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前线编辑,我要看到‘新冷战’这个词出现在标题和导语里面!”
……
媒体当然可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但严肃的情报分析却不行。
关于东风17的信息本来就很少,其中绝大部分又没能在第一时间被获取到,现在单指着国庆阅兵上那有限的几个画面想要分析出个一二三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实际上,甚至没人能够确定,出现在长安街上的那八枚导弹到底是真货还是模型。
光是关于此事的争吵,就一直持续了好几个小时。
甚至有比较激进的分析人员认为,很可能东风17这个型号就不存在,是为了抢在HTV-2之前曝光而设计的障眼法。
直到美国东部时间的第二天上午,一条从空军航天司令部传来的消息才终于平息了全部的争论……
五角大楼E翼地下三层。
“各位,航天侦察中心的约翰·雷蒙德主任认为,华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试射的一系列中短程导弹,由于命中痕迹类似,所以当初被统一研判为东风16型,但现在回过头去分析,其中很可能有4-5次涉及到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飞行测试……”
战略能力办公室主任卡尔·米勒的声音像是从冰窖里传来。
他敲击键盘,大屏幕上立刻展开一段动画:乘波体弹头在100公里高空以12马赫速度连续三次“打水漂”,萨德系统的AN/TPY-2雷达刚刚把波束对准目标,弹头就已经变换轨迹,几乎垂直砸向了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跑道,炸开的红圈几乎吞噬了半个机场:
“同时,我们也用HTV-2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几次模拟对抗测试,结果毫不意外,拦截成功率是0……”
如此巨大的情报纰漏,自然引发了极为强烈的不满,一时间各种F开头的文明用词漫天飞舞,显然是准备把锅完全甩到空军那边去。
但坐在会议桌首位的罗伯特·盖茨却愤怒地敲了敲桌子,制止了手下们如同菜市场一般的你来我往:
“情报分析领域的问题已经不值一提了……”
他没有抬头,只是死死盯着面前报告上的那张照片。
青黑色弹体上“DF-17”的编号像一道血痕,刺痛了他的瞳孔: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根本没办法拿出对等的回应……”
看到卡尔·米勒准备开口说些什么,盖茨直接摆手阻止:
“你刚刚也已经说了,萨德系统面对模拟来袭高超音速武器都根本不堪一击,所以,加快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能算是有效回应……”
说话间,他又在大屏幕上放出了一段视频。
是华盛顿国会山此时的现场画面。
“现在,互联网上热度最高的话题是一个新造词,叫做#HypersonicGap(高超音速差距)……”
象党参议员兰德·保罗在听证会上挥舞着自己的手机,语气悲愤地咆哮道:
“先生们,个美国的民众都因此而难以安然入睡,这是自斯普特尼克时刻以来最大的战略溃败!”
在他的身后,投影幕布上并列着中美高超音速项目的时间线——中国箭头的末端已经刺穿2020年,而美国的轨迹仍在2010年徘徊:
“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我们落后华夏人至少10年以上,必须有人对此负责!”
“……”
保罗那洪亮的德州口音让在场众人耳膜发麻,但又不得不严肃对待他所提出的问题。
“X51A和HTV2都是几年前正式启动的研究项目,就算追究起来也应该是由象党的人来负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卡尔·米勒恼火地开口道。
但说归说,他也知道扣黑锅这种事情是根本不讲道理的,驴党倒霉赶上了这个窗口,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
但无论出于何种考虑,都不可能为此而真的让某个内阁大佬辞职。
只能另想办法。
会议室内逐渐安静下来。
突然,一名来自全域异常情况处理办公室的主管凯瑟琳·莫瑞森坐直了身子:
“我突然想起来,在大概三年前,上一任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曾经提交过一份报告……”
所谓“全域异常情况处理办公室”,最早是个针对不明飞行物的调查单位,其主管虽然级别不低,但也属于边缘角色中的边缘角色,来参会不过就是打个酱油,平常根本没什么话语权。
但到了现在这个份上,大家还哪里顾得上这些细枝末节,纷纷把目光投向莫瑞森。
“他当时怀疑,我们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部门当中,可能有被华夏方面收买的内鬼……而且,级别很高!”
第1455章 有内鬼,终止交易!
“华夏间谍?”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整个会议室如同炸了锅一般,甚至比之前会议刚开始的时候还要热闹。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凯瑟琳·莫瑞森想要通过这种说辞,把责任推到具体的执行层面去。
但看她脸上浮现出的凝重表情,却又不太像是在准备甩锅。
而且,刚才那句话里面首先提到了具体的人物和时间,最后才是核心论点,也不符合凭空罗织罪名的一般特征。
“是格里芬局长本人的报告?”
