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当年二人认识之后,他帮助对方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涉及到给运7-200a,也就是如今新舟60更换新机翼的一个项目。
常浩南也是从那个项目开始,真正让杜义山看到了他身上的无限可能,于是才有了被特许加入八三工程的后话。
姚梦娜现在问起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对当年的事情记忆很深。
而栗亚波也给出了跟当年常浩南一样的答案:
“是用偶极子格网法,大展弦比平直翼在结构上可以作为梁式机翼进行分析……”
姚梦娜的目光中带上了几分怀念,也转过头,瞟了常浩南一眼。
然后二人的视线就出现了一瞬间的交汇。
一瞬间后又同时看回到前面。
好在这时候栗亚波还在解释自己的办法,并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怎么想到的这个思路?”
姚梦娜又接着问道。
“因为我记得刘洪波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提到过这种方法……”
栗亚波倒也实诚,没说是自己独立想出来的。
显然,他算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而常浩南,则正好是那个肩膀……
本来,面试到这里,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但姚梦娜却又开口道:
“假如,我是说假如伱没有成为常教授的学生,那你愿不愿意到同一实验室里面其它老师的名下读研?”
栗亚波的面色闪过一瞬间的纠结,但最后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这个时候,旁边的计时器已经发出了倒计时即将结束的滴答声,因此常浩南赶紧打断了好像还意犹未尽的姚梦娜:
“可以了,面试就到这里吧,回去等消息,一个星期之内,我们会联系你的辅导员,把结果告知给你。”
第782章 沪东造船厂的撒手锏
在所有面试结束之后,常浩南最终还是决定把栗亚波招到自己名下。
一来是跟唐林天确认过情况之后,发现小伙子的各方面能力确实很强,二来他也确实比较对常浩南的脾气。
招学生嘛,无非就是三点。
天赋、能力、人品。
都没问题,剩下的就是个眼缘了。
当然,姚梦娜也不是全无收获。
在后面的面试中,她跟一名叫做万川晴的女生聊得非常投机。
后者来自金陵大学理论物理专业,虽然没有像栗亚波那样本科阶段就发过文章,但专业课平均成绩高达恐怖的97.3分,而且还拿过全国物理学竞赛的一等奖,距离进入国际奥赛集训队只有一步之遥。
照理来说,这种潜力巨大的学生,上的还是金陵大学这种理科强校,一般要么出国深造,要么就在本校继续读研了。
但万川晴却想要理科转工科,进入更贴近应用的方向——实际上这也是很大一部分理学专业学生在读研时的选择。
因此才想要申请最近几年名头正盛的京航。
而姚梦娜作为一个新导师,也恰好希望自己能在理论基础层面有所进展。
于是二人的需要恰好互补,堪称一拍即合。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另外两名同学表示愿意在没有被常浩南本人招收的情况下,作为同课题组内其它导师的学生加入火炬实验室。
常浩南保留了他们的简历和申请资料,准备等刘方平和雷志兴过段时间从上沪出差回来之后,再让二人自行决定。
当然,在等待的时间里,这些学生仍然可以继续联系其他学校和导师。
双向选择嘛。
只要没最终确定,都可以养备胎。
虽然只有五个人,但面试还是持续了几乎一整个上午的时间。
当二人经过一番商讨之后最终做出决定时,已经到了接近午饭的时候了。
“没想到啊……”
起了个大早赶到学校的常浩南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让各个关节发出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
“我最开始还以为像咱们这种新课题组加上新老师的组合,学生在最终做决定的时候会比较顾虑呢……”
他自己极其耀眼的经历,固然可以吸引不少人一时冲动之下投简历。
但众所周知,一个好的研究人员,未必就是一个好导师。
因此,常浩南本以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期”之后,学生们的热情会消退一些。
然而事实证明没有。
在前来面试的五个人中,有四个人都表示只要能加入火炬实验室,哪怕换个导师也没问题。
这个比例算是相当夸张了。
“你这就是何不食肉糜了。”
姚梦娜也站起来,把桌上散落开的资料归拢起来装进包里,然后简单把头发扎成了一个长马尾:
“多少课题组都在发愁没钱没项目,研究生拿不出成果毕业,咱这可倒好,校企联合,每年至少几百万的科研经费保底,再加上京城专门给批的地、设备购置和场地建设专项经费,任谁都能看出来至少在几年内既不缺钱也不缺资源,哪怕是院士的课题组,都未必能有这么豪横。”
“更何况,校企联合意味着毕业之后的就业也能多条出路,你当老师的,难道还能看着自己学生饿死不成?”
