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紧要的是完成军需海苔订单,以及渔船公司的海苔订单, 厂里的紫菜小组人员变得更多,而周围的渔民和村民收入也跟着增加。
收集来的紫菜洗净泥沙,将紫菜浆摊在木框纱网上,放入食品烘房里进行第一次脱水定型烘烤,而后通过滚轮涂抹装置,均匀涂抹一层调味液,再提高烘房温度进行二次烘烤,烤至酥脆,激发出一股海苔独有的香气。
最终海苔制作成八厘米的正方形大小,每十片做一叠进行包装,内包装采用透明油纸,外包装是白色厚纸盒,纸盒上面印着一只“飞燕”,属于飞燕纺织厂的标识,还有名称——烤海苔。
这样的包装成本低廉,虽然简易,但是非常防潮,能保存相当长时间。
这样的海苔包装,在飞燕纺织厂内部售卖五分钱一包,但要使用纺织厂印发的福利券才能兑换购买,相当于是员工福利。
飞燕纺织厂福利券用于奖励每个月表现突出的优秀职工,以及充当逢年过节的工会福利。
单位工会福利是全体职工共享的,所有单位在逢年过节时候都会下发工会福利,包括米面粮油肥皂洗衣粉等等福利,每个工厂各有不同。
有些单位拥有“果园”,果园成熟的季节,水果也会当成职工福利,全体分发下去。
“有福利券的,在我们厂里购买海苔,那就五分钱一包,在咱们本地供销社,那就定价一毛二,在友谊商店售价一毛五。”
“军需以及渔船公司……一毛钱一包。”
“另外还有我们厂里的锅巴片,内部一毛五一斤,外部销售,三毛钱一斤。”
“买个一斤的锅巴片,吃得人嘴发麻!”
“另外还有虾片——这个少量供应,目前仍然作为工厂内部福利,八分钱一袋,给孩子们当零食。”
……
定价表出来了,飞燕纺织厂附属食品厂开始生产食品订单,他们纺织厂不务正业的生产车间又增添了一员猛将。
“咱们纺织厂连制鞋车间都有,多加一个食品生产车间……这是保障民生!”
“这锅巴和虾片真好吃!”
……
秦想想把开会后的定价表,以及初步包装的虾片、锅巴片,以及海苔,带回去给自家男人尝尝。
“这就是我们纺织厂生产的食品零食!”
黎剑知瞅了一眼售价:“挺便宜,才几分几毛,厂里的孩子有福了。”
“锅巴片一斤还不到两毛,这价格真实惠!”
秦想想:“也不便宜,一斤大米才一毛多,对外销售三毛钱一斤锅巴,这三毛钱都能买一道大肉菜!之前猪肉也才八毛多一斤,这么一斤锅巴片,价格抵得上半斤猪肉!”
黎剑知内心估算了下:“大差不差。”
这个物价跟以后差不多,半斤猪肉的价格买一斤锅巴片,以后猪肉的价格下跌了,半斤肉价还不一点买得到一斤锅巴。
物价差别最大的还是要数电视、洗衣机之类的电器和汽车。
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才能购买一台最基础的黑白电视机,而汽车价格更是要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以后的汽车反而比七八十年代更加便宜,五十年后几万块钱都能买一台跑滴滴的新能源汽车。
“而我老婆现在的座驾还是挎斗车。”
秦想想哼了一声,挎斗车怎么了?有总比没有好:“你个黎团长有配车?”
“我有公务车……我还有’公务船‘。”
秦想想:“行行行,不如你的。”
秦想想肚子越来越显怀,秋季广交会时间也到了,厂里的影缂衬衫和阔腿裤,以及拼接连衣裙都卖得很好,拿下了大量国际订单。
更恐怖的是,她们厂里的海苔更是拿下了大量周边国家的订单。
因为跟国际上相比,飞燕纺织厂海苔售价便宜,价格上占优势,属于独一档,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其他工厂生产海苔,岛上专门的特产是苔条。
类似立本之类的海岛国家已经流行吃海苔,他们发现飞燕纺织厂的海苔,价格实惠,便宜好吃,纷纷签订大量订单。
“你们纺织厂都开始卖农副产品了?”
“海岛附属工厂的加工食品,也能给岛上渔民创收。”
“只不过现在看来订单需求这么大,野生紫菜可能不够用,咱们要自己养殖紫菜吗?”
……
秦想想得知海苔在国际上卖得好,决定研究一下紫菜人工养殖方法,别的不说,就怕把野生紫菜给吃空了,人工养殖,更能稳定规模化供应。
并且能吸纳更多就业!能给厂里的家属安置更多的岗位!
