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韩铁木这人最是小气,这回大出血,钱春花和双胞胎的日子不会好过。
果然韩铁木见他们一家出了门,立马拽着钱春花的头发回了屋。
“三牛、二牛!”钱春花惊慌失措地喊她的好儿子过来帮忙。
其实不用她喊,三个成家立业的儿子也不能让当婆婆、奶奶的亲娘被老爹教育,
忙不迭地去拉架。
韩铁柱一家刚出大门,
就听见钱春花要死要活的哭喊声,还有儿子儿媳劝架的声音,
王红芬扭头对着他家大门‘呸’了声,他大伯这是因为赔钱了才迁怒收拾钱春花的,
如果不赔钱,相信他根本不会动手,只会对着钱春花骂两句。
还有一点,打老婆啥时候不能打?非要等他家还没出大门就开始了,
不就是打给我家看的吗?
一家人虽得了二十块钱,可心里一点也没有旗开得胜的感觉,反而全都心情郁郁的。
韩铁柱晚上回房后才问起王红芬事情发生的具体的经过。
“钱春花这么多年没上过门,上来就骂我XX,说家里孩子把她孙子给打了。
本来我也没吱声,看双胞脸上青青紫紫的,骂我也就忍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两小胖子先骂的平平是瘸子,你说这我能忍吗?
这不就打起来。你也知道的,单打独斗钱春花不是我对手,又是在我家地盘上,
我能打不过她?
被我按倒在地上打,也不知怎么,就踹倒了翠喜。
唉!”
王红芬唉声叹气,真是悔不当初啊,冲动是魔鬼。
韩铁柱把骂她的话咽了下去,老婆子也是护犊子心切,害到儿媳妇那是意外,再骂她的话,弄不好她能气出个好歹来。
“翠喜就先在医院住着吧,钱够吗?”
“加上你大哥家这20块,翠喜住院肯定是够了。就是都用完了的话,几个孩子下半年学杂费,就有些紧张了。”
“平平他们几个,先跟学校欠着也行,年底给。就是不知道小三能不能考上大学,
万一没考上,这工作也不大好找,
我听赵地主说,苏联那边逼着咱们还债,很多工厂都停建了,
招工的都先紧着城里户口的来。”
“赵地主儿子可是留学回来的,他的工作好找的吧?”
“那当然了,人家现在在沪市的研究院工作,说是保密单位。”
王红芬啧了声,艳羡不已:“万一小三说要复读呢?复读一年应该可以考上了吧。”
“不给他读了,家里给他上这几年够了,复读的话老大、老二那边说不过去。”家里的钱按照劳动力来算,只有三分之一是老两口赚的,大部分还是两个儿子的
王红芬有些惋惜,万一真考不上,有些对不住家里这些年对他的培养。
像是精心侍弄的庄稼地,结果歉收了,总归是让人丧气的事。
“我本打算收玉米前回娘家一趟的,这下翠喜就是出院了,估计也只能卧床保胎,家里事多我还是走不开。”收玉米前这段时间不用浇水,算是比较清闲的时候。
收完玉米后要深挖地、秋收、然后种植冬小麦,这一忙又要半年过去了。
“你回一趟家也就最多三天时间,有什么不能去的?
翠喜在医院也用不到你,不就舍不得那几个工分嘛!
