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很快转移到了一处面积不大的小会议室里面。
院长轻轻咳嗽了两声,率先开口道:
“于副教授,接下来先由你来汇报一下伱申请课题的大致情况吧。”
“没有问题,”于飞拿起一支粉笔走到黑板旁边。
他在来这里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此时自然胸有成竹:
“高性能发动机要求压气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增压比,造成级负荷的增加,流动损失的增加……”
“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课题组偶然间发现在叶片表面开槽可以有效改善压气机内部的流动分离情况……”
“我们目前已经对平面静子叶栅流动进行了研究,并尝试了从吸力面到压力面开缝的径向射流缝和不打通两个压力面的弦向开缝结构……”
“……”
“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了《航空动力学报》上面,我们认为通过在叶片上开射流缝以降低损失,提高压气机的负荷承受能力是一条可行性很高的路线,因此希望能够得到一笔拨款对此进行研究。”
几乎是一口气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于飞把目光投向了对面的三个人。
空气安静了下来。
接下来的半分钟对于飞来说仿佛半个世纪一般漫长。
最后还是凌娜首先开口:
“呃……这位于副教授,按照要求,提交的项目申请应该有一份完整的文献综述才行。”
于飞整个人都愣了:
“之前我已经说过,这个现象是我们课题组首先在实验中发现的,根本没有人研究过,怎么可能写得出文献综述?”
听到这个回答,凌娜和孙显民对视了一眼,然后继续说道:
“恕我直言,你们获得的实验数据相关性实在太差了,想要得到你刚才所说的那个结果……很勉强。”
“两位,在工程领域,0.82的相关性系数已经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了,至少能够证明有继续研究下去的价值。”于飞皱了皱眉头,但还是强压着耐心回答道:
“而且,我们这边的实验设备,以及叶片加工的精度都没办法满足更精确实验的要求,这也是我提交课题,希望申请到更多经费的原因。”
“如你所说,你们的实验精度很差,那你怎么敢确定出现这个结果不是由于仪器的误差所导致的呢?”
这一次,坐在对面的孙显民直接露出了一个略带讥讽的神色:
“相关方向的文献都找不出来,并不能说明你有独创性,只能说明别人根本不觉得这种研究有意义。”
“想要申请特别专项课题,你至少得拿出来足够让人信服的证据才行,否则就不要在这浪费大家的时间了。要我说,年轻人还是不要太好高骛远,多脚踏实地,去看看人家发达国家关注的都是什么方向,不要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做那些无用功!”
于飞瞬间握紧了拳头。
第96章 柳暗花明
“这个……孙委员,这件事也怪我没把好关,没仔细检查提交上去的申请文件。”
就在于飞几乎忍不住要起身争辩的时候,刚刚一直坐在旁边没开过口的院长看出了他激动的情绪,赶紧开口圆场:
“但是刚刚于副教授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没人研究过,就说明咱们有独创性嘛。”
“要是能拨一笔额度有限的经费进行更详细的先期论证的话,我想肯定能拿出精度更高、一致性更好的结果。”
见到院长发话,孙显民的表情稍稍变得缓和了一些,连带着整个会议室里面的气氛也没有刚刚那么剑拔弩张了。
又是旁边的凌娜开了口:
“季院长,你知道,科工委方面对于高校教师的立项和拨款,是有一套完整的程序的,我们可以理解青年教师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理,但科研经费终究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优先选择那些经过验证,并且风险更小的研究课题。”
显然,这位负责唱红脸的虽然态度上比孙显民好很多,但就这件事而言也并没有松口的意思。
“这明显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于飞明显仍旧不死心,准备继续挣扎一下,语气中也充满了痛心疾首:
“你们口口声声说关注发达国家关注的方向,但是提高压气机增压比的办法总共就那么多,发达国家研究的都是什么?是提高叶尖速度、增大叶片弯角、修改几何结构!”
“他们对于叶栅内部气流流动情况这种基础领域的研究至少领先我们20到30年,更不用说叶片材料和制造工艺,如果我们一直这样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又怎么可能缩小跟他们之间的差距?”
