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涡喷14在设计时的目标是一台推重比达到6.5的发动机,但实际情况下按照国军标计算的推重比一直都在6.2-6.3附近。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航空动力现状,倒也没什么不可接受的,只要稳定性过得去就好。
刚刚念出测试条件的工程师正这么寻思着,面前的屏幕上就出现了推力台架所读取到的推力数据。
“让我来看看……”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不断提高,推力曲线最终稳定在了……”
电脑屏幕前面的工程师不由得瞪大了双眼。
“啪嗒——”
他手中的笔掉在地上。
清脆的响声也吸引了附近其他人的目光。
“台架推力……73.5KN!”
加更照例在下午
第105章 最强涡喷!(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2/8)
73.5KN,按照航空动力领域的表达习惯,大概相当于7500kgf(千克力)。
结合改进后涡喷14的1040kg自重,不难计算出这台发动机在海平面状态下的推重比竟然高达7.2。
这个数字甚至让始终维持古井不波的阎忠诚都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不过他最终还是憋住没有笑出声来。
“咳咳——”
“确定能稳住这个推力数据么,没有突破共同工作线吧?”
由于存在之前所说过的“性能余量”,航空发动机是可以通过打鸡血的方式来提高性能的,代价则是寿命降低和可靠性下降。
尤其是对于尚且处在原型机测试阶段的发动机来说,因为还没有在控制系统层面做出限制,所以很容易出现超限工作的情况。
“这个……推力数据目前非常稳定,通用特性曲线数据需要计算一下。”
说话间的功夫,那名一直在观察数据的工程师已经从旁边拿过另外一台笔记本电脑,开始在上面进行数据分析。
常浩南对于这个数字倒是不算特别惊讶,他在完成设计之后进行仿真模拟时,就已经大概算出改进之后的压气机能够提供大概10%水平的性能优化,而实际产品在这个基础上性能再突破一点也很正常。
但已经有几个坐不住,手头又没什么要紧工作的人蠢蠢欲动,想要起身过去围观了。
“稍安勿躁,先把这一轮空中性能试验做完!”
阎忠诚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反应,但从他微微有些颤抖和嘶哑的声音来看,内心也绝不是那般平静。
他当然不是不想庆祝。
实际上,尽管按照标准要求,高空模拟考核试验时应该选择10个左右不同的进口总压状态点进行试验,以对应测试范围内发动机的平均工作状态。
然而这一次要测试的数据只是最普通的海平面推力,在一个状态点如果能把数据稳住,应该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毕竟要模拟的速度段也只不过是0.4-0.6马赫而已。
但过去的几十年中,他实在是经历过太多次失败了。
甚至有过上一秒还处在正常工作状态、看上去性能也十分稳定的发动机,下一秒就突然出现重大事故,以至于原型机完全损毁的情况。
也有过因为设备故障,导致电脑端的实时读数出现差错,等到试验结束才发现是空欢喜一场的时候。
所以在整个试验结束,看到最终输出的正式结果之前,他实在是不敢在精神上有半点松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整个操作室内几乎只能听到高速气流流过叶轮机械时候的啸叫声,和试验指挥的口令声。
“开始调节进口总压,步长6.0kpa,15个测量状态点……”
“最大推力测试完成,调整油门杆位置到最大连续位置……”
“快速调整油门杆,在最大连续和最小加力状态中间进行切换。”
终于当实验进行到这一步时,连常浩南都稍微感到了一丝紧张。
推力瞬变本身是一个单独的试验科目,但实际上在其它测试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同时有所涉及。
就比如现在。
而加力状态下的快速收油,01号原型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诱发的喘振。
好在,无论是发动机的工作声音,还是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数字,都只是出现了一瞬间的波动,然后便恢复了正常。
“关闭加力燃烧室,调整油门杆到中间……”
负责指挥的工程师努力保持着声线的平静。
终于,最后一项飞行慢车状态下的最后一个数据点也完成了记录。
“稳态性能试验,结束……”
随着最后一条口令下达,所有人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操作室最中心的那台设备上来。
长长的坐标纸从专用打印机中被缓缓吐出来。
还不等纸的一端落在地上,就已经被急不可耐的人们取走。
高空台只要启动就是一个吞金兽,对于恨不得从牙缝里抠钱出来的华夏军工人来说,自然不可能奢侈到一次试验只测试一个海平面最大推力。
其它数据也同样重要。
况且所有人都想知道,这台最大推力能到7500kgf的发动机,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综合性能表现。
几乎是与此同时,刚刚用笔记本电脑实时处理数据的那名工程师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开始把整理出来的数据报告和坐标纸上的曲线进行对照。
“哇哦——”
大概过了几分钟,也可能是十几分钟,人群中终于爆发出了第一个声音。
“这竟然是一台……涡喷发动机?”
