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给老太太诊脉的时候,董玉婷和赵芙莹坐在明间。
董玉婷苦笑着道:“这都是什么事啊?”
赵芙莹也觉得老太太回了老宅病的次数有些多了,跟着感慨道:“你说叔母会不会是和老宅的风水相冲,不然身体怎么要好的时候就又出事了。”
董玉婷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直到元香从梢间出来,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这个预感成了现实。
她们把大夫拉到了西梢间。
这里是间小书房,南北通透,亮亮堂堂,能从窗户望见落英院后面的小花园。
“大夫,我母亲中了什么毒?”董玉婷心烦意乱,明明上次大夫检查过,老太太并没有中毒,怎么就......
“夫人别急,老太太脉象虚浮不稳,舌呈现绛紫色,又有吐血之症,且吐出的血暗红粘稠,乃是毒邪入体的症状。老太太吐了血而未昏迷,气色也尚可,可见中毒并不深,想必是每日一点一点的下毒,这才让我在之前的诊脉中没有察觉出来。今天因为大喜而令毒邪显现。不过是什么毒我还没查出来,且等我回去翻翻医书,才能检查出老太太是中的什么毒,然后对症下药。”大夫意有所指道,“这些日子老太太的吃食需要仔细着些。”
他说的不算隐晦,董玉婷听懂了她的意思,老太太中毒很有可能是身边人从吃食上面下的药。
“知道了,大夫。”董玉婷脸色不好道。
赵芙莹亲自送了大夫出去,还让丫鬟多给了大夫包着银子的荷包,“大夫,此事说起来终究不太体面,我们老太太岁数大了,只想安度晚年,不想再招惹什么是非,大夫也应该是这么想的吧?”她脸上笑着,眼睛弯成一道月牙,里面却看不出一点笑意。
大夫接过荷包,他并不在意这里面有多少两银子,他收下荷包,只是为了让赵芙莹安心。
他经历的这些事情并不少,一府的老太太被身边的人下毒,说出去终究不好听,惹人笑话,只是他做的大夫,见过比这还要腌臜的事情,听了这话并不意外,不卑不亢道:“夫人说的是,我回去只用心查医书,别的事暂且让医馆别的大夫去。”
赵芙莹笑道:“大夫能帮我叔母解去了身上的毒,我们李府定重重有赏。”
送走了大夫,赵芙莹卸了身上紧绷的力气,一个人站在廊下,像是苍老了五岁。她的眼眸看着落英院的正午,顶上一层接一层的黑瓦被夕阳照的反射出一种妖冶的橘红色。
边州大乱,而府中也不太平。
溪水轻声道:“夫人?”
赵芙莹收回思绪,抬脚上了游廊,“我们回去吧。”
进了西梢间,瞧见一脸沉思的董玉婷,默不作声的坐到她身边,半晌,才见董玉婷回过神来,保证似的对她说道:“弟妹别担心,叔母在老宅出了事,传出去,我这个做主母的,脸上也不好看,我这就再拨过去几个丫鬟,让她们照看叔母的吃食,另外,再把厨房的下人挨个审问一遍,我就不信还查不出来是谁这么狠心。”
董玉婷胸有成算,语气平缓,“嫂子,我确实需要你帮忙。”
“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帮上的,我一定帮。”
“母亲吐血这件事情,还希望嫂子暂时瞒住,也不要告诉伯父,只有我们几个知道就行了。我已经让春月去告诉她们,不准把这件事传出去,不过当时还有几个是老宅的下人,她们的话就请嫂子去告诉她们,让她们不要声张,至少先瞒过这几天再说。”董玉婷道。
赵芙莹听了一半,便猜出了她的打算,“你是想瞒过下毒之人。”
“没错。大夫说了,这毒是每天一点一点的下,想来想去,也只能从吃食下手,若是下毒之人见老太太安然无恙,定会仍旧每天往饭食中下毒,等到时候,就一并拿下。”
这计策能不能成只有做了才知道,赵芙莹觉得可行,便道:“好,我这就吩咐下去,让她们不准把这件事传出去。”
至于怎么让她们照做,无非就是利益和威胁。
