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995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结果就被华夏给抢了先。

  作为应对,在美国东部时间10月16日傍晚召开的发布会上,nasa向华夏同行表达了明显言不由衷的祝贺之后,也表示会考虑在下一次远征任务中携带相关设备,以向地面展示命运号实验舱或团结号节点舱内部的一些日常情况。

  甚至还计划在nasa的官网页面上单开一个频道,专门展示这一类影像内容。

  应该说,单论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美国毫无疑问是占优的。

  起手就是一个几乎长期持续的项目。

  但明眼人却不难看出,这完全是受到华夏刺激之后的被动行为。

  反倒显得没了格局。

  当然,考虑到眼下美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大家也不可能为了这么个事就马上就倒戈华夏。

  但要说心里一点想法都没有……

  那绝对也是假的。

  至于华夏这边,宣传重点还是放在了航天员和飞船本身上面。

  其实也有记者关注到了那一段画面背后的技术,不过在常浩南的要求之下,最后只是以“天基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的名义,进行了模棱两可,甚至带着些诱导性质的报道。

  主要是全程避免了提及具体通信方式,尽可能让外界认为是一颗传统的同步轨道中继卫星在发挥作用。

  青鸾星座的初衷是为了军用遥感卫星而服务,虽然并不直接担负军事任务,但低调一些总没坏处。

  也是因此,出现在东风航天城的常浩南在接下来几天里谢绝了全部采访,并计划在交接完全部资料之后就回到京城——

  青鸾星座本质上是为一组性能更强、功能也更完整的实践系列卫星做准备。

  现在既然已经证明了中低轨道中继通信这一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那么自然要趁热打铁开启下一步计划。

  尽管争取立项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张维永负责,但关键载荷的技术路线总归是由常浩南提出并全程组织测试。

  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当甩手掌柜。

  另一方面,也是和院士评选的进度有关。

  真要说起来,以常浩南如今的资历、荣誉、乃至人脉,评上任何一个院的院士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谁也挑不出什么理来。

  但朱霖育和林左明还是表示,这个头衔后面牵扯的利益实在太大,就算入选本身没有问题,也难保不会有人因为眼红而跳出来搞事。

  所以,二人才提议让他离开京城“避嫌”。

  但眼下,马上就要进入十月下旬。

  照理来说,2003年度院士增选的第一轮评选结果应该已经敲定了,只是还没来得及最终公布而已。

  只要等到这个名单出来,常浩南也就彻底没了顾虑,可以大大方方地在京城露面。其实就连他自己都有点好奇,最后的入围结果,到底会是科学院,还是工程院……

  ……

  实际上,院士增选的第二轮候选人名单,按惯例应该在10月上旬就公布出来的。

  今年之所以拖延了近半个月还没有动静……

  正是因为常浩南本人。

  十月二十日,京城。

  华夏工程院的一间办公室里,负责主抓本年度评审工作的杜琬祥副院长坐在桌前,面对着眼前的两份名单,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影忽然出现在门外。

  在轻轻敲了两下门,发现没有得到回应之后,干脆径直走了进来。

  直到那人来到自己面前,杜琬祥才猛然反应过来。

  然后赶紧准备起身:

  “徐院长?”

  来人正是工程院院长,徐迪匡院士。

  徐院士摆了摆手示意无妨,接着自顾自地坐到了杜琬祥的对面:

  “老杜,这马上就要十月下旬了……今年第一轮增选评审的结果,怎么还没报到院里面?”

  听对方问起这事,杜琬祥满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还在和科学院那边协调名额问题……”

  这个回答,直接把对面的院长给弄懵了:

  “我们工程院和科学院的院士平行原则上是独立进行,互不干扰……有什么名额需要和他们协调的?”

  杜琬祥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袋:

  “还不是今年杀出来了个天才选手……”

  他说着把两份名单调转过来,同时推到徐迪匡面前。

  后者几乎是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被重点圈出来的名字。

  而且,是在两份名单上同时看到……

  “常教授?”

  徐迪匡深吸一口气,稍稍坐直了身子,脸上也满是纠结:

  “是啊……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杜院士见状,又稍微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介绍道:

  “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那边的意思,是常教授去年才拿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菲尔兹奖,于情于理不可能不给一个院士头衔……”

  “但咱们这边,常教授也获得了辽省科协、京城科协、航空动力集团、还有六位资深院士的联合提名,加上他手里还拿着三个国家级奖项,又对我国航空技术事业做出了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也完全没有不通过的道理……”

  “……”

  一番话下来,徐迪匡的表情更加拧巴了。

  要知道,华夏工程院才建立不到10年,眼下正是急需获取认可的阶段。

  就算不考虑这些提名人和提名单位的背景,单单从常浩南本人的能力和贡献出发,他作为院长,也希望能够把工程院院士的头衔发给对方。

  只能说,有些人,是需要一个院士名号来证明自己。

  但还有些人,则是必须得给一个院士的帽子,才能证明这套评选体系的权威性。

  可是话说回来,徐迪匡十分清楚。

  如果一定要在两院中间做二选一,那大多数人恐怕都会选择历史底蕴更深的科学院……

  “想不到啊……”

  思索无果之下,他只好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院士头衔,竟然还有不知道该怎么发出去的一天……”

第1104章 评院士还能服从调剂?

  当然,徐迪匡也就是随口自嘲一番。

  工程院2003年增选名额只有70个,而初步通过第一轮评审的候选人就有170位。

  发不出去,肯定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要想发给特定的人,可能确实需要一些操作。

  “徐院长,您说……”

  在一段令人感到有些压抑的沉默过后,还是杜琬祥首先开了口。

  只是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犹豫:

  “有没有可能跟科学院那边协调一下,让常教授不用非得二选一?”

  “嗯?!”

  这个思路,确实有些异想天开。

  原本靠在椅背上的徐迪匡瞬间就坐直了身子,双眼直直地盯着杜琬祥:

  “怎么可……”

  然而,还没等他把下意识说出口的回答说完,声音便戛然而止。

  紧接着,便改口成了:

  “让我想想……”

  徐迪匡重新恢复了刚才的姿势,出神地望着天花板,一只手还在椅子扶手上有节奏地敲击着。

  虽然没有马上给出回答,但看态度显然已经有所松动。

  而同样看出这一点的杜琬祥当即趁热打铁:

  “其实我特地查过,上级的规定是,已经有两院之一院士称号的,原则上不再参与另一个机构的评选,但常教授是在同一年同时参选,并不在这项规定的限制范围内……”

  这一点,其实也是朱霖育最开始的想法——

  钻个规定上的空子,以集团名义把常浩南送进工程院。

  二人倒算是不谋而合了。

  不过,徐迪匡却直接一抬手,打断了对方的话:

  “老杜,上级规定的本意是想要让我们两边体现出足够的区分度……你说的情况我当然知道,但明显属于规定中的漏洞……”

  作为院长,他的想法要比杜琬祥和朱霖育都周密很多——

  上级并不蠢。

  玩文字游戏卡bug,就算这次能成功,长远来看也不会是什么好事情。

  但刚才这一番建议,确实也对徐迪匡有所启发。

  因此,稍作停顿之后,他又话锋一转:

  “倒不是说漏洞不可以利用,但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要素,我们至少需要一些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做基础,才能给上级单位一个合理的解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9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5/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