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也正在对双方联合研制的FC1项目进行谈判,不出意外的话可能会在他们那边生产。”
“不,这还不够。”
常浩南坚定地摇了摇头:
作为一款两国联合研发的型号,尽管枭龙的总体设计几乎完全由华夏方面完成,但仍然免不了从需求端到生产端各方面的扯皮。
原来的历史上枭龙一直到2007年才交付巴方服役,这中间长达十多年的空窗期对于一个空防压力很大的国家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但这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因此常浩南能做的不多。
“枭……呃,FC1或许在理论上可以满足巴方的需要,但是说到底仍然是和幻影2000一个级别的轻型战斗机,从心理和价值层面上并不能跟F16竞争。”
“再加上他们毕竟是拥有过F16战斗机的,所以无论表面上提出什么样的需求,实际上都还是会想要一种能在各种层面上对标F16的产品,比如航程、载弹量还有超视距作战能力之类。”
听到这里,卢育英的面色突然微微变了变,接着用半开玩笑的语气问道:
“你小子不会是准备跟我们抢生意吧?”
一个问题让二人之间的气氛沉默了大概十秒钟。
也不怪他会有这种想法。
毕竟无论是歼7F还是FC1,预计都会是一种使用一台中型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在10吨左右的轻型战斗机,跟F16对比起来存在全方位的差距。
那么,华夏目前有没有一种动力更强、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还能执行超视距作战的出口型飞机呢?
其实是有的。
就是用歼8B换装俄制航电,可以发射R27空空导弹的歼8IIM……
而常浩南最近几个月又一直在给601所方面工作。
所以在卢育英看来,这不就连起来了么?
“不是……我的本意绝对不是这样的。”
常浩南单手扶额摇了摇头。
天地良心,他只是对现在还没发生的事情进行一个总结而已。
1999年,巴方在围绕争议地区实控线的卡吉尔冲突中失利,其空军几乎全程被压制,地面部队也在精确制导弹药的袭击下损失惨重。
进入21世纪之后,印军又开始装备重型多用途战斗机苏30MKI。
如果不去进行任何干涉,那么在2001年,为了实现重返中东的战略,美国将会把之前扣押的一批F16进行升级之后返还给已经火烧眉毛的巴空军。
随后在2006年,后者还会继续采购一批18架F16C/D战斗机以及一些来自中东国家的二手F16,形成总共80架左右的规模。
对于一个中等体量的国家而言,所需要的空军装备终归是有限的。
而F16恰好在21世纪初的关键时刻占据了这个生态位,成为影响巴军方,尤其是空军方面态度的关键筹码。
一直到2022年,足以取代F16的歼10CP才终于进入巴空军服役。
但这个时间无论对于华夏还是****而言,都有些太晚了。
“歼8改到底也是一种二代机,而且还是专攻高空高速截击任务的,对于巴方的吸引力不会比歼7F更强,也代替不了F16。”
常浩南一边解释谨慎地组织着语言:
“就……打个比方,F16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少年时期暗恋许久但没能追求到手的白月光,是过了很多年都放不下的意难平。”
“所以这种时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最好的办法是提供一种F16的平替,让他们把感情转移到这种新装备上面来。”
“从这个角度上讲,别说歼7和歼8,哪怕俄国人卖给他们苏27都不行,跟F16的特征相差太大。”
听完这一席话,卢育英的眼神都变了。
“这得是有故事的人啊……”
站在旁边本来只是吃瓜的姚梦娜更是直接转过头,瞳孔剧震地看向常浩南。
“这个人说起这些事情来头头是道,怎么平时表现的跟个木头差不多?”
