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只知道这么多。”
“那我问你,你在现场除了看见嫌疑人和被害者之外,还有没有发现什么交通工具?比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没有,芦苇荡就在公路的下面,当时路上就我一台自行车。”
见郑荣没什么要问的,罗锐向张小龙道:“你做好准备,带我们去指认现场!”
张小龙点头,他已经完全被拿捏住。
他现在想的不再是什么减刑不减刑,而是暗自祈求九年前的这个杀人恶魔,千万不要再犯案,要不然,他很有可能跟着完蛋了。
……
……
沙河县,会议室里,此时气氛异常的凝重。
大领导坐在上首,神情凝重,一句话都不说。
此时,全县大大小小的刑事警员全被叫了回来。
手里有案子的,放下正在侦查的案子,还在对专项行动做后续侦查的,也全都移交给辖区派出所。
上百名警员齐聚在会议室里,有的坐着,有的站着。
知道情况的不敢说,不知道情况的也不敢问。
好一会儿,陆康明才从椅子里站起来,他咳嗽两声,把最新侦查到的,有关【122特大连环杀人案】的线索讲了出来。
最近十年入职的警员虽然疑惑,但心里无感。
但老刑警们,一下子就炸了锅。
特别是以郑荣为首的老一辈的警员,目瞪口呆,紧咬着腮帮子。
从95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接近十五年的特大连环杀人案,准备重启调查,任谁都憋不住自己的情绪。
一时间,会议室里嘈杂起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菜鸟看着自己的师父,师父看着自己的师父,往上两代刑警,脸上都是期待的神色。
陆康明简单的说了一些动员的话,他并没有讲的太多,主要是怕这个案子拿不下来,成为了一种遗憾,那就显得很可笑了。
【122特大连环杀人案】从95年开始,算上最初的侦查阶段,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三个专案组。
当年,市里和省里都来了刑侦专家,但是那个年代,有效的侦查手段相对落后,而且沙河县地处偏僻,三县交接,人员构成复杂,所以每一次都没有查到新线索,每一次都落空。
这十五年来,张小龙是这个案子的唯一目击证人。
重启调查,理所当然!
不要以为重启一个刑事旧案很简单,这意味着经费燃烧,意味着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意味着其他案子都得让路。
陆康明看向众人,铿锵道:“这一次,我老陆豁出去了,咱们就算是花光了所有经费,也要把这个案子拿下!”
听见他这么说,大家立即群情高涨起来。
陆康明开始分配任务,吩咐警员把以前专案组调查到的资料全拿出来,该重新走访的,重新走访,该做技术鉴定的,继续去做。
李农也赶紧坐车去平阳县,准备联合平阳县的局长吕鹏,因为三个被害人是他们那边的。
而2000年后所发现的命案,是在富康县,陆康明亲自联系了当地县局。
这个案子,不再是世纪末的刑事大案,而是跨域了一个世纪。
陆康明也上报给了市局和省厅。
市局因为先前的案子自顾不暇,所以省厅派了专人下来,并且部委也准备派宣传部门的警员前来,准备把这个案子作为一个典型,案子一旦侦破,那是要全guo通报宣传。
……
……
两个小时后,十来辆警车,陆陆续续的从县局大门驶出。
街道对面的小商贩们,见到这种情况,都在咂嘴,交头接耳的议论,不知道哪里又有什么命案发生了。
罗锐坐在副驾上,用手机联系赵明,对方还有半个小时到达沙河县,罗锐叫他直接去富康县的现场。
林晨坐在后座上,和她并排坐在一起的是两只警犬,小牧和小毛。
训导员开着车,一脸不情愿的盯着后视镜。
生怕两只小宝贝认贼做母。
小牧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寻尸犬,而小毛是半大的狗崽子,还在学习阶段。
林晨努了努小毛脖子上的狗毛:“乖狗狗,一会儿看见尸体不要害怕哈,这是你第一次出现场,要勇敢,要镇定。你看大师兄,是不是很淡定?”
小牧的屁股蹲坐在椅子里,摆了摆尾巴。
林晨嘻嘻一笑。
她抬起头来,看向罗锐的背影:“组长,没想到我刚来,就遇到这么大的案子,你说这个杀人恶魔,如果还在犯案的话,是不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以找尸为主。”
罗锐回头瞟了她一眼:“这个已经在做了,楚阳他们现在正在调查每年1月22号前后,失踪的女性,范围已经拉到全市了。”
“这么多年都没抓这个恶魔,我一直在想,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罗锐冷哼了一声:“还不是有鼻子有眼的,难道他有三头六臂?”
