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云跟姚三春一起帮宋婉儿穿喜服,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不过她并不在意这些,从头到尾都是笑着的,因为她由衷为宋婉儿嫁人感到开心。
如今宋巧云肚子已经显怀,姚三春不想累着她,后面的事情便都一个人揽过去,专心致志为宋婉儿整理衣裳和发髻。
就在她忙碌的时候,宋婉儿突然侧过头,细弱蚊蚋地道:“二嫂,从前的事……给你跟二哥添麻烦了。”
姚三春吓得抬眼:“???”瞧瞧,她到底听到了什么?
宋婉儿脸上热度腾地上来,白嫩修长的脖颈微弯,不太敢与姚三春对视,“总之,以前是我不懂事,还希望二哥二嫂多担待些。”
姚三春表情怪异,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眼前这人还是她认识的宋婉儿么?
姚三春沉默太久,宋婉儿咬了咬唇,“二嫂?你怎么不说话?”
姚三春收回目光,淡淡道:“我只是有些太惊讶了。”
宋婉儿忙解释道:“二嫂,你相信我,我,我是真的醒悟了!以后再也不会犯傻!”
想着今天是宋婉儿的大喜之日,她总不能说什么扫兴的话,所以姚三春便笑着道:“你能这样想当然好,我跟你二哥不是小气的人,过去的事便过去了,以后你便是别人家的媳妇儿,好好过日子吧。”
严格说起来,她跟宋婉儿不过有些小龃龉罢了,并没有大的矛盾与摩擦,她也无意为难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如果宽慰能让宋婉儿心里好受些,那说几句又何妨?左右以后见面的机会也少了。
只是宋婉儿是真心改头换面还是不过脑子一热,她仍持观望态度,静待以后的发展吧。
宋婉儿见姚三春这么说,心头一轻,朝对方露出一抹笑来。
虽说宋家准备的是早宴,可宴席真正开始已经是巳时之后的事,大家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约莫一个时辰后,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由远及近。
宋家院子里的客人意识到是迎亲队伍来了,纷纷站在院门口探出头,门外还站着手拿一挂爆竹的宋平东,待迎亲队伍快到门前,门口那批人迫不及待地栓上大门,一个个化身肉盾堵在院门口。
与此同时,院外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爆破的爆竹甚至被炸进院中,青烟混合爆竹的味道被吹进院子中……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当真是热闹极了。
爆竹声一停,敲锣打鼓的声音也停了,剩下的便交给倚在门口的客人们表演,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个个扯着嗓子为难新郎。
客人们为难新郎的花样千奇百怪,但是新郎这方手段更高一筹,他不多废话,就往院子里撒铜钱,撒糖果,没一会儿就把所有客人搞定。
客人们都有分寸,不会闹得太过,所以郭浩然一群人轻轻松松便进入宋家大院。
身着喜服系着大红花的郭浩然一踏入院内,那些个大姑娘小媳妇儿一个个都看直了眼。
身形修长,丰神俊朗,一双丹凤眼潋滟生辉,当真是气质卓然,一表人才!
郭浩然见院中一群人盯着自己看,也不见局促,而是淡定自若地回以一笑,态度十分亲和。
便是他这一表现,在场的人谁敢说郭浩然不出色?
客人之一的小蔡氏不免酸溜溜,撇撇嘴一扭水桶腰,跟身旁的人窃窃私语:“嘁,我可告诉你,那些长得越是人模人样的男人,恐怕越不是东西!人家家世好,长得好,还会读书,凭啥看上她宋婉儿啊?不就是看她长得好看呗!”
“我看也是,不然郭家看上宋婉儿哪里,说难听点,就一村姑,脾气不咋样,人又不咋聪明,不就是那张脸能看?”
小蔡氏“啧啧”两声,“果然男人就是肤浅的东西!我倒是要看看宋婉儿老了,不好看了,郭浩然还稀不稀罕她?”
小蔡氏跟旁人聊得正开心,身后突然传来一道女声。
“小莲啊,你说婉儿跟浩然郎才女貌,天生一对,哪轮得到那些小妖小怪来反对?是不是啊?”
姚小莲捂嘴偷笑,“姐,我觉得你说的很对!”
小蔡氏叉着腰横眉冷目,一记刀眼射过去,“喂!姚三春,你说谁是妖怪呢?”