不过比喻虽然奇怪,但常浩南的意思并不难懂。
F16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单发、单座、中型、机腹进气、多用途……
这不是巧了么,611所还真就有,或者说马上就要有一种几乎都能对得上的型号。
“你是说……”
卢育英用双手食指在常浩南面前比了个“十”的样子。
后者点了点头。
歼10的综合性能是绝对不会弱于F16C/D的。
即便作为空军主力装备,不可能在服役之后马上把同型号卖出去,但哪怕在航电方面稍有降级,也绝对可以碾压巴空军目前装备过的早期型F16A/B。
要知道后者装备的AN/APG60雷达因为没有连续波照射能力,甚至无法使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只能用AIM9进行视距内战斗。
大不了后面附赠一次中修升级改造业务。
以目前的趋势来看,常浩南非常有自信,可以在几年时间里把华夏的科技实力,尤其是航空技术实力提升一个台阶。
到时候也就没必要对初版技术状态的歼10遮遮掩掩了。
想到这里,常浩南又继续补充了一句:
“这个型号对于巴方来说是绝对主力,装备数量不可能很多,不用担心影响到未来FC1的销量,而且只是军售也不涉及技术转让,但却可以极大地影响到巴方的决策平衡,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
卢育英没怎么犹豫就被常浩南给说服了。
除了后者的想法确实有道理之外,出口第三代中型战斗机的利润也远远不是歼7或者FC1能比的。
当然,这件事情的决策权不在他们两个,甚至也不在华夏航空工业集团。
但作为611所的资深设计师,卢育英完全可以提前做出一些准备。
比如在研发过程中同步开发一种使用1471G雷达的版本,或者对巴空军库存的大量法制弹药进行适配和优化之类。
毕竟,事在人为。
第121章 你晚上有空么?
见到外国代表团的事情只能算是一个插曲。
对于常浩南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继续跟进八三工程。
从之前航空发动机稳定性评价标准的事情可以看出,以他这个开了挂还带着未来视角的情况,最稳妥的路线还是通过发展技术逐步提高自身影响力。
如果不是涡喷14在经过改进之后表现出的卓越性能,建立自主航空工业体系这种事情,科工委层面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下定决心。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八三工程项目组同时维持着三线作战。
一部分人留在涪城,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的全寿命试车等试验科目,顺便协助刘振响一起对航发地面模拟测试标准进行补充和修正。
另一部分人在盛京,负责把410厂新生产出来的两台涡喷14原型机与歼8-3的03号原型机进行适配——在喘振事故发生后不久,这架03号机就转场回到了盛京,准备更换新的动力后再继续试飞。
这项任务的工作量比预期之中要大上不少。
两台新发动机的重量比以前轻了足足二百多公斤,为了配平,601所不得不对几架原型机飞机的机体油箱分布做出小幅度修改。
因此直到常浩南和严成忠一行人从涪城返回盛京的时候,03号原型机的飞发匹配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
与此同时,在624所完成第一阶段地面模拟测试的当天,早已经送往阎良的另一台涡喷14原型机就被挂在试飞院的086号空中测试平台上面,进行了第一次空中平台测试。
相比于高空台,这架由图16改装而来的空中平台可以模拟一些更加真实的工况,是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尽管606所上下对于经过改进之后的涡喷14已经信心满满,但还是需要等到它机试飞结束之后,才能在03号原型机上面正式开始配装测试。
于是在那之前,常浩南的工作也变得轻松了不少,只要抽空去一趟总装车间那边,跟进04和05两架全状态原型机的完工情况就可以。
这正好也是他自己想要的。
尽管在04号原型机第二次首飞的时候就已经来过一次112厂,但他还从未像是去410厂那次一样,到车间里面仔细看过。
……
回到601所之后,常浩南还是决定先休息一晚。
虽然在涪城那边住的是两人一间的招待所,在这个年代条件已经算是不错,但非常不幸,他遇到了一个鼾声很重的室友,加上工作强度很大,因此这段时间都处在轻度的睡眠不足之中。
现在总算回到了自己的单人宿舍,无论如何得把觉给补回来。
不过同行的姚梦娜倒是神采奕奕。
“师弟,你今天晚上有空么?”
二人在楼梯口处分别之前,她开口叫住了正准备掏钥匙开门的常浩南。
“晚上……”
常浩南犹豫了一下。
行程方面自然是没有什么安排的,但却并不是很想出门。
尽管工作起来非常拼命,不过按照后世的习惯性说法,他在本质上算是个很宅的人。
虽然无论如何称不上是社恐,但如果可以的话,一般都会更喜欢呆在家里面。
然而这一瞬间的迟疑看在姚梦娜眼里可就变了意思——
她的本意是想问常浩南要不要一起出去吃个饭。
之前在涪城那边的时候,跟她同住的是一个已经结了婚的女工程师,对方向她介绍了601所附近不少适合两个人吃饭的地方。
但是在刚刚脱口而出那个问题之后,姚梦娜几乎是立即意识到自己说了一句虎狼之词。
什么叫做“晚上有空么”?
这句话根据不同的理解显然可以有很多种意思。
作为一个双商始终在线的女生,姚梦娜平时向来很注重言谈举止。
只不过在面对常浩南的时候,本来灵光的脑子经常会慢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