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要上班,还要做家务,哪里有时间伺候种植箱。
特别是贾张氏,好歹也是个农村来的,居然对种菜一窍不通,真的是一点儿忙都帮不上,让秦淮茹居然和贾张氏吵了几句,然后又躲到一边偷偷的哭。
这个时候,棒梗儿终于站出来了。
日后那个白眼狼儿,日后那个一直啃老的棒梗儿站出来了。
他带着小当开始打理秦淮茹弄回来的种植箱。不懂不要紧,他可以去问夏旭阳。从头到尾都是亲自动手的。
小当现在还没有上学,棒梗就安排小当帮忙照顾。
种植箱的事情,也终于传出了四合院,传的周边胡同到处都是。
周围一大片儿胡同里都知道了种植箱的事。
这年头儿物资匮乏,很多人都吃不饱。有很多人会到山上去挖野菜来吃。打猎和钓鱼的更多。
为什么。因为缺少物资,有时候有钱你都买不到的。
也不是没人想着搞种植。
可城里是不让种田的,不是你想将某块没人的空地开发成菜地就可以的。你也没有土地的种植权。
说不让种就不让种。
现在好了。
没有田地可以种植,胡同里那个四合院里的天才少年,居然又搞出了用种植箱来种菜的方法。
就那么一个大箱子,占不了多少地方。却能种出够一个人吃的蔬菜居然还有富裕的。
听说,这天才少年还顺带养了鸡,他家的两只母鸡每天能产一斤鸡蛋,这天才少年养鸡都比别人强。
还听说,那个天才少年搞的非常方便,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那天才少年的母亲每天轻轻松松的就能干完活儿。
这事儿有搞头,绝对有搞头。
再看看这事儿的成本投入和技术难度。
成本就是时间成本,前期需要投入一些大箱子,接着就是种子和肥料了,土壤到处都是。这些东西总有办法的。
还需要人打理,说白了,也还是伺候菜园子的那一套。这个也简单,这年头,很多家里都有全职家庭主妇,她们有大量的时间。
至于技术难度,说白了不还是种田吗?要知道这个国家以前是农耕文明的,那么多土地里刨食的人,能不会种点菜。
真不会,还不会问?不会学吗?
还没人管。
要知道,箱子是我的吧,我在自家箱子里种植,你凭啥要管。那些种花种草的那么多,你管不管?
小而碎片化,只满足家庭所需,投入的成本低,更能够增加家庭的菜品。关键是自己种出来的,不需要票。
有人打听,有人询问,也有人尝试。
不知道什么时候,夏母发现自己成了香饽饽,天天有人和她拉家常。
就连街道办居委会的人都来了,他们看了一下,发现没啥影响,也就没说什么。
一时间,找木匠打这种种植箱的人居然多了起来。
有人失败了,也有人成功了。
有一个人成功,也就会有第二个人成功,然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功。
人们将种植箱摆放在自己的家门口或者院子某个角落,或者靠墙放在旁边,甚至放到家里。
人们还会总结规律。
没人是傻子。
都会给自己算上一笔账,看看自己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然后给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杀头的买卖有人干,可赔本儿的买卖无人做。
人们总会对比,然后看看哪种东西最划算。
最后发现,种植箱里种成熟期短产量高的东西最划算,这样马上就有人想到了土豆、红薯。
这两种既可以当菜,还可以当成粮食。
空间不够大,没关系,将种植箱加高,不就是空间吗,不行对摆放几层,空间而已还不是有的是。
两个种植箱,最多4平米,总能找到地方放的。一年下来收个20公斤的土豆不是很轻松。
看着不多,可操作简单啊。
除了土豆之外,不还是有红薯吗?种这东西除了收红薯之外,还可以收获红薯藤红薯叶,这些也都是可以吃的。
也有人选择种菜,白菜、菠菜、韭菜、萝卜这些常见蔬菜都出现了。
还有人种大葱大蒜生姜这些调味品作物,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第71章 《永远不会忘记》(上)
这个民族,永远是那样勤劳朴实又充满智慧。
种植箱也没有多么复杂,怎么可能拦住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
不知道怎么的,居然越传越广,越来越流行,居然形成了一股壮观的潮流。
只要成功了,无论多少总会有一些收获,除了前期的投入之外,剩下的也不过是劳力的投入,总能多一些菜出来。
也许多的菜就可以少饿几顿肚子了。
