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小妹又问:“比上次申大娘介绍的那人,如何?”
“那肯定强多……”
“多”字刚出来,谢欣悦终于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她停下手中筷子,抬头看向对面盯着她看的俩姐妹。
一脸坏笑,眼睛里全是狡黠。
“好呀,你俩故意套我话呢?”
反应过来自己上当后,谢欣悦发出抗议,然而她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薄弱,根本经不起对面俩知识份子的折腾,三下两下就缴械投了降。
“是,我就是觉得他挺好的,怎么了。”
她大胆表达想法,还是那个敢作敢当的女汉子,没觉得难为情,更不觉得陈大帮她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就是听谢欣怡说陈大家又给他“送对象”来后,有些搞不懂,“陈大很缺对象吗?”
一直往这边送,还送了好几个。
这么上赶着,不知道的还以为陈大有什么毛病,着急找对象想证明点什么。
陈家人也真是好笑,还好谢欣悦是个能分辨是非的,不然就陈母这操作,不得造成多大的误会。
关于陈家人为什么这么着急给陈大介绍对象,谢欣悦想不明白,就具体原因问了二妹谢欣怡一嘴。
“想套牢钱袋子,肯定要上心点。”
然后谢欣怡就把陈家人是怎么对陈大不管不顾,怎么回的老家,又怎么重新来的京市,为什么一直不死心的事全都一一讲给了大姐听。
“……我都以为上次陈大说的够清楚了,结果这些人还不死心。”
谢婷婷那件事后,陈大不仅当众给陈母下了脸子,事后为防止陈母随意进出他家,更是在外院门上重新加了把新锁。
新钥匙就他和三个孩子有,三个孩子也懂事知道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他狠心断了陈母来京市的落脚处,以为这样他母亲就找不到他了,结果陈母脸皮厚,家里找不到,就带着女人来厂里找他。
上次谢婷婷的事闹的大,王大爷见识过陈母厉害,所以人刚来,就立马去车间找陈大来解决。
想逃,没逃掉,陈大只能再次表明态度黑脸将人打发走。
可陈母没皮没脸,这事儿又怎是陈大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
谢欣怡摇头叹气,以为大姐听了肯定会跟她一起唏嘘,结果没想到,女汉子天不怕地不怕,一听不好解决,当下就笑了。
“怎么不好解决,对付这种人办法多的是。”
她很有信心能帮陈大解决掉这个麻烦,但具体怎么做,她没告诉谢欣怡和小妹。
为报俩妹妹刚才的揶揄之仇,她一直没说自己的计划,直到几天后解决了陈母那个麻烦,她带着陈大大大方方的回了家。
“妈,我打算和陈大把证领了。”
领证?!领什么证?
谢母看着跟在大女儿后面的男人,一头雾水,赶紧让小女儿把二女儿给叫了回来。
“你姐说,说她要和那人领证。”
谢欣怡一到家,谢母就把她拉到厨房里说了这话。
也不管坐在客厅脸红的跟苹果一样的陈大,更不管一直含笑盯着陈大看的小女儿。
谢欣怡接到小妹电话让她赶紧回家一趟的时候并不知道是什么事。
听口气挺急的,她还以为家里出什么事了,结果到现场看到正襟危坐坐在客厅的陈大和朝她挤眉弄眼的小妹后,大概猜到了是跟大姐有关,却没想到这么有关。
“领结婚证!”
这么快,这么直的吗!
她有些跟不上自家大姐的节奏。
而且她大姐不是去解决陈大他妈去了?怎么突然想到结婚了?
她没想到,见谢母一脸懵,只能先安慰住老的,然后又去客厅找小的问了下。
大姐谢欣悦性子直,也急,这点她清楚,陈大也清楚。
见她走进来,男人先是有些不自在,而后等谢欣怡问起大姐是不是要去扯结婚证时,毫不犹豫地回了句,“嗯。”
这话谢欣怡是对着她大姐问的,结果她大姐还没来得及点头,那边陈大就抢先一步来了个肯定。
比她大姐还急。
说完后见大伙都盯着他看,又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咳了一声。
看别人谈对象就是爽。
没想到陈大三十好几的人了,说起要结婚的事还会脸红,谢欣怡想笑,但还是忍住了。
她转头问起一旁淡定的大姐,“想好了?”
