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276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在50年代中后期的几年里,图104和图114这一快一大的两个型号,很是为苏东集团涨了一波士气。

  至于后来在航空产业上被西方拉开距离,那是双方综合国力差距下的必然结果罢了。

  不能因此而把这个过程中的高光时刻给否定了。

  更何况,如今华夏的航空产业发展远比当年老大哥健康得多,而一架能飞到十倍音速的飞机,也显然比区区一个图104更能给人带来震撼。

  就算他们这一代人享受不到,以后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这一幕,那也是极好的。

  但这样的想入非非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

  随即而来的就是担忧。

  能飞两倍音速的协和式客机才刚刚退出运营不久,虽说直接促成协和退役的因素是一次事故,但真要深究安全性的话,那波音747更是黑历史遍地,也并没影响它成为遍布世界的经典型号。

  明眼人都看得出,根本原因还是运营成本实在太高。

  无论旅客还是货物,速度提高带来的边际效应都是比较明显的。

  相比于海路运输花上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漂洋过海,航空运输把整个过程缩短到十几个小时属于完全的质变,人们也愿意为此多支付十几倍甚至更高的成本。

  可是从十几个小时进一步缩短到一个小时,虽说也是很明显的提升,但就得掂量掂量成本问题了。

  除去军事用途以外,常规运输似乎并没有如此严苛的需求。

  大多数人的一天时间也没有那么值钱。

  见大领导迟迟不开口,刚才那名空军将领终于得找机会,替所有人问出了自己的担忧:

  “浩南同志,地球毕竟就只有2万公里左右的半周长,超高速运输的效费比总归还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啊……是不是停留在武器装备领域更稳妥一些?”

  近些年华夏能够投入的研发资源确实多了不少,但整体上仍然处在追赶者的地位,还远远没到可以随便用的程度。

  花钱不怕,但要是花大价钱搞出来一个没有太多实际用途的东西,那可就是奇观误国了。

  不过常浩南早就为此打好了腹稿:

  “首长,我计划中的运输载具虽然和吸气式高超音速武器一样,都是使用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但因为无需考虑突防问题,所以并不需要全程在大气层内运行,而是可以结合‘玄鸟’的部分特点,利用好邻近空间的优势……”

  “实际在大多数飞行过程中都处在滑翔状态,只需要在每个轨迹周期的最低点给予一定动力即可,所以单就运行成本而言,并不会比现有的普通飞机高上太多……”

  他在这里也稍稍玩了个文字游戏——

  要想让飞行器长时间承受10倍音速飞行,那就算采用自发汗冷却等新技术,也势必需要使用相当昂贵的表面材料,单论造价根本压不下来。

  但如果平摊到全寿命成本的话,因为燃料经济性远超常规飞机,反倒显得没有那么夸张。

  一众首长其实也注意到了常浩南强调的“运行成本”,只是他们的关注点已经被另外一个细节给吸引走了:

  “你是说,这种……飞机,和马上就要进入研制阶段的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有一定共通性?”

  时至今日,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常浩南一鱼多吃的行事风格。

  因此,在听到可以跟现有计划共享成果的时候,大家的内心反而松了一口气。

  “不仅仅是一定的共通性。”

  常浩南解释道:

  “实际上,因为在临近空间维持高度和速度并不需要消耗太多能量,所以它们二者的主发动机甚至可以通用……当然巡航导弹只是一次性的,所以在寿命方面可以稍稍放宽。”

  “另外,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只需要很低的启动速度就可以进入亚燃工作状态,所以甚至不需要像导弹那样设置助推火箭,而是可以再内置两台普通的航空发动机用于起降要求。”

  如果是一般飞行器,那这样在设计阶段肆无忌惮地增加死重几乎无异于犯罪。

  然而并联乘波体在邻近空间的升阻比实在是过于夸张,所以在结构重量方面反而可以放的很宽。

  其实到了这会儿,常浩南已经可以感受到,对方差不多被他给说动了。

  只不过立项决策总归是个挺严肃的事情,所以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不可能就这么直接点头。

  果然,首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目光重新投向远处的几辆导弹发射车:

  “这件事情影响不小,你回去之后尽快写个可行性论证出来,我们找……”

  他本来想说找专家研究论证一下。

  可一时间实在是挑不出第二个能干这种活的人,又不可能让常浩南自己论证自己。

  只好临时改口:

  “我们回去之后还要再考虑考虑……”

  照理来说,这件事情就该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继续参观流程,然后大家一起开个座谈会,由首长们亲自动员一下。

  但一行人刚准备转身迈步,就又听见常浩南的声音。

  “既然这样……那我还有另外一个计划,不如首长们回去之后也一并考虑一下?”

  这句话终于让刚才一直不苟言笑的领导们也憋不住了,换上一副半开玩笑的语气:

  “浩南同志,今天莫不是想要来我们这儿进货的?”