种植箱就这样流行了起来,在广大劳动人们的智慧下,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这是夏旭阳意料不到的。某些时候,一个细微的动作,造成的就会是非常大的改变。
夏旭阳提前搞出了种植箱,这可不是日后一些人闲得无聊在阳台或者天台搞出来玩的,而是真的和自己家的生计有直接关系。
不过这一切都和夏旭阳没关系。
自从生活越来越好之后,他越来越偷懒摆烂,倒目前也没开新书。寒假期间,他一直都在摆烂。
然而这次不一样,摊开白纸,他要准备填坑。
他被催稿了,虽然他现在是学生,有教育部的领导对学校打过招呼,知道他是属于天才行列。
作为学校里最小的学生,身上还挂着两种职业,对他的管理还是非常宽松的,只要他学习没有落下就行。
然而这个时代的作家可没那么自由,有时候是要完成一些任务的。不然怎么可能白拿着工资。
这些任务可不是写小说,而且是主流的宣传或者激励性的文章。这样的宣传文章都有些……有些写不下去。
他已经水了好几篇了,已经被上面点名批评了,昨天谭泽亲自上门来找他喝茶,询问他最近生活是否是有什么困哪。
这也是《亮剑》小说给闹的,上面都觉得他非常擅长主旋律和军旅题材。
而且他还非常的高产,短时间内居然能写出两本优秀质量的小说。
这让夏旭阳怎么说,只能赶稿了。
最新的是文章要求是宣传军队,文学体裁不限,要求3000字(诗歌不需要这么多字)。属于过年后的主旋律宣传,上面也都比较重视。
宣传军队啊!写点儿什么好呢?
想着想着,便睡着了。
还是被夏母给叫醒的。夏旭阳醒来一看居然中午了,一上午一个字都没写。
“吃饭了。”夏母的表情有些担忧。
“哦,去吃饭。”夏旭阳便被拉到饭桌旁。
夏母看着夏旭阳睡眼惺忪的样子,奇怪的问道:“小阳,你昨晚没睡好吗?”
“没有啊?”
“那你这啥情况?”夏母递给夏旭阳一个白面馒头,“你从来不这样的?”
“这个……不是要交稿子了吗?有点儿没灵感。”
写文章这样的事情对于夏母来说是非常高大上的,她也不理解夏旭阳没灵感是个什么意思。还是严肃的道:“你还是要好好写,这么睡哪里能写的出来?”
“哦!知道了。”夏旭阳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咬了一口馒头,心里转着各种各样的念头,又看了一眼夏母,突然问道:“妈,您知道打仗吗?”
“我哪里知道这些。”
“那您对那场战役印象最深刻。”
夏母一脸的茫然,对于夏母这样不问世事的人来说,让她知道战役啥的实在太难为她了。这年头儿没电视没网络,连书本都很少,家里连一台收音机都没有。
和夏母说是不是买一台,夏母也不愿意买,不喜欢听那玩意儿。
像夏母这样情况的是老百姓的常态,这年头儿想了解点儿什么新闻时事,得经常看报纸才行。
让夏母看报纸这不是难为人吗?
夏旭阳也叹了口气,便不再问了。夏母看儿子好像很失望的样子,开始努力回想,想了半天,才道:“我就记得,好像打鹰酱诡子那事情影响最深。那年头儿我和你爸还不住在这里,我们家对门儿就有一个小伙子去当了兵。”
咦?
写这个,好像也可以。
他第一篇想到的文章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不过现在这文章早就有了。再就是吴精主演程开哥导演的电影《长津湖》,好像就没……嘶!好像还有什么……是什么自己忘记了的。应该有的,非常热血,非常燃的……
可想了半天,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一时间居然呆住了。
这下反而又将夏母吓到了。已经有好一段时间夏旭阳没有这样突然走神了,难道是压力太大。
夏母伸手在夏旭阳眼前晃了晃,又戳了戳,夏旭阳还是一动不动的。
“小阳,你咋啦?”夏母大喝出声。
吓了夏旭阳一跳,看到夏母一脸担忧的都看着自己,这才发现自己想着想着居然走神了。不过,这一吓,反而还真的让夏旭阳想起来了。《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绝对超燃的主旋律优秀动画。
里面就有这样的故事,他还记得当时让他泪崩的那句台词:“别哭,眼泪会冻住的。”现在想着都有些激动。
他完全可以将那兔的情节,用一种魔幻方法写出来。将时间和空间拉近,用古今对话的方式写出来。有搞头,绝对有搞头。
有了思路,剩下的就好说了。将动画片改成小说,以前夏旭阳可没能力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