毕竟涉及到另一个重要部门的前任一把手,即便是盖茨本人,也不得不郑重对待。
“这……”
莫瑞森犹豫了一下:
“那段时间我正在布鲁塞尔参加一场北约会议,所以没看过这份报告的原文,只是在回来之后偶然间通过NASA那边的协调员才知道,但后来也有不止一个人跟我提起来过,所以应该是确有此事……”
虽然整个“全域异常情况处理办公室”在五角大楼里都算是无足轻重的边缘机构,但因为特殊的职能和历史原因,他们却是平常跟NASA往来最为密切的部门。
甚至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成员,本来就同时挂着NASA和国防部的两套身份。
因此在这种事情上,莫瑞森的话还是很有权威性的。
但很快,就又有人从中发现了漏洞。
“三年前……”
部长助理谢赫·布兰登打开自己电脑上的万年历,大概回忆了一下2006-2007年附近的几个关键节点:
“那个时候,X51A项目应该已经被重新收归空军负责开发,而HTV2甚至还处在概念论证阶段,连拨款都还没批,怎么会是时任NASA主席提出这种假设?”
一时间,盖茨只觉得头大如斗。
莫瑞森的表态不像是凭空捏造,而布兰登提出的质疑也很有道理。
他平素历来行事谨慎,但有些时候,谨慎的另一面也可以是优柔寡断。
“各位,我们先暂时休会……”
他抬手看了看表:
“我去给白宫打个电话,如果真有这么一份报告,那只要花点时间,肯定是能找出来的……”
说完,便丢下一众部下,带着副手谢赫·布兰登迅速离开了会议室。
当然,说是休会,但现在这种场面之下,哪有人能真正休的下来。
领导的暂时离开,只是让现场变得更加混乱而已。
“这完全不合理。”
国家安全局(NSA)局长亚历山大·基斯克率先拍了桌子:
“华夏方面的情报力量在北美地区活跃度很低,而且基本都在的我们掌握之下……从过去的情况判断,只能完成一些开源情报分析,或者利用外交身份对敏感地区实行勘测之类的擦边球行动……就算这里面一些疏漏,也不可能涉及到什么关键的核心部门!”
也不能怪他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
作为一个军事情报部门,虽然NSA的主要任务是对外情报收集,但总归也有对内保卫的职能。
单纯找个理由推卸责任当然无所谓,但要是军方项目内部真出现了一个长期稳定活动的间谍网络,那基斯克作为负责人,是绝对免不了要背锅的。
而面对这样一个强力的实权派,莫瑞森多少显得有些底气不足,支支吾吾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基斯克将军也别这么急着下定论嘛。”
反而是卡尔·米勒率先接上话茬,而且语气中还带着些阴阳怪气:
“我记得年初在参议院,还有人拿出过一份报告,论证我们面临的情报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并要求给US-984XN项目增加经费……”
听到这个代号,基斯克的表情微微变了变。
US-984XN,一项由NSA主导、FBI参与的秘密监控项目。
它还有另外一个代号“PRISM(棱镜)”。
尽管计划本身早在2007年就已经启动,但真正受到白宫重视并将规模扩大到几乎不受限制,却是最近半年左右的事情。
“那是在国会层面……”
脸色阴晴不定了许久之后,基斯克还是决定不跟对方正面针锋相对:
“在媒体和国会上,外国间谍的威胁属于隔三差五就要被拿出来吹一下的狗哨,但那只不过是对于普通民众的说辞而已……实际自打冷战结束之后,我们就很少再面临成规模、有组织的情报安全威胁了。”
他在讲话时的眼神不断闪烁,与其说是在向其他人解释,倒不如说是在自我开脱: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真有这么个情报网络存在,那就像刚才布兰登说得一样,华夏人的东风17是一种火箭助推的滑翔式高超,而且最早在去年年中就已经进行过试射,那个时候我们的HTV2猎鹰项目才刚刚启动,就算对华夏人单向透明,也没办法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根本解释不了对方突然领先我们的理由……”
这一番话,倒是把众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了正题上面——
对于当前的五角大楼来说,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并非抓什么间谍,而是给出一个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突然落后于华夏的合理原因。
刚刚还吵吵嚷嚷如同路边商场一样的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但卡尔·米勒却并不想轻易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往常甩锅还需要考虑一系列复杂的利益交换,毕竟大家都在同一个锅里面吃饭,要想人家心甘情愿背锅,总得给出足够的好处才行。
而眼前这个间谍事件如果为真,那简直是送到嘴边的理由,甚至还能趁机平掉很多其它方面的烂账。
因此,他很快想到了另外一种解释。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米勒清了清嗓子,让几十道目光重新汇聚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