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九零之为母当自强_分节阅读_第113节
小说作者:爱丽丝爱吃糖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756 KB   上传时间:2025-04-29 19:38:01

  从“东方红,太阳升”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从夜幕低沉唱到晨光熹微。

  七点开始,大家渐渐地安静下来,默默注视着天安门的方向。

  林庭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后,又督促家人把仪容仪表整理妥帖。

  他低下头看到戴着帽子的外孙女,放低声音对她说道:“珊珊,等下就升国旗了,我们先把帽子摘下来吧!等国旗升完了,我们再戴上。”

  王珊有些懵懂地看着他,听话的把帽子取下来,没多久耳朵就冻得通红。

  “爹爹,这天气这么冷,还是让珊珊带上帽子吧?”林秋怕女儿感冒。

  林庭一眼横过去,“这是规矩!”

  林秋被瞪得讪讪的住了嘴。

  不多久,一列全副武装的国旗护卫队护卫着国旗迈着正步徐徐地从天安门走出,迈上金水桥,跨过长安街,来到汉白玉国旗基座下,持枪行礼。

  嘹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太阳跃出地平线的瞬间,冉冉升起。2分零7秒,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共和国新的一天开始了。

  国旗护卫队归营后,许多人仍然站在原地,深情地注视着这一抹中国红。

  “外公,你怎么哭了?”

  清脆的童声让周围的人侧目。

  原来林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早已泪流满面。

  他接过老伴儿递过来的手绢,拭去脸上的泪水,低下头有看着外孙女关切的眼神,回答:“因为外公的梦实现了啊。”

  等林庭收拾好心情后,一家人开始在天安门广场上拍照,有单人的,有老俩口的,有一家三口的,也有五个人的合照。

  拍完照后,王修仁领着大家就近找了一个早餐摊子,点了首都的传统早餐炒肝儿和豆汁。

  可能是南北差异太大的原因,林秋一家实在是吃不来这个味儿,只能又重新点了油条和豆腐脑。

  油条还好,炸的金黄酥软,但当豆腐脑送上来后,一家人又大吃一惊。

  原来北京的豆腐脑是咸口的!

  一家老小拿起勺子试了一下,发现味道还挺不错的,豆腐洁白嫩滑,卤汁咸香浓郁。

  填饱肚子,马上进入今天的第二站——毛主席纪念堂。

  对于这位伟大领袖,林庭和周清是怀着无上的崇敬与热爱。

  这位把他们从黑暗深渊里救出来的伟人可以说是他们那一代人的信仰。

  林庭和周清的神情肃穆地走进那座庄严的大门,一家三口也收敛了脸上的神情跟在后面。

  纪念堂内部装饰典雅,肃穆庄重。

  走进去,映入眼帘的是高350CM的毛主席端坐的雕像,林庭和周清俩人目不转睛地盯着,驻足了很久。

  谁也没有去打扰他们,任由他们抒发自己的情感。

  王珊站在不远的地方看着外公外婆的背影,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是那个画面在她内心深处定格住了。

  老俩口回过神来后,从口袋里掏出钱,一买了菊花,敬献给最伟大的领袖。

  瞻仰毛主席遗容时,林庭再一次泪流满面,周清也是不断用手绢擦拭眼睛。

  在肃穆安静的氛围里,毛主席就那么安安静静地躺在水晶棺里,伟大而安详。

  林秋和王修仁也忍不住红了眼眶,他们虽然没有父辈那样深刻的体会,但对于这位伟人内心也是无比崇敬的。

  从毛泽东纪念堂出来后,老俩口拉着王珊讲述着那段历史,讲述着他们身边的故事,讲述着他们的向往,讲述着他们对于伟人的崇敬,讲述着他们对于这个国家的热爱。

  现在的王珊或许不懂,但将来的王珊一定会明白: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第143章 游玩

  来首都,当然得吃烤鸭。

  而北京烤鸭,当属全聚德最有名。

  从毛主席纪念堂出来后,王修仁花了十块钱买了一幅北京旅游地图,又在公交车站台找人打听了,这才领着一家人找到了全聚德。

  刚好碰上饭点,店里人声鼎沸,很是热闹。

  林秋翻开菜单一看,脸色瞬间变僵,嘴角瞬间压下去。

  王修仁接过一看,也大惊失色。

  林庭和周清也凑过去,差点惊呼出声。

  要不是服务员就站在一旁,一家人肯定会直接吐槽。

  198一只的烤鸭,任谁看了都笑不出来,一只烤鸭够买5只活鸭了。

  但来都来了,而且又是期待了许久的老字号,林秋咬咬牙点了一只烤鸭,还点了几样炒菜和五份米饭。

  等烤鸭尝到嘴里后,才明白198一只,一天能卖20000只的全聚德烤鸭果然名不虚传。

  这世界上果然是没有冤大头的。

  王珊吃完还意犹未尽,眼巴巴地看着林秋:“妈妈,我还想吃。”

  林秋摸了摸她的肚子,“还没吃饱?”

