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雨来得太急,对东州的泄洪排水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验,虽然东州有关部门做好了足够的准备,还是出现了多个路段积水的场面。
主要积水处都出现在几个铁路地下道,让汪建明极为郁闷的是,就在市政中心西侧的主干道也出现了严重积水现象,多辆社会车辆被淹熄火,现场交通拥堵严重。
汪建明亲自出面组织安排人员及时救灾排涝,他还专门出现在白泉地下道进行了现场指挥。
东州电视台派出报道组进行了现场直播,主持人赵晓慧在现场报道。
汪建明来到这里绝不是为了作秀,他现在的心情非常焦急,雨仍然在下,根据市气象台的最新预报,这场雨大概上午十点会转小,如果预报准确,距离考察团抵达东州也只剩下短短的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未必来得及准备。
汪建明望着眼前的状况不觉皱起了眉头,秦正阳来到他的身边,低声道:“汪书记,电视台方面希望给您做个采访,您看……”
第1188章 轻车熟路
汪建明斟酌了一下还是决定接受现场采访,对他来说亲临排涝第一线指挥工作是加分项,在这种时候他也有必要出来说几句话,安定人心,鼓舞士气。
当然采访的内容还是需要斟酌的,秦正阳负责和采访的赵晓慧先行沟通。
赵晓慧作为东州的明星女主播过去就也担过多次采访地方领导的重要任务,拥有丰富的采访经验,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她非常清楚。同样的事件,报道的角度不同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东州电视台的现场报道以万众一心抗洪排涝为主题,歌颂了东州老百姓的积极勇敢热情,歌颂了东州领导的英明果断,身先士卒。
这次的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汪建明原本给了赵晓慧二十分钟的时间,因为谈得比较愉快,最后采访进行了四十分钟。
汪建明离开赶赴下一个考察点的时候,白泉地下道的涝情已经得到缓解,只是雨仍未停,汪建明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距离气象台预报的雨停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秦正阳看出了他内心的焦躁,轻声道:“汪书记,我刚刚又确认了一下,上午这场雨会停下来。”
汪建明道:“东州城区的这几座地下道必须尽快改造,这样明显的问题,为什么一直遗留到现在?”
秦正阳道:“主要是设及到铁路部门,必须拿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改造地下道的问题几乎每年都会提,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
汪建明道:“我不管别人,我的任上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秦正阳崇拜地望着汪建明,汪建明是个做实事的人,只要发现问题,他就会马上去解决。
秦正阳道:“所有出现内涝的地方已经加派人手尽快疏通,雨停后应该很快得到缓解,我相信减灾委的领导抵达东州后,社会已经恢复了正常秩序。”
汪建明叹了口气,然后又摇了摇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当人家都是聋子?”
秦正阳道:“天有不测风云,这种事情谁也控制不了,我查了一下资料,在这个时段,东州近五十年都没有遭遇过这么急的降水。”
汪建明道:“不用找理由,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秦正阳点了点头,沉默了下去。
汪建明道:“我下午去汉县视察汛情,减灾委那边让李希英同志负责吧。”
秦正阳愣了一下,汪建明这句话的意思分明是要回避,应该不是一时兴起的想法,应该是他不想和减灾委的视察人员会面。
减灾委一行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小时,这场突如其来的降雨让途经东州东的高铁大范围晚点。
视察团下车的时候,雨已经停了,东州负责接待的李希英率领接待团成员来到高铁站迎接。
周书记逐一和接待人员握手,他看到了人群中的许纯良,微笑点了点头。
李希英向周书记介绍了一下他们的行程安排,他们的第一站是前往位于新城区的一招。
周书记表示他们计划住在二招,考虑到二招位于老城区,他们准备视察的单位大都位于老城,出行也方便。
李希英心中觉得有些不妙,但是她也只能遵从领导的意见。其实此前他们已经做好了预案,毕竟周书记对东州太熟悉了,他们设计的路线是经由高架快速路前往二招,周书记提出走北堤地下道。
通往市区的几个地下道在雨停后基本上都疏通完毕,可北堤地下道的积水尚未完全褪去,从周书记下车之后的一连串安排就能看出这位东州的前任领导为这次的考察做足了准备。
李希英有些为难地告诉周书记北堤地下道的状况,她的坦诚并未让周书记改变计划,周书记平淡地告诉众人,他们过来就是考察汛情的,列车晚点已经耽误了一个小时,途经北堤地下道刚好可以看看东州内涝的真实情况。
李希英一边做出安排,一边偷偷向汪建明做出汇报,汪建明的回复很简单,尊重减灾委领导的意愿。
许纯良和蒋奇勇一起坐在后面的一辆考斯特里,他们这种级别还享受不到和周书记同车的待遇,前往二招的途中,频繁遭遇堵车,许纯良认为今天的路线设计有问题,走高架桥多方便。
堵车的时候,秦正阳打来了电话,第一句话就是:“纯良,说话方便吗?”
