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_分节阅读_第449节
小说作者:南柯一凉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12 MB   上传时间:2025-11-06 12:15:58

  “不是开玩笑,只要你继续写下去,保持这种通俗,而不是媚俗、恶俗、庸俗,就有机会。”

  方言多勉励了几句,就差喊出“你有大帝之资”。

  “有这句话,我一定会好好努力!”

  海晏脸上如一汪水似的,两只小眼睛里却精光闪烁。

  方言突然来了一句:“这个,有没有想过改编成电视剧?”

  海晏瞬间心跳了几下,“可以吗!”

  “这部有这个潜力,不过眼下当务之急,是争取把改好,发表出去。”

  方言熟练地画起了大饼,反正又不要钱。

  海晏的心理,被摸得透透的,毕竟只要剧火了,原作者也就火了。

  那以后的路途,像作协什么的,都不是妄想。

  ………………

  第二天,从燕京通往杭城的列车开始开动。

  “哐当哐当。”

  火车的硬卧车厢里不停地颠簸,方言睡在石铁生的上铺,对面是钟阿城和王硕几人。

  “方老师,这次半个月的工夫,《推理世界》的销量已经超过33万册了。”

  “《科幻世界》的杨主编说,出版社每天都能收几十封来信,不是订阅期刊的信或者函,就是读者的催稿信,催促我们赶紧发行第二期的《推理世界》,都期待《大宋提刑官宋慈》后续的内容。”

  “……”

  听着王硕这几个兼职《推理世界》编辑的好消息,方言把头转向石铁生: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吗?比如说一些推理的稿子?”

  “有!不过数量不算多,只有四部,一篇中篇,三部短篇,质量说不上有多好。”

  石铁生如实地汇报投稿的情况。

  “毕竟国内一直没有给推理作家提供稳定的发表展示的窗口。”

  方言笑了笑:“人才这种东西,不可能一下子就冒出来,还得慢慢地培养。”

  “可不是嘛!”

  王硕道:“报纸上都说了,咱们这算是开了国内推理文学的先河了。”说着剥开花生,“杨主编跟我讲,现在不少出版社盯上推理这块肥肉,蠢蠢欲动,都想创办本像《推理世界》的杂志。”

  “推理的土壤有了,就等着推理作家的苗子们成长了。”

  方言再三强调,但凡遇到个天赋不错的,稿费上可以适当放宽,不过版权务必抓紧。

  “好,不过方老师,买他们的版权……是不是太亏了,他们的版权也值得买吗?”

  王硕、钟阿城等人点了点头。

  方言道:“确实不值得,就当干金买马骨,只有足够多的利益,才能让更多人去写推理。”

  “方老师真的是太替华夏文学着想了!”

  王硕忍不住感慨了一句,虽然这份高稿费,也是有附带的条件。

  那便是写着优先签约条款的合同,版权必须优先交给《推理世界》来代理,如果违反合同的话,就将版权自动地归于《推理世界》,比如私下交易,出售版权,就属于违反合同。

  作为回报,《推理世界》编辑部就会充当中间人,积极地把版权推销给各大电视台和电影厂。

  “好,往后每部要发表的推理,和比较优秀的投稿,记得都提前拿给我看。”

  方言道:“我要亲自审核。”

  “没问题。”

  王硕作为上辈子第一批文化个体户,有着非同一般的商业嗅觉。

  在方老师几句话的工夫里,察觉到“版权”或许是一个隐藏着巨大利润的玩意儿。

  且不说其他杂七杂八的改编权,单单就是电视剧、电影的稿费,那也就是一笔可观的收益!

  不过,他只在第两层,而方言则在第五层。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方可以培养出巨大的读者群体,等待电影、电视剧走入华人千家万户的时候,当年读的群体,就将为版权的赋予巨大价值。

  到时候,谁能创作出第一批出品作品,谁能牢牢抓住第一批用户群,谁就是未来的一代文豪,谁能够抓住第一批作品版权,谁就是未来的文娱巨头,而现如今,正是大好的机会。

  “岩子,还有一件事。”

  石铁生提醒说,编辑部还收到不少其他报社的转载申请函,希望能在自家报纸上连载《大宋提刑官宋慈》,开出的稿费价格也是五花八门,大报给的是规定的最高标准,小报则大多在10元上下。

  “这个不急,等我们从杭城回来再定。”

  方言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那读者来信,你打算怎么处理?”