  要知道王珊除了烤鸭、炒菜还吃了一碗冒尖的米饭。

  王珊手里拿着一张剩下的荷叶饼,小口小口的咬,这模样怎么看怎么可怜。

  做爸爸的不忍心了,王修仁看着林秋:“要不,再点半只?反正我们人多,不怕会剩下。”

  林秋想着出来一趟也不容易,家里条件也还可以,于是爽快的答应了。

  别看半只烤鸭的分量看起来不大,硬把一家人撑得肚皮鼓鼓。

  周清还找服务员要了个塑料袋,把剩下的几张荷叶饼打包放到帆布袋里。

  “姆妈,就这几张饼干嘛还打包呀?”林秋随意的开口。

  周清回答:“我留着下午饿了再吃。”

  “这饼有什么好吃的?没一点味。”

  林秋是个典型的湘省胃,喜欢重口,完全不理解这寡淡无味的荷叶饼有什么吃头。

  “你呀!这才过了几天的好日子就不记得曾经吃过的苦啦?”林庭伸手朝林秋点了点,“这饼要是放到你像珊珊这么大的时候,估计打破头都要抢着吃!”

  林秋想了想,有些愧疚地低下了头。

  这荷叶饼是纯白面做的,放到林秋小时候,那是过年都不一定吃的上的美味。

  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日子好过了,餐餐大米饭管够不说,还能餐餐有鱼有肉了,以至于都忘记曾经吃糠咽菜了。

  一家五口默默走到前台买了单。

  “好了,我们走吧,下午不是还要到处看看?”林庭大步向前,率先走了出去。

  下午去的是比邻而居的两所最高学府——首都大学和清华大学。

  一家人参观了开阔、大气的清华园,又漫步在清雅、宁静的未名湖。羡慕地看着步履匆匆的国之栋梁,静静地感受着最高学府的沉淀与底蕴。

  到了最高学府,肯定得拍照留影了。

  清华园大门、水木清华、图书馆、燕园、未名湖畔、博雅塔等和他们的身影一起留在了胶卷上。

  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回去的路上王珊无知无畏地问道:“妈妈,你觉得我以后是上首都大学比较好还是清华大学比较好?”

  这话一问,全家人都侧过头来看她。

  王珊一脸无所畏惧,任由大家打量。

  林秋不忍打击她的志向,鼓励道:“这两所大学我觉得都非常好,就看你喜欢哪一所。不过要考上这两所学校可不容易,你得好好加油哦!”

  王珊点了点头,“我肯定会努力的!”

  旅行的第三天,一家人一大早去爬八达岭长城。

  王珊起初兴致勃勃,一个小时后挂在了爸爸脖子上,不停地喘着粗气,嘴里还哼哼唧唧地说着:“我当不了好汉了!”

  林秋戳了戳她的后背,“快别叨叨了,让你爸爸耳朵安静一会儿吧!”

  王珊叹了一口气,无助地看着天空,长城也太难爬了。

  倒是林庭和周清两个六十多的人,老当益壮,健步如飞地往上走,把他们一家三口甩下不知多远了。

  王珊在王修仁背上休息了十来分钟后,就下来了,又咬紧牙关继续向前走。

  她其实体力和耐力都还算可以,哪怕是最陡峭的那一段,她虽然是连滚带爬,但最终还是自己上去了。

  王修仁在后面紧紧护着她,生怕她跌下来。

  等到一家五口顺利登顶会合人时,大家一起靠在城墙上,请其他游客帮忙拍照。

  镜头里的大家虽然头发凌乱,但潮红的脸颊和灿烂的笑脸,让一家人光彩夺目。

  从城墙上下来的时候,碰到附近的村民在摆摊。

  林秋一家老小每人手里拿着一只烤红薯吃得喷香。

  第四天,一家人打卡了故宫,全家人都被震撼到了。

  红墙黄瓦,殿宇楼台,雕栏画栋,配上还没消融的白雪,犹如一幅绝美的画卷,恍惚间好似穿越了千年,惊艳了岁月。

  一家人走马观花的走完了中轴线和东西六宫。

  林庭在感叹古代王朝的宏伟壮观,王修仁在惊艳古代建筑的巧夺天工,周清在想象深宫女子的恩怨情仇,王珊在遗憾没有把画笔带过来,而林秋想着下次还要来一次故宫,到时候请一个讲解,再好好走一次这座博物院。

  从故宫出来后,王修仁又带着大家参观了皇家后花园——颐和园。

  被积雪装点过的颐和园,仿佛变成了一个童话世界。

  知春亭、十七孔桥、西堤、谐趣园等景点如诗如画,整座园林静谧而平和,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了一样。

  最后一天上午,一家人主要是购买特产作为伴手礼带回家。

  稻香村的点心、吴裕泰的茶叶和茶点、泸溪河的桃酥,天福号的酱肘子,每样来了六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6页  当前第1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3/2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九零之为母当自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