许纯良看了看左右,低声道:“方便。”
秦正阳道:“你听着就好,不用发表意见,周书记这次过来有些不巧,这场雨暴露了东州存在的不少问题,你和周书记关系不错,又比较灵活,你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信息,例如他这次来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考察的单位是哪里?”
许纯良笑了起来。
秦正阳道:“你小子别笑,这件事非常重要,原本我们安排周书记一行住在一招,可他临时要求去二招入住,本来的路线是从高架快速路走,可他指定路线经过北堤地下道。”
许纯良道:“我影响力有限。”
秦正阳道:“不是让你影响他,是让你搞清楚他的目的。”说到这里他压低了声音:“你身为东州体制内的一员,要有集体荣誉感。”
许纯良道:“明白了,我找机会帮你了解下,有消息马上向你汇报。”
秦正阳道:“好兄弟。”
许纯良挂上电话,看到前方车辆仍然一动不动,不少交警出现在现场正在指挥交通,他们也是压力山大,领导的车被堵在这里,就目前的路况也不是他们短时间内能够疏通的。
周书记决定不再继续等待,这里距离北堤地下道还有不到一公里,他打算走过去看看情况。
周书记一下车,其他人也都跟上。
周书记走了几步,停了下来,转身回望,找到了人群中的许纯良,向他招了招手:“小许,你过来这里。”
许纯良被他当众点名,很无奈地成为了接待人员中的显眼包,咧着嘴一脸阳光地来到周书记面前:“周书记,您找我?”
周书记点了点头:“你去了民政局?”
许纯良心说还不是你安排的,根本就是明知故问,表面上还是很乖巧地回答了周书记的问题。
周书记和许纯良走到了一起,李希英陪在另外一边,趁着周书记和许纯良聊天的时候,她又给汪建明发了消息,汇报周书记的一举一动。
交警出动了,特警也有人跟着,虽然是和平年代还是要做出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李希英望着混乱的交通,积水的路面,心中暗叹,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这下周书记十有八九要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批评了。
来到北堤地下道,里面的积水基本未退,还有几辆车困在里面,每逢雨季总是会出现几个敢于冒险的司机,还好没有出现伤亡。
周书记卷起半截裤管走到了慢车道上,这里水相对浅一些,不过最深处也没过了膝弯。
许纯良也学着周书记的样子走入水中,周书记感叹道:“这几座地下道每到雨季肯定会出现积水,前年的时候就在这里还出了人命,必须要尽快解决。改造地下道,争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群人跟着点头,李希英还拿出一个小本本认真记录着。
从周书记现在的发言来看,人家并没有想借题发挥提出批评的意思,当众表明这里的积水是历史遗留问题。
周书记道:“小李,你回头跟建明同志反馈一下,这些问题,东州出面不好解决,我们减灾委可以担当桥梁,帮助你们和铁路部门进行协调。”
李希英显得有些激动:“太好了,谢谢周书记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周书记道:“我在东州工作了那么多年,对东州有着特殊的感情,早就把这里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为东州办事是我的荣幸。”
许纯良暗叹,老周格局还是可以的,如果他针对目前的乱象提出批评,汪建明也只能忍着,谁让天公不作美,刚好在这当口下了一场急雨。
忽然感觉头顶一凉,却是刚停了不久的雨再度下了起来。
李希英赶紧安排人打伞,周书记摆了摆手表示不用,这样的安排看似为领导考虑,其实不排除里面暗藏套路的可能,体制内的很多干部就疏忽了这样的细节。
许纯良拿了一把伞递给周书记,雨又细又密,如果这样走在风雨里很快身上的衣物都会湿透。
周书记欣赏地看了许纯良一眼,李希英向他请示,道路已经疏通了,他们是不是从另外一条路绕行去二招。
周书记道:“我想在这附近看看。”
周书记打着伞大步前行,轻车熟路地进入了积水坝小区,积水坝是附近的一个老小区,现在的情况恰如其名,整个小区内涝严重。
李希英都不知道这边的情况如此严重,小区内有多处水都齐腰深,这种老旧小区,住得多数都是中老年人。
许纯良悄悄给秦正阳发了消息,还拍了段视频。
第1189章 心境烦乱
人在汉县视察汛情的汪建明此刻有些心境烦乱,他总觉得周书记这趟考察没那么简单,秦正阳把刚刚收到的视频拿给他看的时候,汪建明有些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现在的东州还有这样的地方?
