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你来了。”
“我知道你要问我什么,我全都可以告诉你。可是,你打算拿什么来换呢?”
冯般若被他说的一头雾水:“你在说什么啊,我怎么一句话也听不懂。”
王百龄看着她,不由失笑。
“你来找我,无非是想知道你丈夫的死因。可是不幸的是,那一日,我早在路过闲月阁就被他赶走了。”
“那时,他酩酊大醉,说要带我们去看他的宝贝。我还想,他的宝贝竟不是你?可早在路过闲月阁时,他突然点我的名字。”
“他说,‘百龄,闲月阁上有一张胡非的画,你去取来。’我本不肯去,大家都劝我,我就先去了。只是不想闲月阁上看的月亮确实极美,兼之上边又有现成的笔墨纸砚,我一时诗兴大发,还作了一幅画。”
“你画了什么?”冯般若追问。
王百龄道:“我想那张画应该还在闲月阁,你若真的想知道,不妨去找来看。”
冯般若又道:“这样说,那夜你什么都没看到。”
王百龄只道:“我看到的,都在那幅画里了。”
冯般若问:“我非要去找那幅画不可吗,你难道不能说给我听?”
“十多年了,郡主还是一样心急。”他笑了一声。
良久他又道:“那夜我画完了画,就已经是深夜了。整个颍川王府寂静无声,我猜大家都走了。我搁下笔,俯视一番荷花池,确实看到了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只是我不能说给你听了。”
“一个疯子的话,想必是不能当作证言的,所以郡主也没必要非在我口中听说不可,不是吗?”
冯般若肃然道:“你知道我最讨厌别人跟我打哑谜。”
“可我是真的不能说。”
“即便是涉及……那个人,”冯般若道,“又有什么不能说的呢,此刻这里就只有我们两个人,你在怕什么?”
王百龄笑着摇了摇头。
很久以后,等到冯般若的耐心已经逐渐耗尽,他这才道:“百龄苟延残喘活到今天。”
“就是为了告诉郡主这件事,只是我没想到这样久。想要让郡主对这件事情起疑,竟然需要花费十年。”
“倘若今日以后百龄死了,请郡主知悉,杀死我的和杀死你丈夫的是同一个人。”
“倘若郡主想要为我们报仇,就请郡主向他下手。其实郡主是最合适不过的人了,郡主身份高贵,却没有留着他家那样肮脏的血。”
“倘若郡主恐惧他的威势,不敢下手,我也理解。”
“请郡主不必放在心上。”
说罢,他已经倒头晕厥过去,任由冯般若怎么叫,他都不能复醒。她的声音愈大,有些下人被她吸引过来,没法子,她只得腾身而起,隐没在重重夜色之中。
回去以后,冯般若将自己今日的见闻一五一十说给郗道严听。郗道严旋即请她带路,移至闲月阁中。
闲月阁其实是藏书楼。最上一层是个身在高处的小阁楼,可以纵览颍川王府的全貌。往下俯瞰,荷花池的水面浮着几片残荷,风一吹,荷杆晃出涟漪,把疏朗月影搅得支离破碎。
郗道严在她身后,将整个阁楼内收藏的画卷一张一张地展开看。良久之后,他找到一张纸页已经泛黄陈旧的,对她道:“这就是王百龄的画。”
冯般若听闻,自然凑过来瞧。只见整张画技法并不高明,也没什么灵气,勉强称得上写意而已。唯独用色十分大胆,仅在金黄月轮和红衣新妇之上着色,令人一眼便可感受到画者想要描绘的,凄清哀婉的意境。
另提款了一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冯般若没大在意,目光由上转下,看向底下画着的荷花池。
池畔画了两个人。
一个是玄端广博的男子,他体态微醺,有些醉意,正不受控制地向荷花池中倾倒。他身侧还站着一个人,王百龄画人画的并不精细,也没有上色,但仍然可以看出,他极力描画了那人身上繁复古怪的花纹。虽然画中两人并没有交互,但想必,此人便是致使颍川王死亡的真凶。
冯般若一眼便看出,那花纹与她在赵太医灯罩之内找出的布片极为神似。如此来看,几乎可以确定颍川王与他那未出世的孙儿,都死在同一个人的手中。
只是这个人为什么十年都不曾换过衣服?
