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痛不如短痛, 陈大这次受伤就似壁虎断尾求生。
陈家这群吸血鬼趴在他身上太多年, 要想甩掉只能剥去一层皮。
过程固然痛苦, 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这不,陈大出院都两个月了,陈家那边不仅人影不见, 就连问候信都不曾来一封。
谢欣怡猜测,陈母和陈老二应该是相信了她之前说的那些话, 怕陈大落下残疾黏上他们,所以果断放弃了陈大这颗摇摇欲坠的大树。
陈家人不会再来京市,光从这点看, 陈大受伤也不全算坏事不是。
听完谢欣怡的见解,崔妈妈连连点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就好比这次选拔,若是谢欣怡没被选上,也不见得就是件坏事,毕竟睡到自然醒,能按时上下班是她穿到这个时代后最关心的事,至于评优,福利什么的,她真一点也不在乎。
但不在乎不代表就消极对待。
正是开始选拔时,谢欣怡还是十分认真听起了规则。
一人一组,自主完成抽中的任务单,不交流,不互助。
任务单上的内容由调研组和刘师傅共同选定,主要检测参赛人员的实战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次参赛的人,谢欣怡大概看了下,除了上次的张超、李姐外,剩下基本都是冻品车间的人。
冰棍班人员少,刘大姐和小蒋自知自己选不上就没来凑热闹。
陈大因为受伤还没完全康复,干脆就没报名,所以他们班组就谢欣怡一人站在参赛队伍里,她的周围基本都是元宵班的人。
元宵班报名参赛的人,刘大姐早在名单确定后的第一时间就跟她逐一分析了遍。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刘大姐还给每个人起了对应的好记名称。
比如谢欣怡左边的高个子女人,看着年纪有点大,可却手脚麻利,动作利索的很,刘大姐亲切的称呼她为“高虾子”。
她右边的矮个男人,跟陈大年纪差不多大,别看其瘦小凌弱的样子,实际人眼巧的很,就他们班的元宵,最关键的滚粉工艺都是他在操刀,听说他都不用尺子,一看就知道元宵的直径够不够三厘米,所以刘大姐亲切的叫他“矮尺子”。
还有“胖机器”,“瘦擀皮”......一圈下来个个身怀绝技,就没一个吃闲饭的。
谢欣怡汗颜,感觉自己像是来凑数的,亏崔妈妈还说她一定能脱颖而出。
脱不脱的出颖,她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的运气还不差。
抓阄选任务单的时候,她好运抽中了冰淇淋原材料配比。
这是她的强项,而且任务单上也并没指明哪种冰淇淋,意思可自由发挥。
作为后世吃过无数雪糕刺客的人,配出原材料对谢欣怡完全就是小case。
她快速在脑海里回想了一遍吃过的冰淇淋,然后结合摆在案台上的原材料,快速从一堆原材料中选出了她所需要的东西。
红豆、奶粉、玉米淀粉、白砂糖......
先要将红豆洗净并浸泡四小时。
谢欣怡随手抓了一把红豆上称,刚好一百克,然后洗净浸泡,她擦了擦手就坐到一旁的凳子上观起了战。
李姐就在她对面,眼下正对着一排五颜六色的水发愁,她面前摆着一张笔和纸,看样子应该是抽中了尝味道的任务单。
谢欣怡看过去时,李姐刚好抬起头来,苦思一会儿没成果,正要埋头再尝一下,就和她的视线撞在了一起。
苦笑,还长长叹了口气,看来问题有点棘手。
谢欣怡朝她投去一个安慰眼神,然后随着对方的视线又看向了一旁的张超。
“张统计”这次运气跟李姐一样,都不怎么好,没抽中他擅长的计算统计,抽中的是质检。
十几个差不多模样的冰淇淋前,张超手拖下巴,眉头紧皱。
质检这活跟计算统计可不一样,不用动脑,只需动眼,但好在都需要心细,张超沉思一会儿就找出了一个次等品。
也还好,没丢酱米车间的脸。
谢欣怡含笑看了扶额的张超一会儿,然后就被不远处的一声惊呼吸引过去了视线。
只见冷却机前,“高虾子”正站在那里手足无措,她双手背在身后,一脸惊恐,想来刚才那声惊呼应该是被冷却机的脱皮按钮麻了一下。
在全场注视的目光下,她红着脸站在原地,愣是一步都不敢往前。
就这样僵持了好一会儿,一旁的刘师傅实在看不下去,这才上前帮她按下了刚才那个按钮。
“来,该你计数了。”
冷却机轰鸣声中,“高虾子”红着脸慢慢往前挪了一小步,眯着眼看了下,看不清,又往前挪了下。
直到二十分钟后,她才站在冷却机的读数表前,拿出放在兜里的计数表,小心翼翼地抄了起来。
不按常理出牌,这次选拔的确挺为难人的。
谢欣怡还好,抽中的她擅长,倒不像“高虾子”和“胖机器”那样愁眉不展。
等吃完午饭后,红豆也浸泡的差不多了。
按着水豆比例1:3,她在水开后将红豆下锅煮至软烂开花。
然后取出适量奶粉,加入两百毫升温水融化,再加入五十克白砂糖混合,最后用十五克玉米淀粉增稠,避免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冰渣。
谢欣怡混合好原材料后,已经是下午三点了。
她连同任务单一起将做好的原材料交到评比台,李姐在她后面也交上了品尝单。
对方偷瞄看了眼她的任务单,回到案台后就跟谢欣怡吐槽了起来。
“都不知道谁想出来的这些规则,让我一个没味觉的人尝比例,不等于给瞎子抛媚眼,啥意义嘛。”
李姐摸了下自己微鼓的肚子,说到刚才尝的那些糖水,一边呕一边示意谢欣怡往张超那边看。
“......你看张会计,呕....都快哭了.....呕......”
