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去元宵班宣布这个消息时,大伙反应还不错,特别是矮尺子,一会儿的功夫他就提了好几个新奇点子。
没有针锋相对,没有酸言酸语,态度积极又主动,跟在研发组时完全不同。
还有郭秀芳,尽管在研发组的时候她并没表现出任何不满,和小谢他们相处的也很融洽,但毕竟是陌生人,以前也没接触过,突然将几人凑到一起,尴尬不说,磨合也需要一段时间。
今天说到要让他们自己研发,郭秀芳立马就和班组里的成员上手打了个样。
不止配合默契,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现在到了冰棍班,刘老把研发权下放的消息一说,也同样引起了不小轰动。
“我们自己研发?”
在场所有人皆先一愣,然后崔妈妈不可置信的小声问了句。
“对,你们自己的产品自己研发,以后全厂车间都这样。”
刘银生再次确认。
“其他车间也这样?”
这次换陈大疑惑。
刘老看着他肯定地点了点头。
然后陈大慢慢看向崔妈妈,崔妈妈愣神,而后转头看向刘大姐。
刘大姐不知所措,侧头看向小蒋和谢欣怡。
所以,以后就不用竞选研发组了,而是研发什么可以他们自己说了算?
反应过来的小蒋第一个惊呼出声,“耶!我总算可以体验一下当研发组成员的感受了。”
能进研发组一直是小蒋的梦想,可惜自己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只能通过问谢欣怡来得到一丝满足,哪里会想到有一天梦想还能成真。
她高兴地抱着谢欣怡转圈,崔妈妈也是在反应过来后兴奋的手舞足蹈,“终于轮到我出场了,等等等等……我之前说过我要做什么新品来着,陈大,你快帮我想想呀。”
“你说过做新品吗?”
要说冷静,恐怕全员中就陈大和谢欣怡最冷静。
刘大姐两耳不闻窗前事,等刘老宣布完后她就又去打毛裤去了,在她眼里,打毛线才是头等大事,至于其他…跟她没多大关系。
陈大和谢欣怡对研发权下放的事倒没什么好兴奋的,特别是谢欣怡。
进过两次研发组,她可太不喜欢每天加班到半夜的生活了。
这次好不容易快速把新品研发出来,本想着能轻松一阵,谁知道又赶上研发权下放。
谢欣怡有些无奈,但又不能表现出来,便接连对陈大说了好几个彩虹屁,愣是把研发新品的艰巨任务转移到了班组主心骨陈大的肩上。
“…新品能不能研发出来,研发多少,直接关系到你们今年的评优和明年的奖金绩效。”
刘老最后补充了句,还说他这段时间都会在冻品车间,让陈大他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去找他。
有老师傅坐镇的话,谢欣怡就更放心了。
研发权下放的消息在刘老宣布完的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厂区。
元宵班和冰棍班作为最先实行这一改革的车间,所有的人都莽足了劲。
特别是元宵班,以矮尺子,胖机器几人为首的积极分子,开工第一天就提出了好几个点子并落实到实处。
下午下班时,郭秀芳带着试验品来他们冰棍班让帮忙品鉴时,谢欣怡差点没被眼前壮观吓晕过去。
来京市这么久,她还从没见过哪户人家吃元宵是用盆装的,而是还是那种用来洗脸的大陶瓷盆。
“来,小谢,你嘴巴灵,快帮我们尝尝这些元宵口感如何?”