“这数据,比J79还要厉害吧……”
“太保守了,这个跟J79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性能维度上了……”
随着越来越多记录着数据的坐标纸被打印出来,控制室里面的气氛也变得愈发热烈。
听着手下工程师们的讨论和赞叹,阎忠诚终于松了一口气。
紧握着的双拳缓缓松开,掌心处甚至已经被指甲抠出了几道血印。
终于,最开始报出最大推力数据的那个工程师拿着手中还没来得及装订的检测报告挤出了人群。
“阎总,常博士,这是性能报告,已经对比原始记录进行了数据抽测,没有发现问题。”
阎忠诚把十几页报告平摊在了自己和常浩南面前的桌子上。
然后他就知道了刚刚那些惊叹的来源。
不仅有73.5KN的最大推力。
最大加力状态下的耗油率0.207kg/(N·h)
中间推力48.3KN
中间推力状态下的耗油率0.088kg/(N·h)
总增压比18.6
总空气流量66.4kg/s
……
作为航空动力专家,阎忠诚自然清楚这些数字的意义。
怪不得刚刚有人说这不像是一台涡喷发动机。
典型的第二代涡喷发动机J79,虽然最大加力推力有80KN,但那可是一台1800kg重的庞然大物。
涡喷7/13的仿制原型R11F300,整备质量与涡喷14相近,1100kg,但最大加力推力只有60.3KN。
实际上,不要说是这些老前辈,即便是美军在80年代服役,装备在F/A18战斗机上面的第三代涡扇发动机F404-400,71.2KN加力推力/983kg整备质量的数据也只是跟眼前的涡喷14处在伯仲之间。
如果全方位对比下来,除了由于物理原理限制导致涡喷发动机的油耗实在降不下来,因此在耗油率和效率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之外,经过改进之后的涡喷14完全可以跟F404-400打个平手。
从技术层面评价,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最强涡喷!
请一天假
我自己的课题出了点问题,昨天熬了一夜才解决。
如果中午还能爬起来的话,那么今天的更新放在下(晚)午(上)
但我估计爬起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暂且算请假吧……
第106章 一个月,十二年(我爬起来了)
看着面前的数据报告,和旁边似乎仍然云淡风轻的常浩南,阎忠诚下意识地转过身,装作若无其事地离开了控制室。
他不想让自己的眼泪被太多人看到。
十二年。
昆仑发动机从1984年正式立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对于此前从未有过从头开始成功研制一型航空发动机的华夏航空工业来说,要学的东西、要补的课实在太多了。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可谓命途多舛。
就连阎忠诚自己都已经记不清楚,这十二年里他到底面对过多少个难题。
最开始,涡喷13发动机的3级低压压气机和缩小的“斯贝”发动机的前7级高压压气机组合在一起并不匹配,发动机只要一启动几乎立即就会进入喘振。
他们只好重新设计了压气机第四级,终于让发动机能够正常开始工作。
后来,因为涡喷14的涡轮前温度相较于涡喷13更高,已经远远超出了涡轮叶片本身的承受能力,他们又不得不在高压涡轮上第一次使用了主动气膜冷却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