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_分节阅读_第82节
小说作者:南柯一凉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12 MB   上传时间:2025-11-06 12:15:58

  “懂行啊!”

  田增贤一听“玩料”,变得亲近起来,拉开抽屉,里面竟然放着大小不一的各种玉石。

  “哦豁。”

  方言倍感兴趣,打听起玉石的来历。

  这年头,和田等玉石是不允许个人私自买卖的,只能是玉石收购站来收,如今的市场指导价是一级和田白玉籽料,每千克100块。

  相当于,每克1毛。

  搁个二三十年,每克的价格没准能破万,甚至破10万,这个收益率,肉眼可见地高!

  借着聊玉的工夫,两人渐渐熟络起来。

  从玉石,聊到文学,田增翔跟人熟了,就变得无话不谈,带有文人气,激情燃烧。

  “改明儿,我带你去瞅瞅。”

  田增翔主动发出邀请。

  方言应了下来,正要张口,就听贺新清了清嗓子,暗戳戳地提醒了一句,该干活了。

  “这些来稿,就交给你了。”

  “成!”

  方言答应得干净利落,望着面前的如山一般的信件,没有急着一封一封地看。

  按照周雁茹传授的经验,把这些先分类。

  通常,有三类,一类是自投稿,也就是作者自己投稿,一类是推荐稿,也就是其他机构、团体推荐的稿子,比如地方文联,又或者是跟《十月》关系不错的期刊编辑和老作家。

  最后一类,就是编辑找作家约的稿件。

  往往只要看第三类,就能看出期刊目前的稿件质量和组稿水准,结果大跌方言的眼睛。

  稿子虽然多,但水平参差不齐,青年作家的中篇,只能勉强成为《十月》的牌面,成名作家的数量又太少,根本凑不齐两期的版面。

  中篇如此,长篇就更糟糕了。

  翻来覆去地找,也只找到2篇。

  “嘚!”

  方言这才明白,苏予、张仲锷为什么要把自己挖到中长篇组不可,瞬间哭笑不得。

  寒碜,这也未免太寒碜了……

  但一想到《十月》才正式创刊,名头还没有在全国彻底打响,倒也是情有可原。

  从胸口拿出英雄牌钢笔,慢慢拿下笔帽。

  越是这个时候,越该是他出击的时候!

  是时候,展现自己的人脉网了!

  笔尖压在纸上,头一行就写着:

  “陆遥同志吾兄……”

  写完一封,还有下一封:

  “紫龙吾友……”

  ”老莫……”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感谢马克西姆小面球的200起点币。

第75章 妨碍别人进步了

  这些天,方言渐渐跟整个《十月》编辑部的人熟悉起来,但靠的不是文学,而是打牌。

  一到午休,编辑部就变成了棋牌室。

  别说诗歌曲艺组的组长晏名、短篇组组长章守仁,就连社长、总编辑,以及其他杂志的主编都来凑热闹,打一打牌,劳逸结合。

  当然只是纯玩,从没有赌过钱。

  常玩的,不是升级,就是桥牌。

  在牌场上,不分总编、主编,一律平等。

  前几天,方言只是观战,搬一个凳子,在一边看他们打,评估每一个人的牌技水平。

  在这群人里,贺新无疑打得最好。

  喜欢后发制人,往往在一圈牌快结束时,祭出大杀招,打得对方人仰马翻,乖乖认输。

  出牌时神情特专注,一手攥牌,一手高高扬起,打到兴起,突然站起身来往下甩牌,那个阵势,好像要把身家性命全部投进去似的。

  但有时候也会翻车,一败涂地。

  方言就静静看着,观牌不语。

  毕竟,说是随便玩玩放轻松,但是进入状态,甚至上头,还是对输赢,非常较真。

  “岩子,你替我打几把,我喝口水。”

  田增翔牌技很烂,打一会儿就要请外援。

  这个外援,当然就是方言。

  “小方,你的约稿计划写好了吗?”

  陆元炽扫了一眼自己的牌。

  “正在写。”

  方言抿了抿嘴。

  《十月》除了像往常一样,按照各自编辑的方向,在全国范围有目标地撒网组稿,短篇组的找短篇,散文组的找散文,也要趁着拿到正式刊号的契机,今年计划来一次规模浩大的约稿工程,而且要把这种形式固定下来。

  每年至少一次,一次至少需要一个月。

  因此,要提前拟个约稿计划。

  经编辑室、社里审定之后,才可以实施。

  今年年底写计划,明年年初执行。

  “你有没有计划好要去哪里?”

  贺新抬眼盯着他看。

  “津门,或者陕北吧。”

  方言目前手头上掌握的,主要以蒋紫龙、铁甯为主的直系,以及陆遥、莫伸、贾平洼等人的陕军,其余的,零零散散,还不成军。

  “不急,慢慢来,年前完成就好。”

  陆元炽笑脸盈盈。

  “嗯。”

  方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像高材生考试故意控分,也在尽量控制着场面上的局势。

  什么时候赢,什么时候输,什么时候赢的侥幸,什么时候输的巧妙,这都是上辈子的经验,牌局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本来火药味十足的牌局,在方言的巧妙喂牌和赢牌之下,气氛变得越来越融洽。

  “过瘾呐,这牌打的过瘾!”

  “果然打桥牌,脑子容易得到休息。”

  “改天再来,岩子,下次伱一定得来!”

  众人尽兴而归,有说有笑。

  “岩子,你那个《热爱生命》,可是掀起了诗歌口语化的高潮,《诗刊》、《诗探索》,还有不少期刊都在讨论这个新的诗体风格。”

  晏名笑呵呵:“《人民文学》还跟’正能量‘挂上钩,听说这个词也是你想出来的是吗?”

  “还有这种事?”

  方言一愣,最近忙着照顾沈雁氷,以及关注《十月》的调职,根本没时间理会这个事。

  晏名笑道:“有时间到我那边坐坐,我要找你这个开创者,聊一聊口语化的新动向。”

  “有机会一定去。”

  方言前脚刚目送他离开,背后就传来贺新的声音,“岩子,我觉得咱们还是得先顾好本职工作,不要去掺合诗歌,现在诗坛乱得很。”

  “谢谢提醒,我会注意的。”

  “我们中长篇组现在在整个编辑部算是落后单位,得想办法迎头追上去,多多挖掘作家,甘当绿叶,让那些作家去当红花。”

  “………”

  跟贺新聊天,方言渐渐觉得有些别扭。

  幸亏这个时候,田增翔喊他来品玉。

  “是不是觉得话是对的,可从他嘴里蹦出来,又感觉哪儿不对劲?”

  “说得很到位,我怎么觉着他像换了个人,不像我这些天认识的贺新?”

  “这才是真正的他,多相处一阵子你就知道了。”田增翔提醒道,“不过你可想好了,他跟晏老师可不对付,你找晏老师,也许他……”

  “他们俩有事?”

  方言挑了挑眉。

  “贺新之前是诗歌组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给调到咱们这里。”田增翔笑道,“按贺新的说法,晏老师架子太大,两人理念不合。”

  “架子大?不会吧?”

  “你也不信是吧?整个编辑部里,资历最老的就是晏老师,人解放前就是《新民报》的编辑,而且也是咱文艺组的前辈,我跟他认识这么多年,也没见他哪里架子大?”

  “那是什么缘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94页  当前第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7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