林晨沉吟道:“也幸好是在咱们这儿,要是在国外,这个恶魔肯定被宣传的很邪乎,就像汉尼拔那样。”
“哪有这么玄乎。”罗锐回答的心不在焉,显得心事重重。
一个小时后,福康县,龙山镇外面的乡村公路上,已经停满了警车。
本地的警员最先到达,已经组织人手把芦苇荡的外围,用警戒线围起来。
此时,正是下午时分,冬日的暖阳,落在地平线上。
枯黄的芦苇丛,随着寒风摇曳,显得一片萧瑟。
因为这个地方离镇子不远,所以听见风声的镇民,全都赶了过来,准备看热闹。
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大家对着芦苇荡指指点点。
陆康明下车后,向一个穿着制服的老头儿走去。
这个老人就是富康县的局长,董建民。
他接到陆康明的电话后,第一时间带人赶来。
此时,他满面愁容,连寒暄都省了,直接开口:“陆局,你不会诓我吧?【122】大案的凶手真的在我们县做过案?”
陆康明神色凝重:“这个事情我敢胡说吗?这个案子搁置这么多年,现在有新发线索,也是世纪初以来,没发现过的命案,我胡乱讲话,是要担责的!”
“那好吧,既然如此,那就让警犬上,看能不能找出尸体。”
陆康明颔首,找来警犬中队的训导员。
训导员手里攥着狗绳,他蹲下身,和跃跃欲试的小牧耳语几声。
接着,他刚放开绳子,小牧一个纵跃,扑进了芦苇荡里……
小毛蹲在地上,呜呜地叫着,也是摇摆着尾巴,跃进了草丛中……
第112章 世纪初的第六名被害者
09年1月18号,深冬。
傍晚的余晖在地平线消失,沼泽地里升腾起薄薄的雾气,氤氲在芦苇荡里。
芦苇荡呈弧线,一个半圆围绕着一摊面积广阔的浅滩。
公路就在沼泽的上面,此时已经站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十几辆警车挨次停着,并且还有源源不断地警车开来,停在开辟出来的泥泞路上。
赵明下车后,眉头紧皱。
站在他身边的易春林咂了咂嘴:“这样的场面,我好久都没见到了。”
赵明微微点头:“【122连环特大杀人案】发生时,我跟着师父来过沙河县,当时我们采集的物证很多,但却没有任何一条线索能指明嫌疑人,没想到十五年后,这个恶魔还在杀人。”
易春林是赵春来指派来的,作为随行法医。
这老家伙心里很清楚,这个案子,在海东省几十年一遇,复杂程度之高,就算案子无法侦破,但十几年前的尸骨鉴定,也是法医刷经验值的好机会。
更何况,因为DNA筛查和科学技术的成熟,上个世纪的命案,大部分都被侦破了,只有那些身份不明的尸源,或者是嫌疑人完全消失的命案,还尘封在档案室里。
要说跨过千禧年的特大连环杀人案,受害人数之多,恐怕一个省都没一件。
两年前,秦省倒是侦破了一起,不过也是因为一份匿名信,这才重启案件,当地警方筛查了整个县城的男性DNA,这才通过亲属之间的DNA,找到了凶手。
别人不知道这个案子是怎么侦破的,但魏群山等人一清二楚。
匿名信就是罗锐写的,当时他身份特殊,所以这件事情一直都没公开。
赵明临出发前,魏群山找到他,语重心长的提醒,紧跟着罗锐的步伐,并且还把海江分区能派的技术专家,都派来了。
赵春来没来,是因为他自己懒得折腾。
赵明带着十几个人,提着勘察金属箱,走上公路。
罗锐看见他,赶紧向他招手。
“带的人挺多啊!”罗锐招呼一声,又看向易春林:“老易,好久不见。”
易春林笑道:“半个月前才见过呢,现在咱们海江分区和你们县局的关系,是绑在一起的,魏局还专门开了一个会,叫我们积极配合你们这边。”
罗锐点头,把赵明等人引荐给陆康明,以及富康县的局长董建民。
陆康明热切的和赵明握手。
赵明算是海东省最牛叉的现场勘察技术警员,而且还发表过论文,拿到过专利。
要说主管刑事的局长,喜欢的并不一定是在一线奔跑的刑事警员,但对高技术人才的鉴定专家,那是打心眼里喜欢。
董建民也知道海江分区和沙河县局的关系,赵明他也认识。
“赵主任,刚来就出现场,幸苦幸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