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724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常浩南发誓,自己确实是忘了。

  本科毕业三年,按照正常进度,那可不就是硕士的毕业答辩么……

  这整的实在有点尴尬。

  “那……你后面还继续读博么?”

  他赶紧转移话题。

  “肯定要读。”

  周书万也知道常浩南刚才不可能是故意的,稍微调整心态之后点了点头:

  “在航空救生装备这块,咱们国家之前连系统性的研究都少有,前两年跟十一号工程一起引入KD36D弹射座椅之后才算是逐渐发展起来,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歼11系列战斗机使用的是按照K36D图纸100%还原的HTY8,性能自然也和前者一样冠绝世界。

  但弹射座椅需要跟飞机进行适配,所以没办法把HTY8直接搬到其它国产飞机上面。

  战术飞机还好说。

  歼10配套的HTY5在极限弹射速度方面稍逊于HTY8,但至少也算是中规中矩的三代弹射座椅。

  而大型飞机,比如轰6,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甚至还维持着机组成员向下弹射的“光荣传统”。

  所以确如周书万所说,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

  就在二人刚准备结束闲聊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从常浩南身后传来。

  听起来还有些熟悉。

  “常总。”

  常浩南回过头。

  发现是刘高卓。

  十一号工程的总指挥。

  虽然跟常浩南的接触不如负责生产的何明那么多,但彼此之间也算是老熟人了。

  “您这也是被请过来……当答辩评审?”

  按照规定,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中必须有来自其它单位的成员。

  就像常浩南博士论文答辩时,就请来了袁相垭和钱老。

  “主要是来开会,顺便当个评委。”

  说话间,刘高卓也注意到了正在常浩南对面的周书万:

  “诶,好像就是给他来当评审……”

  紧接着又把目光移到常浩南身上:

  “你们……”

  “同学,是同学……”

  “……”

  一番解释之后,刘高卓总算理解了二人之间颇有些复杂的关系。

  “对了常总,有件事情,等会答辩结束之后,我想跟您单独说一下。”

  在走进对面的会议室之前,刘高卓凑到常浩南旁边低声说道。

  后者一愣,旋即点了点头:

  “可以。”

  “不过我这可能时间得长点,你下午四点钟到计算中心找我好了。”

  ……

  栗亚波答辩的过程,堪称一帆风顺。

  并没有发生常浩南替他舌战群儒的情况——

  要是连这点小场面都搞不定,常浩南当初也不可能把他招进来。

  不过,这可就苦了跟栗亚波同组的另外几个人。

  尤其是其中两个同样准备深造的。

  搁在平常,遇到尖锐一点的问题,老师还敢站出来帮着讲两句。

  而现在这个场面……

  三个院士,一个校长,再加一个常浩南。

  瑟瑟发抖.jpg

  总结起来就是——

  答辩答辩,只答不辩,一旦提问,疯狂道歉……

  当然,最后还是都给过了。

  毕竟……

  卡本科生毕业,那简直不是个人。

  而且京航的学生,再怎么划水也还是有个底线的,没有特别天怒人怨的情况出现。

  整个答辩流程结束之后,常浩南先是让唐林天把王元广和黄云伯二人送到了火炬集团的小食堂,而自己则单独回了趟办公室。

  刘高卓正如约等在那里。

  “刘总,您白天说的事情是……”

  二人在两张沙发上分别落座,常浩南开门见山地问道。

  “常总,是这样。”

  刘高卓解释道:

  “按照空军的需求,结合十一号工程改进项目的推进情况,我们准备向空军先期交付6架试生产批次的歼11B战斗机进行小批量领先使用。”

  “那这是好事啊。”

  常浩南给对方填了杯水:

  “无论是飞机本身,还是我们的动力,空军愿意接受小批量试用的话,进度都会快上很多。”

  刘高卓一手端着杯子,另一只手有些难为情地理了理头发:

  “主要是……我们厂想要尽量赶在今年年底之前把这批飞机交出去,但黎明那边的同志表示,到12月份之前,涡扇10A发动机最多只能提供6台,您看这……”

  常浩南懂了。

  这是来跟自己要产能的。

  因为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同时在推进,而两边都需要涡扇10作为动力,导致原本就不太高的产能更加捉襟见肘。

  尤其进入2000年之后,歼10A又一口气新造了03和04两架单座,以及05一架双座原型机,再算上备份,对涡扇10B的需求量一下就提上去了。

  分给A型号的产能自然随之降低。

  “唉……”

  思索半晌之后,常浩南叹了口气,开口回答道:

  “刘总,我直接跟你透个底,整个下半年,涡扇10的总产量顶了天就是10台,十号工程那边三架原型机在造,这就是3台,备份发动机总要留1台,所以这6台涡扇10A的产能,确实已经到头了。”

  “大家都是兄弟单位,我也不可能断了人家十号工程的供嘛……”

  话说到这份上,刘高卓也直到产能分配这块确实已经没辙了,只好试探着问道:

  “那……能不能考虑扩产?”

  常浩南摇头:

  “涡扇10的产能上不去,主要是我当初给涡轮叶片和涡轮盘设计的异型气膜孔确实过于复杂,目前用的电火花-磨粒流联用工艺,工时长不说,后面还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人工处理才能达标,但老师傅又只有那么几位……”

  “不是我不想扩,实在是扩不动啊……”

  由于华夏的高温合金材料不过关,所以为了保证足够的涡轮前温度,不得不给涡扇10的热端部件设计了极为复杂的气膜孔内部结构——

  甚至比上一世华夏用在涡扇15上面的孔型还要复杂。

  毕竟后者作为一台2020年代的发动机,已经可以用上相当先进的高温合金。

  设计难度反而小了不少。

  代价么……就是产能爬坡相当困难。

  从01号原型机的生产到现在,虽然总体工艺改进了好几轮,但因为“老师傅手活”这个决速步骤的存在,总产量愣是没怎么提高。

  在没有前世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常浩南只能一步步摸索着前进。

  而这,也是他当初决定涉足计算材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844章 M88发动机的进化论

  二人陆陆续续地聊了半个来小时,最后刘高卓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现实:

  “这样看来,试生产批次只能等到明年再交付了……”

  除了还没用上相控阵雷达,以及机载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仍然比较有限以外,歼11B几乎已经达到了目前各国正在研制的三代半水平。

  所以刘高卓原本是想着赶在今年结束之前,给空军,当然也是给上级领导送个迎接新世纪的惊喜。

  但这个计划只能延后了。

  “也别太丧气嘛,就算明年年初交付,从时间上看,算是新世纪礼物也完全没问题。”

  常浩南只好宽慰道。

  21世纪是从2001年开始算的,所以只要别拖太长时间,都能说得过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7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24/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