俗话说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大队上没工分分不到粮,我就下河捞鱼,上山找野菜,还能让你饿死不成。”
王红芬心里一阵感动,在一起过了几十年了,两人有过争吵、冷战,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韩敏珍从他们的对话里知道了二嫂住院在保胎,还好还好,她都吓死了,以为二嫂被打得流产了。
她默默在心里祈祷,希望二嫂快快好起来。
家里少了两个大人还怪冷清的,就连建国、建设两人都安分很多,
知道自己闯祸了,
早早起来去捡牛粪、回来后在去弄柴火,其他的他俩也不会。
平平似乎更寡言了,他和大嫂子都是那种有话闷在心里不说的人,
好在家里还有安安和喜儿插科打诨,显得院子里有点人气。
【作者有话要说】
26章《新的发现》晚上九点更新,感谢各位小可爱,为你们加更一章。
第26章 新的发现
在农村夏天地里的活计要趁着早晚做, 中午就会比冬天休息的时间久点。
韩敏珍见他大哥在通风的堂屋编筐子,好奇地蹲在边上看,
韩老大手巧, 会做一些木匠活,家里用的
簰子(锅盖)、蒸篦、竹篮、带椅背的小竹凳,
几乎都是他做的,
韩铁柱也会, 不过他没有韩老大有天赋。
像是竹编这些, 韩老大几乎是看别人编过一次就知道什么原理了, 上手就能编。
喜儿调皮地钻进一旁已经完工的背篓子里捣乱。
编好的背篓大得能装下两个喜儿,
喜儿可喜欢了,折腾着一会倒扣下来当房子玩, 一会卧倒当洞穴玩, 钻进钻出乐此不疲。
珍珍见喜儿玩得开心,灵机一动,可以做个背篓版的宝宝背带啊。
偶尔王红芬想带着自己出门干活的话,是用一根长长的布条把她五花大绑地绑在背上。
背带让两人紧紧地靠在一起, 冬天的时候可以抱在一起取暖,
这大夏天的会热死人的。
她把喜儿哄出来, 自己钻进去, 发现想象是美好, 其实在里面腿伸不开, 盘在一起并不太舒服。
喜儿在旁边急道:“小猪小猪, 我要进去。”
珍珍随手塞她嘴里一颗糖, 喜儿就不叫唤了, 乖乖在旁边舔着。
韩老大知道小三从市里带了半斤糖, 经常会给她俩糖吃, 并不会疑心什么。
“大哥!你做个能把腿放出来的篓子好吗?”珍珍皱着小脸:“珍珍的腿会痛!”
“……”这是什么奇怪要求,韩老大自然不肯:“不行啊,那样装东西会漏的。”
王红芬在东屋里耳尖的听见了,大声道:“让你做就做,不就废点白蜡条吗?”
韩老大……
感情我的人工还不如白蜡条。
王红芬最近因为翠喜的事脾气很是暴躁,他爹都不敢对他娘吱歪,
韩老大也没那个胆子去触她的霉头,认命的放下手里编了一半的背篓,重新拿起一根白蜡条,剥起了皮。
竹条上有倒刺,要仔细打磨才能用,他怕打磨了还是有遗漏的地方,万一戳到小妹,自己到时候出力不讨好,还落个埋怨。
白蜡条在底部切开一个裂口,然后外皮向外翻出来,
一条光滑溜溜的白条子便好了,根本不用担心会剌到人。
用白蜡条编的筐子又好看又耐用。
他一边剥皮一边问珍珍:“珍珍你想要什么样子的啊。”
珍珍在背篓里笑眯眯说:“腿腿要出来”。小手嫌弃地拍着筐的边沿:“挡眼睛!”
“哦!珍珍是想要个坐着舒服,还能看见前面的篓子吗?”
珍珍点头:“是哒哥哥。”
看着珍珍这机灵的小样子,韩老大也没那么抗拒编这不务正业的玩具篓子了。
他在脑子里想了下3D版本的背篓,编的时候要在哪个部位收、哪个部位放,做到心中有数后就动手编起来,
很快,下午上工前,一个大概的雏形就出来了。
韩铁柱拿在手里端详着:“珍珍坐里面应该比背带舒服吧。”
“要想舒服还得多垫些褥子,不然硌屁股。”穷则思变,韩老大想到这个还没在集上看过:“不如多编几个拿到集上卖看看。”
“嗯,我看成。”
韩敏珍没想到大哥不仅按照她的要求,在筐的底部弄了两个放腿的洞出来,还把筐的边沿做成了前低后高的模样,这样坐累了还可以靠在背篓后背上,
试着坐了下,除了硌屁股太硬了没其他缺点。
她抱着背篓不撒手,这下好了,以后可以让爹娘背着自己出门啦。
她把还没完全成型的背篓藏到了爹娘屋里,放外面会被喜儿当成玩具玩的。
二嫂不在家,她娘舍不得让大人请假在家带孩子,少干一天活就少一天工分哪。
安安就被赶鸭子上架正式在家带孩子了。
这对珍珍来说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