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懒蛋_分节阅读_第108节
小说作者:还是老周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644 KB   上传时间:2025-10-07 10:37:59

  “另外,他们现在的方案,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咱们这个,可以忽略海洋洋流的影响,甚至可以忽略气候风暴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全天候的方案。”

  等到冯宇说完,冯老又拿过那张草图,仔细地看着,心里应该还在盘算着其它的东西,想了许久。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咱们用这套方案投标,日本人不用咱们的施工队,怎么办?”冯老问道。

  “咱们中国的施工队,成本是日本当地施工队的三分之一,成本上诱惑力很大,当然,更主要的是,咱们有利用生活废水净化处理核污水的成熟方案呀,还不另收他们钱。”冯宇说道。

  冯老想了想,说道,“这个净化方案,虽然不收专利使用费,但还是要收些钱的,就收些材料费和人工费吧,这样更逼真。”

  “那么,大家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冯老环视了大家一圈。

  没人发言,冯老说道,“好,既然你可以玩指鹿为马,就别怪我们……瞒天过海了。”

  啪地一声,冯老把草图,重重地拍到了茶几上。

第140章 不想去日本

  “冯老,这方案听起来是没啥问题了,可这施工队,不好找呀。”老周说道。

  “哈哈,小周呀,你是想说,这活不挣钱,又要被全世界骂,是吗?”冯老笑道。

  老周点头。

  “小宇呀,这事儿,你怎么看?”

  “爸,这个施工队里,涉及到需要保密的工作的,大概有两处,一是核污水净化处理,二是双向水泵。具体到施工进度上,应该用同一波人就可以,人数上十个以内就足够了,这个数量的人员,解决起来,应该不难吧?”

  冯老点头。

  冯宇又继续说道,“当然,除了核心涉密人员以外,其它的施工队成员,也确实要求有点高,又得能干活,还得可靠,毕竟那十个人,也得在这些工人的身边干活儿。这里就不能再找外行了,得是真的能干土木工程的。”

  冯宇说完,大家就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赵北桥。

  赵北桥一愣,“宇哥,你这是……让我的施工队接这个活?”

  冯宇也没回答,让赵北桥自己猜。

  “宇哥,我那工程还没完工呢,这……不太行吧?而且,福岛这个活儿,应该算桥隧工程了吧,我这……我这也没干过呀,再说,就我手底下那些工人,他们也没念过几天书,也不会日语呀,签证都办不下来吧。嘿嘿。”

  冯宇看着赵北桥,想了想,说道,“嗯,你准备准备吧,把工地托付一下,又不用垫资,接个盘而已,你还能赚上几个点。日本那边有一家中国公司,我和他们打过交道,没有官方背景,并且在日本有长期投资,很适合做提案人。他们名下有一支施工队,就把你的人,都塞进去,我会提前打招呼,名义就是我要在日本做工程,借他们的壳用一下,补偿都会给他们,应该没啥问题。”

  “啊?宇哥,你这……有点快吧?”

  “不快,我这就向组织上写报告,爸,您说呢?”

  冯老略一思索,点头道,“嗯,可以,我提的话,会更快,但不合适,我毕竟已经退了,你提吧,一样的。回头我给你个电话号码,提之前,跟他说一下。”

  “好,北桥,那咱们就按周先生的这个思路跑起来吧,放心,原来土方工程你不是也想接吗?经验可以慢慢积累,另外,土木工程,签证不要求日语。”

  赵北桥脑袋嗡嗡的,就是把周老师送来吃个饭,咋就把工程给混没了。

  赵北桥是真不想揽下这个活儿,背井离乡的,肯定不如在国内待着舒服呀,况且又是去日本,台风海啸地震的,现在又有核污水,物价又贵,想吃点好吃的,都得抠抠嗖嗖的。可这是老爷子和宇哥面对面拍板儿的事儿,看老爷子那神情,对这件事,还是很有把握的。

  有老爷子在背后支持,这事儿的办事效率,也肯定非常高,说不定哪天就会招呼自己去拿签证了。

  尽管不情愿,可赵北桥却尽量藏着自己的情绪。

  要去日本?真的要去日本吗?赵北桥心里嘀咕着,忽然,想起了一件事,“瞧我这记性,宇哥,有人给你送了件礼物,还在我车上呢,我这就去拿来。”

