参能够斩杀李由,那是因为李由率领的秦军已被项羽冲溃。
年轻的刘季与曹参,他刘邦只能帮到这里了。
………
项羽是谁?
项梁观所有子侄,最终目光落在项籍身上。
若论神勇,项氏一族中由以项籍为最,即便他此时年仅十二岁。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为了纪念阿父项燕,他极有可能为项籍取字为羽。
但项梁没有将这个猜测说出来。
早在他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之上时,他就想要带族人逃离栎阳县。
然而县城已然戒严,任何人不得出入。
项梁知道,县令这是在等候嬴政派遣军队前来镇压县内迁徙而来的六国遗族。
他此前也联系了很多有反秦之意的六国遗民,但都拒绝同他一道武力攻破城门。
比起拼死袭击戒备森严的城门,再面临始皇帝嬴政借助天幕一言可令天下搜捕他们的局面,这些遗民更愿意去相信秦念所说的“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
那似乎是更有希望活下去的路。
项梁只觉森然。
难道早在十日前,秦念在与刘彻交谈时,就已经猜到现在的局面了吗?
【秦念:与此同时项梁攻下了定陶,骄傲自满。而章邯等来援兵,趁着夜色袭击定陶,大败楚军诛杀项梁。】
第44章
“叔父, 你不是教我骄兵必败吗?”
项籍疑惑地询问。
项梁:“……”
项氏一族的族人原本因县城戒严一事面有忧色,此时听项籍之问,竟都是不知该作何表情。
项梁的堂弟项伯试图为他开脱:“这是因为章邯小人尔!”
“不, 这就是我的过错。”
项梁苦笑着承认。
项籍才十二岁,他又被秦念定论为“不识兵仙”“骄傲自满”“兵败被杀”,他就算逃出此地也不会有人愿意再跟随他。
秦念这是在诛心!
章邯丝毫没有为这场胜利感到喜悦。
他记得自己最终败给项羽,然后降楚。
【秦念:项梁死后,项羽刘邦护送熊心东撤至彭城。章邯以为项梁一死,楚国不足为惧,渡过黄河北上攻赵。】
章邯完全不敢面对同僚们的目光。
后世秦皇早就说过,最终是楚汉之争。
此时显然是刘邦、项羽二人兵力最少的时候,以至于二者需要东撤避战。
结果他居然没有趁胜追击, 而是转而北上攻赵!
他怎么配得上“顶级将才”这种评价?
【赵匡胤:惜哉, 倘若此时攻楚, 后事或有巨变。】
赵匡胤绝对不会效仿朱元璋。
他都能想象话题轮到朱元璋时,秦念说话能有多难听。
于是果断向秦念靠拢。
【秦念:没什么好可惜的。胡亥这种蠢货,多活一天都是对整个华夏的伤害。】
【赵匡胤:……此言甚是。】
【李世民:秦皇大义!】
朱元璋对秦念的厌恶褪去不少。
秦念居然真的认为只要对华夏有利,就应该改朝换代, 甚至包括秦朝。
虽然总是讥讽其他王朝的皇帝, 可他对秦朝的皇帝骂得也很难听。
………
胡亥脸色苍白。
他不明白未来的秦皇为什么如此厌恶他。
嬴政眉头紧皱。
他此前已经知道胡亥愚蠢, 将赋税徭役加到天下皆反的地步。
如今看来,胡亥所为可能还不止于此。
【秦念:见章邯北进,熊心召集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朱元璋:你很赞成此事?】
朱元璋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追问。
但就是忍不住想问。
【秦念:史上最著名且效果显著的政治宣言之一,朕当然会称赞。】
【朱元璋:即便入定的是大秦的关中?】
秦念停了下。
她跟朱元璋吵了一架, 目前不确定朱元璋的扮演者是怎么想的。
这是单纯的询问, 还是扮演者在根据朱元璋的人设给她挖坑?
她作为始皇后人, 似乎是不应该支持这种事情。
但她之前就给自己立好了人设。
秦念没有犹豫多久。
【秦念:即便入定的是大秦的关中。】
朱元璋终于发现,他所面对的不是正常的帝王。
这是个真正的疯子。
………
嬴政自是不喜秦念此言。
但秦念是他极为赞赏、于数千年后复秦的后人。
他不可能出言斥责。
【刘邦:吾想起当时秦兵强,其他将领都不愿意先入关,只有吾与项羽欲往之。】
【刘恒:楚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