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然知道欧盟内部成员各怀鬼胎,但是听栾文杰这意思,怎么好像连最起码的表面一致都快维持不住了?
于是趁着对方停顿的功夫确认道:“对方内部的分歧……已经确定无法弥合了么?”
栾文杰放下手中的讲话稿,叹了口气:
“新志同志到布鲁塞尔的第一天晚上,就有差不多二十个欧盟国家的代表约了他见面,立场……完全不同。”
一时间,常浩南甚至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几秒钟的沉默过后,栾文杰才继续道:
“各国代表只有在私下场合才会表现出一些诚意,后面几天里,我们和欧盟的整体谈判根本无法推进,反而是分别进行的双边会谈能取得一定进展。”
“……”
不止一个人发出了叹息或者嗤笑的声音。
显然,区域性国家联盟干到这个份上,剩下的基本就是等待慢性死亡了。
“总之,时间不等人,市场更不等人。”
栾文杰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前方团队给出了悲观的预期,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希望能集思广益,谈一谈在这种被动局面下,我们C919项目,以及相关的产业布局该如何应对?是继续等待协议落地,还是……另寻他途?”
栾文杰的话音刚落,C919项目的总设计师吴辉立刻开口,语气中透露出几分焦虑:
“各位领导,C919项目从预研阶段开始,我们就投入了巨大精力,目标就是打造一款从设计源头就完全符合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飞机。为此,我们甚至将一部分本该属于工程研制阶段的任务,前置到了预研阶段来完成,就是为了抢时间,等协议一落地就能全速推进。”
“但项目的资金盘子总归是和正式立项强绑定的,没有立项,大笔的研制经费就无法按计划到位,每拖一天,都是在消耗我们前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抢占市场的时间窗口,我们精心设计的很多技术领先点,很可能因为竞争对手的追赶而丧失优势……”
他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
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白——继续等待的风险和代价太大,项目恐怕无法承受。
但金壮泷作为企业掌舵人,却有着不同角度的考虑。
于是接话道:“老吴的担忧我非常理解,时间确实是生命线……但如果我们不等协议,现在就强行立项推进,也存在几个关键问题。”
他看向常浩南和栾文杰:“首先是市场宣传和客户信心问题。我们一直向潜在客户传达的信息是,C919将是首款完全按照中欧互认新标准设计的飞机,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卖点和质量背书。”
“如果我们不等协议落地就启动,这个核心宣传点就失去了支撑,甚至可能引发客户对飞机标准是否真正‘国际接轨’的疑虑。在商业航空市场,第一印象和信任建立极其重要。”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金壮泷语气更加凝重,“适航审定路径问题,如果我们不等EASA的互认协议,那就意味着C919在国内完成CAAC适航审定后,仍然需要单独向EASA申请型号合格证,这个过程甚至可能比互认协议的谈判更长,最后导致两头都亏。”
他的顾虑显然也是有道理的。
协议签署不会溯及既往。
如果C919先行拿到了CAAC的适航合格证,结果转过天去两边的互认协议达成了,那沪飞集团就成了顶级小丑。
还得重新过一遍整个流程。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沉稳聆听的常浩南。
他代表着技术的权威,同时也深刻理解国际规则。
常浩南感受到众人的注视,微微坐直身体:“吴总关于时间窗口的担忧,金总关于市场信任和审定路径的顾虑,都非常现实,也切中要害。不过,基于目前掌握的情况,我认为,C919项目,可以、而且应该立即正式立项启动。”
此言一出,吴辉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金壮泷则依旧带着探询。
常浩南继续道:
“实际上,CAAC与EASA关于适航互认的所有技术性条款、审定程序细则、双方责任划分等核心内容,已经全部谈判完成并达成一致。目前卡住的,是协议文本的最终法律措辞审核和签署流程,这纯粹是程序性和政治性的拖延,与C919飞机设计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本身,已无任何冲突或障碍。”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按照双方已经谈妥、未来必然生效的新互认标准来设计、制造C919,在技术合规性上,是百分之百没有问题的。我们并没有降低标准,我们执行的就是未来的国际标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伸手点了点面前的小桌板,以示强调:“还有就是,关于C919的心脏,AE1500发动机。”
金壮泷目光黯淡了一瞬,但随之点了点头,没有选择跟常浩南唱反调:
“AE1500确实是我们当前的优势所在……它的推力、寿命、油耗、噪音控制等关键指标,相比现役的CFM56和V2500这一代发动机,都实现了质的飞跃,结合我们专门设计的全新翼型,可以把燃油消耗降低到一个难以理解的程度……”
“但如果等到PW1200,甚至LEAP都装机的话……至少轰动性就要大打折扣。”
常浩南放下茶杯,摆了摆手:
“不光是经济性的问题……AE1500上面使用了很多新技术,其中很多是更下一代发动机的铺垫……或者说前置,所以我需要尽快获得充分,而且详细的飞行参数,A320neo虽然也会采用AE1500,但毕竟不是咱们自家的飞机,这方面不太方便。”
吴辉浑身一震。
原本被大佬肯定的欣喜几乎完全被震惊所取代——
AE1500已经是同时期产品中的领跑者,但常浩南竟然已经开始考虑更新换代的问题了?
