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其实已经猜到了一些关键,但这种时候显然需要藏拙。
“你们下周访问华夏的代表团,我和帕特里奇也会加入……”
埃尔金布里奇终于站起身来,让出了本属于沃森的位置:
“WR-21的情况倒是可以先放到一边,但MT30……可绝对不能再出问题了……”
“……”
……
远在华夏的常浩南当然尚不清楚英伦三岛上因为一场误会而掀起的一轮政治风暴,只是在收到来自荥州号的报告之后,继续按部就班地准备着跟罗罗代表团之间的会面。
实际上,他甚至已经无需关注那两组间冷回路的出口数据,因为黎万兵政委已经在现场亲自确定了勇敢号的故障并不只局限于综合电力系统,而是连带着两台WR-21燃气轮机一起趴了窝。
甚至连重新启动都做不到。
很明显,这是100%的硬件问题,而且非得对原始设计大动干戈才能解决。
所以,接下来只要等着看对方如何表演就行了.
使用MT30燃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和朱姆沃尔特级都已经在上个月开始切割钢板,正式进入建造阶段,如果在这个时候被曝出动力系统出现问题,那罗尔斯·罗伊斯不仅要赔偿大笔违约金,而且对企业的商业信誉也会造成难以企及的影响。
然而,尽管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当常浩南从章亮平手中接过罗罗代表团申报上来的访问名单,还是为此而大吃一惊——
根本无需细看,因为一页纸甚至都放不下整个表格,绝对不可能是原定十来个人的规模。
定睛细看之下,果然发现除去老熟人、主持NGME项目的蒂姆·波迪以外,团队成员还包括另外一名主管级别的工程师理查德·帕特里奇,以及除此之外的近30人。
显然,此行涉及到的事务已经从原本的单一项目变成了多部门合作。
而带队者的身份也随之水涨船高,升格为罗尔斯·罗伊斯动力系统业务部门总裁托马斯·埃尔金布里奇。
两边同时派出集团决策层级别的领导,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本次会面已经脱离了纯业务范畴,势必会影响到后续的战略决策。
规格变高,从本质上讲当然是好事。
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之前针对蒂姆·波迪而制定好的谈判策略很可能无法对这个新面孔生效。
大概率需要临时调整谈判策略。
除此之外,另一个跟波迪同样级别的名字同样引起了常浩南的注意。
于是指着表格第三行向章亮平问道:
“这个理查德·帕特里奇……名单上只写了对方的级别是项目主管,有没有什么更具体的消息?”
罗尔斯·罗伊斯的动力系统虽然名字是叫做一个部门,但从负责人的称号是“总裁”而非主管或者经理就能看出来,整个部门的运作模式已经接近一家独立的集团公司。
而埃尔金布里奇作为公司一把手,就像航空动力集团的林左明一样,属于已经长期脱离一线业务,或者从一开始就不是航空专业的职业管理者。
虽然可以进行最终拍板,但其决策依据势必高度依赖手底下真正接触项目的主管级别人物。
所以名单上的前三个人,至少也是同样重要。
章亮平摇摇头:
“只知道这个人来自海军系统部,但具体的过往履历,以及目前在对方公司中承担的角色尚不清楚……您知道,这种高规格的来访,外事部门一般也不会在签证材料上卡的特别严格,基本就是标准流程的那些信息,再说就算填了更详细的身份,也未必就是真的……”
这一点常浩南的心里倒是门清。
早年间华夏还需要大量向欧洲国家派出工程师进修学习的时候,具体身份也都是保密或者掩盖起来的。
否则你XX型号总师的身份明晃晃挂着,别人就算想要对你放水都很难操作。
也就是1997年之后,双方之间的合作逐渐走向平等,这种情况才逐渐变少了。
而如今双方虽然名义上还是维持着对等的地位,但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明眼人都能看出是谁处在优势地位,英国人刻意隐瞒一些人员信息倒也实属正常。
况且对方既然来自海军系统部,那即便靠猜,也应该能猜出个一二三来了。
必定是跟WR-21或者MT30两个型号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想到这里,一个新的计划自然而然地从常浩南脑海中诞生……
“帮我草拟一份申请,改变罗罗代表团的访问行程。”
章亮平在综合二处干了已经快十年,早已经习惯了自家领导有些跳脱的思维习惯,面对这个有些突兀的要求丝毫没有迟疑,当即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
“这次时间可能比较紧张,就不安排刚开始两天的务虚会和景点参观了,代表团直接降落到镐京。”
常浩南果断说道:
“还有,让阎良那边做好准备,在代表团抵达之后,马上安排一次760号试验平台的飞行任务,顺便再把机场上那些还没来得及交付的运9都拾掇拾掇,重新摆在接机位置能看见的地方……”
第1441章 面对现实
一星期后。
镐京清晨和煦的微风中,一架空客A330飞机缓缓刹停在阎良机场的停机坪上。
早已等在附近的舷梯车紧随其后而上,几乎在发动机停止运转的同时便精确对接到了舱门位置上。
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则按照此前多次排练过的那样,将红地毯和装饰花篮铺展开来。
除去没有列队整齐等待检阅的仪仗队,也没有国旗国徽这些象征性要素以外,几乎可以说是按照欢迎高级别外宾的规格进行准备,可谓是排面拉满。