赵芙莹的做派一向是给一颗枣给一巴掌,恩威并施,下人既得到好处,又害怕把这件事传出去的后果,自然会牢牢闭紧嘴巴。
第119章 党参当归乌鸡汤 次日天有些冷……
次日天有些冷, 在院子里清扫的丫鬟裹紧了外头罩的粗帛披肩,拿着扫把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一边扫地上的灰尘、叶子, 一边小声说着话。
“这天怎么反复无常, 下了好几天的雨之后,又热了两三天,但你们看今天这云,压得这般低, 让人喘不过来气, 我看马上就要下大雨了, 还是好几天的那种。”穿紫衣的小丫鬟抱怨道。
一旁穿粉衣的丫鬟扫完游廊, 过来和姐妹们说话。
她的姨母是府里四小姐的乳娘,分到洒扫的地方是最清闲的。
廊下有遮风挡雨的地方, 灰尘最少,就是最热的时候, 她也比别人要轻松。
若是昨天, 她肯定不过来,不过今天还未下雨,天气凉爽的很, 站在院里一点都不热。
“我看是有大事要发生了!”粉衣丫鬟朝着正屋的方向努了努嘴,煞有介事的说。
绿衣丫鬟一头雾水,“什么意思?”
“笨丫头,你没听过一句话, 叫做山雨欲来事端生,有大雨的时候,必定会发生大事,昨天......”
“咳咳!”从屋中出来的穿蓝衣的丫鬟严肃的看着她们, 打断她们的话,“说什么呢?”
绿衣丫鬟无辜的望着她,“我们没说什么。”
蓝衣丫鬟知道她的性子,没管她,眼睛盯着粉衣丫鬟,压低了声音警告她:“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夫人说了,这件事要是传出去,落英院的所有下人,连同家人通通要发卖出去。”
粉衣丫鬟脸上闪过一丝害怕,但不想在她面前露怯,满不在乎道:“我知道了,我又没和别人说。”
绿衣丫鬟后知后觉,才明白过来她们在说什么事,脸色倏地苍白了几分。
昨天原本没她的事的,可粉衣丫鬟碰巧听见了那一声惊呼,想表现自己,赶忙叫来了她们去屋中帮忙。
谁知道竟然是那种事。
虽然不知道老太太为何会吐血,但昨晚夫人没找过来时,她们私底下也讨论过,可能是谁又惹老太太生气了,也可能是老太太的身体不行了......总之她们猜测的原因都很吓人,直到溪水姐姐来警告了她们,这才止住了这个话题。
蓝衣丫鬟冷笑一声:“最好是这样。”
她可不想因为被牵连而被赶出府。李家对下人不错,月例也高,这样好的差事,她可不想失去。
“你盯着她点。”蓝衣丫鬟丢下一句话就回了屋。
绿衣丫鬟紧紧看向粉衣丫鬟,生怕她口无遮拦把这件事说出去。
粉衣丫鬟气的脸色通红,却也不敢把这件事说出去,只能忿忿的把气撒到绿衣丫鬟身上,“你看什么呢?”
绿衣丫鬟直白道:“我怕你把这件事说出去,到时候连累我们都被赶出府。”
粉衣丫鬟被她气的头顶差点冒烟,瞪着她,“你还说!”
“你不说,我就不说。”
粉衣丫鬟正想再回一句,眼角余光扫到院里进来了人,连忙和绿衣丫鬟闭上嘴巴,低下了头,等着她们过去,才又抬起了头,看着康姨娘进了屋中。
绿衣丫鬟道:“康姨娘可真好,又来给老太太送药膳来了。”
粉衣丫鬟动了动鼻子,“这味道,是党参当归炖乌鸡,里头还放了枸杞和生姜,放到一块炖足足一个时辰,炖到乌鸡肉和骨头一夹就分离,鸡肉都入了味儿才好了呢。”
“你知道的可真多!”绿衣丫鬟道,粉衣丫鬟因为姨母的缘故,见识比她多多了,知道好些她不知道的。
“那当然,以前老祖宗给四小姐的,四小姐不想喝,就赏给了我姨母,我也有幸尝了几口,那滋味,现在都忘不了。”粉衣丫鬟得意的说道。
康姨娘端着党参当归乌鸡汤进来,气味霸道的充斥了整间屋子。
屋里的人都见怪不怪,往常这个时候康姨娘都会来送药膳,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每天换着花样的做。
别说老太太了,就是她们这些下人,也没有不夸赞的。
还有这做药膳的手艺,她们光闻这味道,就口水直流,肚子咕咕叫呢。
元香搬来凳子,接过这碗药膳,“今天做了什么?”