冯般若思及此事更觉得心惊。她看向郗道严,嘴唇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半晌之后才吐出两个字。
“官服。”
“是,就是官服。”
郗道严道:“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或许只是同一个官职。身处这个官职的人,始终要做这样的事情。”
“起先我还不明白,为什么陛下盛怒之下要处死所有当夜跟在颍川王身边的人,颍川王看似失足落水,陛下处置下人救护不利也就罢了,如何要杀死这样多的王公子弟呢?原来是这样,因为他发现了颍川王死时,有人正在颍川王府亲眼目睹了,颍川王遇害的整个过程。”
“您还要继续探查吗?”
“此刻,或许也由不得我了。”
冯般若叹了口气,仰头望向天地之间未明夜色。长夜仿佛没有尽头。
翌日,韩国公府前来报丧,说王百龄突发心疾,已经于昨夜去了。
冯般若原本是很震惊的,可她想起昨夜王百龄对她说的话,一时也觉得不足为奇。一直都有人在暗中窥伺着他们,此人暂时没有对冯般若下手,可能仅仅是因为还没有收到定斩不饶的指令。
冯般若带着郗道严去韩国公府奔丧。马车碾过枯叶,发出细碎的声响,她掀开窗帘,望着路边大团大团坠落的杨柳,想起十二年前——尽管对她而言,那仅仅是前两个月的事情。那时他青春年少,镇日斗鸡走犬,天地轮转在他眼中,也不过是一瞬。
而在她的眼中,仅仅过了个把月,这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已经迅速枯萎褪色,成了个人人避之不及的傻子。随后,在他终于决定结束这十年装疯卖傻的生活,跟她说一句正经话的时候,他死去了。
冯般若一时有些接受不了。这也是她第一次以一个成人的身份去参加亲友的丧仪。她掀开车帘,先闻到了满院的香烛纸钱味儿,莫名教她觉得苦涩。
朱门上挂着的白幡被风卷起,纸钱纷飞,仿佛是一场秋日的大雪。门口的家丁穿着孝服,见她来,忙躬身:“王妃里边请,国公夫人正在灵堂恭候您大驾。”
灵堂设在正厅,正中央的灵牌用黑墨写着“故韩国公府幼子王百龄之位”。字体中正笔直,想必王百龄一生从未写过这样端正的字。
“王妃,您来了。”
有王百龄的晚辈跪在灵旁的蒲团上向她磕头,随后由韩国公夫人上前挽住她的手。韩国公夫人的手布满了皱纹,像枯枝一般。她满脸憔悴地看向冯般若:“王妃,倘若我知道他至多只有这样一点寿数,也不会不允他和自己心仪之人在一起了……”
冯般若大吃一惊,追问道:“他竟有心仪之人?是谁?”
韩国公夫人却摇了摇头:“如今阴阳两隔,什么都不用再说了。是我前世欠了他的,他今生便托生成一个讨债鬼,向我讨债来了。如今更是先于我死去,他日我到黄泉之下投胎转世,不知还能不能见到这一个冤亲债主。”
冯般若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劝和才好,她手足无措地往后瞥了一眼,韩国公夫人这才注意到她身后的郗道严,不由问:“这位郎君是?”
“在下北海郡王,郗道严。”
旋即,他又问:“敢问夫人,令郎临死之前可曾留下什么话吗?”
-----------------------
作者有话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出自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狗头叼玫瑰][狗头叼玫瑰]可惜菠萝女士只有十四岁,王百龄痴心错付了。
第47章 身死真相 那……新婚当夜……去死…………
“倘若他能给我留下只言片语就好了。”
“这样我也能知道他走得甘不甘心, 还在惦记着什么。”
韩国公夫人浑浊的眼睛里登时泛起水光。她摸向袖中,摸出一沓子皱巴巴的纸来, 递向冯般若:“这是他的遗物,王妃跟他相识一场,就当是为了缅怀故人,拿着吧。”
冯般若接过,展开一看,上面画了一枝山茶花。
她往后又翻了几页,倒是一个字也没有,只是几张工笔勾勒的画。没有上色,只是些简单的线条,上头的少女或骑马, 或读书, 或是倚靠着书桌在明媚的春光下打瞌睡。虽说画中没有勾勒少女的面目, 她却隐隐觉得, 王百龄画的是自己。
她有点不明白王百龄画这些做什么,但是此刻仿佛不是纠结此事的时候。她吊唁完了王百龄, 转身跟郗道严一并告辞。王百龄的信息已经为她提供得很清楚,她现在要找的, 是穿这样紫色官服的人,如此才能为王百龄报仇。
冯般若走出韩国公府, 隔着遥遥人海, 她看见有一个身着玄衣、系着紫色腰带的人正在人山人海之中盯着她看。冯般若即刻就要起身去追, 郗道严在她身后喊了一声她的名字,她没有听清。
一路上关于此人是谁,在她脑中渐渐有了指向。皇帝是有一支私人暗卫的,名唤龙湖卫。龙湖卫只效力于皇帝一人, 因此,他的衣袂可以沾染龙涎香的气味。且那紫色布片上的花纹,也正是团龙纹。
紫色团龙纹,除非皇帝特许,是没人敢随意拿来用的。
此人绝非善类,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冯般若一双眼紧紧盯着他,却见他的身影在人山人海之中微微摇晃,像条游进水里的蛇。
她没有驭马,又追不上此人的身法,只得沿途攀爬至高处,自酒楼屋檐上观察他的行动轨迹,锁定后又展开弓箭,三箭齐发,那人躲开第一箭和第二箭,却被第三箭射中后心。随后冯般若宛如一颗炮弹一般从天而降,狠狠踏在他身上。她拎起那人的衣领,却见他已经咬舌自尽,徒留一具身体在她手中了。
然而没关系。冯般若比对了他身上织锦的花纹,以及身上的令牌,已经确定了他的身份。她在截获此人之后不免陷入些茫然,下一步她该怎么做,难道要去找皇帝对峙吗?
