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拼接?这衣服哪里有卖啊?”
“刘小芸刘老师是不是认识飞燕纺织厂的厂长?能不能问问这绣花拼接衣服怎么买?”
刘小芸在办公室里翻着朱大师的文章,隐隐为秦想想捏一把汗,然而她刚喝了一口热水,立刻有接二连三的老师过来询问:
“刘老师,你认识飞燕纺织厂的厂长,能不能告诉我们,这个绣花衬衫怎么买?在哪买?”
“这么稀奇的衣服,我想买一件!”
“我也想买一件!可我去商店问了,我们这怎么没有卖?是不是已经卖光了?”
第217章 亮相 给秦厂长一个惊喜吧。……
“厂长, 地方商业部的电话!说要来采购拼接绣花衬衫……”
“岛上供销社电话,马上有采购员……”
“民众强烈要求商店里供应拼接绣花衬衫。”
朱大师的文章在全国范围内多点爆炸开花后,来飞燕纺织厂采购绣花衬衫的数量也莫名其妙井喷!各地都有民众去商店询问, 强烈要求供应绣花拼接衬衫。
拜朱大师所赐, 他们飞燕纺织厂全国扬名了!
……虽然是“黑名”。
何助理:“我看很多人应该是图新鲜感……也有些觉得绣花拼接衬衫好看。”
“厂长, 这下咱们扬名了。”
“以前咱们厂里的衣服只在广交会上露面, 现在这名字……大部分国人都知道咱们了。”
秦想想无言以对:“这就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咱们这些订单……这些都是为广交会准备的。”
秦想想:“接啊, 怎么不接, 全国各地商店都供应咱们飞燕纺织厂的拼接绣花衬衫,这下里弄生产组的绣花片不愁滞销了, 全国那么大,哪怕只是省会城市供应,都能消耗掉大量绣花片。”
杨知夏:“厂长, 咱们这下人手又不够了。”
秦想想眼睛一亮:“杨知夏, 你辅助陆素心陆师傅, 成立我们飞燕纺织厂的绣花生产组,咱们自己的班子也早点正规化的培养起来。”
杨知夏:“成,能有厂长,还有这么一位大师在手,咱们厂里肯定能推出更多受国内外欢迎的纺织品。”
杨知夏:“对了厂长, 陆师傅说了,要成立绣花生产组, 师傅说您必须亲自兼任生产组组长。”
秦想想:“……”
啊啊啊啊啊,我被这技术女工给拿捏住了!!
“行吧,我来当组长。”
秦想想暗搓搓地准备给自己谋个福利,让陆师傅亲手给她做一条缂丝工艺的丝巾。
朱大师的一篇篇文章, 弄得全天下皆知,宛如一盆重重的冷水,浇得里弄生产组一个透心凉,原本生产组长周梅兰天天笑开花,还等着多接收一批青年知青,眼看着朱大师的文章,她一阵阵的反胃恶心。
周梅兰:“厂里积压了这么多绣花片,好不容易有办法销售出去,这什么狗屁大师跑出来发神经,这可都是大家伙的生计!”
“这人可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什么叫做传统?能让人吃饱饭的才叫传统!大家都嗷嗷待哺等着领工资呢。”
周梅兰强迫自己不去看那些文章,却又偏偏心里不忿,急得嘴角起燎泡,就怕绣花片继续滞销,大家拿不到工资。
“组长,你快喝点下火茶,别着急了!刚才飞燕纺织厂那边打来了电话,说赶紧的,继续做绣花片,全国各地的商业部门都找飞燕纺织厂订购绣花片衬衫!”
“这朱大师一篇篇文章,现在闹得全国都知道了,你快去商店看看,好多人都找店员,说要买拼接绣花衬衫!!”
周梅兰人傻了:“这姓朱的大师,他可是骂了十多篇文章……怎么,不是,怎么还有人跑去商店要求购买拼接绣花衬衫?”