常浩南当然捕捉不到身后吴辉的表情变化,只是坚定地给出意见:
“综合来看:技术标准已无障碍,发动机性能优势需要时间窗口来转化为市场优势,竞争对手步步紧逼。在这种情况下,立即立项,全速推进C919的研制和适航审定,是最符合我们核心利益的选择。”
“至于EASA的型号合格证……”他低头思索片刻,“可以作为中间条件之一,单独加到谈判过程里面去。”
“大不了,两边同步取证!”
第1574章 糖衣炮弹
当天傍晚。
京城,西郊机场。
常浩南刚刚坐上专车后座,兜里的手机便震了一下。
是栗亚波的短信。
【老师,交换关联泛函计算阶段已完成。但有些情况,最好能当面汇报。】
火炬实验室要求通讯设备尽可能使用国产,但仍然不可能在手机上说什么细节。
常浩南略一沉吟,对前面的司机道:
“小秦,去火炬实验室。”
当常浩南换好衣服,走进计算中心的时候,栗亚波早已等候在主操作台旁边。
见前者进来,立刻迎上:“老师,您来了。”
“嗯。”常浩南把工作服最上面的一粒扣子扣好,示意对方汇报情况。
栗亚波指向屏幕上一排密密麻麻的文件:
“这是现阶段得出的镍钴双原子阵列在多级孔道中空碳纳米颗粒基底上的计算模型,包括电子云分布、键合能、可能的催化路径等。”
常浩南坐到屏幕跟前,拖动鼠标,仔细审视着能量最低点的构型、活性位点的电荷密度分布。
化学模型涉及到的参数极为繁杂,即便是他,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检查完毕。
于是一边滚动鼠标滚轮一边问道:“你刚才说‘有些情况’,指的是什么?”
栗亚波转身走到旁边,拿起一叠装订好的纸质报告:
“老师,您看看这个。”
常浩南接过报告,快速扫了一眼封面。
中间印着连海化物所的标识。
“实验报告?”他的语气有些意外,“我记得合成测试还没正式安排下去。”
“张韬院士那边的积极性很高。”栗亚波解释道,“他们已经开始尝试合成您设计的那种‘镍钴双原子阵列多级孔道中空碳纳米颗粒’,就当是练手和积累经验……”
他说着从一沓报告里挑出几份,在常浩南面前排开:
“其中有些品相看着还挺好,我就顺手拿来做了几组基础的预筛选,结果……有些对不上号。”
常浩南一边听着,一边随意地翻开报告。
“练练手也好,熟悉工艺。”他的语气颇为轻松“数据对不上模型也很正常,毕竟计算是理想情况,合成有偏差,测试条件也千差万别……我们的模型是指引方向,不是追求每个结果数据都一致。”
“不只是具体数值对不上,”栗亚波摇摇头,“关键是……不同批次样品之间体现出的规律性,和我们模型预测的趋势都不太一样。”
常浩南操作鼠标的动作慢了下来。
栗亚波见状又补充道:“之前研究一维阵列的时候,就从来没发生过这种情况……”
常浩南终于接过报告:“能肯定形成了正确的阵列结构么?”
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合成工艺问题。
“那台拼凑起来的设备只能观察到超一维排布的存在,还不能精确锚定单原子的具体位置。”栗亚波解释道,“但按照目前的计算理论,就算产品的实际阵列结构跟设计不同,也不应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全新特性才对。”
“全新特性么?”
常浩南闻言直接把几份报告翻到最后,目光在数据分析和结论之间快速移动。
很快,他脸上的轻松神色褪去,眉头微蹙。
“有点意思……”
他来回对比了几轮,然后把面前的报告分成三堆。
“排除单纯数值方面的不同,这些测试结果可以大概分成三类。”
常浩南手指点了点最左边的三份:
“这些跟咱们的预期相符吸附转化多硫化物的效率很高,循环膨胀率低,抑制穿梭和缓冲体积膨胀的效果也不错。”
紧接着,他又指向中间的四份,“这一类的催化选择性有问题,对有害副反应的催化活性好像比正常电池反应更高……容量衰减肯定要加速,甚至热稳定性都可能出问题。”
栗亚波点头,同时懊悔自己怎么没想起来提前把类别给分好。
“还有最后这两份。”常浩南的表情更加困惑,“催化活性倒是第一类差不多,但颗粒在电极片上很容易就会粉化脱落……”
他甚至重新确认了一眼报告上面的数据:
“整个合成工艺几乎没动过基材,这物理稳定性怎么会这么差的?”
阵列结构上的差异,理论上主要影响的是化学活性和选择性。
而物理机械性能,比如颗粒在电极上的附着强度、抗粉化能力,则主要取决于基底材料本身的特性,跟负载上去的镍钴原子本身,包括它们的排列方式,关系应该不大。
显然,栗亚波确实发现了一处异常状况。
但在缺乏有效观测手段的情况下,到底哪里异常,似乎只能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