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_分节阅读_第130节
小说作者:南柯一凉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12 MB   上传时间:2025-11-06 12:15:58

  “是嘛,终于要举办了。”

  方言接过另一份《文艺报》,仔细翻阅。

  在1980年代初期的华夏文坛,文学评奖主要为由作协、文联举办的各类“政fu奖”,比如优秀短篇奖,全国优秀中篇奖,也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中篇评奖活动。

  “评选的范围是从77年到80年的作品。”

  田增翔指了指公示专栏,“瞧瞧,你的《暗战》已经进了初选名单。”

  方言从上到下,扫了一眼。

  自己的《暗战》排在初选名单的第一名。

  随后从上到下,依次是王朦的《蝴蝶》、谌蓉的《人到中年》、古桦的《芙蓉镇》、蒋紫龙的《开拓者》、冯骥材的《啊!》、陆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大部分入围的作家,都跟方小将有一腿!

  扫到最后一名,不免意外道:“这個《土壤》,为什么会有两名作者?”

  “这种叫联合作者,两位或多位作者共同对一篇的创作,在学术上很常见。”

  田增翔咂摸着嘴,“倒是在文学作品上比较少见。”

  “评判标准跟优秀短篇一样,按照群众反映推荐票数和评委意见……”

  方言阅读着奖项细节,不禁在想茅盾文学奖不知道什么时候成立。

  聊了会儿天,田增翔忽然想了起来。

  前些天,《燕京文学》的王朦来电找他,刚巧撞上方言出差去杭城,参加金鸡奖。

  “他让伱回来以后,给他回个电话。”

  他提醒说:“听语气,事儿还挺大的。”

  “我知道了。”

  方言下了楼,拔通《燕京文学》编辑部的电话,不一会儿,里面传来王朦的声音:

  “岩子,恭喜你啊!”

  “《暗战》入围了首届优秀中篇奖。”

  “王老师,咱们是同喜,同喜。”

  方言道:“也恭喜您的《蝴蝶》入围。”

  “哈哈哈!”

  两人在电话里放声大笑,相互寒暄了几句。

  “我们之间就不说车轱辘话了。”

  王朦率先收敛笑意,开门见山道:“这次找你,主要是代表《燕京文学》向你约稿。”

  “您放心,下篇稿子肯定投给咱娘家。”

  方言早就做好了还债的准备。

  “要登在《燕京文学》的这篇稿子,不是一般的稿子。”王朦强调说,“是特约稿。”

  “特约稿?!”

  方言心里一惊。

  所谓特约稿,就是约请特定的作者撰写某一特定内容的稿子,相当于命题式作文。

  “没错,在创作上有不少要求。”

  王朦如实相告。

  方言一听,竟然就是前些天火车邮局上的女邮递员说的,而且内容大差不差。

  铁道、医疗、邮电、钢铁、机械、林业等系统,准备和文联、作协以及其他文学团体,联合发起来一个文学创作活动,对象可以是列车员、钢铁工人、医生护士、邮递员……

  听他说自己了解这件事,王朦不免意外道:“岩子,你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说来也巧。”

  方言详细地说出来龙去脉。

  “这的的确确是太巧了。”

  王朦认真道:“这种文学创作任务,建国以来一直都有,一般每隔几年,全国各地的作协、文联会指派出优秀的专业作家去完成,只是在那段时期中断了,所以,这一次是文艺界复苏以来的头一次大型的集体创作活动。”

  方言恍然大悟道:“怪不得都那么重视。”

  王朦说:“不是重视,而是高度重视,这一回重大的文学创作任务,你我都要参加。”

  方言心里暗道了声“果然”,国jia给专业作家这么高的工资待遇,肯定不会是白养着。

  这一回是自己当专业作家的第一个任务。

  “当然,这种任务不是强制性摊派,作家可以拒绝。”

  王朦话锋一转,“不过,这项为广大劳动者创作的任务,不仅仅是专业作家的本职工作,也是我们当作家的重大责任。”

  方言默默听着,他在电话里越说越激动。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都是劳动人民的一份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我们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添砖加瓦,钢铁、医疗、邮电、煤矿,等等,而我们作家的职责,就是在文学工地的第一线劳动。”

  王朦斩钉截铁地说:“为这些一心奉献的劳动者记录、书写和讴歌。”

  “王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

  方言毫不犹豫地接下任务,后天到燕京作协开会,了解具体的细节,比如截稿日期。

  “好!”

  王朦语气里透着满意,“不只是我,丁铃先生、汪老、李老他们对你的作品也寄予厚望,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会提供能提供的所有帮助。”

  “您别这么说,越说,我越有压力。”

  “伟人说过,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我不敢保证什么,我只能说,我会尽全力不辜负你们的期待。”

  方言心里非常清楚,这一次为劳动者创作的活动,算是文坛复兴以来的一次盛举。

  全国文学界,估计都会被调动起来了。

  毕竟,社会各行各业各系统都卷入其中,正是文艺界大放异彩的时刻。

  《燕京文学》是燕京文联旗下的期刊,而自己又是燕京作协的专业作家。

  这一次,方小将既代表燕京文联,也代表燕京作协,以御林军的名义,跟陕军、湘军、直军、奉军等全国文学新军,来个以文会战。

  小将!出击!

第118章 一切尽在掌握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一大清早,收音机里就播着《在希望的田野上》。

  方言吃完早饭,伸了伸懒腰,难得的星期天,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创作上。

  昨天下午,第一次参加燕京作协的小型交流会,把这回的创作任务了解得七七八八。

  医疗、邮电、钢铁、纺织、厂矿……

  各行各业,各种领域,各个职业,自由选择,不受限制,篇幅字数也没有硬性的要求。

  就连时间上,也相当宽松,最迟可以在年底发表,任务没完成,也没有硬性的惩罚。

  “呼~”

  方言吹了下漂着两枚大枣的高碎热茶。

  视线,慢慢地落在桌子上的一页页纸。

  上面密密麻麻地罗列着相关领域的作品。

  比如钢铁,《钢的琴》、《漫长的季节》、《钢铁意志》、《钢铁年代》……

  跟职业、职场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的确不少。

  但是关于80年代初的,却不多见,而且还得是正面典型。

  于是,不得不把范围放大到国外的作品。

  比如高仓健、广末凉子的《铁道员》,讲的是一个默默在车站工作了一辈子的铁道员,这部电影因为主演的是高仓健,才会留意。

  毕竟,高仓健是八十年代在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日本男演员。

  76年引进的《追捕》,一经公映,立刻造成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

  写完关于“铁路”的作品,下一个轮到邮电,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那位女邮递员。

  “邮递员有什么呢?”

  方言不急不慢地喝了口茶。

  突然间,屋外传来方红响亮的声音:

  “岩子,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出发了!”

  “来了。”

  方言看了眼梅花表,走出了房间。

  就见方燕穿着布拉吉连衣裙,小手被穿牛仔裤的方红牵着,两人都戴着卡西欧电子表。

  “你干嘛非要让姐穿这一身?”

  方红疑惑不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94页  当前第1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0/7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