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_分节阅读_第79节
小说作者:南柯一凉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12 MB   上传时间:2025-11-06 12:15:58

  哐当!

  方言和他们碰杯,接着继续吃饭。

  到了午休的时候,继续琢磨《潜伏》,余光里突然看到周雁茹的身影,她冲自己招手:

  “岩子,跟我去趟王主编的办公室。”

  “好嘞,周老师。”

  方言借着整理稿纸的工夫,不由在想,才刚回编辑部,王朦他们就找自己当面谈。

  估计跟转正的事有关!

  果不其然,一到办公室,王朦就开门见山,自己的编制问题解决了,但不是留在《燕京文学》当编辑,而是被调去《十月》。

  消息来得太突然,方言不禁发懵。

  周雁茹耐心地解释,别看《十月》这本杂志这个月才拿到正式的期刊号,但来头不小。

  编辑室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伟人著作办公室’,所以承担了非常重大的使命,特殊时期,挑战了书报刊管理模式,一经问世,管制便开始松动,半年之后,《收获》复刊。

  一年之后,《当代》、《花城》相继创刊,接着全国的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创刊、复刊。

  包括《燕京文学》在内,都要承《十月》的一份情。

  也正因如此,刚刚有了正式创刊号,立刻得到整个文艺界和出版界的鼎力相助。

  人员紧缺不要紧,不少出版社的编辑就被紧急地借调来支援,方言也就是其中之一。

  “你啊,表现得太出挑了。”

  王朦摇头笑骂道:“反思文学、谍战文学就不说了,我们不在的这段时间,又折腾出了一个口语化,懂,又懂诗,这么难得的人才,他们不指名道姓地要你才怪呢。”

  “可我只是个临时工。”

  方言张了张嘴。

  “就是因为你这个身份,才被做了文章。”

  王朦苦笑道:“我们一直试着争取把你留在燕京文学,甚至打算提前给你转正,但没想到还是被《十月》钻了空子,他们愿意当接收单位,把你吸收为正式工,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方言啊了一声,“这也行?”

  “本来你的指标已经下来了,按照流程,等合同期一到,就可以转正,没想到……”

  王朦叹了口气,“岩子,你怎么想的?”

  “我必须去吗?”

  方言抿了抿嘴。

  别看《十月》现在才刚刚成立,将来可是文学主流期刊里的“四大名旦”,以“刀马旦”的名号,跟“老旦”的《收获》、“花旦”的《花城》,以及“正旦”的《当代》,并驾齐驱。

  平台的档次和地位,肯定要超过现在的《燕京文学》。

  虽然在哪里进步不是进步,但他还是喜欢呆在这里,毕竟编辑部的人好,说话又好听,活还少。

  “当然要去,你是代表我们《燕京文学》去支援《十月》的。”

  王朦郑重其事道。

  方言很不理解,直到周雁茹跟他解释,才真正明白《十月》这本期刊的份量。

  “十月”这个月份,实在是太特殊了,在世界历史上闪耀着异常灿烂的光辉。

  比如十月geming,阿芙乐尔舰上隆隆的炮声震撼了jiu世界,打响了第一炮。

  比如十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

  比如十月建国,宣布华夏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更何况还是伟人著作办公室,所以不容有失,不容许堕了《十月》的名头。

  “不要舍不得,在哪里干文学,都是在给我们的文学事业添砖加瓦。”

  周雁茹好言好语,看似是在劝慰他,其实在安慰自己和王朦。

  “我明白了,王老师,周老师。”

  方言可是王朦和周艳茹当成带入文学编辑这一行的师父看待。

  “茅公是你写作上的师父,我和周老师呢,算是你编辑上的师父,还不错嘛!”