姚三春悠悠转动眸子,似笑非笑地道:“自然是谁说婉儿浩然我就说谁。”她拍拍袖口不存在的灰,斯条慢理道:“不过今天是咱们宋家大喜日子,过来吃喜酒都是关系不错的亲朋好友,乡里乡亲,想来没谁会缺德到这个份上,在人家大喜日子恶心人,你说呢,蔡嫂子?”
小蔡氏就如同嗓子里卡了一只苍蝇,吞又吞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一时间竟不知道能说什么,只有一张脸越憋越红,越来越难看。
姚三春看在眼里,心里终于舒坦了些,像小蔡氏这种人,说她坏吧,她也没干过什么十恶不赦的事,说她不坏吧,她一张破嘴就跟粪水泡过似的,逮住谁都能喷粪,实在恶心人。
姚小莲望着小蔡氏气鼓鼓离去的背影,默默给姚三春比了个赞。
这段小插曲过去,迎亲仪式还在继续。
约莫半个时辰后,所有客人挤在院中分立左右,爆竹声中,宋平东背着宋婉儿从屋里出来,走出堂屋那一刻,宋婉儿将手中一把筷子全部扔在身后,而后宋平东背着她一步一步走向院外的花轿。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声声不绝,在众人钦羡的目光中,宋婉儿被背上花轿,站立在花轿一侧的郭浩然长身玉立,俊朗非凡,与宋婉儿当真是一对玉人。
敲锣打鼓声再次响起,迎亲的队伍便开始启程去往镇上郭家,田氏两手交握站在院门前,眼睛一瞬不瞬盯着宋婉儿所在花轿的方向,面上早已鼻尖泛红,泪流满面。
罗氏与宋巧云各自站在她身侧,不停地安慰田氏,可是田氏还是难受得紧,好似心都被挖空一块,宋巧云出嫁时也是如此!
迎亲队伍逐渐走远,直到声音都彻底消失,田氏还是维持原来的姿势,杵在院门口眺望远方。
似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从出生那刻开始便渐行渐远,一直是父母站在孩子背后,默默看着孩子渐渐远去的背影。
婉儿出嫁后,宋家只剩下一家三口,接下来宋茂山与田氏的精力全都得放在宋平文身上,因为县试在即。
随着立春的临近,寒冷漫长的冬日终于有一丝破裂的迹象。
立春一过,村里家家户户开始为春耕做准备,而宋平文则收拾包袱去县里参加县试,郭浩然也一同前往,原本宋茂山说要跟着一起去,后来还是被宋平文给拒绝了。
不过一个县试罢了,还让父母亲自陪同,未免惹人嘲笑。
县试虽说不难,但是也要经过四至五场考试,每场考试隔数日才知结果,且还是通过上一轮考试才能参加下一轮的模式,因此需要花费好一阵子的时间。
宋茂山与田氏在家担忧半个多月,就连宋平东都每日盼着,终于把宋平文给盼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晚安。
第115章
宋平文离家的二十来天, 宋茂山说是紧张,其实心中还有窃喜在,因为宋平文越晚回家, 正说明宋平文考到最后了!
宋茂山对小儿子宋平文的学问水平很有信心,越等到后头,他反而越冷静。
县试才是第一步, 两个月后还有府试, 考中也才是个童生, 只有秋季的院试考中便是秀才, 后面还有乡试……
总之,县试还不值得他大惊小怪。
宋茂山想是这么想,然而当他听闻门口有马车车轱辘声由远及近, 隐隐还伴着人声, 他当即从凳子上一跃而起,三步并作两步飞奔到大门口,目光灼热地盯着迎面驶来的马车。
田氏听到动静,也立马迈着步子冲到门口, 手中扫帚都忘了放下。
马车车夫“吁”了一声拉住缰绳,马车停稳, 宋平文掀开布帘跳下车来, 他人清瘦了些, 面上却是神采奕奕, 眉目间的喜气难以抑制。
宋茂山急忙往前两步, 虽然心中已有了谱, 仍殷殷巴望着宋平文:“平文, 可还顺利?”
这时候宋平东两口子也牵着二狗子出来, 跟过来看热闹的村民一起看向宋平文。
宋平文抱拳作揖, 眉眼间自信傲然,锋芒毕露:“爹,娘,儿子幸不辱命,此次县试取得第十六名的成绩!”
