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424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尤其那些突然冒出来的什么‘新兴政治力量’,”刑牧春的语气带着讽刺,“就差在脑门上贴个标签,写着‘美利坚赞助’了……就连德国、法国,这些欧洲的核心,都没能幸免。”

  常浩南终于笑出声来。

  “今年,又正赶上大选扎堆。”刑牧春却根本笑不出来,反而加重了语气:“我担心,欧盟的政治倾向,很可能会发生一次整体性的、剧烈的转向。那对我们……”

  常浩南脸上的表情没有太大变化,反而轻轻笑了笑:“你这已经是后知后觉了。”

  他看着刑牧春略显惊讶的神情,平静地解释道:“上级早就预判到了这种风险……相关的准备,早就开始在进行了。”

  刑牧春略显惊愕地炸了眨眼睛,但担忧并未完全散去:“可我们毕竟是外向型经济,全球一半以上的工业产能都在我们这里……这么大的产出,国内市场怎么消化得了?”

  “经济战,也是战,所以战场上的法则同样适用。”常浩南的语气坚定,“只有第一拳就打得足够狠,把对方打疼、打懵,才能最快地结束战斗……否则拖成持久战、消耗战,那对我们、对全世界来说,都会是一场灾难。”

  由于他产生的蝴蝶效应影响,如今的经济全球化程度比上一世还要更高,华夏经济的转型也更加顺利。

  对面真要出个疯子,跟你玩伤敌800自损1000的打法,还真挺让人难受。

  此时,两人已经走到了数据处理中心厚重的大门前。

  明亮的灯光从门缝和窗户透出来,映照着门口“高密级区域”的警示牌。

  刚才闲聊的话题戛然而止。

  “走吧。”常浩南当先推开了门。

  两人熟练地在门卫处登记,换上浅蓝色的试验工装套上鞋套,经过风淋室,这才进入核心区域。

  沿着楼梯走上三楼,推开数据分析室的门。

  一股混合着冷却液、臭氧和电子设备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

  这里正好在风洞控制室楼上,与隔壁的风洞车间同样仅一墙之隔。

  巨大的隔音墙侧面,镶嵌着一整块厚厚的防爆玻璃窗。

  透过玻璃,能清晰地看到隔壁那座规模稍小、但结构和功能同样极其复杂的跨音速风洞试验段。

  此刻,风洞已停止轰鸣,巨大的风扇叶片只是缓慢进行着收迫转动。

  十几名穿着同样工装的工程师和技术员正围拢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将一个银灰色的、造型奇特的飞行器模型从复杂的固定支架上拆卸下来。

  那正是“驺虞”的缩比风洞模型。

  宽扁的乘波体机身,背部那独特的可闭合进气道口清晰可见。

  风洞当然不是吹一次就完事了,但两轮测试之间还需要对模型进行调试,以及对风洞本体进行检查和清理。

第1601章 气动增稳,这下总算是用上了

  “常院士!刑总!”数据分析中心的负责人尹开宪从主控台前站起身,快步迎了上来,“我正准备联系你们呢,没想到你们来的比我电话都快!”

  常浩南只是点了点头,目光直接投向主控台前方那块巨大的显示屏:

  “结果怎么样?”

  实际上,他当年在涪城用这套风洞的时候,尹开宪甚至还没入职航空工业集团。

  虽然这些年已经逐渐脱离了普通航空器的研发工作,但对于哪台风洞在什么任务下需要多长时间,还是基本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刚处理完!”尹开宪一边引着两人走向主控台,一边忍不住赞叹“常院士,刑总,这‘驺虞’的设计,真是……出神入化!”

  他指着屏幕上定格的模型三维图:

  “在这么紧凑的体积内,实现了从亚音速到高超音速如此宽广速域的低阻力设计,同时还兼顾了内部必要的空间容量……”

  “……”

  成套的溢美之词脱口而出,听得出有几分恭维的意思,好在也确实言之有物。

  “尹主任好话还是留着庆功宴上说。”常浩南抬手,温和但直接地打断了对方,“我们这次是来找问题的,所以……直接看最重点的三个部分吧。”

  作为一种高超音速飞行器,“驺虞”并不需要像常规飞行器那样在中低速段闪转腾挪。

  所以只需要关注起降、跨音速和最高速(约Ma=1.8)三个关键部分就行。

  这些区间能顺利过关,其它速度段就更不会出问题。

  “明白!”尹开宪立刻收住话头,神色一肃。

  他不再多言,迅速操作控制台。

  很快,面前的三块屏幕上,并列显示出三组气动数据曲线和相应的流场云图。

  “请看。”尹开宪指着屏幕,“这是‘驺虞’在三个最典型、也最考验设计的飞行状态下的核心气动数据:起飞/降落状态(Ma1.7)。”

  常浩南和刑牧春同时向前踏出一步,俯身凑近屏幕前。

  尹开宪当然不可能干等着让俩人自己慢慢看,赶紧介绍道:

  “正如刚才所说,乘波体构型在偏离其最优设计点时,流场波系的匹配度会下降,气动效率不可避免出现衰减。这是物理规律。”

  “但得益于极其卓越的升力匹配设计,以及前体、进气道、动力舱高度融合的一体化布局,总体升力和关键速度段的升阻比,完全满足自主起飞、平飞加速直至达到临界速度的要求!”