“军官家属多是女家属,而我们纺织厂女工多,我们女工的男家属多,给安排去养殖紫菜……也能多提供几个亦工亦农的岗位,让公社开办一个’集体紫菜养殖社队‘,咱们厂里收紫菜。”
广交会过去,天气急转而下,海风变得萧瑟冰寒,夜里的风吹得人打哆嗦,秋天丰收的快乐季节过去,迎来的是霜寒的冬日。
黎小胖还没到十岁,明年就已经能读中学了,他读书早,这时候小学只要读五年,加上这孩子身量足,从刚上岛时候的小墩墩,变成了大墩墩,长得还有几分黎剑知的模样。
秦想想觉得这孩子……或许瘦下来还能看?前提是他能瘦下来。
闺女穗穗读子弟幼儿园,每天被秦想想打扮得漂亮可爱,女儿穿的衣服,全是秦想想亲手制作,可爱的背带裤背带裙,还有向日葵小书包,幼儿园的小孩子全都羡慕穗穗有个手艺好的亲妈。
穗穗的小包包里面还总有各种零食,使得她在幼儿园里极受欢迎。
因此,穗穗小朋友还收了不少“跟班小弟”。
穗穗和亲妈秦想想一样,爱吃、会吃……但是不太能吃,普通的小零食,吃几口就嫌腻味了,一般来说,她自己吃不完一包零食,总是会剩下很多。
幼儿园的孩子,都馋她剩下的零食。
“穗穗姐,你要玩跷跷板吗?”
“穗穗姐~我们一起玩滑滑梯。”
“穗穗姐……”
……
黎小胖来幼儿园找自家妹妹,发现一堆大大小小的小朋友全都喊他妹妹——“穗穗姐”。
他妹妹黎青穗则是一副懒洋洋,打个哈欠不在状态的样子。
想当年,他读幼儿园的时候可没有这种盛况,他顶多算是大院的小孩子王,幼儿园里可没一群人喊他“峰哥”。
到了亲妹妹这里,她竟然成了穗穗姐!
而这家伙还不到五岁!!!!
“穗穗姐的哥哥来了!”
“穗穗姐的哥哥来了?我们应该喊他什么?喊他爷爷吗?”
“黎爷爷来了!”
……
“什么’你爷爷来了‘,喊我峰哥!”黎小胖站在一群幼儿园小朋友面前,那就如同一座大山一般震撼。
“是小胖哥!”
黎小胖:“……”
明明知道他是小胖哥,还故意喊黎爷爷,这群孩子纯属逆反。
这是军人子弟幼儿园,里面的学生都是海军两军的子弟,熟人也多。
他黎小胖的熟人多,妹妹黎穗穗的熟人更多,走到哪里都来一句“穗穗姐”。
“我妹妹这么乖巧可爱,怎么个个都喊她姐姐?”黎小胖拿起妹妹的小书包,里面还有妈妈秦想想做的大熊猫娃娃,十分可爱。
黎小胖:“妹啊,你在幼儿园里收了这么多小弟?”
穗穗:“……我没有呀?”
“那为什么个个喊你姐姐?”
穗穗摇头:“我不知道。”
“哥哥,你也可以喊我姐姐!”
黎小胖:“……”
“马上就有弟弟妹妹来喊你姐姐,用不着你哥我来喊,以后呢,我是黎大队长,你是黎队长,新来的弟弟妹妹是你穗穗手底下的兵,也都归你来管。”
穗穗:“哥哥,你这个死鬼男人!爸爸说归你管,你欺负妹妹。”
黎小胖:“??!!!”
“招惹不了你个’穗穗姐儿‘。”
兄妹两个一起跟幼儿园的车回到家属院,家里的菜地还有鸡窝,早就成为黎小胖同志的专属阵地,他也带亲妹妹去捡鸡蛋。
黎小胖也没少收小弟,很多菜地的活儿,照样外包给别人干。
“小胖哥,给你菜地浇水了!”
兄妹俩捡了鸡蛋,黎小胖走在前面,小穗穗蹦蹦跳跳跟在后面,两人上楼回家。
一九七五年已经到了尾声。
第234章 督促 还督促起亲妈来了。
时间到了一九七六年, 马上又快到了年三十,今年也是不同往日的一年,年节气氛比过去几年都要热闹一些。
很多人生活变好了, 物质条件也比前两年有所提高, 沪市很多人家里都有了黑白电视机, 电影院里的电影, 也增添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片。
黎剑知:“每一年的日子都在变好!这种向上的趋势,让人精神振奋!”
秦想想:“七六年, 很多化纤工厂要建成了, 以后化纤材料会越来越便宜,供应越来越多, 的确良也会越来越便宜……所有人都能穿得上好看的衣服。”
化纤工厂建成,对民众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纺织厂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谷贱伤农, 而原材料供应多了, 很多国营纺织厂的好日子也快走到尽头。
以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以后供应多了,民众也学会挑挑拣拣,国营纺织厂的收益会越来越低,越来越差,不少国营纺织厂, 在八十年代都会走向亏损,工厂效益越来越差, 工人的福利也越来越差,甚至工厂发不出工资,只能以棉布充当职工工资……等亏损到实在挽救不了,拖到最后九十年代大批倒闭。
虽然七十年代条件艰苦, 但是七十年代反而是国营工厂比较舒服的时代,工人待遇福利好。
黎剑知:“化纤原料提升了,对大家来说是好事,但是以后纺织厂就要渡劫挑战了,不过我相信我们家想想,肯定能带着飞燕纺织厂再创辉煌!”
秦想想:“……别对我期待太高。”
秦想想想到这些事情,不免有所紧张,虽然总是不太想当这个厂长,但若是飞燕纺织厂在八(-)九十年代走向倒闭下坡路,这也不是她所愿意看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