  石铁生说,别说回复,就是看也来不及看。

  “这些信,还是按我的老规矩办。”

  方言把这些信都打包,存放到自己空置的四合院里。

  王硕眼里流露出羡慕之色,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方老师一样阔气!

  阔气到拿几进出的大宅门,专门来当读者来信的仓库,大作家当如是也!

  ………………

  抵达杭城的时候,受邀参会的作家们陆陆续续地也到了。

  冀北、陕北、湘南、豫南、粤东、川蜀、沪市、甘陇……

  五湖四海,齐聚一堂。

  虽然是《人民文学》和《收获》合办,但经费预算依然有限,不单单会议的伙食相当简单,这栋称之为“将军楼”的疗养院,住宿条件也相当简陋,有二人一间,也有三人一间。

  好在参会的作家、编辑和评论家们并不计较,也无怨言,三三两两地凑合着住一间。

  “这两位就是湘军的领头人,韩少恭和古桦。”

  “古桦,少恭,我来给你们介绍,他就是你们一直很想见的钟阿城,《棋王》的作者。”

  方言给双方互相引荐,“那位呢,是最近靠‘新京味’冒头的王硕。”

  “你好,你好!”

  “幸会,幸会!”

  两路人马,在疗养院的走廊里打着招呼,脸上洋溢着热情。

  韩少恭对着钟阿城:“我很早就知道你,读过你的《棋王》,这回才算见着你真人。”

  钟阿城有些腼腆,不愿谈论自己:“你和古桦同志写的也很不错,我都看了。”

  韩少恭喜出望外,“好像有一阵子没见你有新作了。”

  钟阿城突然狡黠地一笑:“不好写呀。”

  韩少恭、古桦等人面面相觑:“怎么会呢?”

  钟阿城正经起来,而且胸有成竹:“这就好比跳高,我的面前横着你们这道‘湘楚文学’的标杆,我要越过它才行!”

  “不敢,可不敢当什么标杆。”

  韩少恭道:“在这个楼里,比我们当得起标杆的大有人在啊。”

  “可不是嘛,就不提阿城兄的《棋王》了。”

  古桦摆摆手,“你看那位冯骥材,他的津门俗世奇人系列就了不得,还有边上的郑万隆,‘异乡异闻’系列同样是不落下风,这两位都是北方的,再说南方的,你瞧瞧那人,叫‘李杭育’。”

  “嘶!”

  钟阿城倒吸了口冷气,“这人我听方老师讲过,他的‘葛川江’系列,可是寻根文学的先声。”

  “你再瞧瞧粤东的那几位……”

  韩少恭环顾四周,指指点点,“还有正跟岩子聊天的贾平洼,他的商州故事意蕴十足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虽然寻根文学的分支有这么多,都有成为寻根文学标杆的可能,但真正能称之为标杆的,恐怕在场的其他人,包括你我都不合适,只要组织这场会议的岩子,才配得上。”

  古桦斩钉截铁道:“不知道你同不同意我这个看法?”

  钟阿城想也不想,脱口而出,“这是自然!没有人能比方老师更称得上寻根文学的标杆了!”

  说话间,他们和走廊里其他人一样,把目光纷纷地投向正在忙于招待的方言身上。

  与会的代表大多数都在今天下午抵达,正好能赶上晚上这顿隆重的欢迎宴会。

  就在知味观,由《西湖》杂志做东,略尽地主之谊。

  王硕和钟阿城满脸兴奋,一开始还放不开手脚,但几杯黄汤下肚以后,整个人开始放飞自我。

  方言看到他们频频敬酒,提醒了一句,“黄酒可不兴你们这么喝,很容易醉。”

  “不会吧,方老师?”

  王硕不以为意,“这酒喝着像没有气的北冰洋汽水,一点儿酒劲儿都没有。”

  “是啊,怪好喝的。”钟阿城喝的很急,一杯接着一杯。

  “黄酒性子慢,过会儿你们就知道它的厉害了。”

  方言笑了笑,随后就听到李小琳喊自己过去,给偌大的欢迎宴做个祝酒词。

  “哗哗哗。”

  铁甯、王安逸等多年好友率先鼓掌,其他嘉宾也跟着拍手,掌声如潮,久久未停。

  “各位!”

  “请允许我在这里代表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人民文学》、《收获》和《西湖》,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远道而来的作家、评论家和编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

  “今天在座的各位来宾中,有许多是我们的老朋友,也有很多会是今后的新朋友,但不管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跟寻根文学息息相关!”

  “正是因为我们文学的根同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我们这些天南海北的作家才会共聚在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94页  当前第4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9/7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