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南柯一凉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12 MB   上传时间:2025-11-06 12:15:58

  为了萝卜而开会!

第151章 先天美食圣体

  “方老师,有您的信件!”

  小胡推着二八大杠,站在老槐树下。

  不一会儿,方言从院里走出来,看到他一身墨绿色的邮递员制服,露出微笑道:

  “胡师傅退休了?”

  “嗯,年后我顶的班。”

  小胡语气里透着感激,“这都多亏了方老师,看完您的,我才能想通,谢谢您!”

  “你自己能想通就好。”

  方言接过了他递来的一摞信。

  小胡眼里充满期待,“等《那山那人那狗》出了单行本,我一定买两本给我和我爸,到时候您能不能给我们签个名?”

  “当然没问题。”

  方言答应下来,然后和他挥手道别。

  回到屋里,一封一封地拆开看。

  信的内容,简直是五花八门。

  有的质问自己,明明叫《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文章里没有自己家乡的美食。

  有的是因为各种原因而留在异乡的知青,在看完《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没有流口水,而是流眼泪,故乡的味道已经很多年没尝到。

  家乡的美食,其实就是一种乡愁。

  也有的,是全国各地国营饭店的邀请函。

  对他的敬称,除了“方老师”以外,还有“美食家”、“大吃家”、“美食品鉴家”……

  不过可惜,没有看到“食神”的称呼。

  虽然称呼大不一样,但目的基本相同,请他到当地吃饭,车马、住宿费这些统统全包。

  只有一个小小的条件,就是给他们本地的美食,或者就餐的餐馆,写一个美食散文。

  水平跟《舌尖上的中国》差不多就好。

  方言万万没想到,在80年代初,还可以当一个美食探店“博主”?真的是盖了帽儿了!

  自己这算不算是美食探店的至圣先师?

  就在浮想联翩的时候,屋外传来声音:

  “哥!哥!”

  方燕拿着《燕京文学》,一路狂奔,跑到哥哥的面前,“你瞒我,瞒得好苦啊。”

  “瞒你什么了?”

  方言放下信封。

  “你竟然一個人吃了这么多好吃的!”

  方燕委屈巴巴,“怎么也不带我一个?”

  “我吃是为了创作,寻找灵感,你以为谁都跟你这个小馋猫似的,整天都惦记着吃。”

  方言轻轻地弹了下她的额头。

  方燕抱住他的手臂,“哥,你能不能带我去吃顿好吃的?”边摇晃,边撒娇,“求你了,哥,《舌尖上的中国》,看得快把我馋死了。”

  方言笑而不语,静静看着。

  方燕眼巴巴望着,“小雅姐说我现在的成绩,考上117中没问题,只要再进步一丢丢,冲刺到2中不是梦!我现在每天都很认真复习,特别需要好吃的来补充营养,补补脑子!”

  “别贫嘴了,可以带伱去吃好吃的。”

  小妹这些天的努力,方言看在眼里。

  “哥,你最好了!”

  方燕眼里冒出“bulingbuling”的光。

  …………

  两人趁着休息日,中午出去搓一顿。

  结果没料到,跟自己抱着同样想法的不再少数,四九城的饭庄,基本上人满为患。

  这种爆满的场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发表之后,不只是《文艺报》、《文学报》等报纸加以评论,燕京各区的馆办报纸更是推出了关于美食的专栏。

  西城的《蒲公英》、东城的《钟鼓楼》,朝阳的《芳草地》,海淀的《枫叶》,彼此非常默契,只转载《舌尖上的中国》里提及它们这一带美食的散文,同时补充了文章里没有的。

  一下子,燕京就出现了类似“淄博烧烤”的火爆场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就不必说了。

  就连八大楼里几个刚刚复业的餐馆,也是一个空位也没有,所有人无不感激一个人。

  那就是方老师!

  然而他本人此时正在四处找馆子,常去的都满座了,简直是“作茧自缚”。

  好在理发的时候,从靖大爷那里知道,他有个老主顾开了家地道的牛肚店。

  苍蝇馆子,由刘大爷一家经营着。

  因为念及跟靖大爷的交情,直接在后厨搞了个VIP座位,方言跟着靖大爷沾过几回光,也就慢慢跟刘大爷熟络起来。

  “方老师!!”

  “您这生意瞧着红火啊。”

  “托您的福,托您的福。”

  刘大爷说多亏了《舌尖上的中国》提到他们“爆肚刘”,现在生意好得不能再好了。

  方言问:“那还有座儿嘛?”

  “换别人没有,您和老靖就有!”

  刘大爷把他们引向后厨的专座。

  穿过过道,就听到一桌的食客聊了起来。

  “爆肚儿分为葱爆、油爆、汤爆三种。”

  “这家专门做的是汤爆……”

  “要想好吃,关键在‘爆’上。”

  “爆的时间要恰到好处,鲜、嫩、脆、爽口,缺一不可。”

  “吃的时候也讲究个顺序,原则就是‘先鲜,再脆,最后嫩’,不然就不地道了!”

  “………”

  顺着声音望去,方言越瞧,越觉得说话的那人眼熟,这不在烤肉宛遇到的那个哥们嘛。

  只见他正在和他的朋友们,边吃着爆肚,边侃侃而谈。

  “没想到吃个爆肚儿,还有这么多讲究啊?”

  “那可不!几盘爆肚儿下肚,然后冲上碗爆肚儿的清汤,原汤化原食,再吃上一个刚出炉的芝麻小烧饼,这叫一个美啊,按《舌尖上的中国》讲的,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没错,就是方老师写的这味儿。”

  “方老师他真不愧是个老饕啊!”

  “谁说不是呢,燕京城里恐怕也找不到几个比他更懂吃的大吃家。”

  听了一路,方燕只觉得嘴巴馋,肚子饿,迫不及待地跑到后厨坐好。

  “别急,先调料。”

  方言耐心地说:“吃爆肚儿的料要清淡,好的芝麻酱,加上些酱油、米醋、老蒜泥、姜末儿,还有最后一味注入灵魂的香菜。”

  扫了一眼桌面,“刘大爷,香菜呢?”

  “在这儿,都给您搁这里。”

  刘大爷的儿子端来一大碗。

  方燕看到热气腾腾的爆肚儿上桌,急得抓耳挠腮,当哥哥把调料递过来的时候,整个人就像饿死鬼附体一样,两眼冒着绿光,就着小饼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方言笑了笑,“慢点吃。”

  “哥,再来一,不,再来两盘!”

  方燕把脸吃的鼓鼓囊囊。

  方言说:“你都吃两大盘,吃忒多了啊。”

  方燕喝了口清汤,笑眼弯弯,“不多,一点儿也不多,真的是太好吃了。”

  “吃美了吧?”

  方言看她点点头,“这顿可不能白吃,接下来要好好复习,争取进步知道嘛!”

  ………………

  兄妹俩人风卷残云般地消灭了7大盘,吃饱喝足了才回家。

  第二天,方言一如既往地去上班,从门房董大爷那里拎走满满一篮子的信。

  办公室里,田增翔抬头望去:“岩子,中午这顿准备上哪儿解决啊?”

  方言道:“食堂呗。”

  “那晚饭又到哪儿吃去?”

  田增翔又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94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7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