  “而且,”他补充道,指向一组推力数据,“配合那台改进型的涡喷14,动力储备也还算充裕,单纯完成起飞、加速到Ma1.7这个过程没有问题,还能留出大约7-8%左右的冗余。”

  个位数百分比动力冗余对于一般飞机而言当然完全不能被接受。

  但高超声速飞机因为带着两套动力装置,因此在全速域范围内的理论冗余度一般都只有3%-5%。

  7-8个点,已经是常浩南努力挤出来的结果了。

  常浩南点点头,然后把目光移向了中间那组跨音速状态的数据,尤其是其中一条标记为“横向净稳定导数”的曲线。

  神色紧跟着就变得凝重起来。

  “最大的风险点,反而出现在跨音速区段。”

  尹开宪也适时补充道:

  “为了追求高超音速性能,‘驺虞’采用了小展弦比的气动部件设计,这当然是必要的,但也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就是横航向安定面的设计裕度被压缩得很小。”

  尹开宪将那条代表横向净稳定导数的曲线局部放大。

  在Ma=1附近,曲线陡然下探,跌入一个深谷。

  “您看这里,”他的激光笔在那个刺眼的低谷处画了个圈,“在这个速度点附近,横向净稳定导数骤降,说明飞行器自身的横向稳定性变得非常脆弱。”

  他的语气带着担忧:

  “‘驺虞’不可能像传统飞机那样安装庞大的尾翼或腹鳍提供强大的恢复力矩,在这个状态下,任何微小的扰动——一阵突风,一点点操纵输入的不协调——都可能引发滚转方向的震荡。”

  “一旦震荡发散,就很可能直接进入不可控的滚转状态,后果不堪设想。”

  刑牧春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他早年搞火箭出身,后来又直接跳到了高超,对于大气层内、尤其是跨音速这段“不上不下”的空气动力学,反而有点盲区。

  “尹主任,”刑牧春语气带着询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有没有什么改进的办法?比如在乘波体后缘加装一些小的气动控制面?”

  这是之前研究全无尾飞行器时选出的方案之一。

  尹开宪摇头:“刑总,我们尝试过在模型后缘设置扰流片或者小型可动舵面。”

  他调出另一组对比数据图:

  “但在进入乘波状态之前,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气动焦点位置变化非常大,这些小型气动面无法做到足够的适配范围,出于强度和阻力考虑,又不可能增加太多数量。”

  分析室内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隔壁车间里,风洞试运行所产生的尖啸声隐约传来。

  屏幕上那根刺眼的下探曲线,像一根冰冷的针。

  常浩南一直安静地听着,目光紧紧锁定在那条代表横向稳定性的曲线上,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

  就在这沉默几乎要凝结成实质的时候,他开口了,声音沉稳依旧:

  “尹主任,把跨音速区段内,横航向净稳定导数的详细数据,单独调出来。我要看原始数据,不要处理过的。”

  尹开宪愣了一下。

  但还是立刻执行:

  “好的,您稍等。”

  很快,一条带着更多细微波动的原始曲线取代了之前平滑的版本,出现在屏幕中央。

  这次能够看出,凹字形最低点出现在在Ma=1.03附近,达到了-0.003左右的水平。

  对于一个没有多少气动控制面的飞行器而言,这个水平已经比较危险了。

  常浩南走近几步,几乎贴着屏幕,仔细审视着那低谷的形状和深度。

  “嗯……”他沉吟片刻,指着曲线,下达了一个让尹开宪更加困惑的指令:“现在,在这条曲线上,迭加一个额外的稳定增项函数。数值……先按我们初步估算的来。”

  尹开宪听到指示之后下意识摸上键盘,但旋即露出惊愕:

  “迭加稳定增项函数?”

  “可……这是风洞实测的原始数据?”

  刑牧春也投来不解的目光。

  常浩南转过身,目光落在屏幕上“驺虞”模型背部那个显眼的进气道设计上。

  “尹主任,”他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抛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涡喷-14的进气道设计在背部吗?”

  尹开宪又是一愣,下意识地回答:“不是为了……保证乘波体下表面升力面的完整性和光滑度吗?避免在关键区域开孔影响高超音速流场?”

  这是最直观、最符合常规思维的解释,也是之前他们内部讨论时的主流看法。

  “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常浩南轻轻摇了摇头,解释道:“涡喷14的进气道在高超音速飞行状态下会完全闭合,本身并不会破坏乘波体下表面的完整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比刚才更加迷糊的尹开宪,缓缓揭开了谜底:

  “它最关键的作用,其实是在亚/跨音速阶段,提供额外的气动增稳效应。”

  “气动增稳……”尹开宪喃喃重复,随后有些回过味来,“意思是在发动机工作时,通过高速气流产生引射效应?”

  “正是如此。”常浩南肯定了刑牧春的补充,“这个设计,能在横航向稳定性最薄弱的跨音速区段,提供一个额外的、动态的稳定性增项。”

  他指向屏幕上那条令人揪心的低谷曲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4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4/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