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舍不得你……”
秦驰一把将小儿子塞入宋锦的怀里,“他还小,需要娘。”
“乖乖归我养?”
宋锦明知不可能,还是没忍住问出口。
秦驰眸色深邃,“你是他娘,我是他爹,谁养不是一样?”
他这个决定让宋锦很意外。
秦驰抬起右手伸向宋锦。
宋锦下意识往后躺,秦驰的手停在半空,顿了顿之后,他又伸向她的头顶。
抽出了宋锦发簪。
宋锦一头青丝散落。
“这簪子给我留个念想。”秦驰握紧发簪,知道这是她常用的簪子,嗓音微哑的又道,“这天下尚未稳定,大半百姓仍过得清贫疾苦,水深火热。西北鞑靼又是虎视眈眈。我肩负监国之责,一时无法离京……锦儿,待天下安定,我会去找你。”
不等宋锦仔细询问。
秦驰已经转身出去。
掀开车窗帘子,正好见到他跃上一匹骏马。
掉转马头。
他侧头望向她。
那一双眼尾泛红的眸子,包含着大多宋锦读不懂的情绪。
宋锦掀起车窗帘子的手指一松。在帘子落下的一瞬,隔断了二人的对视。
仿佛也隔开双方的世界。
车队继续前行,渐渐远离城门。
又有一行人策马进城。
背道而驰。
……
四年后。
大夏政通人和,蒸蒸日上。
近几年风调雨顺,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些许。
偶尔会传来西北和鞑靼开战或是南方卫所巢杀匪寇等事迹,其实这些消息对于大多的百姓来说,听听就过去了,并不会有多么关心,日常沉重的生活,早就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心神。
近几年最大的事。
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科考,是徽州襄义侯突然公开了祖传医学典籍,传至大夏各个州府,令全国各地大批医者从中受益。
这对于当下敝帚自珍的观念,是极大的一种冲击。
一些大夫感恩宋家大义,纷纷大加赞扬和响应,各地时常有人组织起医术交流会,把一些奇难杂症拿出来讨论,很多大夫都没有藏私,不知不觉推动了医学上的进步,让大夏的医学达到了空前的发展。当然了,这是后话。
但凡世人提起徽州宋氏或是襄义侯慷慨解囊,免不了会说起小太子的生母宋锦。
宋锦特意找景老编写医稿,包罗了民间常见的上百种病症,怎么样预防方法、疗法和常见药材的如何炮制和保存等,她不吝啬的公开宣传,且一而再的印刷成书,印刷了数十万册,通过济方药辅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普通百姓。
致力于要给每个山村,至少培养出一名医者。
当中或许会有人学艺不精,弄虚作假,造成几桩误诊等问题,但又不能否认,宋锦此举确实是帮助民间很多求医无门的穷苦百姓,不至于小病拖成大病。
而乡村的医者渐渐增多。
实实在在惠及无数贫苦百姓,连同孩童夭折的数量,都在每年减少。
总而言之,宋锦所做之事,令她的名声在民间与日俱增。
于是造成了,人不在京城。京城却从不缺关于她的话题。
话说当年宋锦离京,秦驰抱子相送,那一幕在京城造成了一时的轰动。之后,一些人以为有机会了,甚至秦驰和宋锦和离的消息一度又起。
事实打了很多人的脸。
秦驰四年如一日的洁身自好,清心寡欲宛若清修雅士。一日从早到晚,不是在处理朝政,就是在处理朝政的路上。
不是没人送他各式美人,甚至有人故意找了和宋锦有几分相似的女子,秦驰以打小身体有弱症,需清心寡欲,方能长寿为由拒绝。
这理由一传开。
再无人敢打秦驰的主意。
不然,被扣上一个居心不良,咋整?
秦驰可不是个善茬。
当初盯上秦驰的那些贵女,四年间陆陆续续已嫁作他人妇。唯一没有嫁人只有廖丹丹。当初他家的做法,终究是影响到了她的婚配,高门大户讲究的人家不娶,门户低的来求娶又不嫁。
高不成,低不就。
廖丹丹又心高气傲,仍是放言非秦驰不嫁,说如果谁逼她嫁给他人,她就死给谁看,把廖老夫人气得中风,最终被亲爹送去家庙清修,扬言说不嫁就不嫁,那就当姑子去。
这事儿在京城传了好一阵。
还传到了宋锦这里。
“东家,这廖家小妲忒不要脸了,这是想逼大人娶她吗?”木婷一脸气愤道。
宋锦惊奇抬头,“你怎么会这样想?”
“她苦等多年,名声坏了,宁愿去当姑子也不改,肯定会引起不少人的同情,劝秦大人娶她。”
“哈哈,你想太多了。”
宋锦心想秦祈安如果真娶了,以后人人效仿,那还得了?
这些年不管宋锦身在何处,每月都能收到秦驰的书信或礼物。关于他和孩子的各类小道消息,从来就没有断过。
她没有见到他。
可关于他的痕迹,却无处不在。
第482章 当之无愧
宋锦以前行商用假身份示人,是忌惮于仇家,这几年她再没有遮掩,光明正大的做事。
开始受到某些古板的人质疑,说她一介妇人,不该抛头露面,应该在家中相夫教子。可也有一些支持的声音,说她本就可以安享富贵,却心系天下百姓,不辞辛劳地投身于民间医药等,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对于大夏朝来说,这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开始仍是争议不断。
直至明武帝知道后,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加赞扬,还称赞宋锦不愧是小太子之母,就是不同凡响,还说她怀瑾握瑜、高风亮节,是天下女子当之无愧的楷模。
皇帝金口玉言,无疑是极大限度地抬高了宋锦!
一时之间这些话就传开,再没有人敢质疑和批判宋锦,而明武帝一番话,甚至传得越来越广,连带宋锦的事迹,一起被人编成歌谣,几乎是传遍了整个大夏。
同时小太子在民间的声望,跟着水涨船高。大多数人觉得小太子有宋锦这样的母亲,其品德必然不差。再加之有秦驰这个堪称天下读书人典范的父亲,十有八九不会是庸才,令无数人都觉得大夏朝未来可期。
说来就是有一点奇怪。
论到与宋锦关系最密切的人,莫过于秦驰,然而在宋锦的事情上,谈论起秦驰的人不多,后来有人好奇查了查,发现背后有秦驰的手笔。
秦驰甘愿给妻儿当绿叶,一直不求回报地铺路,让一些看不惯他的人,有些猜不透他的意图。
然而经过了四年。
无人再觉得宋锦配不起秦驰。
有人还说,他们天生就该是一对。
宋锦此时正打着算盘。
盘算着今年的账目。
木婷翻了翻帐目,“今年又亏了,不知何时才能盈利?”
“快了。”
宋锦合上账本。
名与利,相辅相成。
木婷在一旁帮忙收拾。
等宋锦累得背靠在椅背,拧着眉心之时,木婷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事,随口说道:
“东家,说来奇怪,这个月京城那边没有来人。”
“嗯?”
宋锦拧眉心的动作一顿。
木婷将一摞账本收好,“以前月中就会有书信送来了,现在快要到月底了也没个影儿。”
木婷不提起,宋锦还没有留意到此事。
每月至少会有一封信,有时会三四封和礼物。现在一个月有余,竟然没有一封信?
这是几年来从未有过的。
宋锦想了想,便道:“一次没信不奇怪。可能是秦大人最近正忙,没有时间写信,也可能是信在路上耽搁了。”
“大概是吧。”
木婷也是这样想的。
宋锦起身要回去。
木婷取来披风,给宋锦披上了。
随之二人出了铺子。
坐上马车回府。