郭秀芳把案板上的几个盆分别往谢欣怡面前推了推,跟在她身后满脸不自在却充满期待的矮尺子等郭姐说完了,又不好意思地把自己面前的那盆悄摸往前推了下,“还有这个,这个你尝尝。”
谢欣怡看了眼那盆绿油油地元宵,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一定是矮尺子研发出来的。
自主研发,为确定新品是否能投入生产,元宵班采取投票方式进行选拔。
而经过上次事件后,郭姐和矮尺子一致觉得必须要给谢欣怡尝尝,且她的票数一票抵十票。
倒是挺瞧得起她。
谢欣怡不好拒绝别人恳求,只能接过郭姐递来的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挑起尝了尝。
第一盆表面是传统面皮,一口咬下去,甜中带腻,是枣泥味元宵。
谢欣怡仔细尝了下,等吃完漱了口后又夹起了第二盆里的元宵。
红糖混合花生,香中带甜,颗粒感明显,脆脆的还挺好吃。
然后第三盆,吃上去有点像传统月饼的感觉,核桃仁、杏仁、瓜子仁等五种味道混合,口感层次丰富。
也还行。
紧接着是矮尺子面前的那盆泛着绿光的元宵。
外皮带着菠菜清甜口感,细嚼又有红豆甜甜的味道,两种不同口味在嘴里融合,既有甜味又有清香。
不似传统红豆元宵,单独面粉根本压不住红豆的甜,吃多了就会有一种腻腻的感觉,对谢欣怡这种不嗜甜的人来说有些不友好。
矮尺子在面粉里加入菠菜增加清香,菠菜的味道和红豆的甜综合后变得清淡,再加上一点点如果不细尝都无法尝出的猪油香,吃上去刚刚好。
不甜、不油、还清香清香的。
不得不说,矮尺子这次的想法,挺有创意。
谢欣怡全部试下来后决定把自己的那一票投给了绿油油元宵。
陈大和小蒋作为这个时代的人则觉得五仁那个更好吃。
崔妈妈和刘大姐选的红糖混花生那个,取其“花开甜蜜”的美好寓意。
“名字取好了吗?”谢欣怡问郭秀芳。
“还没,我们准备让刘老给起。”郭姐捂嘴偷笑,“主要咱班那群大老粗没文化,想半天都想不到。”
不像谢欣怡,上次那个三明治雪糕的名字取的,那才叫贴切又高级。
不过取名字这件事,郭秀芳就没有麻烦谢欣怡了。
几人拿着元宵试吃的结果回了班组,临走前还把剩下没煮的新品留给了崔军他们。
谢欣怡拿着分到的各种元宵回家时,王妈已经把饭都做好了。
“要不,明天早上在煮吧,顺便小颖她爱吃。”
王妈接过元宵放进冰箱,嘴里念叨着最近时常回家的顾颖。
“自从那个姓高的去隔壁后,小颖总算不用再躲在她大姑家了。”
之前高何爱往家里跑的时候,大院里没少传顾颖的话。
为避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顾颖前段时间一直住在她大姑家,很少回大院。
直到后来姓高的转战隔壁,顾颖回家里的次数才逐渐多了起来。
“……你说这都什么事,脏水老往咱小颖身上泼,害得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有家都不能回。”
王妈边做饭边跟谢欣怡抱怨。
对那个表面看着斯文,实际不做好事的男人,王妈话里话外全是厌恶。
“……你不知道吧,今早隔壁张团长她媳妇行李都没带就从沪市赶了回来。”
“罗姨回来了?”
谢欣怡有些诧异。
距离打听出高何那件事不过才过去几天,罗金霞今早就赶了回来。
看来应该是那天文淑华给她打了电话后,她就马不停蹄地打道回府了。
“一回来,包都还没放下,就来家里找了你妈。”王妈继续充当情报员,“俩人在客厅说了会儿话,张新才来把他妈接回去。”
想来,是第一时间过来确认消息可信度的。
“那隔壁有什么动静没有,今天?”
谢欣怡好奇的问。
毕竟这不是件小事,而是以罗姨那个暴脾气,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可王妈却摇了摇头,“没动静,啥声儿都没有。”
没动静,还啥声都没有。
那这就有些古怪了。
谢欣怡疑惑,吃饭的时候还特意竖起耳朵听了听隔壁声响,甚至在晚上睡觉前还跑到墙角贴着耳朵听了一会儿。
“你在干嘛?”
顾屿半靠在阳台上抽烟,见其鬼鬼祟祟了一晚上,忍不住开口问道。
“我听王妈说,罗姨今天回来了。”谢欣怡正了正身子,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猥琐。
“罗姨回来,怎么没见隔壁有什么动静?”
比如大吵大闹呀,拍桌子威胁呀……
怎么都好过眼下安安静静吧。
“你不觉得诡异吗?”她反口问男人,“特别是罗姨那性格。”
发生这么大的事,她还能这么安安静静?
谢欣怡心里很是没底,见男人摇头表示否定,她再次开口,“你要不去隔壁看看,万一有人狗急跳墙什么的。”
后世因为女方父母不同意婚事就杀了人全家的新闻可是常有的事。
高何那人虽看着斯斯文文的,说不定心理变态着呢。
你说万一要是他被张家人当面拆穿谎言,心里一个不痛快,再干出点意想不到的事……
谢欣怡越想越害怕,没等男人抽完烟,她就去厨房拿了自已今儿带回的元宵催促道:“你把这个给罗姨带去,就说我给她的。”
借口都给他想好了,说完,就直接把男人推出了门,也不给他反驳的机会。
而她呢,则换了个相对宽朗的地方,仔细听起了隔壁动静。
还好,这个时代不似后世的砖混建筑那么隔音,再加上张家人个个都是大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