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_分节阅读_第380节
小说作者:南柯一凉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12 MB   上传时间:2025-11-06 12:15:58

  “对啊,这最关键的一个理由啊,就是跟铁生约好了一起去陕北。”

  方言道:“去看清平湾,去以文会友,去找陆遥、贾平洼、莫伸他们踢足球……”

  龚樰瞪大双眼,“慢着,慢着,铁生踢足球?”

  “没错,他是我们队的御用守门员,你想有他守门,谁还敢用力踢啊。”

  方言半开玩笑地说起和石铁生、蒋紫龙踢足球的往事。

  “你们也太坏了!”龚樰白了眼,“铁生的脾气真好,都这样了,还不生气。”

  方言收敛笑意,一脸严肃道:“铁生是个内心强大的人,一般人遭受过那样的苦难,或多或少会对世界产生畸形的价值观,而铁生是一个没有恶意的人,他什么怨言都没有,对世界充满了爱。”

  龚樰靠在他的肩上,“是啊,我看他笔下的散文,从来都没有抱怨,只有朴实和美好。”

  “所以啊,身为好朋友,咱得带他出去兜兜风。”方言玩味道:“你肯定不知道,他在陕北有个通了5年信的女笔友。”

  “真哒?!”

  “也是一家杂志的编辑,铁生对她啊,一直是想见又不敢见,当真是薛定谔之爱啊。”

  “什么‘薛定谔之爱’,又乱说。”龚樰提醒道,“还有,你可别乱来啊。”

  “这你就放心吧。”

  方言露出神秘的笑容,“趁着时间还早,我们再做几道数学题吧。”

  ………………

  等神清气爽地来到人文社上班时,编辑部里围满了人,竞相传阅着报纸。

  “方老师,您来得正好!”

  朱伟一开口,瞬间一双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方言看。

  方言道:“怎么了这是?”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朱伟把报纸递了过去。

  方言定睛一瞧,就见《人民报》以“任仲平”的名义,给自己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做出了重要的评论,尤其是文章里频频出现的那一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岩子,还有一个好消息。”

  陈晓曼转达了个小道消息.

  方言又惊又喜。

  可以预见到的是,舆论很快就会一边倒!

  支持科幻文学的振兴的声音,会占据上风!

  伴随着《科幻世界》的销量见涨,突破20万册,科幻文学杂志也即将迎来一波小小的复刊热潮。

  之前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停办的科幻期刊或许能重见天日!

  如此一来,自己没准能担得上一句,“天不生方小将,华夏科幻文学万古如长夜!”

  “你看,报纸上原先反对你的都没声儿了。”陈晓曼瞥了眼吕书友、于德利他们。

  “这真是好事一桩,值得庆祝,值得庆祝!”

  方言大手一挥,豪爽地邀请众人去东来顺搓一顿火锅。

  “你先别急。”

  陈晓曼招呼朱伟去拿稿子,“有个叫‘王硕’的燕京作家,指名道姓要让你来看看。”

  “这人还怪有意思的。”

  朱伟边拉开抽屉,边说,王硕本来是向《十月》投稿,但听说方老师已经借调来《人民文学》,就立马改了主意,亲自把稿子送到编辑部来,只可惜他那会儿正在蓉城出差。

  方言笑道:“他的处女作,就是在我的指导下发表的,叫《海鸥的故事》。”

  “怪不得他非要让您来负责!”

  朱伟赶紧把稿子呈了上去。

  方言摆了摆手,“不行,燕京不属于我的分工范围之内,还是交给刘老师和王扶吧。”

  “就是剑青让我们交给你的。”

  陈晓曼压低声音说。

  方言不免吃惊,一问才知,完全就是王朦和刘剑青属意的。

  本来刘剑青就想把京津地区划拨给自己,但是自己已经身兼陕北、川蜀、粤东、桂西等地,再兼祧个京津,难免会引起吕书友、于德利这帮老人的不满,于是偷偷地曲线救国。

  把负责京津地区的王扶和陈晓曼,统统安排到方言身边,协助和配合工作。

  那么,一旦涉及组稿、约稿、改稿等工作,就自然要看他这个直接领导的意见。

  想清楚这些以后,不得不佩服起王朦和刘剑青的智慧。

  “所以啊,京津地区也归你管。”

  陈晓曼笑道:“吕主任,是不是这个理儿?”