冯般若决定先去找皇后。
她把此人的尸体送回颍川王府,随后怀抱着必死之心入宫。可当她走到宫门口时又情不自禁勒马。
皇后会将真相告诉她吗,即使皇后告诉她真相又会怎样?她又能怎么样?
但即便是话不出口,而今她也需得见到皇后。然而当她闯入凤鸣宫时,皇后却不在,满殿宫人谁也说不出皇后去了何处。她正转身要走,风却吹动了一册书。
冯般若似有所感。她止步在空无一人的凤鸣宫,一步一步往回走,直到她走到书桌前,捧起那册书中间夹的一张纸,她看着纸上的字迹有些眼熟,但她一时说不出是谁的字。
很久很久,她想起来,这是杨妈妈的字。
这张纸已经有些年头了,泛黄斑驳,字迹却依然清晰可见。纸上写的是“颍川王已溺毙,王妃不曾察觉,请主子放心”。
这是什么?
冯般若看得一怔。
随后从屏风后传来脚步声。不一会儿,有人拉开纸屏,从大殿的深处走出来。
是卫玦。
卫玦先是试图阻拦她冒犯帝后,而后在听到她说此事关乎他父亲死因时陷入罕见的沉默之中。
许久他道:“母亲,其实我知道阿耶是怎么死的。”
卫玦只比冯般若小三岁。颍川王死时,他也是十四岁。
他那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一直招蜂引蝶,力求为他寻找一个权势最彪炳的后母。但是这一切其实跟他都没什么干系,因为父亲的心思早已不在他身上,他孤身一人在颖川王府之中,想吃顿饱饭都很困难。
卫玦或许愚钝、蠢笨、优柔寡断。但是他有一个优点,那便是自他开始明白他自己的人生全部要依靠自己以后,他心中时时刻刻想的便是自己的利益。
颍川王和冯般若敲定婚约之后,有一次,皇后提出要见见他,颍川王便带着卫玦入宫拜见皇后。可是皇后只看了他一眼,就令人带他去御花园玩了。他明白皇后不喜欢他,便尽力表现得乖巧懂事,乖乖地跟着妈妈出去,随后孤身一人在花园中的垂廊之下一坐便是一整日。
眼见天黑了,却没有妈妈来带他离开花园,情急之下,饶是他也忍不住四处乱走。走着走着,却走进了一间密室。隔着窗棂,他听见了皇后的声音:“……可是卫天石不日将和般般成婚。当年,他阿耶是如何向我表的忠心?他跟我说他只要陛下能将他从岭南召回来,哪怕我要他即刻去死也在所不惜?可他才死了几年,他的儿子,竟然开始图谋起我的女孩了。”
有人说了些什么。
皇后又道:“无妨,颍川是个好地方,既然他要送予我的女孩,我也不在乎。”
那人又说了些什么,这次他隐隐绰绰听见几个字。只见那人说:“那……新婚当夜……去死……”
皇后道:“好,此事就交给你办。”
卫玦大惊失色,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一步,却不小心一脚踩中了一根枯枝,发出极大的响声。他正要逃,后颈已经被人擒住,不过眨眼之间他已经被那人摁在地上,他勉力抬起头,只能看见眼前一双明黄色的凤头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