十六名,比郭先生预测的要高上二三十名,他怎么能不高兴?原本考试时题目不算难,但他也没想那么多,谁知道成绩下来竟然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其实他心里还有猜测,莫不是郭先生怕他太过骄傲,所以才说他最多是四五十名次的水平?
宋平文到底是少年心性,首次下场便能得到这么满意的成绩,他心中自得又高兴,比从前郭先生夸奖他要高兴一百倍都不止!
周围村民倒抽一口气,纷纷露出震惊的神情,参加县试的怎么说也有上千人吧,宋家老小竟然能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取得十五名的好名次?
这样的他,已经是周围五个村里最有才华,最聪明的人了!
田氏抓住宋平文的胳膊,从头到尾打量一遍,见宋平文瘦了一些,她眼眶一酸。
众人钦羡的目光让宋平文跟宋茂山都非常受用,宋平东真心实意为兄弟高兴,一拳不轻不重捶在宋平文肩头,开心得搂住宋平文的肩膀,嘴巴都快咧到耳后根了。
“可以啊臭小子!府试我看好你!”
宋平文略做挣扎没挣扎开,只能作罢,面上谦虚,心中却是得意的:“大哥,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呢!”
宋平东没感受到宋平文的抗拒,还是乐呵呵的,“对了,浩然他考得咋样?”
宋平文微滞的表情转瞬即逝,随即笑容如常,“浩然是四十一名。”
这下子周围的议论声更大,儿子女婿都取得好成绩,能够参加下一场院试,两人成绩都不错,看来考取童生是板上钉钉的事,甚至秀才都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众人都慕了,他宋家难不成要祖坟冒青烟了?
不管村民心里到底怎么想,但是一个个好话就没吝啬过。
“老宋啊!你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
“就是啊,平文这孩子我们看着长大的,从小脑瓜子就特聪明,怪不得这么会读书!”
“茂山兄弟,你以后有福咯!”
“咱们就等着几个月后宋大哥家摆宴咯!呵呵呵……”
宋茂山一改往日阴沉的表情,笑得脸上褶子一层叠一层,看起来莫名有些渗人。
他假惺惺地跟众人客套:“哪里哪里,我家平文没大家说的那么聪明,也就比别人刻苦些,大家别这么夸他,不然年轻人岂不是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
“现在说府试还早了点,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遛遛才知道!”
“那就托大家的福了,平文,一定要好好考,知不知道?”
宋家大门口,最后成为宋茂山父子与村民寒暄的地方,说笑声一直持续许久。
不稍多久,宋平东便亲自来姚三春家,兴高采烈地将宋平文县试取得好名次的事告之姚三春夫妻俩,夫妻俩啧啧称奇,宋平文这小子竟当真有些水平。
不过宋平东真情实意为兄弟高兴,就是不知宋平文以后真发达了,还会不会记着宋平东的好?
晚上宋平生两口子被叫去宋家吃饭,饭前便听宋平文一个人侃侃而谈,看样子可比从前话多了。
不过宋平文面对宋平生时,态度就很微妙了,不过宋平生不在乎就是了。
宋平文考得好成绩的消息就如同插上翅膀一般传播了出去,许多有女儿的人家想着结亲要趁早,这下子前来宋家说合的媒婆突然多了起来,但无一例外都被宋茂山给推拒了。
他借口说得好听,说是宋平文府试在即,没心思考虑成亲的事情,实际上不过是瞧不上,觉得庸脂俗粉配不上宋平文。
县试后,天气越来越暖和,许多人家开始春耕,闲散了一个冬日之后,老槐树村的村民终于开始忙碌起来,田地里都是农家人忙碌的影子。
春天已到,天气没那么冷,姚三春心里记着姚小莲与许成的事情,便想趁着还没那么忙碌,带上姚小莲去牛头镇待上几天,与许成认识认识。
再顺便去临省府城逛一逛,买些他们镇上没有的种子、推销一波农药,刚好一举两得。
于是宋平生将家中钥匙交给宋平东,拜托他们俩口子帮忙照顾家中鸡鸭,以及发财。
姚三春三人离开村子的那天,发财这只狗子一路跟着他们跑出村子,若不是宋平生冷下心肠将发财赶回去,这只狗恐怕恨不得追随他们去跨省。
马车上,姚三春望着发财可怜巴巴坐在原地,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看得心都软了。
自己养大的狗子,就是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