汪建明想起周书记在东州最值得称道的政绩就是地铁,当然最后让他栽跟头的也是地铁。
除此以外,周书记任上还规划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另外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就是棚户区改造。
汪建明并不是周书记一手提拔的干部,作为继任者他对前任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地铁工程仍然继续,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监管。至于巍山湖旅游度假区一度遭到他的忽视,他将东州文旅的发展重点放在了城内,重新打造东州文脉。
可现实并不顺利,汪建明在几度受挫之后,决定两条腿走路,重新将目光聚焦于巍山湖,不过他改变了思路,提出了打造滨湖新区的概念,汪建明认为周书记很可能会因为这件事对自己产生了某种看法。
棚户区改造工程一直都在进行,但是汪建明认为老旧城区改造步子不能迈得太快,不然容易产生人民内部矛盾,他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对东州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这其中主要涉及路网、水电、排水排洪等工程。
周书记任上轰轰烈烈的棚户区改造在汪建明看来那只是治表不治里,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东州的城市面貌,就必须从根本上做起,提升城市的抗压能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海绵城市。
汪建明望着视频眉头紧皱,他意识到周书记很可能要在这一点上做文章了。
汪建明掏出手机,找到了周书记的电话,考虑了一会儿,还是打了出去。
周书记接电话的时候正在积水坝小区的一家困难户里实地考察,看到汪建明的电话,他意识到肯定是有人向汪建明汇报自己的行程了,这并不奇怪,汪建明是东州现任一把手,肯定会在接待人员中安插眼线。
周书记下车之后听说汪建明去了汉县视察,就明白了汪建明的态度,这位年轻的书记对自己的到来并不欢迎。
如果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雨,东州还不会暴露出那么多的问题。
汪建明在电话中只是对周书记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也表达了歉意,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降雨打乱了他原定的工作计划,无法第一时间接待周书记一行。
周书记的态度非常温和,他没有对东州的抗洪防汛工作提出意见,只是跟汪建明探讨了一下几个历史遗留的问题,甚至主动表示几个地下道的改造都是他过去想要解决却未能解决的,这次来东州,就是想帮助东州解决一下。
周书记在电话中释放了足够的善意,但是并没有打消汪建明的疑虑,汪建明相信周书记对东州抱有特殊的感情,但是他并不相信周书记大老远过来就是为了了却过去任上留下的遗憾,他总觉得周书记肯定还有其他的目的。
汪建明最后留下了一个活动话,他表示汉县这边的考察工作结束后会尽快赶回东州,争取和周书记见面。
周书记反倒劝他不用勉强,应该以工作为重,他们考察组一行明天中午就会离开东州,东州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
汪建明和周书记聊了十多分钟,挂上电话,眉头皱得越发紧了。
秦正阳过来向他汇报雨情,东州市内又降雨了,不过雨量不大,内涝情况不会进一步加重。
汪建明心不在焉地点着头,忽然打断秦正阳的话:“你说周书记这次过来的视察重点会不会是民政?”
秦正阳愣了一下:“不会吧,周书记现在负责减灾委的工作。”
汪建明道:“他也是民政领导班子成员,不然他为什么要视察殡葬和康养机构?”
秦正阳笑道:“可能是顺便视察,周书记的时间很紧,这次列车晚点,留给他的时间不多,我估计他未必顾得上。”
周书记抵达二招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雨停了,他谢绝了李希英安排的接风宴,全体考察团成员就在酒店吃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