  王朦哈哈大笑起来,周雁茹和方言也跟着笑了起来。

  笑声虽然如春风拂面,但隐隐约约蕴含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过几天,我带你去出版社串个门。”

  周雁茹和善地拍了下方言的肩。

  方言点头,耳畔边又听到王朦的叮嘱,调去《十月》当编辑的事,要跟沈雁氷说一声。

第72章 老师病重

  10月31日,南锣鼓巷。

  门口的槐树下,站着韩跃民、苏雅、方燕等人,方红左右张望,依然不见弟弟的身影。

  “哥怎么还没回来啊?”

  方燕无聊地翻着《大闹天宫》的连环画。

  方红摇头失笑道:“这个岩子,自己说要去电影院看《庐山恋》,结果好不容易把大家伙凑到一块,他自个却不见了。”

  相比于她们,韩跃民更加紧张不安。

  接下来马上要看的《庐山恋》,可是史无前例的爱情题材电影,还贡献了银幕第一吻。

  简直是,平地起惊雷!

  从首映那一刻起,就牵动了无数青年男女的心。

  《庐山恋》已经成了年轻情侣必看的电影,如果没有看过,就根本算不上搞对象。

  马上就要跟方红看这么一部电影,这还是人生中第一次,韩跃民不禁心潮澎湃。

  “岩子,你快回来啊。”

  “没有你,今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当他翘首以盼的时候,胡同里回荡起王大妈洪亮的声音:“方言家,接电话了!”

  “来了!来了!”

  方红急匆匆地跑了过去。

  这年头,胡同里打电话用的都是传呼公共电话,每三四个胡同,设一个公交电话站。

  方红一接电话,就听出来电的是方言:

  “今晚有事来不了?”

  “要不要紧啊,晚上还回不回来吃饭?”

  “………”

  “行,我知道了,我会跟妈说的,你也记得晚上早点回来。”

  “姐,那就先这样,我挂了啊。”

  挂断电话,方言转身,走回到病房。

  本来下午登门,找沈雁氷说一说调职去《十月》的事情,没想到撞上了这么一出——

  沈雁氷发了低烧,在床上昏迷不醒。

  方言察觉到不对劲,立马喊上沈霜,送到了燕京医院,就见沈雁氷现在躺在病床上,隆起的鼻孔里插着一根细细的氧气管,左手手上也正在输液。

  比起刚送来时候的昏迷,已经清醒了很多。

  过了一会儿,护士取走管子,院长下了医嘱,这段时间,住院静养,谢绝见客。

  方言连连点头,把他们送出门。

  “过来坐吧。”

  沈雁氷指了指椅子:“还是老毛病,肺气肿,经常气喘,缺氧,吸会儿氧就好了。”

  方言拿起暖水瓶,按照医生的意思,默默给他泡人参片。

  “沈霜和晓曼他们人呢?”沈雁氷问。

  “迈蘅还在家里,沈哥他们要回去一趟,等安顿好了,就马上回来。”

  方言把杯子摆在床头柜,坐了下来。

  沈霜和陈晓曼年纪也不小,都是五十多岁的人,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小孩,精力有限,身体也吃不消。

  所以跟沈霜商量,轮流照顾,白天由他这个弟子代劳,夜深了再让家人来陪。

  “这太辛苦伱了。”

  “老师,千万别这么说,弟子服其劳,这本来就是我该做的。”

  “那也不行,不能耽误了你的工作。”

  “不耽误,一点儿也不耽误。”

  方言如实相告,已经跟编辑部汇报了情况,周雁茹二话不说就把假给批了。

  至于什么时候去《十月》编辑部串门,等沈雁氷恢复了以后再说。

  “把你调去《十月》这件事,王朦、苏予他们都找我问过意见。”

  沈雁氷语气平静。

  “您也觉得我该去《十月》?”

  方言听到这话,才意识到老师也是同意把自己从《燕京文学》调到《十月》。

  理由也很干脆,不仅仅是因为《十月》这本期刊承载的意义,更是相比于《燕京文学》,《十月》虽然是刚刚成立的刊物,但不管是体量,还是规模,都是不亚于《收获》、《当代》的大型文学期刊,《燕京文学》只是燕京文联管辖的杂志,完全无法做到这种程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94页  当前第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7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