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临时接过项目领导权的副组长,范洪杰深感力不从心。
张汝宁在时,他那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精准的技术路线判断和对全局的掌控力,是项目稳步推进的定海神针。
如今这根针被抽走了,范洪杰才发现,协调十几个分系统、管理上百人的团队、应对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远比单纯攻克某个光学设计难点要复杂和艰难百倍。
为此,项目已经比原计划落后了至少三个月。
但他更清楚,此刻的自己,就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他不能流露出半分犹豫和退缩。
范洪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语气重新变得坚定:“大家反映的困难,我都清楚。人手紧张,磨合需要时间,进度有压力,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他环视众人,“所以,我今天才召集各位,过来开这场会。”
他拿起激光笔,指向投影屏幕上的项目计划表:
“我已经仔细梳理了当前各子任务的优先级和资源需求,今天,我们就重新调整人员配置,优化任务分工,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到最关键的路径上!确保……”
他提振士气的话语尚未说完,会议室厚重的大门处,突然传来一阵由远及近、清晰而沉稳的脚步声。
紧接着,是“咔哒”一声轻响。
门把手被拧动了,
唰!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门口。
范洪杰也停下了讲话疑惑地皱起眉,以为是哪位迟到的同事或者走错房间的访客。
厚重的实木门被缓缓推开。
当门口那个熟悉的身影清晰地映入眼帘时,整个会议室陷入了瞬间的、绝对的死寂。
仿佛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
下一秒,如同滚烫的油锅里滴入了冷水,巨大的惊呼和难以置信的吸气声轰然炸响!
“张组?!”
“张老师?!”
“您……您回来了?!”
站在门口的,正是他们刚才还在议论纷纷、甚至担忧其去向的项目总负责人——张汝宁研究员。
带着一脸倦容,显然是刚刚经历了一次长途旅行。
张汝宁没有立刻回应众人的惊呼,而是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目标明确地走向会议室最前方。
直到这时,大家才注意到,他的身后还跟着另一位约莫三十多岁的陌生男子。
范洪杰最先从极度的震惊中反应过来,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带着惊喜和一丝慌乱地站起身,就要让开自己刚才坐的主持位置:
“组长!您回来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安排车去机场接您!还有这位是……?”
他的思维还有点混乱。
张汝宁抬手,做了个明确而有力的“不必”手势,阻止了范洪杰让位的动作,示意他坐回去。
紧接着,又向身边那位陌生男子示意了一下,介绍道:
“各位,我身边这位,是来自京城火炬实验室的栗亚波教授。”
“火炬实验室?”
这个名字让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带着惊讶和疑惑的议论声。
虽然并非所有人都知道栗亚波是谁,但“火炬实验室”这块金字招牌,还是有些知名度的。
掌声迟疑地响了起来,只不过稀稀拉拉,还透着一股茫然不解的气氛——张研究员突然回来,还带来一位火炬实验室的教授,这唱的是哪一出?
张汝宁对这不甚热烈的掌声毫不在意。
他向前一步,站到了大屏幕前,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就在众人被他看得有些发毛,会议室再次陷入一种微妙的寂静时,张汝宁开口了:
“我宣布,从现在起,光刻物镜研发组停止所有针对‘ArF-1800’光刻物镜的后续研发工作!”
他的声音并不算高亢,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轰!
这句话,无异于在刚刚经历了一场情绪过山车的会议室里,投下了一颗真正的重磅炸弹!
“停止研发?!”
所有人都懵了!包括刚刚坐下的范洪杰,也像被针扎了一样猛地又站了起来,满脸的难以置信和惊骇。
孔学武更是张大了嘴巴,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整个会议室里只剩下倒吸冷气的声音,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完全不合逻辑的命令给搞的摸不着头脑。
ArF-1800项目已经投入了无数心血、资源和时间,是他们研发团队,长光集团、乃至整个华夏未来几年在半导体装备领域立足的关键。
虽然困难重重,虽然进度落后,但从未有人想过要放弃!
这是疯了吗?
死寂。
令人窒息的死寂。
足足十几秒钟之后一个颤抖的、带着巨大困惑和不解的声音,从角落里艰难地挤了出来,问出了所有人心底的疑惑:
“为……为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汝宁的脸上,等待着一个能够说服他们的答案。
张汝宁的视线在范洪杰因压力而略显憔悴的脸上停顿了一瞬,又掠过孔学武眼中尚未散尽的憋屈,最后,落在了前方电视屏幕上——画面恰好定格在皮特·温科宁那张带着傲慢嗤笑的特写镜头上。
一丝极其复杂的笑意缓缓在张汝宁的嘴角漾开:
“因为,‘ArF-1800’光刻物镜系统的研制任务……”他微微一顿,清晰地吐出两个字,“已经完成。”
嗡!
会议室里仿佛响起一阵无声的轰鸣。
所有人都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刚才,大家脑海里已经闪过了无数种答案。
但唯独没想到会是这一种。
范洪杰的脑子更是一片空白:
完成了?
什么时候完成的?
在哪里完成的?
自己这个副组长怎么完全不知道?!
闹了半天,我成替身了?
张汝宁没有给他们消化这惊雷的时间,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现在,需要立刻组织一批精干的技术力量,由我亲自带队,以最快速度赶赴上沪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SMEE)……”
“我们的任务,是全力协助SMEE,完成基于一套全新物镜系统的整机总装、集成与调试!”
第1630章 终于轮到我装逼了
张汝宁的话如同在滚油里泼进冷水,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
范洪杰和几位研究室主任面面相觑,互相之间都看出了眼神里的茫然。
显然,众人脑海里闪过的问题完全相同——
“发生甚么事了?”
一分钟的沉默,仿佛凝固了空气。
最终还是范洪杰作为代表开口:
“组长,这个‘全新物镜系统’是指……什么?”
他只感觉自己的思维完全跟不上节奏。
张汝宁目光扫过众人惊疑不定的脸,内心除了兴奋之外,还有一丝丝窃喜——
他想起几个月前自己刚到火炬实验室的时候,那表现估计跟眼前的各位也差不多。
现在风水轮流转,可算是轮到我来显摆一下啦!
于是,并没有直接给出回答,而是反手抛出了一个问题:
“各位,最近官方的表态,还有菊厂、华兴科技的声明,都看了吧?”
众人纷纷点头。
但因为谁也摸不准这个问的背后的深意,所以都没有贸然开口。
只有相对年轻的孔学武心直口快:
“当然看了!”
张汝宁心说可算有个人配合我,赶紧追问:
“那你有没有想过,他们凭什么敢公开承诺,能继续按期、稳定地向全球客户交付产品?”
这个问题也戳中了大家之前的困惑。
“倒是想过……”孔学武有些迟疑地说,“但是按照咱们之前对arf-1800的评估,单靠它量产合格7nm芯片,可能性太低了。”
他顿了顿,带着点无奈:
“所以我估摸着……可能是缓兵之计,或者有什么特殊渠道的库存芯片顶着……”
“……”
在缺少关键信息的情况下,这个思路其实非常符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