  待赵北桥出了门,冯宇就去了里间,应该是见见母亲。

  冯老说道,“小周呀,你跟我来。”

  两人又来到了书房。

  冯老从桌上的笔挂上选了一支毛笔,又在抽屉里找了一个竹节笔帽,套了上去。

  “小周呀,咱们的缘分,起自那幅字,我也没什么好送你的,这杆笔,我觉得还成,九成新,算我的一点心意,还请收下。”

  冯老两手扶着毛笔,托到了老周面前。

  老周赶紧接过,让冯老双手送上,开什么玩笑,这礼数,老周可承受不起。“冯老,这怎么好意思,您这礼物,太重了。”

  “小周呀,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今天是亲眼见到了,你是怎么把一件事,从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跌跌撞撞,却顺理成章,这里肯定有门道,但我年纪大了,应该是没机会参透了。”

  “啊?冯老,您可别这么说,刚才那件事,我也没做什么,都是冯先生在写写算算,才想出了那么一个方案的。”

  “哼,他如果真能想出来,还用在那个副处上呆这么多年。我呀,在这里代他,给你赔个不是。”冯老说完,微微躬身。

  老周连忙扶住冯老,把头埋得比冯老还低。“冯老,您这是干什么呀。”

  “小宇他今天,试探了你,是他不对,但也不能全怪他,我以前的怀疑主义成分就很重,应该是给了他一些影响,平时倒没什么,但没想到今天,他遇到了你……这应该就是运数,在给我们冯家,一个教训吧。”

  这句话的分量,老周这点儿斤两,可就真的承不起了。

  冯老看到老周的表情,已经非常难受了,就换了个语气。

  “小周,这支笔,你带在身边,在日本挖土开渠的时候,就全当我也出了一份力了吧。”

  冯老这句话,就有点煽情了,老周拿着毛笔的手上,都重了几分。

  诶?老周突然反应过来,我啥时候说要去日本了,这不能为了送你根儿笔过去,就非得搭上我呀,随便找个人揣着你的笔吧,我可完不成这任务。“那个,冯老,去日本这事儿,是桥总他们去,不是我。”老周打定了主意,等赵北桥回来,就把这笔揣他怀里。

  “怎么,北桥他们都去了,你不和他们一起去吗?没有你,也就没有这个内排计划,小宇的报告里,也会把你列在前头的。你去了,他们才有主心骨呀。”

  果然,冯老这是非得让我去,不过,老周忽然想起来了,刚才的意识共振里还有一句话呢,说是“周发财随同前往日本。”这就比冯老的要求,优先级要高一些,老周好像还真没有把意识共振的内容,置之不理过。难道自己真的要跟赵北桥他们一起去日本?

  这个安排,有点侵权了吧?我老周好不容易从赵北桥的工地,住进了星和城。

  才睡了几天软乎床呀,这又要自己跋山涉水地去日本?

  去日本舒服自在也行,可这用脚后跟都能想得到,这是又要和赵北桥凑在一起混工地了呀。

  虽然去日本不用自己干活,可自己又不会日语,整天肯定就只能和赵北桥他们混在一起,不太自在呀。老周又不想去旅游,所以,这趟就是一次苦差呀。

  我这日子刚刚好起来,林教授的20万,都还没想好怎么花呢,为啥要去日本呀。看小说遇到外国情节,我都直接跳过一百章,都是些外国名字,根本记不住。

  要是我一直不同意去日本,这意识共振还真就不停了……

  诶?老周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意识共振的吟诵已经停了。可自己还没答应去日本呢呀,难道这意识共振,只要完成一半,也算过关?