康姨娘低眉顺眼,温婉道:“党参当归乌鸡汤,特别补气血,已经撇去了上面浮的一层油,太太快趁热喝吧。”
老太太靠在榻上,“先放那儿吧,这会儿没有胃口。”
康姨娘劝道:“太太还是现在喝吧,这药膳放凉了,一来不如热的时候好喝,二来则失去了药性。”
元香笑着解释道:“太太刚吃了两块桂花糕,这会儿一点都不饿呢,一会儿再热热药膳就是了。”
康姨娘闻言就不再劝说。
听泉打了帘进来,先行了一礼,然后对着康姨娘道:“可算找到您了。”
康姨娘疑惑不解:“听泉姑娘找我是所为何事?”
听泉笑着道:“您前些日子不是丢了条长命锁吗,后来一直没有找到,不过夫人却一直让下人们都注意着点,这不,奴婢得了长命锁的消息,就立马来通知您了,刚去了您那儿,得知您来了落英院,就赶快过来了。”
康姨娘唰的从凳子上起身。
“可是真的?”
听泉道:“是,不过这还需要您跟奴婢过去看看,因为捡到长命锁的丫鬟卖给了一个货郎,奴婢费了一番功夫才找到,您过去看看是不是丢失的那一条,要是的话,就给赎回来,还有那丫鬟,您想怎么处置......”
康姨娘已经听不下去了,催促道:“听泉姑娘,咱们快去吧。”
听泉笑盈盈的给老太太福身,康姨娘这才记起礼数,老太太挥了挥手,“快去吧,若是银子不够,就从我这里拿。”
那条长命锁放在以前或许还值些钱,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长命锁上的银层都快掉完了,也不值什么钱了。
老太太没见过,还当是什么很值钱的玩意儿。
康姨娘谢过老太太,便和听泉离开了屋子。
她们走后不久,元香就去了东厢房请来了董玉婷和赵芙莹。
溪水去请了在外院的大夫,由他来检查药膳有没有问题。
董玉婷等人在一旁围观,他检查有没有毒的方式也很简单,用银器试毒,又让药童提来一只笼子,将里面的鸟给抓出来,把药膳喂给它。
过了半个时辰,见那鸟依然安然无恙,大夫才对她们说这药膳无毒。
老太太吃着糕点,从今早起,送到她面前的食物她都没吃,一一让大夫检查,不管是早膳、午膳、药膳,通通检查了一遍,却都没有被下毒。
董玉婷拧住了眉头。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她想错了?
又或者是对方察觉到了她们的意图。
董玉婷有些后悔,要是当初看书的时候能认真看几遍就好了,现在也不至于没有头绪。
老太太连吃了两块,由元香净手漱口,嘴上说道:“我就说不是康姨娘,你们还是去查查落霞院的那位吧。”
李青黛就在落霞院住着。
自从老太太上次气的吐血,至今还未和李青黛说一句话。
她怀疑李青黛,一多半是心里厌恶她的缘故。
可李青黛又是从哪里下的手?
赵芙莹变了脸色,低声对董玉婷道,“我回去就让人严查厨房所有下人。”
屋内安安静静,她压低了语气,也被老太太听见了。
她觉得这是赵芙莹应该做的。
自从她出了事,李青黛就再没来过,也没像康姨娘这样明目张胆的送吃食过来,那就只能从厨房下手了。李青黛自幼在老宅长大,厨房有她的人也在情理之中,老太太的怀疑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