没问为什么,只在乎她是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谢欣悦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
她没急着回答谢欣怡这个问题,而是认真在脑海里回想了这段时间来,男人的一言一行,还有那天确认关系时对方发抖的声音……
跟从前乡里那些找她谈对象的人不一样,也跟家里介绍的人不同。
陈大年纪确实大她不少,但踏实有责任感却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谢欣悦看人很准,她相信自己的眼光,对陈大更是有信心。
所以稍稍思考片刻后,她就肯定地回答道:“想好了,想的很清楚。”
没有被迫,也不是半推半就,就是简单直接的表达,她想好了,很确定,她就是要嫁给眼前这个满眼都是她的男人。
谢欣怡虽早就知道答案,却还是在听到大姐回答的那一刻,高兴地拍起了巴巴掌。
有情人终成眷属。
谢欣悦和陈大于第二天去扯了证。
至于酒席,俩人一致决定大办特办,特别是陈大,在扯完证的第二天,不仅把聘礼送来了,还给谢家送来了办酒席时要用的东西。
“反正酒席两边都要办,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就一并买了。”
娶了个比自己小的老婆,还是没结过婚的。
陈大可不管外面那些人说他老牛吃嫩草,只自顾拿出这些年辛苦攒下的钱,什么该买的不该买的统统买下,只为了给谢欣悦一个隆重的仪式。
他虽知道,谢欣悦不贪恋这些,但之前小蒋嫁给扎干事的时候他听小谢说过。
“女人结婚都是奔着白头偕老去的,一生就一次,谁不希望热热闹闹,隆重盛大的。”
他听进去了,他不想谢欣悦有任何遗憾。
跟着他,陈大一直觉得谢欣悦很委屈,所以他尽可能地把所有事做的完美,让女孩满意,让女孩的家人满意。
谢母也确实很满意。
经过这么些天的观察,她发现陈大并不像外表看上去那么死板。
稳重,心细,事事周全。
这是她对这个准女婿的总结。
女儿们一个比一个会挑女婿,隔壁申大娘来贺喜的时候,都忍不住调侃了她一句“你怎么那么会生。”
三个女儿,一个踏实,一个能干,一个聪明,人长的好,挑的女婿也配一脸。
不像她,生了一窝讨债鬼,自己一天福也没享过。
申大娘说起自家儿子气的直摇头,还让谢母给她传授点经验,让她回去也照着教教自家孙女。
“…我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能有什么经验传给你,都是她们自己争气,我不拖她们后腿就行。”
看着屋里正忙着给大女儿梳妆打扮的两女儿,谢母倍感欣慰。
谁能想到,曾经让人最看不起的存在,现在却成了别人艳羡的对象。
她家的三个小棉袄,终于不用再看别人的眼色,也不用再畏畏缩缩。
谢母欣慰,对自家两个女婿也是满意的很。
大女儿出嫁的那天,二女儿和二女婿张罗着在家里办了席。
现在开放了,没人管你铺不铺张浪费,谢欣怡就拿出自己的钱往席里又添了不少东西。
陈大聘礼还是沿用之前风俗,考虑到缝纫机那些谢母有了,就托人买了台彩电。
八十年代初,彩电在大城市逐渐开始普及,只是要的人多,又不要票后,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陈大这台是找顾屿帮的忙。
开放后,不仅市场发生了变化,就连人也发生了变化。
这个年代倒卖的多,很多东西的途径来的有问题,陈大担心被骗,就让顾屿帮忙问了下。
顾屿上次出了趟远门,回来后就做起了倒卖的生意。
从一个地方买进一样东西,然后哪里缺少,哪里价格卖的高就卖到哪里去。
有点倒爷的那味儿,但因为他卖的是大件,再加上途径安全,基本都是朋友介绍朋友,倒跟实际意义上的倒爷有点区别。
把物品当成流通品,哪里缺就送到哪里,赚的是信息差的钱,有点像后世的那些投资者。
电器,顾屿没卖,但找人帮陈大买到了,原价,没有收他介绍费。
为这,陈大感谢了他好久。
彩电送到谢家时,刚好申大娘在,当下就引起了不小轰动。
谢家作为巷子里第一家用上彩电的老百姓,还是女婿送的,把那些刚结婚,没结婚的都给艳羡坏了。
小妹说她们做了出头鸟,背后不知有多少人骂,谢欣怡无所谓,大姐更是回了句,谁叫她们女儿没找个好女婿。
她谢欣悦找到了,男人不仅给她办了场热闹的婚礼,还照着她习惯把原来的家重新装修了下。
结婚当天,谢欣怡和小妹送亲到陈大家的时候,陈大的三个丫头带着她俩把她们的新家看了个仔细。
“……我爸爸不仅给妈妈打了衣柜,还买了西洋床,说是西洋床矮,这样妈妈每次起床的时候要方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