孙梅此时笑开了花:“大师是大师,民众是民众,好些年轻人都说’被老古董批评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于是都想看看绣花拼接衬衫是什么模样,很多人抢着买呢!”
“有批评的声音,也有表扬的声音,说咱们这拼接绣花衬衫,很好的融合了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是工艺美术的现代化进步!”
孙梅:“说起来,还得感谢这位朱大师,如果不是他写这么多文章,大家伙都还不知道这回事呢,现在全国都知道了!全国的人都想买!”
“咱们这下有的忙喽!估摸着这么下去,咱们里弄生产组一个月能有三十块钱工资呢!”
“如果做不完,还得加班加点。”
周梅兰乐开了花:“我的娘哎!这么说还得感谢这位朱大师!”
孙梅:“谢他个屁!还得多亏了秦想想帮我们想出了这个办法,我这个老同学真是了不起。”
《警惕民间工艺的庸俗化倾向——评某海岛小厂“创新”之乱象》
……
一个约莫六十岁左右,穿着熨帖中山装的老先生,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工艺美术》期刊,正好暂停在他所撰写的那篇批判文章上。
他扶了扶眼镜,将自己的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感到无比满意,他坚信所有人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批判飞燕纺织厂“离经叛道”“哗众取宠”。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业界同仁的声援,一定要将这股歪风邪气打压下去!”
“先生!先生!出……出怪事了!”
一个年轻的助手气喘吁吁跑进屋里,手里还拿着一份报纸。
朱大师皱眉道:“你慌什么?难道天塌下来?来我身边这几个月,怎么做事还是如此毛躁?”
年轻助手立刻展开手中报纸的副刊,上面标题:《打破传统,新服装得到广大青年工农群众热烈追捧……》
其中报道的内容就是,飞燕纺织厂的“几何绣花拼接衬衫”得到青年群众喜爱,其大胆的用色和看似随意的拼接设计,打破了传统服装的沉闷,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在沪市、羊城等大城市,出现了争相排队购买的现象……
小助手可怜巴巴指着末尾的几段:“上面说,业内专家朱思铭先生此前撰文讨论此类创新价值,引发了大众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报纸上说是您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排队购买……”
“胡扯!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朱大师气得发抖,金丝边眼镜滑到了鼻尖,“我那全都是批判!是号召全行业抵制这种歪风邪气!”
而此时,又有电话打进来,是工艺美术出版社的编辑。
“朱先生,您赶紧再多写几篇文章,现在全国人民都在讨论这个话题!上面说这非常有讨论价值,甚至想弄一个’争鸣‘专题,我们想把您的文章和几篇反对意见放在一起。”
“争鸣?这有什么可讨论的?就应该抵制!强烈抵制!”
朱大师摔了电话,他气不过,“我要闭关写文章,这一次我不跟他客气了,我要怒骂这飞燕纺织厂恬不知耻,丢脸丢国外去了!这简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耻辱!”
“他们怎么可以这样骂飞燕纺织厂!秦厂长可是一个非常为工人着想的好厂长!”
曾经在《碧海银梭》电影里担任女主角扮演者的演员陈雯关注到了朱大师对飞燕纺织厂的批判,她感到极其愤怒。
在拍摄电影之前,陈雯在飞燕纺织厂里扎根几个月学习,深深感受到了秦厂长的个人魅力,知道了飞燕纺织厂的过往历史,哪怕此时电影拍摄结束了,她有时候还会觉得自己是飞燕纺织厂的一员,就连夜里做梦,也梦到了当初拍摄时的景象。
纺织厂的五七农场不知道怎么样了?这些批判的文章会不会对纺织厂造成影响?
还有秦厂长……她曾经有那么多伟大的功绩!
陈雯连忙给导演谢安康打电话,“谢导演,您关注到了飞燕纺织厂的报道吗?有关绣花拼接衬衫……上面的言辞太过分了!”