“就这条件,别说只是让他们换个导师,就算是没有导师,只要能毕业,都有不知道多少人抢破头愿意来。”
被姚梦娜一通解释下来,常浩南想了想,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
毕竟,本来也有很多只管招生不管培养,甚至直接把研究课题丢给学生了事的导师。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导师指点,也大概率不会影响到毕业。
但要是连课题和经费都没有,那可就真没指望了。
……
刘方平和雷志兴并没有让常浩南等太长时间。
面试结束后没几天,二人就赶在进入11月之前回到了京航。
“这就是我之前跟你们提过的那两个学生的简历,回去以后仔细看一下吧。”
常浩南从抽屉里取出两个信封,放在办公桌上:
“我和姚老师前些天已经面试过,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如果你们还有什么想了解的,也可以再打电话过去详细问一下。”
招学生这种事,对于他们俩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以至于一时间还不太能适应这个身份的转变,只是有些茫然地把两个信封收了起来。
而常浩南倒也没急着催促二人做决定,毕竟保留这两份档案本来也只是随手为之。
就算错过了,也可以等着考研成绩出来之后,再从进入面试的学生里面调。
因此,他话锋一转,直接进入正题:
“说说吧,这段时间在沪东那边了解到的情况。”
雷志兴和刘方平对视一眼,还是由前者先开了口:
“使用gas-transport储存系统的液货舱,舱壁绝热层是五层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主膜0.7 mm殷钢板、装珍珠岩粉末厚度约10cm的主木箱、次膜0.7 mm殷钢板、装满珍珠岩粉末厚度约15cm的次木箱、以及一个大约2-3mm厚的树脂层。”
“因为这里面有两层殷瓦钢板,所以相比于只有最内层使用殷瓦钢的technigaz系统,也就是三星海工那边选择的技术路线,整个舱体的厚度、重量还有成本都要更大,这是物理结构的限制,没办法改善。”
“……”
常浩南一边听着雷志兴的描述,一边思索着可行的解决思路。
殷瓦钢层作为厚度很低的金属层,显然不具备隔热能力,但却可以带来更好的气密性。
这样一来一回,gas-transport系统和technigaz系统在运输耗散方面的表现基本不分伯仲。
但后者的舱壁更薄重量更轻,在运输等量lng的前提下,可以把船的排水量做的更小,成本也就更低,这对于船东来说是巨大的优势。
而gas-transport系统双层殷瓦钢带来的结构强度冗余也可以被三星海工方面更加成熟的造船工艺所弥补。
至少是弥补一部分。
这有点类似大型客机。
在航空技术不太发达的年代,跨洋客机被要求必须具有四台发动机,以提供充足的动力备份,防止在飞行过程中因为发动机故障而导致机毁人亡。
但是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双发客机后来也开始被允许执飞越洋航线。
尽管双发在可靠性上仍然低于四发,但微弱的安全性差距已经不足以弥补多两个发动机带来的巨额成本提升了。
因此,到了常浩南重生之前的那段时间,像空客a350和波音787这样的宽体双发客机已经几乎完全取代了波音747和空客a380这样的巨无霸。
但是,对于一些需要绝对可靠性的机型,比如要员专机、核战指挥机、大型加油机,四发平台仍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而在lng船液货舱技术领域,gas-transport系统就相当于四发飞机,technigaz系统就相当于双发飞机。
前者要想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就要想办法取长补短——
一方面尽可能降低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则是想办法发挥自身长处。
而想到这一层,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我的想法是。”
在雷志兴介绍完具体情况之后,常浩南几乎紧接着开了口:
“无论如何,储存容器都不可能完全绝热,所以液化天然气在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蒸发耗散,而在目前的lng船上,这部分气体要么直接被排空或者烧掉,好一点的可以回收一部分进入动力系统,但动力系统的燃气用量太小,没办法全部吃掉这些蒸发气(bog),还是要损失相当一部分。”
“那么,我们可以在液货舱舱壁系统内部,集成一整套蒸发气再液化系统,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甚至接近完全消除运输过程中的蒸发损耗,实现比technigaz系统更高的运输效率。”
“当然,technigaz系统在船体规格,也就是建造成本方面的优势仍然存在,但这样在使用成本上进行一些弥补之后,应该至少可以从gtt集团那边拿到一部分保底订单。”
听着常浩南的思路,雷志兴和刘方平二人一时间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