  好,既然意识共振都不计较了,那……

  老周还在这里左右互搏的时候,冯老却好像已经把这事儿给撂在了一旁,重新开了一个对话框。

  “小周,你看,这里都是与日本有关的,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拿回去看看。”

  老周顺着冯老的指引,看到书柜靠下的那部分,有好几层都是跟日本有关的书籍,刚才只顾着看上边儿,没发现。

  “冯老,您这里怎么这么多关于日本的书?我好像没看到其他国家的。”

  “其他国家,我都没什么研究。”

  老周在书柜里快速看了几遍,果然,在这一大片书柜里,尽管也有关于其他国家的书,但同一个国家,最多也就只有一本。即便是美国,也多是人物传记,系统性论述美国的书,也没有。

  “冯老,您是研究日本的专家吗?”

  “这么几本书,就成了专家了,想研究日本,可没这么容易。”

  “但只从书柜里,就能看出,您对日本非常重视,比对那些欧美强国,重视多了,这是……”

  “小周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来,咱们中国人,也是不屑于研究日本的,直到吃到了苦头。

  再回过头去看,才发现,日本研究中国的程度,可以用两个字形容。”

  “恐怖。”

第141章 研究中国

  “恐怖?数量很多吗?”

  “在研究中国这个领域里,日本有很多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学者,他们当中,有的人产量的确很高。

  这样,在一个相当大的基数上,就会呈现出一种此起彼伏的感觉。如果你到日本的书店去看,每隔一两天,就会有一本关于中国的新书发售。

  而且,你到了书店里,也不必费力地找,研究中国,在日本的书店里是一个专门的品类,甚至还要细分出很多子品类。”

  “啊?他们……他们倒是挺能编的哈?”

  冯老笑了笑,“你可不要拿咱们国内的出版风气,去臆测日本。”冯老指了一下书柜。

  “那里,有一本研究咱们中国伤寒论的书,日本人写的,写得非常好,里面为了一味药,对比了几个朝代,不同版本的伤寒论。其中一个版本,应该更为准确,但这个版本,在咱们国内,找不到。”

  “那他们日本人怎么会有那个版本?”

  “至于为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战争时期偷走的,也可能是从民间收集的,在收集文物这方面,日本一直都在系统性地收购,而早些年,我们的保护意识又没那么强,可能就吃了亏吧。”

  “啊?那咱们的好东西,得被他们弄走多少呀?”

  冯老叹了口气,“这账要细算,但事儿不能细想。就是这本书,我还买了一本译本,我拿国内其它研究伤寒论的书跟这个对比,可能有些方面要强上一些,但没有一本,能够完胜它。”

  “什么?那伤寒论都流传了多少年了,咱们中国人,怎么会研究不过日本人?”

  “怎么?一本伤寒论,就让你沉不住气了?”

  “我是没什么能力,不然,我也整天研究伤寒论,总得盖过他们呀。”

  “从这本书,延展开去,能发现咱们国内的许多问题,每个问题又牵连了更多领域的其它问题,想一针见效,一夜根治,是不可能的。类似的事情见得多了,也就慢慢能想得通了,咱们国土面积大,人口也多,历史悠久,仅仅这三个维度,叠加起来,所产生的问题,就没有一个是容易解决的。而且,解决得不能草率,不能急功近利,否则问题会越来越多。

  挑毛病容易,想找个八面玲珑的办法解决掉问题,才是真正的难题。能做到我们如今这个局面,不容易。”

  “可是,冯老,既然咱们人口多,那搞学问的也多呀,既然日本有这么多人研究咱们,咱们也弄一大批学者去研究他们,我就不信,咱们会研究不过他们,他们是隔几天出一本书,咱们要是发起狠来,一天得出几十本。”

  “哈哈,你说的很对,这就到了另一个话题,为什么要研究。”

  “为什么要研究?搞学问呀,出书呀,有名有利呀。”老周说道。

  “也对,人生不过,名利二字,那你就说说,咱们的书店里,每天都摆上几十本的新书,全是研究日本的,你会买几本?”

  “我?我买那玩意干啥?”

  “既然你都不想买,又凭什么说,写书的人会名利双收呢?”

  “冯老,这买书是读书人的事儿呀,我几十年都不读书了,不能拿来举例子的。”

  “那你就说说,这读书人为什么要买这些书呢?”

  “因为……因为……好像升官发财都指望不上这些书呀。”老周答不上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9页  当前第1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8/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懒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