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704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这句话稍微有点绕,但作为遥感技术专家的李年恒还是很快理解了常浩南的意思:

  “比如荒漠,可以分成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这四种地貌特征,在我们过去的遥感数据中也是不一样的,而你觉得,可以把这四种地貌特征进一步细分?”

  “没错。”

  常浩南肯定道。

  这个时候,旁边的孟震远也插进话来:

  “那就只能让勘探院那边的同志去现场采样,然后再做详细分析了。”

  语气中明显带着兴奋。

  虽然没有如他刚才所想的那样找到矿,但如果常浩南的猜测是真的,那……

  好吧,一时间也想不到有什么现实意义。

  不过至少在地质学领域,绝对能留下今天在场这四个人的名字。

  而且现实意义这东西,很多时候都是在看似无用的研究过程中被发现的。

  万一呢。

  但常浩南却摇了摇头:

  “这张卫星图上有异常特征信号的区域分布很广,不单是在陇原,光靠石油系统的勘探力量恐怕不够。”

  说完他看向李年恒。

  作为遥感任务的负责人,对方肯定免不了跟地质专业的相关单位打交道。

  在专业研究这方面,显然还是他们更专业。

  根本不用他开口,李年恒就已经会了意。

  后者当即从后面叫来一名工作人员:

  “小宋,你马上去联系国土资源部门,让他们协调华夏地质调查局的同志配合我们,对这些点位分别做现地勘探。”

  “全……全做?”

  图上被标记过的点位足有大几十个,被叫来的是一名看上去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显然没见过这种阵势。

  李年恒稍一沉吟,冷静下来之后,也觉得好像动静有点太大,于是选了个折中方案:

  “如果人员和经费实在有限,至少先把陇原东部的黄土高原区,还有蒙省西部阿拉善的沙漠地区给做了,我看这两块提取出来的特征信号更复杂一些。”

  复杂,意味着信息量大。

  反正都是跑一趟,肯定要优先可着这种地方去。

  “在陇原东部,可以让华夏石油的勘探开发研究院派出人手协助他们。”

  常浩南最后补充道。

  “是!”

  工作人员干脆地回答之后,转身一路小跑着离开了大厅。

  “孟教授。”

  常浩南长舒了一口气,重新把目光投回到大屏幕显示的图片上面:

  “咱们的项目,恐怕没那么快结束了。”

第827章 不就是设备嘛,买!

  地质勘探这种活,哪怕在已经获得了精确坐标的情况下,也绝不是个轻松愉快的任务。

  好在如今的技术装备,尤其车辆和直升机配置都比较齐全,在安全性方面还是比较有保障。

  但一个点位真要深挖下去,仍然是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都正常。

  因此,在部署好勘探工作的一些要点之后,常浩南就和孟震远一起回到了京航大学。

  对于他们来说,眼下能做的,就只有等待。

  好在常浩南手头并不缺项目。

  接下来的半个月,除了每天例行关注一下里奇流手术化方式的进展情况之外,就是指导栗亚波进行他的毕业设计。

  其实,一直到春节之前毕设开题的时候,常浩南才知道那個所谓的“1米级全复合材料壳体”具体指的是什么——

  镐飞方面想要给马上就要投入量产的C808客机开发一个全新的发动机短舱。

  就是把发动机固定在机身上的那个东西。

  直径大概1.3米。

  如果成功,那么大概可以给飞机减重约300kg。

  只能说,在技术上确实未来可期。

  但暂时没什么可操作性。

  眼下国内所用的高标号复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成本非常高。

  钛铝合金换成碳纤维省下来的那点重量,哪怕拉长到全寿命周期,都比不上制造过程中多花出去的成本。

  当然,提前研究一下也没什么不好的。

  毕竟以后需要用到类似设计的地方不少。

  长远来看,在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的外壳、大型飞机的机体,乃至于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叶片和机匣这类工作环境不是特别苛刻、损伤概率又相对较低的部位,用碳基复合材料取代传统合金属于大趋势。

  权当做个技术储备了。

  当然,对于一个做毕设的本科生来说,这些都还比较遥远。

  所以常浩南对栗亚波的要求,也就是能设计出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总体方案即可。

  主要是锻炼一下后者利用现有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否则,要是TORCH Multiphysics创造者的学生都玩不转自家老师开发的软件,那说出去确实太丢人了。

  不过,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

  当你不对一件事抱有期待的时候,它往往就能给出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

  ……

  三月末的一天,正当常浩南在回复佩雷尔曼教授询问进度的邮件时,栗亚波突然从办公室探进了一个脑袋:

  “老师,麻烦您来看一下,我这边的模拟结果好像有点奇怪……”

  这年头,有笔记本电脑的学生自然是凤毛麟角,所以常浩南只能跟着栗亚波去学生办公室看看情况。

  说是学生办公室,但现在的火炬实验室学生比老师都少,所以其实就相当于栗亚波一个人独享。

  于是,小伙子干脆把行李从宿舍给搬了过来,开始了007的肝帝生活。

  进门之后,常浩南小心翼翼地绕开一张折叠床,来到了栗亚波的工位旁边。

  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一个中间粗两头细,略显雪茄型的有限元模型。

  正是他设计的发动机短舱总体方案。

  常浩南凑到屏幕跟前,很快看完了有限元计算的结果——

  1999年,也就是去年,一名叫做黄仁勋的硬件工程师,正式创造了“GPU”这个名词。

  实际上,协助CPU进行图形处理的处理器早在80年代就有了雏形。

  但NVIDIA推出的GeForce256却带来了一项划时代的功能。

  实时可编程着色技术。

  TORCH Multiphysics很快就推出了一项免费(不免运费和储存载体的材料费)且可选的功能更新。

  当用户的计算机安装了独立的GPU之后,便可以把有限元计算的结果以图形渲染的形式直接叠加在3D模型表面。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输出一个干巴巴的表格。

  虽然在结果上,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差别。

  但对于人眼来说,前一种办法显然要直观得多。

  因此,常浩南现在只要一打眼就差不多能看出,栗亚波电脑上面的这个设计,已经基本符合镐飞那边提出的项目要求了。

  “这结果看上去好像还行啊……”

  他重新站直身子:

  “你是觉得哪里有奇怪?”

  这个时候,常浩南眼角的余光瞟到了屏幕右下角的注释。

  那里正写着他所选择材料的性质。

  杨氏模量700Gpa……

  他的嘴角狠狠抽了抽。

  都不用看别的参数。

  绝对是T700碳纤维。

  只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T700也就是最近两年才投入商用,而且因为产能上不去,所以单价相当高。

  在一架50吨级的支线小飞机上大量使用这种玩意,怕不是要被用户给打死……

  好在目前还处在设计阶段,反正就练手的标准来看,问题也不大。

  “是这里。”

  栗亚波说着把3D模型不断放大、再放大。

  终于,常浩南发现,屏幕上的碳纤维结构并不是只建模了一层外壳。

  而是由很多个薄层组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7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4/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