谢欣怡顺着李姐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刚交了任务单的张超满脸杀气的坐在凳子上,任谁上前询问都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
“是挺可怜的。”
俩人吐槽间,那边参赛的人也差不多交完了任务单。
评选结果明天一早才会出来,谢欣怡和崔妈妈他们一起将车间收拾出来后,就悠哉悠哉地回家了。
临近年底,文淑华又开始张罗起了家里过年所需的东西。
去年谢欣怡和顾屿回娘家过的年,今年不回去,她早早给谢母和小妹寄去了年货,顺便把顾颖帮忙收罗来的复习资料一并放进了包裹。
距离高考恢复不到十个月的时间,谢欣怡寄出包裹后还专门给小妹去了电话叮嘱她好好复习。
作为原书中的女主,谢欣欢虽说有主角光环保护,但谢欣怡总觉得,谢欣欢如此聪慧,若能在高考时一举夺冠,考个好点的大学,说不定日后还会比书中更加耀眼夺目。
她希望小妹有本事,不止为了谢母能过上好日子,更重要的是希望小妹在未来的道理上有更多选择,而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
谢欣怡想的长远,好在小妹也一直很相信她。
上次来信不仅说了自己的学习计划,还挺有志向地说若真能恢复高考,她一定考到京大来,这样就能跟她天天在一起了。
对这个小妹,谢欣怡打心眼里的喜欢。
不知是不是因为谢欣欢是她穿到这个时代见到的第一人,还是在那半年的亲密相处中,女孩总无条件的维护和信任她。
反正跟那个素未蒙面的大姐比起来,谢欣欢更能让她感受到独属于血缘亲情的那种温暖。
而大姐谢欣悦,除了听谢母和小妹描述过,她对这个名义上的大姐基本没任何感情。
她穿过来的时候,谢欣悦已经去下乡了,俩人没交集,就连顾屿都不知道她还有个大姐。
那天张新来家里找顾屿,提到想找人帮忙打听下陈家庄一个叫陈亚兰的人,她说起自家大姐就在陈家庄当知青时,男人不是一般的惊讶。
“怎么之前没听到你提过?”
“你也没问我呀?”
谢欣怡笑着回答,然后也不管男人微挑的眉,转头对张新说道:“我和我大姐不是很熟,还需要去问我妈她的收件地址,你急的话可以再去找找其他人。”
刚她听张新跟顾屿说起要证实一下高何之前的事,想来事情不小,她大姐不一定能帮上忙,而且俩人这么多年都没主动联系过对方,眼下突然找到谢欣悦帮忙,也不知她肯不肯。
谢欣怡没把话说的太满,但张新却说自己已经找了很久,但都没有认识的人在陈家庄的。
今天他来找顾屿,就是想着男人路子比他广,认识的人也比他多,哪成想最后帮到的他的竟会是谢欣怡。
他目标太大,目的又太明显,若是亲自去陈家庄调查的话一定会打草惊蛇,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对陈家庄比较熟的人私下打听下。
顾屿信的过的人没有在陈家庄的,他也不适合亲自去陈家庄,因为实在长的太过招眼,所以当谢欣怡说她大姐就在陈家庄做知青时,张新就像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没事儿,时间不是问题,高何那边我可以拖一下,主要还是要看你大姐愿不愿意帮忙。”
当初高何放弃顾颖突然调转方向找到张娟时,张新就觉的很奇怪,倒不是他对这人有什么偏见,只是时间接触的长了,他发现自己竟找不到对方的任何破绽。
人无完人,就算是顾屿这样的人,都大大小小存在着问题。
高何在他们面前表现的太过完美,再加上他妈临去沪市前千叮万嘱让他看好张娟。
罗金霞很少如此郑重,张新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他总觉得高何看着没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故一边假装跟他称兄道弟降低他的防备,一边托人私下打听起这人来京市前的事。
之前打听到的消息一直都很正常,直到前些天,他在沪市的朋友突然打点电话来,说有人听说高何在之前军区时曾和一个在军区食堂当后勤的女孩走的比较近。
高何来京市前还在沪市军区待过三年,在调到沪市军区前,他曾在华中的一个军区学习过两年。
若按张新朋友说的,高何在华中军区的时候和一个女孩走的很近,那这件事起码是五六年之前的事了,也难怪还有人记得。
不过时间过去的久,对方也是从其他人那里听来的,具体高何和那个女孩间到底发生过什么,这就需要张新他自己去查。
调查了这么久终于有了点眉目,张新自然不会轻言放弃,他朋友把女孩的名字告诉他后,他便调动所有能用的资源,终于在几经周转后查到了女孩动态。
女孩名叫陈亚兰,今年应该二十四岁,八年前接父亲班去了华中军区食堂做后勤,短短两年时间从临时工做到正式工,按理说前途一片光明,可奇怪的是,就在女孩刚升到正式工没多久,她就突然生了场重病,然后就请辞回了老家。
这年代能进军区不容易,在军区混到正式工更是难上加难。
女孩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说回老家就回老家。
张新初听到这个消息时就觉得这事儿不简单,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找到顾屿听取了一下他的意见。
顾屿从小就比他聪明,而且看事情的眼光向来很毒。
他把自己猜想跟男人一说,顾屿立马就察觉出了不对。
原本之前高何追求顾颖的时候顾屿就对这人持怀疑态度,他当时也私下托人调查过这人,但不知是因为高何做事太过隐秘,还是什么,他并没查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