“于副教授,赶英超美放卫星这一套,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行不通了。”
孙显民身体靠在椅背上,用手中的笔轻佻地敲了敲桌子:
“我们整个部门每个月都会收到上百份立项申请,每一份的内容都跟你说的差不多,都说自己可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但我们不可能只因为这些就随便批出去上百万的科研经费,没有人能承担这个责任。”
“……”
于飞的脑子一热,差点就要脱口而出:“承担责任?如果怕承担责任的话,那什么都不做才是最稳妥的!”
不过最后一丝理智还是让他控制住了自己,只是张了张嘴。
脑子里虽然还憋着千言万语,但终究没有继续说下去。
显然,双方考虑的东西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他说的是技术前景的实现,对方关注的是具体责任的落实。
无关对错。
继续纠缠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谁也不可能说服谁。
于是这场审批答辩就在略显尴尬的气氛中草草结束了。
孙显民和凌娜甚至拒绝了季院长留他们一起吃饭的要求。
……
“唉……”
送走两个人之后,于飞有些失落地坐在了院长办公室的沙发上。
他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科研人员。
这种明明已经从千头万绪中抓住了一个线头,却因为非技术原因无力继续下去,眼瞅着机会有可能从手中一点点溜走的感觉,非常糟糕。
更重要的是,于飞无法接受刚刚那两个人的思维理念。
科研,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试错,在一次次碰壁中寻找出路的过程。
失败本身对于科学来说就是价值。
如果因为担心失败就干脆不批经费,不核准项目,无异于因噎废食。
办公室的另外一边,季院长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面。
看着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的于飞,他抬起头思考了片刻,似乎是在纠结于什么决定。
终于,几分钟之后,他把目光重新投向了沙发上的于飞:
“于老师,其实刚刚那两个人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有些事情伱可能不知道,今年年初的时候,科工委派人对几个直属学校的课题完成情况进行了一次考察。”
“项目核查?”于飞抬起头来:“不是每年都有么,要写年终总结报告?”
“当然不一样。”季院长摇摇头:“年终总结报告,甚至结题报告,里面能灌进去多少水,你我都清楚,上面自然也清楚。”
“所以年初那次,是通过抽查的方式派专家组进驻各学校核查。”
于飞之前并未承担过科工委发出的纵向项目,对此自然一无所知,但哪怕从季院长的语气里也能猜出个大概情况了:
“结果……不乐观?”
“何止是不乐观,简直是一片混乱……”季院长端起杯子喝了口水,很好地掩饰了自己的表情:
“太具体的东西我不好说,但总之,负责之前项目评审和鉴定的那批人下去不少,像刚刚来的这两位,都是后面才新上岗的。”
“这……”
这么一寻思,于飞虽然还是觉得非常不爽,但至少感觉刚才那两个人的行为没那么不合逻辑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恐怕在接下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科工委系统的课题审批都会变得异常严格。
他也知道自己这个项目申请,在可行性论证方面,确实做的不是很完善。
而如果想做出开创性的成果,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当然,一切的一切说到底,还是经费不足闹得。
“那就是……彻底没希望了?”
于飞的嗓音干涩,说到后面甚至声音都变得尖细了不少。
虽然这是个疑问句,但他其实已经不抱任何希望,因此声音小的就像是在自言自语,并且说话的同时就浑浑噩噩地站起身,准备离开办公室。
“也未必……”
三个字把于飞的身体硬生生地拉回到了沙发上面。
“你的课题申请我也看过,虽然数据是粗糙了一点,但是……前景确实也是有的。”
“正好我有个老伙计,他的一个学生最近在研究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据说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很高,你如果愿意进行合作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
“你知道,航空动力领域的实验,时间长成本高,那边的计算机仿真手段,就算达不到他们口头上的精度,但至少周期短也不花什么钱,可以完善一下你的实验数据。”
听到这里的于飞眼前一亮。
“当然没问题!”
第97章 紧急起飞
季院长提到的老伙计,自然就是杜义山。
而老伙计的学生,毫无疑问便是常浩南。
如果搁在平时,这种合作哪怕是跨校进行,也并不算特别复杂,无非是最后成果贡献的排名上会出现一些纠结。
但问题在于,常浩南和姚梦娜两个课题组里面最擅长数值模拟的人,已经跟八三工程高度绑定在一起了。
甚至他们现在就是在处理涡喷14发动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