第1420章 已经没有石头可以摸着过河了

  阅兵村毕竟不是长篇大论的地方,常浩南也没指望着能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把自己的整个计划给说明白。

  在让首长们心里有了个印象之后,他便顺势主动提出,日后找合适的时间再进行详细汇报。

  虽然说是日后,但他这铺垫都已经拉满了,哪怕是再大的领导,也不可能完全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

  于是约定在三天之后的周六下午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报告会。

  并且,因为是临时决定,实在不方便另外安排场地,所以更是直接把报告地点设置在了长安西街174号。

  让常浩南都着实吃了一惊。

  不过,相比于他在报告会上说出的第一句话,这些又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各位首长,我接下来报告的题目是,空间移民基地闭环核反应堆电源方案设计与研究进展……”

  实际早在本世纪初的那几年,常浩南就考虑过在比近地轨道更远的地方建设空间移民基地的可能性。

  之前更是和周平建等航天口的技术人员具体讨论过。

  只不过当时华夏连试验性空间站都还没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也还在研制过程当中,各方面条件都还远远无法满足要求。

  更重要的是,用于核能磁流体发电的空间堆关键技术也还没有着落。

  所以,整个计划也就一直停留在想法阶段。

  直到去年下半年,在确定可以借助ITER的设施进行氚释放行为,以及反应堆辐照缺陷的相关性研究之后,他才真正开始考虑执行层面的具体问题,并和航天系统进行过几次更具体的交流。

  而这么一考虑,就发现似乎阻碍远远没有自己最开始想象中那么多。

  比如空间堆堆芯本体加上发电组件、动力组件、对接组件等全套设备在内,重量完全可以限制在9-10吨的水平,这意味着可以由长征五号整体发射到地月拉格朗日L4点上,而无需再进一步拆分成更零散的模块。

  再比如空间堆的工作参数是按照太空环境进行标定,如果发射之前就在地面上启动,那么其产生的高温和辐射甚至会干扰到运载火箭的正常工作,所以最开始常浩南甚至考虑过像核弹那样把反应堆分成两个部分,等抵达预定驻留位置之后再将其合体启动。

  但与空间技术研究院讨论后发现,完全可以通过原定用于屏蔽中子辐射那部分锂-6让堆芯在环境温度下维持休眠状态,同时还可以提供刚性管道和组件,消除液体晃动,从而提供更安全的发射条件,等进入轨道后再解冻整个系统……

  总之,虽然大部分技术都不能算是现成的,但也没有明显超越本时代的能力,属于乍一听非常狂野,但其实并非没有可能性的水平。

  于是才有了本次颇为大胆的报告。

  但对于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航天方面的一众首长来说,他们的感觉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基本上是,大家明明还在讨论组合式空间站什么时候建设、登月工程什么时候完成采样返回、第二个火星探测器什么时候发射……

  结果就突然快进到太空基地了。

  有一种从纪录片跳进科幻片的荒诞感。

  然而眼前PPT上明晃晃的标题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

  这是真的。

  “浩南同志,请你先解释一下这个‘空间移民基地’,具体是什么意思。”

  “好的。”

  常浩南乖巧点头:

  “到目前为止,人类唯一踏足过的地外天体就是月球,而在可见未来内,下一个有可能触及到的目标无疑会是火星,但相比地月转移轨道较短的航行时间和周期,地火转移即便采用代价最小的霍曼轨道也只有不到1%的运输效率,并且一条标准的霍曼转移轨道长达6亿千米,需要飞行7个月左右的时间,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转瞬即逝的发射窗口……”

  “对于体量较小的无人探测器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但能够载人着陆并起飞的航天器至少有几吨重,要想抵达火星,就必须克服时间和能源两个障碍,而设置在地月拉格朗日L4点上的移民基地刚好可以作为中转站,一是能够给刚刚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航天器提供新的起点,二是可以为航天器补充能源,并允许其调整飞行轨迹,借助月球引力进行助推加速,此外还可以放宽地面发射窗口,让航天员有一个微重力环境下的适应阶段,避免在超长时间的任务中身体机能受损……”

  “……”

  结合着PPT上生成的3D示意图,常浩南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了一个令人无比期待的太空旅行方案。

  甚至让坐在他面前的一排听众都有些心痒难耐。

  直到整个描述结束,才终于有人想起来提问:

  “你刚才提到,在太空中制造一个微重力环境?”

  他依稀还记着,天宫空间站的研究项目里面,就有一项“人类在失重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没错。”

  常浩南这次直接放出了一张概念图:

  “完整规模的空间基地会是一个围绕中心反应堆模块进行转动的环形组合体,为内部环境提供大约1/5到1/6个g的重力,这一数值大约是火星表面重力水平的一半,也是目前确定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影响的最低门槛。”

  然后,他不等一众大佬从震撼中回过味来,就直接大步来到幕布旁边,用一根天线指向图片最中心的位置:

  “当然,现阶段我们要论证的,就只有这个核心模块,也就是为整个设施供能的空间反应堆电源。”

  “该模块主体为锥形结构,从前到后分别布置反应堆堆芯本体、影子屏蔽系统、热电转换系统、配套系统、辐射散热系统,堆芯为一体化的气态冷却形式,采用蜂窝状UN燃料基体,并以二氧化铀和三氧化二钆改性过的钨合金进行包覆,热电转换采用混合工质的盘式磁流体发电机,电源净电功率为1.5 MW,系统运行设计寿期≥10年……”

  “反应堆堆芯设计中为增加燃料份额,减少堆芯尺寸和体积,计划采用一体化燃料元件和内冷却流道设计,堆芯活性区由蜂窝状UN燃料基体和冷却剂流道、预储能补偿结构、调节棒等组成,冷却气体同时作为磁流体发电工质……”

  “……”

  尽管他已经尽可能减少了专业技术层面的内容,但整个汇报在领导们的频繁提问之下,仍然比原定的90分钟时间延长了接近一倍。

  当常浩南介绍完反应堆的最后一个组件时,窗外已经是华灯初上。

  不过,却没有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

  坐在这间屋子里的人都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取常浩南所做的汇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2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76/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