  吕书友也跟着笑了起来,“是啊,能者多劳,方老师年轻能耐大,理应要多加加担子。”

  无视掉话里的阴阳怪气,方言把注意力放在王硕的上。

  写在第一行的标题,是《空中小姐》……

第335章 京味小说

  “空姐和海军复员战士的爱情题材,倒是不多见。”

  方言一页接一页地翻着。

  “是啊,我还是头回见写空姐的。”

  朱伟颇有兴趣。

  毕竟,空姐这个职业,在读者和编辑眼里有一种神秘感,而且跟海军复员战士的爱情故事,真切感人,肯定能讨广大读者的喜欢。

  “胡闹!”

  吕书友鼻子里冷哼一声,“虽然这种题材确实新鲜,但爱情终究是爱情,格调不高,也没有任何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怎么能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呢?”

  “吕主任说得对,这样的通俗文学难登大雅之堂,何况是登在《人民文学》呢?”

  于德利语气里充满着不屑。

  “话可不能这么说!”

  王扶认真道:“我们以往发表的大多数作品,对象主要集中在农民、工人、知青,但对退伍军人,还有空中小姐这些当代青年的题材,还是太少了,我觉得要予以重视。”

  陈晓曼抱着类似的看法,转头看向方言:

  “岩子,你怎么看?”

  “虽然王硕这篇是个野路子,但在内容和叙事上都有不小的新意。”

  方言环顾四周。

  吕书友皱了皱眉,“新意?我读了两三遍,还真没看出这里面有什么创新之处。”

  于德利点头附和,“我也没有看出来,还望方老师指教指教。”

  方言道:“王硕运用了大量使用燕京口语化的方言、俚语,让整部带着股京味。”

  “没错,是有股子京味。”

  朱伟拍了下手,“我看《骆驼祥子》、《茶馆》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胡说!”

  吕书友吹胡子瞪眼,王硕什么档次?也配拿来跟老舍先生作比较!

  “吕主任别生气,确实比不了,老舍先生抓住的是燕京文化的魂,而王硕仅仅是形。”

  方言站了出来,打了个圆场。

  见朱伟缩了缩头,王扶倒是更感兴趣:“方主任,你说的这个‘魂’和‘形’,何解?”

  方言耐心地解释:“老舍先生作品里有很多燕京的元素,但他更多的是把燕京作为一个背景和地域,来展现华夏近代的社会和历史变化,而王硕就不一样,他是发挥出了燕京语言文化的特点。”

  此话一出,众人无不好奇,纷纷求解。

  “那就是‘侃’!”

  方言笑着说,如今的燕京人里,有一部分就像王硕一样,带着股“痞子味”和“浪荡味”。

  相比于老舍先生的老燕京腔调,明显是一种新燕京口语,新燕京的腔调,自然也是一种新京味。

  “新京味?!”

  听到这个词,吕书友、陈晓曼等人先是一惊,然后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不错,《空中小姐》用新燕京口语写作,可以看成是对传统老燕京语言的继承和发扬。”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所以我觉得,这部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差点忘了,方主任您是民族地域文化的倡导者,对这类京味肯定会青睐有加。”

  于德利眼里闪烁着复杂的光。

  吕书友面色凝重,“既然方主任看好这种新京味,我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不过我还是想提醒一句,就算这‘京味’和新颖,但未必就符合我们《人民文学》一贯的选稿标准。”

  你在教我做事?

  方言一脸严肃,“《人民文学》最重要的评判标准,那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于德利和吕书友面面相觑。

  不等他们开口,掌声哗哗地响了起来,朱伟、陈晓曼她们鼓起了掌,叫好声不断。

  “朱伟,你去联系下王硕,让他明早来人文社。”方言咧嘴发笑道:“既然他坚持要我改稿,那我必须当面见一见他。”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94页  当前第3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0/7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