“这些批判的文章会不会给飞燕纺织厂带来不好的影响?”
“秦想想可是一位好厂长啊!”
陈雯:“我不想人民大众误会秦厂长!”
谢安康在电话里说:“陈雯,你先别着急,我这会儿和广交会的委员们联系上了,我们把《碧海银梭》的电影拷贝送过去,电影先在羊城广交会上亮相,然后全国电影院上映。”
“广交会?”
“每一次举办广交会,在夜里都会为外宾们提供文艺演出,或者播放文艺电影,我们这部《碧海银梭》,非常适合在广交会上亮相!”
“里面的那一场台风戏,我不论看多少次,都感到无比震撼,这是人类与天灾的搏斗,展现了我们民族的勇敢和抗争精神,也展现了我们国家新时代工人的风貌!”
陈雯惊喜道:“电影要播出了?!”
“嗯,本来预计是下半年上映,但是经过多方面协调,决定在广交会现场抢先亮相,领导们全都高度赞扬电影内容和精神,一致认为能展现在外宾面前,陈雯,这部电影一定能引起国内外的轰动!”
“只要民众看完了这部电影,一定不会误会秦厂长的为人,更会让全国的人民都知道,这个海岛小厂有多么伟大。”
陈雯压下激动的内心:“这……这消息是不是得赶紧告诉秦厂长一声?”
“先别着急,事情还没真正定下来,那边还在协调当中……”谢安康微微一笑:“给秦厂长一个惊喜吧。”
到底要不要在广交会期间给外宾们播放电影《碧海银梭》,广交会组委会的成员们还没有决断。
李永健是组委会成员里最支持的人员之一,也是他为导演谢安康牵线搭桥。
李永健,被秦想想暗自称为“咸鱼哥”,他曾在十几年前的广交会上签下几十吨咸鱼订单而开启了事业腾飞,又因为飞燕纺织厂的咸鱼T恤订单,而与飞燕纺织厂结缘。
他觉得“咸鱼”就是他的好运。
从谢安康导演那里得知了《碧海银梭》的电影内容,以及整个电影背后的拍摄故事后,李永健力排众议,支持在广交会上播放这一部电影。
现在《碧海银梭》的电影拷贝送过来了,所有组委会成员观看后,投票决定是否在广交会期间播放。
第218章 电影《碧海银梭》 我一看见郑厂长就安……
这一年的春季广交会, 秦想想原本不打算亲自去,但因为婆婆吴雪雁过来了,便陪着婆婆去参加这种难得一见的盛会。
直到最后一周纺织品的展会, 她才抵达羊城, 住在组委会安排的招待所里, 和婆婆吴雪雁同住一个房间。
吴雪雁已经从女儿黎金玲那里知道了, 参加广交会,不仅能有进出证件, 最后还能获得纪念章。
“把这鱼尾证还有纪念章拿回村里, 我就是咱们村最见多世面的人!从北边到南边,走遍了大半个国家!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还能经历这个, 多亏了剑知读书厉害,能从村里走出去……”
吴雪雁年纪大了,一个人絮絮叨叨的自说自话, 秦想想则研究房间里的电视, “可惜了这是在招待所里, 我来的时候看见好多人房子上加装鱼骨天线。”
现在已经是一九七五年,羊城这边普通人家里也有电视,不少是来内地探亲的香江亲友送的,当然,也有走私过来的, 这边拥有电视的民众不少,还有的在屋顶偷偷架上一个鱼骨天线, 就能接收到港岛等地的电视台——偷着看电视剧。
这种私接天线的事情并不被允许,但是架不住民众偏要接,因此也是屡禁不止。
其实在这边,跟偷偷游去对面相比, 私接个鱼骨天线看电视都不算什么大毛病。
吴雪雁:“什么鱼骨天线?”
秦想想:“天线能增强信号,可以收到更多的电视台。”
“妈,等您回去的时候,我也想办法给您弄一台黑白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