即便罗尔斯·罗伊斯的几位大佬已经算是见多识广,还是不免感到几分意外。
尤其是仍然在机舱里没来得及起身的蒂姆·波迪。
从大概五年前开始,他单独或带队出访华夏已经不下二十次,可从来没获得过这种待遇。
以至于,看着眼前这忙中有序的阵仗,波迪甚至一度有了“自己一行人会不会有僭越之嫌”的担忧。
不过,这种念头也就是一闪而过。
取而代之的,还是心中忐忑不安的石头落了地——
此行出发之前,包括刚才在飞行途中,波迪都觉得本次行程有些过于仓促,原本的行程安排在一星期之前突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全新的议题又是完全出自一次意外事件,根本来不及进行充分准备。
而且,在谈判中如此轻易,甚至急不可耐地显露出自己的真实目的,也容易招致对手的怠慢。
只不过,从海军系统部那边的反应来看,这次实在是已经急到火烧眉毛,真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
想到这里,他转头瞟了一眼机舱的另外一边,想看看理查德·帕特里奇此时的表情有多么精彩。
当年就是这个老家伙言之凿凿地表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绝无可能在航空发动机上面应用间冷回热技术,差点就葬送了NGME项目的最后一次机会。
好在MTU中途背刺选择跟普惠联合,这才间接帮助罗罗挽回了局面。
如今时过境迁,波迪倒是很想知道对方此时的心理状态如何。
当然,也带着点看热闹的念头。
但帕特里奇却并没有给机会,而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舷窗外面,只留给波迪一个覆盖着花白头发的后脑勺。
A330毕竟是一架2-4-2布局的双通道宽体机,从后者的角度,其实并不能很好地看清楚另外一边窗外的景象。
并且这个时候飞机舱门已经打开,客舱广播也开始通知各位乘客可以准备离机。
波迪只好解开安全带,准备起身去取自己的公文包,还顺便嘟哝了一句:
“看起来华夏人这次还是非常重视啊……”
恰好此时埃尔金布里奇从旁边走过,听到这句话之后严肃地摇了摇头:
“对方重视,对我们来说未必是好事。”
波迪先是一愣,接着也明白过来领导的意思。
NGME项目是双方50:50份额平分,自然是一片和和气气,排场越大说明事情会越顺利。
但这次明摆着有个冤大头等着坐地起价,对方这样刻意摆出超高的接待规格,与其说是表现重视,倒还不如说是一个下马威……
而很快,就在一行人离开机舱之后,出现在波迪眼前的场景就证实了他的猜测。
在停机坪边缘两侧,距离他们大概几十米远的地方,正分列停放着十来架灰色涂装,显然是已经准备交付的军用运输机。
刚才坐在飞机里面的时候没感觉,现在站在舷梯上这么一看,两排飞机刚好对称停放,就像是专门排开阵势欢迎他们一样。
诚然对于家大业大的罗尔斯罗伊斯来说,单纯十几架飞机集中等待交付的场面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根本算不上稀罕。
真正吸引眼球的,还是它们翼下那二十几台跟AE1500几乎别无二致的大涵道比发动机。
在正式加入NGME项目之后,罗罗在涡扇20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燃烧室结构和一部分燃滑油管路,以进一步降低油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并使得整台发动机更符合民航业的维护操作习惯。
但二者在涉及到间冷回路的风扇-高压压气机部分却几乎完全相同的。
毫无疑问,这就是在赤裸裸地展示实力。
只不过另外两个人对于NGME项目的具体情况不是特别清楚,所以眼下只有波迪一人解读出了华夏人这番操作的意味。
他本想把这后面的缘由跟埃尔金布里奇说清楚,但这个时候,前来接机的常浩南已经大步上前,把他的提醒给堵在了嘴里:
“埃尔金布里奇先生,我代表华夏航空动力集团,欢迎您和您的同事的到来……”
双方领导礼节性寒暄的环节,随行人员除了翻译之外倒还没什么具体任务,因此也都是在左顾右盼,想看看能不能在这阎良机场发现些什么值得关注的东西。
只是华夏方面对此早有准备,除了想让英国人看见的十几架运9以外,其它正在试飞的型号要么早早停进机库根本看不见,要么也严严实实地裹上了迷彩防雨布,最多让你认出个型号。
“这里看上去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
帕特里奇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波迪身后,小声询问道:
“我记得你之前说过,NGME项目马上就要进行第二阶段试飞,那第一阶段的飞行平台应该就在这里才对?”
实际直到今天,帕特里奇仍然不太相信,能有人把间冷回路给集成到一台小小的航空发动机里面,而且还能维持稳定的循环工作。
所以他和埃尔金布里奇这趟过来,第一要务也并非直接跟华夏方面达成什么协议。
而是确认对方真有协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否则被别人空手套白狼,那才是成了大乐子。
但这个问题听在波迪耳朵里,那可就是在质疑他最近这几年的工作成绩了。
要是搁在平常,那他非得拉下脸来不可。
但这种场合下实在不好公然内讧,只好咬咬牙强忍下来。
只是没好气的瞟了对方一眼,根本没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